顧建東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chǔ)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而在日常的英語教育教學中,一些英語老師往往會通過大量的作業(yè)訓練來鞏固課堂教學,少數(shù)老師甚至布置過量作業(yè),讓學生“疲于奔命”。
誠然,教學中必要的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chǔ)、鍛煉能力,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是必要和有用的,但是過量的作業(yè),無疑會把教學帶回機械、被動學習的老路,與新課標理念背道而馳,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步喪失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會變得不會合作,不會創(chuàng)新,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弱化學生的應變能力、抗挫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消滅不利因素,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長遠發(fā)展呢?筆者認為,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真正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一、適時為學生甄選精當?shù)淖鳂I(yè)
讓學生在題海里“學游泳”,不如先給他們找一個“游泳池”,讓他們把基本的動作要領(lǐng)學會,再讓他們?nèi)ケM情的“自由泳”。在布置作業(yè)時,教師一定要要挑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訓練,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相關(guān)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教授名詞單復數(shù)概念時,教師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把變化規(guī)律一股腦兒地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做必然會使學生似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模模糊糊。相反,教學時若能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名詞進行方法的指導,同時選擇的內(nèi)容切忌過多,穩(wěn)步推進,會讓學生學得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其實,循序漸進是教學的一大法寶。減少學生作業(yè)的量,提高學生作業(yè)的質(zhì),便于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方法,就像游泳一樣,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動作要領(lǐng)后,可以大膽放手,讓其自由發(fā)展。興趣主導下的埋頭苦干也是主動學習的一部分,與被動學習不同的是,任務是學生自己主動去完成的,而非老師強加的。試想,孩子自身主動完成的任務,哪會有做不好的道理?!一言以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二、及時為學生設定恰當?shù)哪繕?/p>
目標太大,學生會因為盲目而變得沒有目標,會因為目標太過遙遠而缺乏自信。記得有一位名人,在介紹自己的成功秘訣時,就說到:我成功的秘訣是把大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的確,小目標容易實現(xiàn),實現(xiàn)目標能夠為自身帶來成就感和自信心,確實有利于偉大目標的實現(xiàn)。所以,及時為學生設定并鼓勵學生自己樹立恰如其分的小目標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又一關(guān)鍵舉措。引導學生設定“伸伸手,夠不著;跳一跳,夠得到”的目標,能有效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旺盛的求知欲,成功引導孩子進入主動學習的軌道,使其變得更精神,更有動力,滿懷信心地面對學習。
后進學生需要老師更多關(guān)愛,也需要老師更多的教育藝術(shù)和機智。就好比喂兩個小孩吃面包,一個健康能吃,喂起來十分順利,省時又省力;另一個生病,胃口差,需要大人動點腦筋:可以把面包分成若干小塊,小塊小塊地喂,甚至可以蘸點開水喂,這樣小孩有可能就不會因為看到一大塊面包而“望而生畏”,而倒有可能會因為蘸過水的面包比較容易上口而把整個面包吃掉。像這種生活中的智慧,每一個父母都具備的,然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特別是在后進學生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卻在很多時候缺少那份智慧,與教育應有的藝術(shù)和美麗背道而馳。我們會不顧學生的真實感受,強迫學生死記硬背,會不管學生的情感體驗,用一個標準,一種尺度來要求、衡量所有學生。教育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我們的教育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和不同的教育狀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措施,才有利于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當從實際出發(f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為他們設定恰當?shù)膶W習目標,采用激勵、引導的手段,使每一個教學行為變得更積極有效。
三、隨時為學生設置合理的障礙
有一句廣告詞說得真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弊非笫怯罒o止境的。就因為障礙與問題無處不在,永不停止,學習的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精彩。為學生設置學習障礙,旨在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內(nèi)在智慧的涌動和碰撞,磨擦出更智慧、更晶瑩奪目的火花,為鑄造奇跡,成就輝煌奠基。
英語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閱讀語料中加入適量的新詞匯,讓學生從上下文中讀懂語料。該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通過長期訓練,即使學生對整個語料不能全部認識,也能做到對文章進行閱讀和理解,對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
關(guān)于《牛津小學英語》哪個板塊先教的爭議,江蘇省特級、沈峰老師的一席話令人茅塞頓開,她說:教材的設計安排是經(jīng)過許多專家、教授多方驗證確定的,教材把完整的語言材料置于每個單元之首,試圖從培養(yǎng)學生整體理解、感受對話出發(fā),提高學生對新的語言材料和知識點的理解運用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以不斷適應當前英語教學對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要求。她建議英語基礎(chǔ)較好的學校,特別是高年級英語教師在自身的教學中嘗試先教授Part A的教學,從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高度制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努力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自主意識、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不能一成不變,而要不斷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注入新鮮血液,精心為學生設計英語教學中的信息差,機智地制造障礙和問題,提高學生搜集、整體、處理、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發(fā)展服務。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能恪守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是應該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身,努力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為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奠基。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斜塘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