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國
語言是文化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面鏡子,他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該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因此,小學生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時候也離不開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與認識。這時,小學英語教師的引導便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從多種不同方面培養(yǎng)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并在課堂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
一、注意自身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
已形成的文化意識會在自覺不自覺中通過個人的言談舉止外顯出來,不論他愿意不愿意,有意識或無意識中都會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相互影響。因而,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應首先了解自己,并有意識的從個人的氣質(zhì)、語言情感、行為等方面不斷調(diào)整自己,以此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1.氣質(zhì)
氣質(zhì)在心理學中是指受人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類型影響的個性心理特征,它表現(xiàn)在語言、情感活動和各種心理活動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藝術(shù)家的舉手投足間無不流露出濃濃的藝術(shù)氣質(zhì);滿腹經(jīng)綸的學者侃侃而談則透露出絲絲書卷氣息。小學英語教師在長期的工作學習中,在自身吸收包含異國文化的過程中,有選擇、有意識地向?qū)W生輸出英語文化,其個性心理等方面在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影響,也會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英語文化氣息。
2.文化忌諱
人們在生活交往中為了使氣氛融洽一些,總是要找些話題閑聊。由于受到風俗文化的影響,我們有些學生往往挑一些涉及年齡、收入、財產(chǎn)、婚姻等家常話題,但這些屬于英美國家人的隱私。我們應該在日常教學中不間斷的提醒學生,并且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回避這樣的話題,時間長了學生就能在交流中形成這樣的警惕意識。當然這一切要我們教師在平時運用過程中時時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運用,將一些言語、數(shù)字、行為等忌諱撇開到千里之外。
3.語言情感
任何一門語言都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語言也是情感的主要表達方式。中國人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往往呈保守的趨勢,表達方式婉轉(zhuǎn);而英美國家的人會很開放的直接表達情感,表達方式教坦率。小學英語教師在大量涉獵英語知識、研究社會文化、綜合運用實踐的過程中應積極注意培養(yǎng)自己標準的語言表達方式及英語文化的情感。
4.行為
中西方的行為差異是很大的。中國人在行為上普遍拘謹、謙虛,在課堂上也呈現(xiàn)出這樣的勢態(tài)。學生坐在“插秧式”的課堂中,大部分時間充當著聽的角色。而在西方國家,人們極其重視個人的自由與平等,在他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對老師直呼其名,可以打斷老師的講課提問題,可以不必站起來發(fā)言等。這一切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地位。使學生可以在自由、平等的氣氛中習得知識。著就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改變自己的觀念,使自己深刻體驗英語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引入文化教學,在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
小學生生理特征活潑好動,專注力差。他們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又均有一定限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采用不同方式,從多重角度滲透文化意識。
1.從對話入手,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
如果同時送一束花給一個中國女孩和一個美國女孩,中國女孩可能會微微一笑,紅著臉說:“謝謝!”而美國女孩則會高興地說:“Oh, How beautiful! Thank you!”由此可見,中文和英語在日常對話上也存在大的不同。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注意這點。例如,在表揚學生時,可以大聲地說:“GoodWellWonderful!”等等。指導學生大方地說:“Thank you!”
這樣從點點滴滴中感受英語的獨特情感方式,使學習氣氛更貼近英語文化。
2.從體態(tài)入手,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許多民族中,點頭都表示“是”,搖頭都表示“不”。這不是文字語言的問題。作為英語國家最常見的非語言方式進行的交際方式,身體語言也是英語文化的一部分,假如英語學習者對此一無所知,極有可能在交流中產(chǎn)生誤解或誤會。例如:表示“我吃飽了”,美國人會把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頭,手指伸開,手指向下來表示;而中國人則會用一只手或兩只手輕拍自己的肚子來表示。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身體力行,把相關(guān)的手勢語也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逐漸了解這些手勢語背后蘊涵的文化意義。
3.從周圍環(huán)境入手,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
小學課堂中,因為教學需要,應該大量運用游戲等活動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大膽的放手,創(chuàng)設(shè)一個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的獨特的課堂環(huán)境。例如:學生可以自由分組,可以大膽的要求表演等。鼓勵學生盡量多的使用英語,用學過的知識進行日常表達。學生遲到時,可以讓他們說:“Im sorry. Im late.”學生打了一個噴嚏,老師可隨口說道:“Bless you!”這樣使學生處于一個完完全全的英語式的周圍環(huán)境中,這種自然的課堂氛圍及交流活動正是老師對小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小學英語教育正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大膽去實踐。小學生意識和行為尚未成熟,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身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重任。努力充實自己,樹立以人為本,終身教育的觀念,在教與學中注意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行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修訂版 [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王芹.淺談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與行為 [J].小學各科教與學,2002(8).
[3]吳菲,仲玉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內(nèi)涵分析 [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