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儉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旅人,行走在路上,在一條大河旁,他看到了一個婆婆,正在為渡水而發(fā)愁。已經(jīng)筋疲力盡的他,用盡渾身的氣力,幫婆婆渡過了河,結(jié)果,過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沒說,就匆匆走了。旅人很懊悔,他覺得,不值得耗盡氣力去幫助婆婆,因為她連“謝謝”兩個字都沒有得到。哪知道,幾小時后,就在他寸步難行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追上了他。年輕人說,謝謝你幫了我的祖母,祖母囑咐我?guī)〇|西來,說你用得著。說完,年輕人拿出了干糧,并把胯下的馬也交給了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急著讓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需要耐心等待。即便你向空谷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綿長的回音。生活總會給你答案,但不會馬上把一切告訴你。
而在我們的教育中又何嘗不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幾天,有時需要幾個月,有時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需要學會等待,智慧的等待,等待也是一種教育。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么可能小樹剛剛栽下,便急于乘涼?沒有等待,擎天的綠色只是一個夢想;怎么可能金秋還未來到,便去摘那枝頭的綠果?沒有等待,嘗到的只是那不盡的酸澀。但是在教育中很多時候我們老師已經(jīng)在不經(jīng)意間漠視了等待,甚至忘卻了等待。有的是忍無可忍,有的是暴跳如雷。記得有一次,班長在上語文課時匆匆忙忙跑到我跟前來,說吳某某又在班上擾亂紀律,影響他人,語文老師說了也不聽,還不停頂嘴。我一聽,就氣昏了,這個學生剛剛因為在校門口敲詐低一屆的同學受到全校通報批評,他怎么不知悔改呢?我沖到教室里,聲色俱厲地指責他不該如何如何,當我掀翻桌子,把書撒了一地時,他說:“老師,你說的和做的傷害了我?!比缓筝p飄飄地拋出了這樣一句話“就算我原諒你好了”揚長而去。一瞬間,我無語,我感覺我的行為是多么失態(tài),我的教育是多么蒼白?;氐睫k公室,雖然我依舊余怒未消,但我靜下心來想想,作為教育者,我的心浮氣躁,急于求成反而弄巧成拙了。有這樣一句話,“孩子犯錯,就是上帝也會原諒”,畢竟他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造成他這樣的情形是有很多原因的。生下來三歲,他的母親就離他而去,從此杳無音信,父親在他上小學時就進了監(jiān)獄,從小跟著80歲的奶奶一起生活,靠伯伯、姑姑的接濟。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關(guān)愛,與長輩的溝通更是少之又少,養(yǎng)成了懶惰、散漫的壞習慣,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對于這樣的后進孩子,成長的過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有何理由不去耐心對待他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觀察他,研究他,經(jīng)常思考如何與他溝通,等待時機慢慢改變他,平時我盡量心平氣和地和他談心,談家庭,講人生,講做人的道理。在交往的過程中,他也顯示出他的可愛之處,看著他那副玩世不恭,吊兒郎當,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的樣子,我用手機拍了他平時的姿態(tài),然后說,我要把你的照片放在班級的學生天地里。他看了自己的狀態(tài),也覺得很不好意思,悄悄對我說:“老師,你別印出來,放在你的手機里,我每天付你一毛錢的保管費?!笨此@么說,我心里得意極了,原來他也有羞恥心。于是我說:“那行吧,不過兩個星期以后,我還要給你拍照,要對比的哦?!比缓?,我又給他講中學生的穿著,言行要注意的地方。這以后,他果然有了改善。就這樣,我和他之間的距離在一點點拉近,他不再有意與我作對,不再和我出現(xiàn)“當庭對抗”的場面了。
接下來的每一次的接觸中,我都用我鼓勵的目光,真誠的微笑,激勵的話語消除他心中的不安。但他依舊犯錯不斷,還記得初三下學期,他又因為化學老師批評了他幾句,從學校翻圍墻出去了,我騎著電動車找遍了街上每一個他可能去的地方,問了每一個可能知道他去處的朋友,在我焦急萬分的時候,他給我打來了電話,原來他從他朋友處知道我在找他。當我找到他的時候,他說:“老師,對不起,我不該這么沖動,我以后不會這樣了?!?就在一次次的犯錯和改正中,他已能懂得我是為他好,我愿意真誠的幫助他。正是這種積極主動的無聲呼喚,這種期盼的等待,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
初中畢業(yè)以后,他就去打工了,三個月后的一天,我正在備課,他買了些水果,待在辦公室門口,通過其他的老師轉(zhuǎn)達我是否愿意見他這個一直令老師頭疼的學生。我們一起交流了他近期打工的經(jīng)歷,交流人生的感悟,做人的道理。他舉止言談非常有禮貌,他告訴我,現(xiàn)在正在一家理發(fā)店學徒,那里人流動很大,和他一起進去的人只有他一個人留到現(xiàn)在,他說,希望學好手藝后能開一家理發(fā)店,自食其力。臨走時,他說:“老師,感謝你一直沒有放棄我,還教會了我很多。” 我和同辦公室的老師真切地感受到他長大了,成熟多了,老師們都有著共同的感慨,收獲著共同的感動。我想作為一個老師,什么是幸福呢?這也許就是我們老師所說的幸福吧。
其實,對于頑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作為班主任更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用從容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工作,學會等待,就能少一點“恨鐵不成鋼”的遺憾,就能多看到一點點學生的進步,更能感受到寬容的美麗。有時候,孩子的幡然醒悟也許就在我們耐心等待的一瞬間。好品質(zhì)的形成和不良習慣的矯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對于頑劣的孩子,教育者的循循善誘,不拋棄,不放棄,耐心等待顯得多么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少一份說教,多一份溝通和共同探討,讓孩子接受幸福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每個孩子都是一片潛力無限的土地,貧瘠肥沃皆良田,只要種上合適的種子,精心栽培,細心呵護,他們就會回報你一個豐收的金秋。關(guān)鍵是我們要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來選擇和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