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華
作為愛國詩的典范,陸游的《示兒》可謂是字字牽人肺腑,句句震撼人心。我嘗試帶著學生圍繞我課前對文本細讀后提煉出來的“悲”字,結(jié)合當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這一時代主題,進行古詩新讀,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謹借助小小的文字將課堂再次呈現(xiàn),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細讀詩句,了解陸游心中的夢
文本是作者心靈的傾訴,文本細讀離不開文本中的文字,唯有從文本出發(fā)的充分閱讀,才是貼合學生學習實際的真正細讀,也才能切實走進作者內(nèi)心,充分地發(fā)掘文本的豐富內(nèi)涵。因此,上課伊始,我從檢查學生的詩句朗讀開始,了解他們對詩句中字詞意思以及大體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在初步讀懂的基礎上,我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習主席說,中國夢的基本內(nèi)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凝結(jié)著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今天,大家自學了陸游的《示兒》這首詩,一定也感受到陸游——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中的中國夢。
生:陸游心中的夢是祖國統(tǒng)一,正好對應著習主席所說的中國夢里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生:這時候的陸游,已經(jīng)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所剩日子不多,也知道人死了就萬事皆空,愁也是白愁,可他始終還是放不下“九州同”。
師:你們真的是走進了陸游的心里,是陸游的知音哪!詩中哪個字強烈地表現(xiàn)出陸游此刻的心情?
生:“悲”字。
師:對!從第一句,你讀到的是怎樣的悲?
生:我覺得是悲涼。陸游在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世,在死神的召喚下,心情是悲涼的。
師:真是難言的悲涼!不過,此刻的陸游是害怕死亡嗎?
生:不是。他并不畏懼死亡,他所操心的不是怎樣多活幾天,而是為中原沒有收復、祖國沒有統(tǒng)一而悲愴。
師:從你的回答,老師不由想起陳子昂的那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陸游和陳子昂一樣,都在獨自憂傷,禁不住淚流滿面而沾濕了衣襟!
生:我想到了悲壯。陳然在《我的自白書》里這樣說:“面對死亡,我放聲大笑?!边@是臨死不懼的悲壯。陸游面對死亡,坦然寫下“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遺囑,這是另一種悲壯。
師:是啊,這是何等坦然、寬廣的胸襟!雖然生前不能看到祖國統(tǒng)一,但他堅信:總有一天,光明會到來,心中的夢一定會實現(xiàn)!這份堅定,這份囑咐,可見陸游的愛國之心是那么——
生:強烈。
生:真摯。
結(jié)合時代主題展開課堂教學,是我在對文本細讀后的靈感初現(xiàn)。課堂上,孩子們的體驗也是深刻的。他們從“夢”的對應談起,從開始的初體驗“臨終的悲涼”到“未統(tǒng)一的悲愴”,再到最后的“悲壯”,認識逐步深刻,陸游這位仁人志士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里。
二、鏈接拓展,再現(xiàn)陸游一生的夢
師:年輕時代的陸游曾馳騁沙場,“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即使年邁,也依然“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粗习傩毡缓怂烈馄哿?,他寫下“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蹦隳荏w會到陸游憂國憂民的心情嗎?
生:陸游看到老百姓受盡了壓迫,眼淚都流盡了,而大宋的權貴們卻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天天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他心里痛??!
師:整整65年啊,陸游能不悲嗎?他為老百姓悲傷,但悲不見,但悲不見——
生(低沉):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他因權貴而悲憤!但悲不見,但悲不見——
生(高亢):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何時才能“王師北定中原”,一年,兩年?10年,20年?不管多久,陸游也在地下一直等。這拳拳愛國之心??!
通過對陸游生平的簡述,以及對他詩句的引入體會,學生對陸游的那份愛國之心有了更多的感悟、更深刻的理解。此時,陸游中國夢的孜孜以求已經(jīng)深入到每個孩子的心里,也為他們的追夢樹立起一個榜樣,讓他們多了一份堅守。
三、揣摩插圖,讀懂編者表達的夢
魯迅先生曾說:“書籍的畫,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所不及,所以是一種宣傳畫?!痹谶M行文本細讀時,我也認真品讀了本課編者給出的插圖:白發(fā)蒼蒼的陸游躺在床上,旁邊是一支燃燒著的蠟燭。這僅僅是呈現(xiàn)老態(tài)龍鐘的陸游給大家認識?蠟燭提示著陸游寫下這首詩的時間是晚上嗎?肯定不是。我將這兩個問題帶到了課堂,學生在短暫的沉默后各抒己見。
生:李白有“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此時的陸游也是白發(fā)蒼蒼,這是愁出來的呀!
師:有道理,“九州不能同”的愁,讓陸游死不瞑目?。?/p>
生:陸游面容冷靜,兩眼凝視前方,他可能在想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也可能想不久的將來,祖國一定會統(tǒng)一!
師:是的,他的目光透露出擔憂,但更多的還是堅定。
生:我覺得燃燒的蠟燭并不是在暗示時間,倒像是陸游一生的寫照:“蠟炬成灰淚始干?!彼麨樽鎳y(tǒng)一奮斗了一生,呼喊了一生,至死不渝,真是可歌可嘆。
生:跳躍的燭焰不停地閃爍,那是陸游跳動的一顆赤誠之心;紅紅的燭淚不斷地流淌,那是陸游的心在流血。
師:你們真是天才詩人,我為你們鼓掌!
“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焙秃⒆右黄稹岸啻沃貜偷剡M行細致研讀”(萊奇),陸游的“悲”被立體化、形象化了,陸游的“夢”被個性化、具體化了,學生們在真切的體驗中,塑造起偉大的愛國形象,同時也從陸游追夢的一生中汲取了力量,情感被升華、認識被提升,可謂工具性和人文性雙豐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