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芝
摘要:目的 探討如何在基層宣傳動員適齡人群自愿加入無償獻血行列。方法 要求宣傳人員從多個角度考慮,盡可能讓有意向的人員自愿成為無償獻血志愿者。結果 帶動了一群人成為固定的自愿無償?shù)墨I血者。結論 從多個角度在基層宣傳動員發(fā)展無償獻血志愿者,既可以緩解血荒,又能提高志愿者的社會責任感,并增添了社會凝聚力。
關鍵詞:無償獻血;基層;宣傳動員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8-0030-01
無償獻血是指健康、適齡公民出于自愿捐獻自身的全血、血漿或其它血液成分而不收取任何報酬的行為。近幾年來,筆者經(jīng)??吹矫襟w從不同的渠道報道因血庫庫存不足、嚴重影響臨床用血的事例。于是,就利用閑暇時間,從多個角度向身邊的人宣傳無償獻血的知識,動員健康、適齡的人員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讓“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這一理念深入人心,不僅對緩解血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增添了社會凝聚力。
1. 情況與方法
1.1 一般情況 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因為文化的差異,交通的阻礙,信息的閉塞,以及觀念的陳舊,無償獻血對于這類人群來說還很陌生。
1.2 方法
1.2.1 現(xiàn)身說法 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宣傳者首要條件是自己先前已對無償獻血有過數(shù)次的親身體驗,對被宣傳動員者才會具有說服力。
1.2.2 向被宣傳動員人員灌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依存的理念;
1.2.3 通過自己的獻血經(jīng)驗以及相關的醫(yī)學知識向他們講解“捐獻出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別人不可重來的生命”對自身對他人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
1.2.4 宣傳《獻血法》所規(guī)定的對無償獻血者賦予的權益;
1.2.5 對猶豫不決和持反對態(tài)度的人員給予理解,再尋找合適的機會多交流多溝通。
1.2.6 宣傳動員結束后,與當?shù)匮褐行南嚓P負責人取得聯(lián)系,安排好具體的采血時間,帶領條件符合的志愿者完成無償獻血的流程。
1.2.7 獻血后的頭兩天,要向這些志愿者作一些回訪,主要內容為身體狀況及家人的態(tài)度。
1.2.8 當獲得獻血者或其家屬有過用血的信息時,要主動了解情況依據(jù)《獻血法》規(guī)定幫其到相關部門報銷。
2. 結果
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踐,“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在我周圍已深入人心,有幾十位志愿者成為了固定的無償獻血成員,這些志愿者又源源不斷的影響和帶動著他們身邊的人加入。到目前為止,在筆者的宣傳動員和帶領下,已有300多人次成功自愿無償?shù)木璜I了自身的血液,其中捐獻全血27300ml、血小板185個U、血漿37000ml、造血干細胞血樣122人份。有三個志愿者自己或家屬臨床用血后已按《獻血法》相關規(guī)定獲得了相應的補償。體現(xiàn)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依存這一理念。從另一個層次不斷提升著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凝聚力。
3. 討論
要在最基層當一名無償獻血宣傳的志愿者,不但要有愛心和細心,更重的是要有耐心和恒心,再加上以心換心,才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為基層距離血液中心路途有100多公里,交通問題是獻愛心最大的障礙,對成效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地方上對無償獻血志愿者的關愛度不夠,也是血荒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