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網絡涉毒行為探析

2014-05-05 02:47:58王銳園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利用網絡傳授毒品

王銳園

(中國刑警學院,沈陽 110035)

網絡涉毒行為探析

王銳園

(中國刑警學院,沈陽 110035)

涉毒行為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呈現出了新的發(fā)展趨勢和演變類型,網絡空間中的涉毒行為具有跨地域、隱蔽以及危害大的特點,一些新型的網絡涉毒行為雖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但因為缺少相關法律法規(guī)而無法進行評價。為此應及時出臺針對性的司法解釋,并通過增設罪名、擴張解釋、罪名擴容等手段將網絡聚眾吸毒、開設網絡吸毒室、網絡傳授制毒方法等行為納入到法律制裁體系之中,實現對網絡涉毒行為的全面、合法整治。

涉毒行為;網絡吸毒;容留吸毒;罪名體系;死刑

近年來,網絡涉毒案件的發(fā)案率呈跳躍式增長,并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出現了新情況、新特點。為此,我國公安機關連續(xù)開展了打擊網絡涉毒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查獲了大批違法犯罪嫌疑人和大量毒品。2013年下半年,公安部部署打擊網絡涉毒違法犯罪集中收網行動,8天時間里,共抓獲網絡涉毒違法犯罪嫌疑人2120名,摧毀制毒加工窩點11處,繳獲各類毒品268千克、易制毒化學品7.93噸、槍支22支、子彈719發(fā)。①http://www.mps.gov.cn,公安部網站,2014年3月21日訪問。網絡涉毒案件涉案人數多、案發(fā)地域廣、社會危害大等特點使其成為今后禁毒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此,必須要全方位了解網絡涉毒行為的特點、類型、適用法律等情況,做到全面、有針對性的打擊治理。

一、傳統(tǒng)涉毒行為的網絡異化

傳統(tǒng)涉毒行為即與毒品有關的行為。網絡涉毒行為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從事與毒品相關的活動。從行為屬性上來講,網絡涉毒行為包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利用網絡開設視頻聊天室聚集多人吸毒,利用網絡購物平臺實施毒品販賣等行為,都是網絡涉毒行為的表現。全面認識網絡涉毒行為,必須要對傳統(tǒng)的涉毒行為進行整體梳理,換句話說就是要明確在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的涉毒行為中,有哪些行為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實施。

(一)傳統(tǒng)涉毒行為類型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1條至第74條規(guī)定了9種涉毒治安違法行為,它們分別為:(1)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行為;(2)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苗行為;(3)非法運輸、買賣、儲存、使用罌粟殼行為;(4)非法持有毒品行為;(5)向他人提供毒品行為;(6)吸毒行為;(7)脅迫、欺騙具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行為;(8)教唆、引誘、欺騙他人吸毒行為;(9)為吸毒者通風報信的行為。另外,我國《禁毒法》和《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又規(guī)定了10余種涉毒治安違法行為,即:(10)非法傳授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或者易制毒化學品制造方法行為;(11)強迫他人吸毒行為;(12)包庇毒品犯罪分子行為;(13)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行為;(14)阻礙毒品檢查行為;(15)隱藏、轉移、變賣或者損毀依法扣押、查封、凍結毒贓行為;(16)容留他人吸毒行為;(17)介紹買賣毒品行為;(18)麻醉藥品及其藥用原植物、精神藥品流入非法渠道行為;(19)娛樂場所從事毒品違法犯罪行為;(20)娛樂場所為毒品違法犯罪活動提供條件行為;(21)娛樂場所不報告吸毒、販毒活動行為;(22)娛樂場所未按規(guī)定懸掛禁毒警示標志行為。

上述為涉毒違法行為的類型。根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毒品犯罪共包含12個罪名,表現為相應的行為類型。(1)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2)非法持有毒品罪;(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4)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5)走私制毒物品罪;(6)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7)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8)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9)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10)強迫他人吸毒罪;(11)容留他人吸毒罪;(12)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罪。

(二)網絡涉毒行為類型

通過上述的行為類型列舉,可以總結出,以下幾種行為類型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實施。

1.交易流通型行為。例如非法販賣毒品、制毒物品、毒品原植物種苗的行為,此種行為隨著電子商務以及物流技術的發(fā)展,在網絡上變得普遍。

2.教唆傳授型行為。例如引誘、教唆他人吸毒,非法傳授制毒方法等行為。

3.場所型行為。該類行為的活動地點由傳統(tǒng)的物理空間轉為網絡空間,網絡屬性增強,例如網絡吸毒行為,容留他人吸毒行為。此外在司法實踐中還出現了利用網絡組織策劃、通信聯絡和指揮毒品犯罪的行為,這同樣是傳統(tǒng)涉毒行為的網絡化表現。

結合現實中破獲的涉毒案件情況,當前網絡涉毒行為大致包含下列類型。

1.利用網絡販毒。利用網絡販毒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借助網絡購物平臺和支付工具(如支付寶、財付通)販賣毒品、制毒工具和原料。傳統(tǒng)的毒品交易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碰頭”實現,而在網絡世界里,毒品的銷售和支付都通過網絡技術來實現。網絡販毒是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而出現的。據統(tǒng)計,2013年,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18億,中國網購用戶總數達到2.7億,與此同時,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到1.85萬億元。正是看中了龐大的潛在消費市場,一些毒販將涉毒行為轉移至網絡空間。在淘寶等購物平臺上,以賣保健品、藥品、香水、避孕工具為幌子,使用暗語、行話向網購用戶提供毒品和制毒原料,并通過快遞等物流方式實現毒品的運輸,接著通過支付寶等金融工具收取毒資,整個交易過程全部通過網絡實現,買方和賣方從未見面,只通過聊天工具進行買賣意思的溝通。2011年6月,廣西柳州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網絡販毒案件,販毒分子通過網上交易平臺和物流,兜售以“迷情香水”名義偽裝的新型毒品。他們首先建立網站,然后通過QQ聊天等方式與吸毒人員進行聯系,最后通過網上轉賬以及快遞實現毒品交易。

2.利用網絡吸毒。利用網絡吸毒,主要包括行為人利用網絡組織吸毒以及吸毒人員借助網絡平臺吸毒。前者是指網站管理者等行為人以開設聊天室、租借服務器、提供視頻工具等方式組織吸毒人員吸毒;后者是指吸毒人員進入特定的網絡平臺,觀看他人吸毒表演、交流吸毒感受、傳播毒品信息等行為。利用網絡聊天室視頻吸毒在偵查實踐中變得常見,一般是涉毒人員利用網絡平臺開設虛擬房間,供吸毒者進行群視頻、群聊等活動。該“房間”通常設置一定的訪問權限,陌生人進入房間要經過較為嚴格的審核程序,例如需熟人推薦、需提交吸毒表演照片或視頻等;經過認證后才得以進入。通過視頻聊天技術,大批男女同步吸毒,各吸毒人員可以觀看到群內其他成員的吸毒影像,同時伴隨著實時聊天、色情表演等活動。類似聊天室吸毒的方式增強了吸毒人員吸毒時的快感,并提高了吸毒的刺激性和誘惑性,特別是對于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增加了其染毒風險,必須要加以警惕。2011年10月30,公安部成功破獲“8·31”特大網絡吸販毒案,查獲涉毒違法犯罪嫌疑人員12125名,破獲制販毒案件496起,打掉制販毒團伙144個、吸毒窩點340個。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視頻聊天網站進行吸販毒活動,大量吸毒人員在網站設立的虛擬“十人房”、“百人房”從事吸毒活動,表演吸毒行為,交流吸毒感受,甚至在網上進行毒品交易,這是網絡吸毒行為的典型案例。

3.利用網絡制毒。利用網絡制毒,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傳授制毒技巧以及利用互聯網學習制毒工藝加工毒品的行為。現實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貼吧、論壇、微博等網絡產品傳播制毒視頻和文檔,內容包含如何從藥品中提取毒品原料、如何提高毒品純度、如何制造冰毒等等,有些不法行為人將其制成光盤進行網上售賣。許多網民出于好奇、誘惑、僥幸等心理,根據視頻和文檔內容嘗試制造毒品,為社會帶來巨大隱患。2011年,廈門警方破獲了一起類似案例。一名輟學的化工學校學生,躲在家中研制冰毒,經過3次試驗,合成了疑似冰毒的晶體。自信心膨脹的他隨即將制毒方法傳到網上,進行有償“傳授”,非法牟利1萬余元。之后檢察院以涉嫌制造毒品罪,將其批捕。近些年來,在一些法院審理的眾多制造毒品案中,幾乎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在網絡上進行購買配方和制毒工具,并借助于搜索引擎、網絡視頻等手段研制毒品。

(三)網絡涉毒行為特征和危害

涉毒行為借助于網絡的力量后呈現出與傳統(tǒng)涉毒行為不同的特點。

1.隱蔽性。網絡空間中人們可以通過匿名等形式參與交流,無需露面和接觸,這使得一些涉毒違法犯罪行為難以被察覺,不法分子在“隱身”狀態(tài)下實現非法目的。

2.跨地域性。網絡不受地域限制,因此網絡涉毒行為往往具有較強的跨地域性特點,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可以瞬時傳達涉毒行為意思,物流、支付行業(yè)的發(fā)展也使得涉毒行為擺脫了傳統(tǒng)的交易方式,陌生人交易增多。此外,隨著國際物流業(yè)的發(fā)展,跨國性的涉毒行為也逐漸增多。

3.危害性。傳統(tǒng)的販毒、吸毒行為往往在隱蔽之處進行,被外人感知的程度較小,網絡涉毒行為雖然也具有隱蔽性,但網絡自身門檻低、受眾多的特點決定了其存在被大多數人感知的可能,也就是說,網絡涉毒行為會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受其影響,尤其是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來講,在網絡毒品的誘惑下,往往會使毒品的危害性倍增。

4.毒品類型新型化。實踐中查獲的網絡涉毒案件中,絕大多數的毒品類型都為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例如K粉、搖頭丸、曲馬多等等。新型毒品易制造、成本低、易攜帶、易服用、易隱藏。這些特性恰好與網絡涉毒行為所需要的隱蔽性等特點相契合,為網絡涉毒行為提供了便利。①宋鵬:《網絡背景下的毒品犯罪新動向及其規(guī)制》,《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此外,網絡涉毒行為還具有智能性、多樣性、模式化的特點,②苗翠英、楊麗萍:《談互聯網上毒品犯罪及對策》,《政法學刊》2005年第1期。需要我們在理論研究和辦案實踐中加以警惕。

網絡涉毒行為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吸毒者而言,其獲取毒品的渠道增多,獲取毒品更為便利,網絡的聚眾性、刺激性、誘惑性增強了吸毒行為的癮癖程度,對吸毒者身體和心理都會產生巨大損害;其次,對普通網友來講,吸毒網站的存在以及網絡涉毒信息的存在,增加了社會公眾的染毒風險,特別是對一些青少年來講,由于辨別能力相對較弱,往往會因為吸毒網站的誘惑沾染毒品,給個人和家庭制造災難。再次,對于禁毒工作而言,借助于網絡力量的涉毒行為,極易造成對毒品危害的淡漠,不利于禁毒工作的開展,另外由于其隱蔽性等特征,犯罪手段多樣,增加了立案、偵破難度,使得禁毒形勢變得更為嚴峻。

二、網絡涉毒行為的評價盲區(qū)

(一)現行法律對網絡涉毒行為的規(guī)制

對于網絡涉毒行為,可以根據其行為類型和特點適用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制打擊。涉毒行為包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對其治理有不同的法律手段和法律規(guī)定。一定程度上,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可以對網絡涉毒行為進行有效的遏制。

1.涉毒違法行為規(guī)制。對于涉毒違法行為的規(guī)制,我國現行的法律主要有《治安管理處罰法》、《禁毒法》、《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等。例如針對網絡吸毒行為,可以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2條的規(guī)定。①第72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非法持有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脅迫、欺騙醫(yī)務人員開具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薄督痉ā返?9條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一)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二)非法持有毒品的;(三)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四)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的;(五)非法傳授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或者易制毒化學品制造方法的;(六)強迫、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根據該規(guī)定,為整治網絡吸毒、網絡販毒、網絡傳播制毒方法等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2.網絡涉毒行為的罪名體系。對于涉毒犯罪行為規(guī)制,主要體現在我國刑法的相關條文。我國刑法中有關毒品的罪名體系共包含12個罪名,分別為《刑法》第347條規(guī)定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刑法》第348條規(guī)定的非法持有毒品罪、《刑法》第349條規(guī)定的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臟罪;《刑法》第350條的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刑法》第351條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刑法》第352條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刑法》第353條 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強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罪。根據網絡涉毒犯罪的行為類型,罪名體系如下。

表1 規(guī)制涉毒行為的罪名體系

(二)網絡涉毒行為的規(guī)制困境

1.立案階段——立案難。網絡涉毒行為存在于網絡空間中,網絡空間的跨地域性及隱蔽性使得網絡涉毒行為難以被發(fā)現,導致立案存在困境。首先,新型毒品辨別難,近年來,新型毒品頻繁出現,諸如拉阿伯茶、跳跳糖等新型毒品,在識別和查獲上難度較大。其次,社會對網絡涉毒行為的認識存在誤區(qū),民眾對于網絡涉毒行為的危害性認識不夠,甚至當作合理的新興事物看待,影響了網絡涉毒行為的立案和偵查;再次,從行為本質上來講,與其他刑事案件不同,涉毒案件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受害人”,因此很難存在舉報、控告等線索,主要依靠公安部門根據情報平臺等方式“主動式立案”,導致了立案不利;最后,對于涉毒行為的性質認定模糊也影響了立案工作。在司法實踐中,網絡涉毒行為是違法還是犯罪,是此罪還是彼罪,是有罪還是無罪,往往沒有統(tǒng)一的認定規(guī)則,例如網絡吸毒案件如何認定就存在不同的認識和做法。

2.偵查階段——取證難。網絡涉毒行為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平臺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也影響了網絡涉毒案件的偵查工作。首先,交易形式隱蔽性強?,F實生活中,網絡涉毒行為利用新型支付平臺和現代化的快遞進行毒資交付和毒品轉移,交易容易完成且隱蔽性強,給發(fā)現和取證增加了難度;其次,交易方式隱晦,在一些網絡購物平臺上,涉毒分子采用暗語進行意思聯絡。例如使用“賣肉”、“咖啡糖”等暗語,普通人難以發(fā)現,這樣的聊天記錄以及轉賬記錄難以被認定為犯罪證據;再次,網絡涉毒案件中跨地域性明顯,甚至一些毒品犯罪集團通過互聯網實現跨國販毒,需要跨區(qū)域跨國家警務合作,這無疑增加了公安機關收集證據的難度。最后,在網絡空間利用技術手段可以隨時、瞬時刪除涉毒帖子、聊天記錄、論壇信息或網頁,網絡隱藏性很強,多數網絡毒品犯罪都是通過程序和數據等無形操作來實現的,一條指令就可清除電腦中的所有數據或信息,犯罪分子極易轉移或毀滅罪證。而且轉賬記錄截圖、聊天記錄等證據形式,在法律上的認定依然存在困境,這同樣是取證難的表現。

3.公訴階段——定性難。對于網絡涉毒案件,即使立案工作和證據收集工作完成,在公訴階段往往也會遭遇到案件定性難的問題。第一,網絡吸毒行為的認定問題。網絡吸毒本質上依舊是一種吸毒行為,將其認定為違法行為并無問題,但隨著網絡平臺的發(fā)展,目前網絡吸毒的聚眾化趨勢明顯,危害性也加大,特別是對于未成年人產生的誘惑和刺激性較大,惡化了毒品形勢,在對網絡聚眾吸毒行為的定性上,出現了爭議,各地出現了不同的做法;第二,網絡“容留”行為的認定問題。對于利用網絡開設吸毒聊天室的行為如何認定,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的認為可以適用容留他人吸毒罪進行處理,有人則認為容留行為不應包括網絡空間。因此對于容留行為如何認定,面臨司法困境;第三,對于網絡經營管理人員的定性問題。網站管理人員的行為如何認定,也關系到網絡涉毒行為的治理成效。對于明知有涉毒聊天室而放任不管的如何定性,對于未盡到審查義務的網絡運營商如何處理,適用行政法規(guī)抑或刑法,追究何種責任類型等等,這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此外,利用網絡傳授制毒方法等,構成犯罪的,可以適用傳授犯罪方法罪,但《治安管理處罰法》并沒有規(guī)定傳授違法方法行為,也沒有規(guī)定非法傳授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或者易制毒化學品制造方法行為及其處罰。如果行為人涉及上述行為,該如何認定,這在司法實踐中也會遭遇尷尬。

4.審理階段——量刑難。網絡涉毒行為量刑難主要體現在量刑幅度以及死刑適用方面。量刑幅度上,網絡涉毒行為產生的社會危害性有時要遠遠大于傳統(tǒng)涉毒行為,但基于罪刑法定原則,即使危害嚴重的網絡涉毒行為也應受刑法規(guī)定的刑期、刑種限制。例如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刑法規(guī)定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數量大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反觀現實,網絡上販賣制毒物品的行為泛濫,是毒品蔓延的最大幫兇,但量刑上必須要根據上述規(guī)定,出現了罪行不均衡的問題;再如制毒案件的量刑在司法實踐中普遍偏低,不利于禁毒形勢的好轉;死刑適用方面,出現了各地不同的做法,在云南等禁毒形勢相對嚴峻的省份,可能販賣冰毒達1000克才會被判處死刑;而在禁毒形勢不嚴重的省份,可能販賣冰毒100克就會適用死刑。雖然從表面上看并未違反法律規(guī)定,但從被告人的角度來看,無疑形成了實質的不公。另外死刑適用標準過嚴,一些地方法院在“死刑率”指標的壓力下,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的法律裁處過于寬松。此外,《刑法》并未廢除運輸毒品犯罪的死刑,但法院在對運輸毒品犯罪案件量刑時,即使毒品數量超過死刑數量標準,也不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導致實踐中對運輸毒品犯罪適用死刑越來越少,嚴重影響了打擊毒品犯罪力度。也不利于死刑政策在毒品犯罪案件審理中的貫徹和體現。

三、網絡涉毒行為的規(guī)制建議

(一)出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

網絡涉毒行為治理困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足夠、明確的法律依據和相關司法解釋。網絡涉毒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而衍生出來的新現象,網絡吸毒、網絡販毒、網絡制毒等行為也屬于毒品違法犯罪的新形式,相關法律呈現了滯后性的特點,為此,應及時出臺相關針對性的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例如參照最高法、最高檢出臺《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的做法,出臺打擊互聯網涉毒違法犯罪活動的司法解釋,出臺《網絡涉毒證據認定規(guī)則》等輔助規(guī)定,重點明確證據固定、案件定性、案件量刑等問題。實現有法可依、依法打擊。

(二)網絡吸毒行為適時入罪化

目前司法實踐中對于網絡吸毒行為采取行政手段進行治理,從治理效果上來看并不突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為此,應適時加大打擊網絡吸毒的力度。首先從行政法角度,加大對網絡吸毒的處罰;再次,從刑法角度,如果網絡吸毒行為已經嚴重危害到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那么應當考慮為其增設新罪,因為網絡涉毒行為已經不單單是吸毒者的自損行為,而是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并具有對不特定人群造成危害的危險,為此將其納入到刑法治理范疇符合禁毒工作的需求,也符合法律精神的要求。

(三)通過擴張解釋解決“容留者”責任

對于在網絡上實施開設聊天室供他人吸毒的行為,在認定過程中意見不一。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場所的行為。此處的“場所”一般是指物理空間。但在網絡時代,吸毒行為轉移到網上,為此應適時將此處的“場所”擴張解釋,把網絡空間納入其中,這樣行為人如果開設網絡聊天室,社會危害嚴重的,那么就可以認定為容留他人吸毒罪,最大限度地治理毒品聊天室負責者的刑事責任,此外在行政法規(guī)上,也可以對聊天室負責人做出處罰。

(四)健全網上傳播制毒行為的治理依據

網上傳播制毒方法,構成犯罪的,可以適用傳授犯罪方法罪,而針對網上傳授違法行為的,也應及時補充相應的制裁依據?;谏鲜鰳嬒?,可以將網上傳授違法行為設置兩層規(guī)制,一是按照行政法進行行政責任認定,例如傳授易制毒化學品藏匿手段等;第二是將一些危害嚴重的網上傳播制毒行為納入到刑法治理范疇,將傳授犯罪方法罪進行擴容,把一些傳授違法行為的方式納入到該罪的適用范圍。以此填補法律空白。

(五)規(guī)范網絡涉毒行為的死刑適用

我國注重對毒品犯罪的打擊,刑法中的毒品罪名的罪行規(guī)定中幾乎都設置了死刑?;谖覈佬踢m用過程中“少殺慎殺”的理念以及廢除死刑的國際呼吁,對于網絡涉毒犯罪,在適用死刑過程中要尤為注意。基于目前實踐中較為混亂的死刑適用現狀,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應及時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例如《審理網絡涉毒犯罪案件死刑適用標準》等,明確毒品犯罪案件中死刑適用的條件和標準。

(責任編輯:丁亞秋)

DF639

:A

:1674-9502(2014)05-030-06

中國刑警學院

:2014-07-03

猜你喜歡
利用網絡傳授毒品
銷毀毒品
利用網絡爬蟲技術驗證房地產灰犀牛之說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10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華
信息技術課中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8
傳授技藝
當代工人(2019年12期)2019-07-10 15:05:20
火燒毒品
南方周末(2019-06-27)2019-06-27 19:47:54
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網絡提高教學效果初探
干花手作達人親自傳授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3:03:26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汕尾市| 西乡县| 长阳| 科尔| 清远市| 葫芦岛市| 西丰县| 玛沁县| 泉州市| 鹤山市| 留坝县| 承德县| 盱眙县| 丽水市| 儋州市| 洛扎县| 麻江县| 尼木县| 从化市| 鄂州市| 阳新县| 绩溪县| 冀州市| 丘北县| 政和县| 定边县| 招远市| 阜宁县| 子洲县| 南康市| 油尖旺区| 大厂| 如皋市| 新田县| 凤庆县| 山丹县| 闽清县| 阳朔县| 连平县| 宜昌市|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