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樹紅
(長春市綠園區(qū)中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62)
中風失語癥針灸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
顧樹紅
(長春市綠園區(qū)中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62)
目的對應用中醫(yī)針灸方式對患有中風失語癥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將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中風失語癥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言語康復治療,治療組患者采用言語康復聯(lián)合針灸治療,將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治療組患者中風失語癥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中風癥狀徹底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停止治療后中風失語癥再次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應用中醫(yī)針灸方式對患有中風失語癥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針灸;中風失語癥;治療;臨床療效
失語是中風類疾病患者在病情發(fā)展和治療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表現(xiàn)。同樣失語癥狀的出現(xiàn),也離不開中風疾病的基本發(fā)病機制。經過臨床研究認為,中風失語病的主要中醫(yī)學病機為本虛標實,主要是由于風火痰瘀諸邪對心肝脾肺腎等五臟的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壅滯清竅,神機失用[1]。本次研究對患有中風失語癥的患者應用言語康復結合中醫(yī)針灸方式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F(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中風失語癥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36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42~86歲,平均年齡(61.7± 1.5)歲;中風失語癥發(fā)病時間1~16個月,平均發(fā)病時間(4.1±0.6)個月;治療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41~88歲,平均年齡(61.9±1.4)歲;中風失語癥發(fā)病時間1~18個月,平均發(fā)病時間(4.2±0.7)個月。上述三項自然指標兩組研究對象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納入標準:①病情經臨床診斷后確診為中風失語癥;②患者有明確的中風疾病史;③患者年齡在40~90歲;④患者中風失語癥患病時間在2年以內;⑤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語言障礙類疾病的可能;⑥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排除標準:①病情經臨床診斷后沒有確診為中風失語癥;②患者沒有明確的中風疾病史;③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或在90歲以上;④患者中風失語癥患病時間在2年以上;⑤合并患有其他語言障礙類疾?。虎藁颊卟辉竻⑴c本次研究。
1.4 方法。對照組:采用言語康復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評估,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康復計劃。具體內容包括發(fā)音訓練、手勢訓練、應答訓練、交流訓練。每2天訓練1次,計劃治療兩個月。治療組:采用言語康復聯(lián)合針灸治療。言語康復訓練與對照組一致,中醫(yī)針灸針治療,主要取穴包括顳三針、廉泉、通里、神堂、魂門,存在肢體障礙癥狀的患者加取肩髑、肩髂、曲池,外關、合谷、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懸鐘、昆侖;存在吞咽困難癥狀的患者加取啞門、風池、完骨;存在構音障礙癥狀的患者加取金津、玉液點刺放血,每次留針30 min左右,每天治療1次,計劃治療2個月[2]。
1.5 觀察指標:選擇兩組患者的中風癥狀徹底消失時間、中風失語癥治療效果、停止治療后中風失語癥再次情況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6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臨床治愈:患者經臨床治療后語言功能表現(xiàn)良好,可以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流;有效:患者經臨床治療后能夠將自己的意愿表達出來,但仍然不能夠清晰流暢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復雜溝通有理解障礙;無效:患者經臨床治療后語言功能沒有明顯的變化[3]。
1.7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中風癥狀徹底消失時間:對照組患者應用言語康復治療后(48.93 ±3.47)d中風癥狀徹底消失;治療組患者應用言語康復與針灸方式聯(lián)合治療后(43.38±3.16)d中風癥狀徹底消失。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中風失語癥治療效果: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9.5%;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7%。該項觀察指標各項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中風失語癥治療效果比較[n(%)]
2.3 停止治療后中風失語癥再次情況:對照組患者在臨床治療方案實施結束后一段時間內有14例的中風失語癥再次復發(fā),復發(fā)率為38.9%;治療組患者在臨床治療方案實施結束后一段時間內有2例的中風失語癥再次復發(fā),復發(fā)率為5.6%。該項觀察指標各項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中風失語癥的病位雖然在腦,但病變還會涉及到患者的心肝脾肺腎等五臟及喉嚨、會厭,舌、口唇、懸雍垂、經脈、經別、經筋等一些重要的組織器官。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都會對語言的順利發(fā)生造成不利影響,其區(qū)別僅僅在于產生影響程度的輕重和失語病癥的主要類型。
中風失語癥患者存在表達以及理解障礙,面對與外界交往產生抵觸心理,長期可以導致言語障礙的惡性循環(huán)。言語康復訓練,通過對患者舌及口唇的展開訓練,結合發(fā)音及人際交流等方式,對大腦語言中樞產生刺激,促進腦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患者語言功能。顳三針屬于頭穴療法的一種,頭穴療法主要是利用針法、灸法及其他物理方法,對腦(包括大腕、小腦,腦干)的體表投影部位及其臨床腧穴(或刺激區(qū))進行有效刺激,進而對各種臨床常見疾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4]。頭部與人體內的各主要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顳三針的每個刺激區(qū)域都包括多經多穴,所以通過聯(lián)系的經絡對全身有關的部位產生積極影響,進而達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治療效果,從而使其生理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復?,F(xiàn)代中醫(yī)學研究結果表明:通里穴可以對人體大腦皮質生理功能產生有效的調整作用。通過腦電圖的進一步觀察,原來節(jié)律的波幅相對較低的患者,節(jié)律的波幅會明顯增強,反之則會明顯減弱,針刺通里穴可以使部分癲癇大發(fā)作患者腦電圖逐步趨于規(guī)則化。背俞穴可對五藏的臟腑經氣進行調節(jié),從而達到五藏及與五臟相關的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病癥進行治療目的[5]。
[1] 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學雜志,2010,12(16):381-382.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9(12):155-156.
[3] 闞俊微,邱玲.舌針治療中風失語癥的臨床研究進展[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6(13):185-186.
[4] 晁文波.針灸治療中風失語癥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9,15(18):619-620.
[5] 王煜明,王浩,杜燕蘭.針灸在中風失語癥治療中的應用現(xiàn)狀與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33(14):152-153.
R253
B
1671-8194(2014)36-0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