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揚明
傳統(tǒng)文字學把漢字分為“文”和“字”兩部分,也就是“字”是由“文”組成的,“文”是構(gòu)成“字”的部件。這一點認識,在漢字簡化的今天,基本上被我們遺失了。筆者從教學實踐中反思、實踐,證明這種傳統(tǒng)的文字學理論,仍有重大的實踐價值,既繼承傳統(tǒng)教學理論,又科學地走向識字。
觀課:什么才算是真正識字了?
我們經(jīng)??梢钥吹?,小學識字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們拼命讓學生用拆漢字部件的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把漢字當作一個個冷冰冰的符號機械記憶。筆者曾聽一位教師教“羞”字,老師問:這個漢字由哪兩個部分組成呢?學生自然會發(fā)現(xiàn)由“羊”和“丑”組成,讀作“xiū”,意思是“害臊”,然后老師告訴學生,這樣的漢字就可以用加一加的辦法,“羊”加“丑”。我們的識字教學,就是在學生不明白字形與字義之間關(guān)系的情況下,一遍遍寫,一遍遍背,以為會寫了,也就算學會了。
實際上,果真如此嗎?如:“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保ā蹲髠鳌る[公三年》)面對這個漢字,學生真可能會害臊,因為這個“羞”是動詞,表示“進獻”的意思。實際上,“羞”字在不同的語境中,還會有不同意思。要想真正認識這個“羞”字,就須通過解析,深入到“文”這一最小的形音義單位層次上去,即“羊”和“丑”兩個文的組合意義,羞是會意兼形聲字,從羊從丑,羊表示家畜,羊肉是美食。那“丑”呢?“丑”是“扭”的初文,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羞”是以手扭羊的字形,本義為進獻美味,“害羞”是假借來的。
可見,什么才算是真正識字?不是只記住字形就行,更不是只記住了字音就罷。對每個漢字的形與義關(guān)系要知其然,更要弄懂其構(gòu)成原理,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文字就更有價值了。
思考:漢字的字母“文”,價值何在?
可能有人會說,用這種識字方法學漢字多麻煩呀!的確,剛開始,對于我們這些從小就不曾學過傳統(tǒng)識字法的人來說,肯定會因為此法與自己養(yǎng)成的定式識字途徑有很大的差異而感到不習慣,感到有難度。實際上,學習漢字,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再創(chuàng)新,使現(xiàn)行的識字方法更容易,也更富有價值。
第一,它能“以簡御繁”。兒童的空間知覺能力較差,情緒情感占優(yōu)勢,缺少克服困難的意志,對于繁難的字,教師若引導不當,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而以“文”來解義進行識字,則能激趣啟智、化難為易,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如在教學“漏“字時,形、義是個難點,我聯(lián)系實際設(shè)計了一個易學易記的順口溜:“屋外(尸)下大雨(氵),屋內(nèi)下小雨(雨)?!边@樣,不僅使“漏”字的字形一目了然,同時“漏”字那頗具幽默感的字意(屋外下大雨,屋內(nèi)下小雨)也盡在其中。學生被如此妙不可言的記法深深吸引,思維活躍了,學起來自然沒有什么負擔。在教學“鼓”字時,由于筆畫繁多,又容易寫錯,學生學起來沒有信心。我便用色彩鮮艷的粉筆畫出“鼓”的象形字(■),學生馬上看出是一只手正持打鼓棒在敲鼓,頓時情緒高漲,浮想聯(lián)翩,腦海進而呈現(xiàn)出過新年時敲鑼打鼓的歡樂場面……生動有趣的圖畫會意字使學生對“鼓”字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抓住契機,講清了“鼓”字的“文”,左邊是鼓的本字“壴”,右邊是“支”,表示手(又)持鼓棒擊鼓。學生饒有興趣地跟著思路,輕輕松松地掌握了“鼓”字。
如何在減輕課業(yè)負擔的情況下,讓學生學好生字呢?利用漢字的“文”來分析漢字的“義”,充分把握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這根主線,誘導學生順藤摸瓜,從而達到“學一個,識一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形聲字的“形旁帶字”中,學習掌握基本字“衣”字后,根據(jù)形旁表義的形聲字規(guī)律,學生便輕而易舉掌握了“袋、裂、裝、哀、衷、衰、袞、裹”等一系列漢字。
第二,它能破譯文化?!靶蜗蟾兄焙汀耙饬x識記”是學生學習漢字的認知規(guī)律。例如分析“一面鏡子”的“面”字,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龐,教學中,如果分析“面”字的“文”,并配上板畫和甲骨文,會將學生帶入一個無比美妙的漢字構(gòu)形情境,會為學生提供生動的易于聯(lián)想的線索。此時,學生眼中的“面”字,不再是由幾個筆畫構(gòu)成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動感的“臉”。因鏡子用以照“臉”,亦平如“臉面”,故引申作量詞“面”。這“一面鏡子”,使孩子們懂得了古人曾磨銅為鏡,體會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的古訓。這樣教學,孩子們猶如暢游在悠悠文化長河中,細聽著段段美麗的漢字故事,感受著祖先無窮的智慧。
再如,教學“秀”字時,先讓學生了解“秀”的構(gòu)成。石鼓文寫作“■”,上部“禾”在古代特指粟(谷子),后來成為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下部像穗因籽實而在下垂搖曳,后來寫成“乃”。“秀”的本義是禾谷吐穗開花,為此,我列舉成語“秀而不實”的字面意思就是開花不結(jié)果,用來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實際并無成就。接著我告訴學生:小麥長高后就要吐穗開花,也就是秀穗。有秀穗的麥子要比沒秀穗的麥子高出許多,所以“秀”還有比一般的要好、優(yōu)秀的意思。凡是帶“秀”字的詞語都是形容詞,甚至是最好的。學生們像聽故事一樣領(lǐng)會中國漢字的精深與奇妙,給“秀”字組了很多的詞語。
在識字的過程中,學生面對每個漢字不再是簡單地把它們看成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會慢慢感受到中國漢字如詩、似畫,更像一個個動聽的故事的縮影。他們會很自然地喜歡學習漢字,產(chǎn)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從小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語文不僅是在教知識,更是在為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實踐:以“文”御“字”,我們可以怎么做?
第一,要讓學生記住常見的“文”,便于學習一批漢字。
既然字是由“文”組成的,那我們就必須學習“文”。我們教師至少要懂以下五個方面的知識:一是這個文的結(jié)構(gòu)類型是什么;二是這個文的本義是什么;三是這個文有哪些義項;四是作為漢字構(gòu)字部件,這個文有哪些變體;五是作為意符,這個文常用來表示哪些意義。
漢字學的專著里,學者們一般喜歡把漢字和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文”與自然現(xiàn)象相關(guān),與人體相關(guān),與古代戰(zhàn)爭相關(guān)等。如果我們的教材中從低到高有順序地出現(xiàn)這些,那么,我們的學生九年義務(wù)教育完成后,對中國的漢字就容易掌握了。學了“火”字并懂得“火”做偏旁時變寫為四點底“灬”(“燕”字的四點底是燕尾的變寫),那么,當學到“熱、煮、照、煎、熬、熟、烈、焦、蒸”等字時就能自覺地用“火”去析解它們的形義。學了“頁”字表示人頭后,當學到“顧、頸、項、顏、頂、須、煩”等字時就能與“人頭”聯(lián)系起來理解。如果了解了“又”與“手”或手的動作相關(guān),就容易理解“支、殳、攴(攵)、寸、皮、廾、彐”等部首都與手義有關(guān),那么,學到“取、鼓、敲、敗、守、有、戒、彗”等字時,就能自覺地用“手”或與手有關(guān)的動作去解析它們的形義。
概言之,掌握了“文”的基礎(chǔ)知識,特別是常見的偏旁部首的含義,學生就能形成識字的能力。例如“烹飪”這個詞,即使學生不會讀,但因他懂得四點底“灬”表示火,“饣”是食字的簡寫,與食物有關(guān),于是,就輕易地推出“烹飪”的大意是燒煮食物的意思。這時的漢字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已不再是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既能讓學生識記漢字,又能有效地開發(fā)他們的右腦潛能。
遺憾的是師范學校古今漢語教材中有關(guān)文字學的知識非常茍簡,因而,我們這些師范院校畢業(yè)的中小學語文教師,文字學基礎(chǔ)仍是相當薄弱的,多為獨體字數(shù)數(shù)筆畫,合體字說說結(jié)構(gòu)而已。筆者做過調(diào)查,相當部分的教師教了多年還不知道“熱、煮、烈、烹”等字下的四點底是表示“火”,只是機械地說“四點底”,甚至有的說是“四點水”,真是“水火不相容”?。≡偃缦旅娴囊恍h字的“文”也是常?;煜模骸靶摹弊肿銎詫懽鳌扳唷币话憬處煻贾溃珜Α肮А薄澳健毕虏康摹啊觥笔恰靶摹钡淖儗憚t不甚了解?!霸隆痹谧笈院拖碌妆硎救猓ā半鼥V”兩字除外),而非表示月亮之“月”,而一些教師在教學“肚”字時竟說形旁是月亮之“月”,人吃飽時肚子圓圓的像個圓月,肚子餓時癟癟的像個彎月。按此說法,在講到“腿、肝、腸”等字時真不知他如何方能自圓其說了。至于“然”“祭”兩字的左上部件也是“肉”的變寫,可稱為斜肉旁,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此就更感到模糊了。左“阝”和右“阝”分別表示山嶺高地和區(qū)域方位,而仍有相當部分的教師認為左“阝”是表示左邊的耳朵,右“阝”是表示右邊的耳朵?!暗丁弊饔遗允橇⒌杜?,變寫為“刂”尚還清楚,而對“辨”中的“點撇刀”則不知為何物?!坝瘛弊鲎笃允↑c為“王”,下橫為順寫右偏旁而變寫為斜提,俗稱“斜玉旁”,而一些教師教到“珍”“珠”兩字時竟說與大王有關(guān)。如此的教學要使學生富有智慧——難矣!
第二,教學生以“文”的分解組合來解析漢字。
兒童的思維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分解組合法”正與這種過渡相協(xié)調(diào)。特別是學生將“分解組合法”這把“金鑰匙”拿到手之后,不僅可以解開許多識字中的難題,而且可以模仿其方法解決其他某些難題,所以,對開發(fā)學生智力也大有好處。
裹,這個字乍看起來筆畫繁多難記,如用“分解‘文的組合法”來記憶就不難了。第一步,將“裹”字分解為“衣”“果”兩個“文”。第二步,弄清“裹”字是形聲字,衣表義,果表聲,本義是以衣遮體。第三步,由本義引申為指一切包護、遮纏之物。再由包護、遮纏引申出更為抽象的意思?!耙隆薄肮笔菍W生十分熟悉的基本字,音、形、義一般都不會弄錯,裹字不過是由這兩個“文”組裝起來而已。
推而廣之,如果把學生課本中或字典中用“衣”為基本字構(gòu)成的字都歸納起來,就形成一個“衣”字群。進而發(fā)現(xiàn):這一群里的字或是字形,或是字義,或是字音都必與“衣”字有關(guān)。還會發(fā)現(xiàn)這一群字的結(jié)構(gòu)形式除極個別的外,都不外乎左右式(被、襯)、下置式(裝、裳)、分襲式(哀、衷)三種。如以“衣字群”再推而廣之,根據(jù)400多個基本字提供的線索,便可駕馭成千上萬的漢字——識字教學的效率就是這樣提高的。
運用“文的分解組合法”必須遵循四條原則:
1.弄懂“文“原則?!拔摹弊鳛榛咀郑菢?gòu)成千千萬萬個漢字的“基本零件”,教師一定要向?qū)W生講清基本字的音、形、義。
2.字源義原則。應(yīng)盡可能從字源入手講清字形、本義和引申義的關(guān)系。為此,教師必須讀一些文字學著作。
3.實用義原則。對那些難以講清形義關(guān)系的字可用“望文生義”的辦法就楷書進行“分解組合”,而不考慮其字源,但切忌歪曲或背離基本字的本義。
4.突出難點原則。對那些“文”的變體,容易混淆,要集中火力在具體的漢字中辨析。當然,這四條原則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我們以“文”為基本字,滲透在我們每一堂課的識字教學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那么闡釋漢字的音形義關(guān)系,也就容易了。不僅如此,且定能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漢語言文字的目的。這是符合漢語學習規(guī)律的。
(作者單位:福建寧化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忠信)
概言之,掌握了“文”的基礎(chǔ)知識,特別是常見的偏旁部首的含義,學生就能形成識字的能力。例如“烹飪”這個詞,即使學生不會讀,但因他懂得四點底“灬”表示火,“饣”是食字的簡寫,與食物有關(guān),于是,就輕易地推出“烹飪”的大意是燒煮食物的意思。這時的漢字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已不再是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既能讓學生識記漢字,又能有效地開發(fā)他們的右腦潛能。
遺憾的是師范學校古今漢語教材中有關(guān)文字學的知識非常茍簡,因而,我們這些師范院校畢業(yè)的中小學語文教師,文字學基礎(chǔ)仍是相當薄弱的,多為獨體字數(shù)數(shù)筆畫,合體字說說結(jié)構(gòu)而已。筆者做過調(diào)查,相當部分的教師教了多年還不知道“熱、煮、烈、烹”等字下的四點底是表示“火”,只是機械地說“四點底”,甚至有的說是“四點水”,真是“水火不相容”??!再如下面的一些漢字的“文”也是常?;煜模骸靶摹弊肿銎詫懽鳌扳唷币话憬處煻贾?,但對“恭”“慕”下部的“■”是“心”的變寫則不甚了解?!霸隆痹谧笈院拖碌妆硎救猓ā半鼥V”兩字除外),而非表示月亮之“月”,而一些教師在教學“肚”字時竟說形旁是月亮之“月”,人吃飽時肚子圓圓的像個圓月,肚子餓時癟癟的像個彎月。按此說法,在講到“腿、肝、腸”等字時真不知他如何方能自圓其說了。至于“然”“祭”兩字的左上部件也是“肉”的變寫,可稱為斜肉旁,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此就更感到模糊了。左“阝”和右“阝”分別表示山嶺高地和區(qū)域方位,而仍有相當部分的教師認為左“阝”是表示左邊的耳朵,右“阝”是表示右邊的耳朵?!暗丁弊饔遗允橇⒌杜?,變寫為“刂”尚還清楚,而對“辨”中的“點撇刀”則不知為何物?!坝瘛弊鲎笃允↑c為“王”,下橫為順寫右偏旁而變寫為斜提,俗稱“斜玉旁”,而一些教師教到“珍”“珠”兩字時竟說與大王有關(guān)。如此的教學要使學生富有智慧——難矣!
第二,教學生以“文”的分解組合來解析漢字。
兒童的思維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分解組合法”正與這種過渡相協(xié)調(diào)。特別是學生將“分解組合法”這把“金鑰匙”拿到手之后,不僅可以解開許多識字中的難題,而且可以模仿其方法解決其他某些難題,所以,對開發(fā)學生智力也大有好處。
裹,這個字乍看起來筆畫繁多難記,如用“分解‘文的組合法”來記憶就不難了。第一步,將“裹”字分解為“衣”“果”兩個“文”。第二步,弄清“裹”字是形聲字,衣表義,果表聲,本義是以衣遮體。第三步,由本義引申為指一切包護、遮纏之物。再由包護、遮纏引申出更為抽象的意思?!耙隆薄肮笔菍W生十分熟悉的基本字,音、形、義一般都不會弄錯,裹字不過是由這兩個“文”組裝起來而已。
推而廣之,如果把學生課本中或字典中用“衣”為基本字構(gòu)成的字都歸納起來,就形成一個“衣”字群。進而發(fā)現(xiàn):這一群里的字或是字形,或是字義,或是字音都必與“衣”字有關(guān)。還會發(fā)現(xiàn)這一群字的結(jié)構(gòu)形式除極個別的外,都不外乎左右式(被、襯)、下置式(裝、裳)、分襲式(哀、衷)三種。如以“衣字群”再推而廣之,根據(jù)400多個基本字提供的線索,便可駕馭成千上萬的漢字——識字教學的效率就是這樣提高的。
運用“文的分解組合法”必須遵循四條原則:
1.弄懂“文“原則。“文”作為基本字,是構(gòu)成千千萬萬個漢字的“基本零件”,教師一定要向?qū)W生講清基本字的音、形、義。
2.字源義原則。應(yīng)盡可能從字源入手講清字形、本義和引申義的關(guān)系。為此,教師必須讀一些文字學著作。
3.實用義原則。對那些難以講清形義關(guān)系的字可用“望文生義”的辦法就楷書進行“分解組合”,而不考慮其字源,但切忌歪曲或背離基本字的本義。
4.突出難點原則。對那些“文”的變體,容易混淆,要集中火力在具體的漢字中辨析。當然,這四條原則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我們以“文”為基本字,滲透在我們每一堂課的識字教學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那么闡釋漢字的音形義關(guān)系,也就容易了。不僅如此,且定能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漢語言文字的目的。這是符合漢語學習規(guī)律的。
(作者單位:福建寧化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忠信)
概言之,掌握了“文”的基礎(chǔ)知識,特別是常見的偏旁部首的含義,學生就能形成識字的能力。例如“烹飪”這個詞,即使學生不會讀,但因他懂得四點底“灬”表示火,“饣”是食字的簡寫,與食物有關(guān),于是,就輕易地推出“烹飪”的大意是燒煮食物的意思。這時的漢字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已不再是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既能讓學生識記漢字,又能有效地開發(fā)他們的右腦潛能。
遺憾的是師范學校古今漢語教材中有關(guān)文字學的知識非常茍簡,因而,我們這些師范院校畢業(yè)的中小學語文教師,文字學基礎(chǔ)仍是相當薄弱的,多為獨體字數(shù)數(shù)筆畫,合體字說說結(jié)構(gòu)而已。筆者做過調(diào)查,相當部分的教師教了多年還不知道“熱、煮、烈、烹”等字下的四點底是表示“火”,只是機械地說“四點底”,甚至有的說是“四點水”,真是“水火不相容”啊!再如下面的一些漢字的“文”也是常常混淆的:“心”字做偏旁寫作“忄”一般教師都知道,但對“恭”“慕”下部的“■”是“心”的變寫則不甚了解?!霸隆痹谧笈院拖碌妆硎救猓ā半鼥V”兩字除外),而非表示月亮之“月”,而一些教師在教學“肚”字時竟說形旁是月亮之“月”,人吃飽時肚子圓圓的像個圓月,肚子餓時癟癟的像個彎月。按此說法,在講到“腿、肝、腸”等字時真不知他如何方能自圓其說了。至于“然”“祭”兩字的左上部件也是“肉”的變寫,可稱為斜肉旁,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此就更感到模糊了。左“阝”和右“阝”分別表示山嶺高地和區(qū)域方位,而仍有相當部分的教師認為左“阝”是表示左邊的耳朵,右“阝”是表示右邊的耳朵?!暗丁弊饔遗允橇⒌杜裕儗憺椤柏帧鄙羞€清楚,而對“辨”中的“點撇刀”則不知為何物?!坝瘛弊鲎笃允↑c為“王”,下橫為順寫右偏旁而變寫為斜提,俗稱“斜玉旁”,而一些教師教到“珍”“珠”兩字時竟說與大王有關(guān)。如此的教學要使學生富有智慧——難矣!
第二,教學生以“文”的分解組合來解析漢字。
兒童的思維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分解組合法”正與這種過渡相協(xié)調(diào)。特別是學生將“分解組合法”這把“金鑰匙”拿到手之后,不僅可以解開許多識字中的難題,而且可以模仿其方法解決其他某些難題,所以,對開發(fā)學生智力也大有好處。
裹,這個字乍看起來筆畫繁多難記,如用“分解‘文的組合法”來記憶就不難了。第一步,將“裹”字分解為“衣”“果”兩個“文”。第二步,弄清“裹”字是形聲字,衣表義,果表聲,本義是以衣遮體。第三步,由本義引申為指一切包護、遮纏之物。再由包護、遮纏引申出更為抽象的意思?!耙隆薄肮笔菍W生十分熟悉的基本字,音、形、義一般都不會弄錯,裹字不過是由這兩個“文”組裝起來而已。
推而廣之,如果把學生課本中或字典中用“衣”為基本字構(gòu)成的字都歸納起來,就形成一個“衣”字群。進而發(fā)現(xiàn):這一群里的字或是字形,或是字義,或是字音都必與“衣”字有關(guān)。還會發(fā)現(xiàn)這一群字的結(jié)構(gòu)形式除極個別的外,都不外乎左右式(被、襯)、下置式(裝、裳)、分襲式(哀、衷)三種。如以“衣字群”再推而廣之,根據(jù)400多個基本字提供的線索,便可駕馭成千上萬的漢字——識字教學的效率就是這樣提高的。
運用“文的分解組合法”必須遵循四條原則:
1.弄懂“文“原則?!拔摹弊鳛榛咀?,是構(gòu)成千千萬萬個漢字的“基本零件”,教師一定要向?qū)W生講清基本字的音、形、義。
2.字源義原則。應(yīng)盡可能從字源入手講清字形、本義和引申義的關(guān)系。為此,教師必須讀一些文字學著作。
3.實用義原則。對那些難以講清形義關(guān)系的字可用“望文生義”的辦法就楷書進行“分解組合”,而不考慮其字源,但切忌歪曲或背離基本字的本義。
4.突出難點原則。對那些“文”的變體,容易混淆,要集中火力在具體的漢字中辨析。當然,這四條原則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我們以“文”為基本字,滲透在我們每一堂課的識字教學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那么闡釋漢字的音形義關(guān)系,也就容易了。不僅如此,且定能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漢語言文字的目的。這是符合漢語學習規(guī)律的。
(作者單位:福建寧化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