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霆昭
艾青說,《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一首“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抒情詩”(《艾青談他的兩首舊詩》),但筆者認為,這更應(yīng)該定位為為中國勞動婦女所做的“他傳詩”。因為“自傳”的內(nèi)容豐富度和完整度遠不如“他傳”。
讀者通過詩歌讀到的詩人的信息極其簡單。
“我是地主的兒子”,“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人是地主所生,保姆奶大;“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領(lǐng)會到自己的家里”,稍大后,父母將詩人領(lǐng)回了家;“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看著家里與大堰河家形成鮮明對比的華麗的布置,“吃著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我是這般忸怩不安”,因為詩人“會‘克死爹娘”(《新詩鑒賞辭典》)而遭父母歧視,體會不到家的溫暖,加之從小生活在大堰河家習(xí)慣了貧窮,且能得到大堰河的疼愛,所以詩人在自己家里顯得“忸怩不安”,是家里的“新客”,而與大堰河的兒子們,是那樣“親密”,寫自己與自己的階級背離,已融入勞苦大眾中;“我是在寫著給予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語”,告訴讀者自己已走上對抗自己階級的革命道路。
而“他傳”的內(nèi)容卻是如此的豐富和完整。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yǎng)媳”,沒有姓和名,這就是古代的童養(yǎng)媳,她們的父母因家境貧窮難以養(yǎng)活子女,將尚處于幼女時代的女兒賣給家境稍好的人家,既能得到一筆財物,又能讓孩子活下來,等女兒稍大些后就給她們完婚。
勞苦的一生。為了生活,從早到晚、從未成年到死,都處在不停的勞動中?!霸谀愦詈迷罨鹬?……/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后”,辛苦一天本該歇歇了,可是還要“把我抱在懷里”,養(yǎng)育我雖有愛我的原因,但初衷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賺取些生活補貼。“當她流盡她的乳液之后/就開始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并非之前不勞動,而是現(xiàn)在開始從之前的僅僅是家務(wù)到兼做屋外的勞動活了,“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jié)冰的池塘去”,“背著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
雖然一生都在辛勤勞動,但因地少、租稅重,卻仍活在貧窮中,直至最終“破產(chǎn)”。與“我”家“紅漆雕花的家具”、“金色花紋”的睡床、掛著“‘天倫敘樂的匾”的檐頭、“絲的和貝殼的紐扣”的衣服、“安了火缽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比較,大堰河家只有“一丈平方的園地”、燒的是“灶火”、掛的是布滿“炭灰”的圍裙、用的是“烏黑的醬碗”“烏黑的桌子”、穿的是“荊棘扯破的衣服”和長滿虱子的襯衣,死后,只能是“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幾尺見方的埋棺材的土地”、“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兒子們,最終作為農(nóng)民也“破產(chǎn)”了,“一丈平方的園地”也“典押”了,“大兒子做了土匪/第二個死在炮火的煙里/第三,第四,第五/在師傅和地主的叱罵聲里過著日子?!?/p>
除了貧窮、勞苦,還有“平時打罵她的丈夫”,這是底層的勞動婦女比男人更多的一道枷鎖,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女人是男人的奴隸和苦愁時的撒氣桶。
但,她們的要求是那樣低微,只要有活干,生活總有了希望,大堰河總是“含著笑”。
善良仁愛而重情,是貧苦人民的美德??嗬垡惶旌?,就慈愛地“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當“我”被父母領(lǐng)回家時,大堰河哭了;“我”回家后,因想見“我”,為“我”能“悄悄地走到村邊的她的家里去”,“走到她的身邊叫一聲‘媽”,“忙著切那冬米的糖”;思念“我”,把“我”“畫的大紅大綠的關(guān)云長/貼在灶邊的墻上”,夢見吃了我的婚酒;臨死的時候,還在“輕輕地呼著她的乳兒的名字”。
這就是中國的大堰河們,完整的大堰河們!
作者單位:貴陽市烏當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