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
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兒童是用表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睂W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培養(yǎng)出來的,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也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因此,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如何營造交際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變得尤為重要。
一、媒體引路,渲染交際情境
小學生智能發(fā)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正像克魯普斯卡婭曾經(jīng)說的:“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币虼耍诮痰湍昙壭W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
如我校吳榮梅老師執(zhí)教《學會勸阻》時是這樣導入的:
師: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草長鶯飛,正是旅游踏青、放飛風箏的好季節(jié),讓們背上旅行包、帶上風箏,一起到郊游好嗎?
生(齊):好——
師:看,石橋彎彎;聽,流水嘩嘩。走過月牙般的小橋,河邊青青的楊柳已向我們揮手。樹林里一片生機勃勃,小樹們正歡快地向上長呢!來到草地上,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景象讓我們陶醉??墒?,不經(jīng)意間,我們看到了什么?
(多媒體出示插圖,鮮艷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質(zhì),形成了強烈的視聽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師:你看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生1:一位小朋友隨地亂扔香蕉皮。
生2:這么做容易摔跤,更破壞了環(huán)境的,是不對的。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隨地亂扔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
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fā)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huán)境條件和動力源,根據(jù)學生及教材特點,老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順理成章地把學生引入了去郊游途中去“勸阻”不文明行為的情境中。
二、因文導演,活化交際情境
學生的練說只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次提高口語能力的機會,而上臺表演,則是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表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睙o聲的文本語言演繹為有聲有色的生活話劇,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交際舞臺。在師生共演中,進入情境,實現(xiàn)交際能力的訓練。
例在教學《三打白骨精》時,教師將課文改寫成劇本的形式,出示要求:
然后讓學生自由準備,同桌合作表演。第一輪表演時,學生只是將文本內(nèi)容照本宣科般地宣了一遍。老師抓住契機,順勢引導學生:若要表演吸引人,還可以添加動作、以及臉部表情等。話音剛落,同學們躍躍欲試,投入了第二次練習準備中。再次指名表演時,現(xiàn)場師生欣賞到了另一番情景——這一組同學的表演非常投入,效果很好。就連后面的聽課老師也頻頻點頭,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興致一下子高漲,紛紛叫嚷著要求表演。這時,老師順水推舟地說道:“請一二兩組演唐僧,三四兩組做悟空,我們一起來演一演?!?/p>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明知道“大鍋飯”是“不好吃”的,但沒有掃孩子們的興他,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一時間,內(nèi)向的、開朗的……各種性格的孩子暢所欲言,“一展身手”。表演中,交際的交互由生生之間到師生之間,由師生之間再到生本之間不斷地轉(zhuǎn)化,構(gòu)建了一個多維度的口語交際平臺。因文導演,讓更多的學生在心理上獲得了一種成功的他滿足感,增強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和勇氣,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明確要求,穩(wěn)定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中,學生常常犯兩個毛病:一是只會“夸夸其談”,不注意準確地運用詞語及語言的規(guī)范性,交際達不到語言提高的目的;二是不能靜下心來傾聽,別人沒有說完就打斷別人的話,或者光聽不補充意見,不發(fā)表想法,這樣就做不到雙向互動,交流溝通。因此,在口語交際前明確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例《趕?!方虒W片段,老師出示了一組詞串:
嘿 暑假 舅舅 去趕海
哎 喧鬧 沙灘 抓海星
咦 夾住 長須 捏大蝦
哦 逃竄 螃蟹 成俘虜
這些詞語既涵括了本課的生字新詞,又抓住了文本中特有的語氣詞。整串詞語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設(shè)計可謂匠心獨具,具體分三步進行。詞串一出示,老師就布置學生讀,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從自由練讀到指名讀,從指名讀到比賽讀,從比賽讀到齊讀,分層推進,同學們興致一路高漲,激動小臉漲得通紅。就在這時,老師巧妙引導學生豎著觀察第一組詞語——找一找其中的規(guī)律。支支吾吾學生老師順勢一點撥,引出“語氣詞”這一概念,學生當即就心領(lǐng)神會了。學,是為了更好地用。緊接著,老師安排了一個選詞填空的練習。遷移運用中,學生明確認識到語氣詞在句中出現(xiàn)時,表達了作者對大海的喜愛之情,深刻地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精妙。
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走神或者聽話抓不住要領(lǐng),老師提要求時語句比較精煉,給學生說話訓練時一個明確的暗示。在整個教學板塊中,創(chuàng)設(shè)出了相對穩(wěn)定的“交際場”。學生在“場”中暢所欲言,靈動表現(xiàn),既擴展了思維,鍛煉完整、清楚地表達的能力;又體驗作者趕海的樂趣,架起溝通課文情感的橋梁。
俗話說:“教無定法,學貴有法。”只要老師多一份智慧的引領(lǐng),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們必將開啟心靈之門,開動表達之口,不斷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為今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