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琳+李文攀
“一張小黑板,手機號留下,去向都注明,有事您說話”,這就是本溪縣農民群眾口口相傳的村級組織“民情110”公示板。
如今,生活在本溪縣的廣大農村村民再也不用為有事找不到村干部發(fā)愁了,因為最近這里的98個行政村全部開通了“民情110”,村民只需打個電話,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有關業(yè)務的辦理流程和需要準備的證件材料;家里有個突發(fā)情況、急難險重,村干部接到電話幾分鐘后就能趕到現(xiàn)場;到村委會辦事,再也不用擔心撲空抓“瞎”,因為村里每天都會安排一名村兩委班子成員24小時值班值宿?!懊袂?10”就是將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姓名、手機號碼、去向和服務內容等寫在公示板上,掛在村辦公場所的醒目位置,這種作法在無形中拉近了村干部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
小市鎮(zhèn)城溝村是全縣第一個開通“民情110”的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國武告訴記者,別看村干部沒有級別,連個股級都算不上,但在農村百姓心目中,村“兩委”班子成員就是和普通村民不一樣,村民和村干部之間,就像是隔了一層紙,雖然這紙不厚,卻在兩者之間形成了你是你、我是我的一道隔膜?!懊袂?10”的開通,捅破了那張紙,讓村干部的行蹤更加清晰,讓兩者的關系更加親近。
說起創(chuàng)辦民情110的初衷,王國武解釋說,城溝村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是觀音閣水庫移民遷入村,并且與原達官寨村合并,有9個村民組,點多、面廣、居住分散,最遠的村民組距村委會有十多里路,村民到村辦事很不方便。前幾年,針對村民群眾對一些政策不了解,辦事找不著人、摸不著門的實際困難,經(jīng)過反復研究實踐,村里開通了“民情110”服務平臺,向全體村民公開村“兩委”班子成員的聯(lián)系方式,做到群眾有事隨叫隨到,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活。“民情110”,拓展了村干部為民服務的空間,拉長了便民、惠民、富民、安民的鏈條,近幾年來,城溝村無一例上訪事件發(fā)生,無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達到60余萬元,先后獲得“遼寧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等榮譽稱號,而“民情110”這一作法,也逐漸走出城溝、輻射全鎮(zhèn),并乘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東風,在全縣98個行政村中全面推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民情110”在全縣普遍推廣以來,已接受群眾電話咨詢120余次,為村民開展三代便民服務49件次,協(xié)助低保戶、失獨老人開展春耕備耕服務11次,平息鄰里糾紛3起,化解信訪案件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