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云
雖然“活動單導學”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大亮點,但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這一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還處于“磨合期”。要真正實現(xiàn)歷史課堂“活動單導學”的“常態(tài)”化,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恰當處理“顯現(xiàn)”知識和“隱性”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先理清每個單元、每一課的知識點,以便全面了解教學內容。為教學提供以上參考的是“課標”以及每一年的“考試說明”(主要以后者為依據(jù))。但是,以上兩者只能為教師提供方向性的參考,教師還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細化和深入理解知識,很多知識都是沒在“考試說明”中出現(xiàn)的“隱性”知識,它們對于學生學習歷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為例,歷年的《高考說明》都要求學生掌握:①兩次鴉片戰(zhàn)爭;②太平天國運動;③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④辛亥革命;⑤新民民主革命的崛起;⑥國共政權的對峙;⑦抗日戰(zhàn)爭;⑧解放戰(zhàn)爭。這些都是“顯性”知識,教師可以從“活動單”中直接引出來,還可以通過多種活動方式和大量的材料讓學生去理解。但是,本單元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只有在理解這個概念的前提下,學生才會懂得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即“反侵略、求民主”。
二、 “活動”環(huán)節(jié)的目的要明確
教師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也不是每節(jié)課、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進行討論。有些知識是學生可以從書本上直接找到的,教師完全可以交給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只有那些需要學生思想火花碰撞的知識,才有必要開展合作探究活動?!盎顒印钡姆绞讲坏扔凇坝懻摗保x書、獨立解答問題也屬于“活動”的形式。不論開展哪種“活動”,教師都要讓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或任務。即使是“讀書”,教師也要讓學生明確是要了解文章的大意,還是要識記。
三、展示環(huán)節(jié)要多關注“待優(yōu)生”
學生有著天然的個性差異,如存在著有表現(xiàn)欲和缺乏表現(xiàn)欲的學生。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為了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應對高考的要求,教師要密切關注“待優(yōu)生”的情況。因此,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待優(yōu)生” 機會,并通過激勵的方法來引導他們融入課堂。如在小組合作中,如果“待優(yōu)生”進行了展示,教師就可以多給他所在的小組加分。
四、課堂管理要嚴謹
教育不可能脫離“規(guī)矩和組織”的限制,不然就沒有了“方圓”。在不同的領域或者以不同的標準來評判,優(yōu)秀生和“待優(yōu)生”的地位就可能發(fā)生互換。在任何一種課堂形式中,誰也無法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整節(jié)課中集中注意力,而“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課堂管理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更大,所以課堂教學活動必須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以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
五、課堂評價機制要完善
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有不同特長的人才,而且要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個別指導,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主體應由教師向學生轉變,但不是說教師什么都不講,而是指教師應擔當起“領路人”的角色,不僅要自然流暢地傳授知識,及時為學生解惑,而且要允許學生發(fā)散思維。有時,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學生無法自己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自身經驗的積累,預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個材料來佐證歷史知識,或者通過各種“史料”配合講解,或者直接分析例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無論是哪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其最終的目標都是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筆者希望通過探討和交流,能找到一種適用歷史教學“常態(tài)”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地實現(xiàn)三維目標,即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提升、情感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