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君
(湖北省蘄春縣馬畈衛(wèi)生院,湖北 蘄春 435318)
連蒲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消化性潰瘍40例療效觀察
潘麗君
(湖北省蘄春縣馬畈衛(wèi)生院,湖北 蘄春 435318)
連蒲湯;消化性潰瘍;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是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臨床上以慢性、周期性、節(jié)律性上腹部疼痛,伴有燒心、反酸、噯氣為主要表現(xiàn)。筆者自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40例,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80例患者為我院中醫(yī)內科門診觀察病例,臨床癥狀體征、胃鏡檢查均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1],全部在縣級以上醫(yī)院做了電子胃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中醫(yī)診斷為脾胃虛弱,痰熱互結型,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治療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40.1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7年,胃潰瘍23例,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7例,十二指腸潰瘍10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38.6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9年,胃潰瘍25例,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8例,十二指腸潰瘍7例。
1.2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給予消化性潰瘍常規(guī)三聯(lián)療法:奧米拉唑膠囊20 mg,甲硝唑片400 mg,阿莫西林膠囊750 mg,口服,早晚各1次。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自擬連蒲湯加減,基本方黃連6 g、蒲公英15 g、生黃芪20 g、黨參12 g、烏賊骨10 g、焦白術10 g、茯苓10 g、姜半夏6 g、丹參15 g、生甘草6 g,惡心、嘔吐加竹茹15 g、藿香10 g、生姜10 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 g、白芍12 g,腹脹加陳皮6 g、木香6 g、佛手10 g,納差加焦三仙各10 g,肝氣郁結加柴胡10 g、郁金10 g、綠鄂梅10 g。每日1劑,加水300 mL,文火煎,取汁150 mL,加水再煎取汁150 mL,兩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服。在服藥期間要戒除煙酒、咖啡、濃茶之類,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鏡下可見潰瘍病灶由活動轉為瘢痕期或消失,Hp檢測呈陰性;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胃鏡下可見潰瘍基本消失,仍有明顯炎癥,Hp檢測呈陰性;有效:主要癥狀和體癥有明顯減輕,胃鏡下可見潰瘍面積縮小50%,Hp檢測呈陰性或陽性;無效:自覺癥狀改善不明顯或加重,胃鏡下可見潰瘍面積縮小≥75%。
2.1 療效比較:治療組復診患者40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復診患者40例,總有效率82.5%,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2.5%、1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復發(fā)率
治療組與對照組1年內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率分別為12.5%、22.5%,有顯著性差異(P<0.05)。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病之一,中醫(yī)學認為屬“胃痛”、“胃脘痛”、“嘈雜”等病證范疇。本病病情復雜,病程長,多為外感六淫、飲食失節(jié)、情志不舒、臟腑功能失調等導致脾失運化,氣機不暢,痰熱互結,氣滯血瘀,痰、熱、瘀互結日久,腐濁胃黏膜形成潰瘍。病位在胃,多與肝脾有關,也與膽相關?,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的保護因素減弱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或獨立作用導致消化性潰瘍發(fā)生。
筆者運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常用三聯(lián)療法和中醫(yī)治以清熱祛痰,健脾益氣,制酸止痛方法。本方黃連、蒲公英清中焦郁熱,消炎殺菌作用;黨參、白術、茯苓、生黃芪健脾益氣,和中養(yǎng)胃;生黃芪還有托毒生肌作用,烏賊骨善制酸止痛,止血生肌,黃芪、烏賊骨兩藥合用可縮小潰瘍面,促進潰瘍面愈合;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嘔化痰;丹參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生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綜觀全方,清熱祛痰,健脾益氣,生肌斂潰,制酸止痛。奧米啦唑膠囊能夠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從而促進潰瘍的愈合,阿莫西林膠囊對于幽門螺桿菌具有較強的殺傷作用,再加甲硝唑,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首選藥物,諸藥合用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消炎殺菌,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黏膜上皮細胞的修復。中西醫(yī)結合,雙管齊下,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相得益彰。
本組臨床觀察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比單純西藥治療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0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569-1572.
R573.1
B
1671-8194(2014)27-0258-01
老年人因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筋骨失健,風寒濕邪乘虛侵襲,痹阻經(jīng)脈,致筋結肩凝,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活動不利,久則氣血運行不暢,筋肉失養(yǎng),致肩部肌肉萎縮。故治療上大多主張以滋補肝腎的中藥為主,佐以祛風通絡止痛。方中黨參補氣健脾取氣行則血行之意從而能利血通痹;巴戟天、熟地滋補肝腎、強筋骨;當歸、白芍酸甘養(yǎng)陰緩急止痛并制桂枝溫燥之性;羌活、姜黃祛風通絡引藥上行;全蝎、木瓜通經(jīng)活絡祛風止痛。諸藥共用,共奏滋補肝腎,祛風通絡止痛之功效。在此基礎上采用針灸療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肌肉的水腫,激發(fā)神經(jīng)的恢復,從而起到活血化瘀,溫通經(jīng)絡解痙止痛的作用。二者合用,共奏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