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芳
摘 要: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遍存在著學生不喜歡上德育課,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xiàn),課本理論與現(xiàn)實脫節(jié),教學內容抽象枯燥,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差,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對此現(xiàn)象,教師應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想方設法促使學生在課堂“動”起來等方面加以改變。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
當前,中職學校生源復雜,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學生對德育理論課尤其不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消極被動。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二是教材內容抽象枯燥。三是教學過程許多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上問題嚴重降低了德育課的實效性,怎樣提高筆者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真正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課堂效果,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采用教學手段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教學互動、師生合作的雙向效應。因此,教師應注意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授課藝術,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1.教師要關愛學生,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育心理學認為,“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比谇⒌膸熒P系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學生愛一個老師,才愿意上一個老師的課,才相信老師講的道理,自然就對老師上的課充滿期待,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如果不喜歡這位老師,我們很難想象他會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充滿興趣。教師課堂上充分理解信任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回答正確,給予贊揚;回答錯誤,也不批評只予以引導糾正。中職德育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和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2.教師要具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
中職的四本德育教材都充滿時代性,強調實踐性。如果教師不顧教學大綱,一味地照本宣科、脫離實際,那樣的德育課,就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德育教學要豐盈學生的內心世界,不僅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德育專業(yè)知識,還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因此,作為一個德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教學中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由于德育課教學內容時代性強,教師還需要注意每天收看新聞時事、科普資料,從中找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新信息,講課才能緊跟時代,使課堂生機盎然。學生不喜歡枯燥的理論說教,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非常感興趣,教師在上課時,每次加點熱點追蹤,讓學生進行新聞評析,學生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積極性也會提高。如果教師對學生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德育課堂上只字不提,學生會大失所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德育課沒有興趣。
3.使用具有專業(yè)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提高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
中職學生一般比較喜歡自己所選的專業(yè)。因此,教師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編寫使用具有專業(yè)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使德育課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對具體專業(yè)的興趣轉移到德育課中來,這樣也可以把德育落到實處。
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中職學生上德育課,最明顯的特點體現(xiàn)在學生課堂中不參與。上課時,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或聽或睡,他們對自己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認識不足,不積極參與教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參與,尊重學生個體意見,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學中,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引導作用。德育課教學中,要使學生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使他們愿意積極參與教學,教師只有平等地對待他們,與學生融為一體。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引導,少批評。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時間,不能把學生的參與當做教師課堂講授的裝飾。一般說,在德育課中主張學生自主參與的時間占整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力得到提高。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
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知識單向流動,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德育理論課教學枯燥乏味,效果不佳。
德育課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有:課本講授法、討論法、合作型教學、實地教學法等等。在諸多方法中,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易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選擇討論的案例要學生有興趣、盡量貼近學生職業(yè)。能較好地擺正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愛學、樂學,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主要在重視學生參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下工夫,使教學活動的重心向學生方面轉移,以此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四、改革考評方式,注重教學實效
中職傳統(tǒng)的德育課評價常以筆試方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難以落實在“行”的效果上,降低了德育課實效性。學生考試成績與其日常行為完全脫節(jié),導致知而不行,評價了學生掌握的德育理論知識,而不能評價其知識的分析、應用能力。且平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和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等,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行。因此,對學生的考評不應該只考理論,而應該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地綜合考評,既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用能力、感性認識的測評,又聯(lián)系他們的平時表現(xiàn),把考試成績與平時表現(xiàn)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我們學校的德育成績采用平時表現(xiàn)和期末測評分別占一半,使學生既努力學習理論,也注重自己的日常行為。
總之,要解決目前中職德育教學問題,主要從教師身上找原因,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考評方式上下功夫,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將學生的知與行統(tǒng)一下來,方能提高德育課教學之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化.論思想德育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重慶社會工作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2).
[2]鄭興國.淺談中學德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J].長江教育,2012(12).
[3]孔憲金.德育課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1(2).
[4]吳崇友.淺議新課程理念下的思想德育教材處理[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3).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旅游職業(yè)中專)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