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富
摘要:互聯(lián)網的天空風云再起,各類云技術相繼問世.教育云也如天邊彩云飄然而至。以電子書包為代表的多元云技術的應用走進了校園、走進了課堂。云平臺給課堂帶來的是教育理念的沖擊和教育方式的改變,在傳統(tǒng)與現代的碰撞中,以云課堂為代表的虛擬課堂和現實課堂融合中,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變化。云課堂與實體課堂相結合的“雙課堂”未來走向如何正是本文所探討的系列問題。
關鍵詞:云技術;云課堂;云平臺;雙課堂;電子書包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4)2(S)-0078-3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擴大,云技術一夜之間遍布互聯(lián)網。360云盤、有道云筆記、智慧云、手機云、教育云等等詞匯,伴隨著可操作的系統(tǒng)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計算方式,通過互聯(lián)網上異構、自治的服務為用戶提供按需即取的計算;云計算的資源是動態(tài)、易擴展、虛擬化的,通過互聯(lián)網提供;終端用戶不需要了解“云”中基礎設施的細節(jié),只關注需要什么樣的資源以及如何得到相應的服務。當網絡虛擬空間的各類云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之時,當大數據時代闖入尋常百姓家之日,以電子書包為代表的多元云技術的應用開始走進了校園、走進了課堂。
1 課堂教學中的網絡云平臺
八年級《物理》“光的直線傳播”這節(jié)課,從手影實驗入手引入新課,用激光打靶實驗證明光的直線傳播,用激光點燃火柴說明激光是有能量的。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在評講學生上節(jié)課做過的題時,任課教師能清楚的知道每個題有多少學生錯,錯在哪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用手機操控多媒體平臺的進程。還可視頻學生現場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也可調出任一學生完成作業(yè)的實際照片。我想:“這堂課好像有一個教學網絡云平臺在支持他,否則他不可能有這么多的即時資源?!?/p>
該老師被背后到底有什么樣的網絡云平臺?是誰為他的課堂教學提供強大后臺支持?帶著這個問題我又來到了學校,老師詳細地演示和講解了所使用的網絡云平臺。多媒體平臺、智能手機和便攜式無線路由器是老師構成課堂網絡云平臺的全部硬件設備。通過WiFi將這些終端設備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后形成了課堂上的小小云平臺。
課堂上老師通過手機把學生實驗照片、視頻、學生答題的照片通過微信的公共帳號傳到公司的后臺。公司對相關信息迅速進行分析并反饋到課堂,為了減少流量,通過QQ上的截圖軟件,實現了圖像清晰、所占空間小、傳輸速度快的目的。
2 網絡云平臺在多元互動中實現了對學情的監(jiān)控
了解學情對教師把控教學的難度、進展的速度和呈現的方式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師生互動中實現教師對學情的真正了解?云平臺利用手機抓拍或錄制視頻功能,把課堂中即時生成的影像傳到后臺作為對學情分析的原始資料,通過師生之間的交互,實時獲得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教師也可調用某一學生的資料進行點評。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協(xié)作便在網絡環(huán)境中即時實現。利用網絡功能,學生既可聽又可看,又可在討論與交流中使知識的保持、能力提升的效果大大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形成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
在老師的課堂上能即時反饋學生完成作業(yè)情況,幾張教師從學生作業(yè)本上拍的照片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如:教師需要知道學生作圖題是如何畫的?學生想知道作圖過程中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教師可從云平臺“我的圖片”的預覽中找到系列相關圖片,從這些照片中找出具有代表意義的典型問題圖片,把此圖由預覽狀態(tài)轉為播放,這種用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解讀是防止重犯同樣錯誤的有效辦法。
如何對作業(yè)進行點評?問題可能出現在哪里?這是習題課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云平臺使教師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此題講與不講,講什么的判斷有了真實的依據。
例1 長度測量:
(1)長度單位:國際單位____,符號____;常用單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
(2)測量工具:________。
點評:對于長度測量的簡單作業(yè)問題,從答題的統(tǒng)計可看出正確的83人,錯誤13人。這樣的結論顯然與教師的感性判斷不相符合,教師如何對待此問題,八年級《物理》入門的教學進度和難度應如何調節(jié),答題的統(tǒng)計界面給出了判斷的參考。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對知識掌握情況如何需要通過考試來尋找答案,由于每個教師所教的學生較多,很難對每道題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定量統(tǒng)計,云平臺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3 電子書包云平臺對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
電子書包是利用現代信息和教育技術構建的面向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綜合服務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構建采用“學習終端+教育內容+服務平臺”的模式,具有家校溝通功能、多元互動功能。以云課堂為中心的電子書包可實現云端支持無限拓展,海量資源所需隨取,音頻、視頻、圖像、課堂教學實況和各類電子資料的隨機上傳,滿足多種應用模式要求。整體提升電子書包使用效率。為教育帶來無限可能。
目前,佛山市南海區(qū)共有十五所中小學。33個教學班的1595名學生和140名教師參與到電子書包的實驗教學之中,大部分學校剛剛步入實驗進程中。本文對實驗時間較長的高中和初中各抽取了一所學校就使用電子書包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和統(tǒng)計,得出了可能引發(fā)爭議的結論。
如,羅村高中2012~2013學年高一期末成績,兩個實驗班總體保持上升趨勢,其中實驗9班成績提高明顯,在九科總成績排名中,從入學第14名上升到期末第8名的佳績,是全年級進步最大班級;同時實驗8班也保持著年級第5名。這說明電子書包班比普通班更能較快提高學習成績,這種教學實驗是有效的。
但對兩個班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成績對比,情況并不樂觀,高中電子書包實驗班一般在高一比較正常,高二由于重新分班,選擇文理學生不同和電子書包的成本等因素影響,使其使用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使電子書包的使用學校進入了比較尷尬的境地。
旗峰中學是南海區(qū)“智能課堂(電子書包)”項目的一所實驗初中。自2012年9月,南海電子書包項目全面推廣與實施,該校2個實驗班:初一(1)班和初一(8)班,開展了一個學期的語文等三科電子書包教學實踐。
在初一11個班共539位學生全部學科總成績年級排名中,實驗班1、8班有五名學生躋身年級前十名,有九名學生進入前二十名,年級后三十名的學生無一人。即,在個人成績年級排名靠前的學生中,實驗班占多數,且沒有后進生,這反映出實驗班學生整體水平較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電子書包學習效果好。2013年6月對四個實驗班學生及家長等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6.7%的家長認為“電子書包發(fā)展前景”非常好,65.3%的學生對“電子書包課外輔導學習是有效的”觀點非常同意。同時,有66.8%的學生對“利用電子書包學習培養(yǎng)了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觀點非常同意:69.3%的學生對“電子書包上課更有趣,更愿意學習”的觀點非常同意。
4 通過電子書包實現了云技術與教學的完美結合
南海旗峰中學部分物理老師認為經過實踐證明電子書包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對以中層生為代表的大部分學生是有效的,他們每天給學生安排一個小時的時間利用電子書包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網上發(fā)布學習的內容。包括視頻、課件和疑難問題解讀等。學生則在人機互動過程中解決問題。此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講的內容會減少許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大了。教師還可根據學生情況布置分層作業(yè)。并通過網絡了解每個學生解題時間和答題狀況等。
4.1 系統(tǒng)資源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在電子書包“資源中心”中有多種形式的資源,如在“系統(tǒng)資源庫”和“個性化定制”兩個方面內容,其中“系統(tǒng)資源庫”中提供了各學科的知識,師生可根據需要進行檢索。如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原教材“聲音的傳播”這節(jié)內容中有25個圖片、視頻、音頻、交互練習等方面的資源供學生選擇,學生自主打開這些資源對提高學習有很大幫助,學生自主選擇相關內容進行學習,極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皞€性化定制”則是師生根據自己需要,從網絡等方面尋找并添加更多的具有個性化的資源。
4.2 組卷系統(tǒng)讓教師命題更具有針對性
命題質量是決定考試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使用電子書包的自動組卷系統(tǒng)時,首先要確定的是試題的難度,確定難、中、易的比例。然后確定各類題型的數量,從系統(tǒng)中可看出每類題型在題庫中的題目數。
根據要求系統(tǒng)會自動組卷,教師對試卷進行評估。要查看每道題的情況,不適合的可以換題,換題時可把新選的題目放入“淘題車”。若想換的題在該題型中所有備選題都不符合教師的要求,還可以自編試題加入“淘題車”,此題也自動進入到題庫之中。在試卷中對每道題都有相關于答案,學生可在電腦上完成答卷,對于選擇題,系統(tǒng)可自動進行評價。其他類型的題目還需手動批改,系統(tǒng)對答題情況可自行生成記錄,方便教師的評講和對學情分析。對整個班級,系統(tǒng)可生成每道題學生答題的對錯情況,自動組卷系統(tǒng)中強大的成績分析功能可對學情進行準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為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學習進程提供參考。
4.3 錯題本把錯誤變成資源
課堂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失敗是美麗的、錯誤是精彩的,關鍵是如何把失敗變成前進的動力,讓錯誤成為戰(zhàn)勝困難的資源,這就需要學生把做過的錯題記錄下來形成錯題本。讓學生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從錯題糾正中走向進步,錯題本起了很大作用。電子書包錯題本清楚記錄了每個學生錯題情況和每道題整個班級學生正確率。
例2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記錄并繪制了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u跟實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
A.10cm B.20cm
C.40cm D 60cm
點評本選擇題顯示學生共做過30次,其中做錯10次,作為選擇題的第一題如此高的錯誤率是不正常的,教師可根據錯誤率的統(tǒng)計情況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應如何對待?怎樣防止犯同類的錯誤?這對教學過程中了解真實的學情是有幫助的,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重要參考,也提醒學生知道如何改進學法、突破難點。
4.4 云課堂與現實課堂相結合的“雙課堂”教學
“雙課堂”就是基于網絡云系統(tǒng)的“虛擬課堂”和“現實課堂”結合,虛擬課堂提供了海量資源,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性的閱讀或參與到互動之中,廣泛、多樣的信息和快捷的呈現形式使學習方式變得豐富多彩。在課前,教師要根據學情制定好學習目標、預習提綱和相關的學習材料,就重點、難點問題設置討論主題,供學生在課前預習,同時設置對應的預習檢測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要瀏覽學生論帖、檢測題答題情況、留言帖等預習中的反饋信息,做到對新課教學心中有數。
在實體課堂中,教師要根據預習反饋的情況,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指導實現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設置恰當的點撥材料和課堂討論主題,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將之前有疑問的地方搞清楚,再配以適量的鞏固練習進行鞏固和加深。在現實課堂中由于不同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可指導學生利用不同的資源實現學習目的,學生在課堂上選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例題和習題進行網上學習。借助在線討論的方式,教師和學生針對文本進行平等的、深入的對話,師生在開放的空間里暢所欲言,不管是能力強的。還是能力弱的都有話語權,這改變了學生學習和表達方式,學生的素質也能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
“雙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要對海量信息資源給適度的指導,防止多余資源沖淡學習主題的現象出現;要尋找云課堂與現實課堂相結合的最佳方式,防止出現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的極端的現象出現。老師要針對常見的、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和講解。在實驗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過分依賴虛擬的實驗,要重視真實的實驗,演示實驗或者學生實驗都要在真實情景下通過實驗器材動手完成,讓學生去體會和感受實驗的樂趣,還原物理學科的本質。
放眼世界,許多發(fā)達國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云技術在教育中作用越來越大,云技術走進課堂是一個必然趨勢。盡管我國云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距全面普及和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云課堂與現實的課堂相結合方面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機遇,誰發(fā)現并解決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就可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領航者。
參考文獻:
[1]李仁麟.關于新課程理念下有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物理教學探討,2010,(1):3.
(欄目編輯 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