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美好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二醫(yī)院耳鼻咽喉科,福建 南平 353000)
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術后影響其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
成美好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二醫(yī)院耳鼻咽喉科,福建 南平 353000)
目的 探討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術后影響其治療效果的相關因素。方法選擇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喉部分切除術治療的喉癌患者140例,從手術日起對患者采取電話詢問、門診復查等方式進行跟蹤隨訪,隨訪時間5年,以性別、年齡、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級、腫瘤大小、喉部分切除術式、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吸煙、飲酒史等10個因素作為觀察指標,并進行賦值,以喉癌患者的生存時間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結果140例患者中有3例失訪,隨訪率為97.9%,患者1年的生存率為97.1%(136例),3年生存率為75.7%(106例),5年生存率為67.1%(94例)。單因素分析顯示:原發(fā)部位、分期、病理分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吸煙史對喉癌預后有影響,多因素分析顯示:原發(fā)部位、淋巴節(jié)轉移情況、分期以及吸煙史是影響術后患者生存率的危險因素。結論影響喉癌預后的重要因素為原發(fā)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吸煙史,其中部位、淋巴節(jié)轉移情況、分期以及吸煙史影響最為顯著。
喉癌;喉部分切除術;影響因素;生存率
喉癌是一種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僅次于鼻咽癌、鼻腔癌,是第三大頭頸部惡性腫瘤[1],占人體各類惡性腫瘤的1%~5%[2],嚴重影響患者呼吸、吞咽、發(fā)聲等生理功能,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目前,喉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以及綜合治療等。自1862年Sands成功實施世界上第一例喉癌喉切除手術以來[3],手術逐漸成為喉癌治療的首選。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喉癌手術傾向于簡單的全喉切除術[4],雖然能有效遏制喉癌但患者在術后將完全喪失發(fā)聲功能,對患者的工作、社交帶來巨大障礙。近年來,能夠保留喉部正常組織,而不影響患者發(fā)聲的部分切除術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旨在探討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術后影響其治療效果的相關因素,以期為該術式在喉癌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喉癌部分切除術治療的140例喉癌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31例,年齡37~74歲,平均(55.8±21.2)歲。鱗狀細胞癌134例,乳頭狀癌2例,腺樣囊性瘤3例,小細胞惡性腫瘤1例。
1.2 研究方法 從手術日起對140例患者進行跟蹤隨訪,隨訪主要采用電話詢問、門診復查等方式,隨訪時間為5年。以患者接受喉癌部分切除術手術當日為起點直至患者死亡、失訪為隨訪終點,中間時段為患者生存時間,生存時間以月為單位計數(shù),超過5年的按60個月計算。以性別、年齡、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級、腫瘤大小、喉部分切除術式、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吸煙、飲酒史等10個因素為觀察指標,并進行賦值,以喉癌患者的生存時間為因變量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結果采用Kaplan Meier法對生存率進行分析,采用Logrank檢驗及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隨訪情況及生存率 140例患者中有3例失訪,隨訪率為97.9%,所有的患者隨訪時間為9個月~5年,平均(2.7±0.8)年,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1年的生存率為97.1%(136例),3年生存率為75.7%(106例),5年生存率為67.1%(94例)。
2.2 單因素分析 在α=0.05置信水平上,篩選出原發(fā)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吸煙史等6項指標是影響喉癌部分切除術后預后的因素(P<0.05),而性別、年齡、喉部分切除術式以及飲酒史在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多因素分析 將表1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一步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對喉癌預后產(chǎn)生影響的獨立因素及相應的回歸系數(shù)分別為:原發(fā)部位1.677、淋巴節(jié)轉移情況1.893、TNM分期1.461以及吸煙史1.743。其意義是聲門下型的原發(fā)部位,TNMⅢ、Ⅳ期,已發(fā)生的淋巴結轉移以及長期的吸煙史是喉癌最為危險的因素。
表1 預后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喉既是人體主要的發(fā)聲器官,又是呼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喉癌會嚴重影響患者發(fā)聲、呼吸、吞咽,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對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目前喉癌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抗腫瘤藥物及綜合治療等[5]。針對喉癌的手術治療起初是簡單的全喉切除,如今已發(fā)展成為“最大可能保留喉部組織”的部分切除術,而準確評估喉癌預后的影響因素是提高部分切除術后患者長期生存率的關鍵。已有研究表明[6~8],影響喉部分切除術預后的因素并非單一而是復雜多樣的,不同的喉癌患者在接受喉部分切除術后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存在巨大差異,而有關研究中所考量的影響因素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本研究以喉癌患者在接受喉部分切除術后的隨訪記錄為基礎,研究了患者的性別、年齡、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級、腫瘤大小、喉部分切除術式、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吸煙、飲酒史等10個因素對喉癌預后的影響。為克服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干擾,本研究的分析過程采用了Cox回歸分析法,全面評價了各種影響因素,最后得到影響預后的顯著性因素。
從結果來看,影響喉癌療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淋巴結轉移情況,是否出現(xiàn)腫瘤的淋巴結轉移與患者的長期生存率有顯著相關性,5年生存率在有、無淋巴結轉移患者中分別為20.0%、89.5%,在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結轉移情況(P=0.004)是與患者預后相關強度最高的影響因素,其次是患者的吸煙史(P=0.010)?;颊?年生存率在有、無吸煙史患者中分別為48.3%、98.1%。有研究表明[9],喉癌發(fā)病率與吸煙總量、煙齡有顯著相關性,這是由于煙草中的大量致癌物長期刺激喉部所誘發(fā)。此外,腫瘤原發(fā)部位(P=0.015)、TNM分期(P=0.034)也是影響喉癌預后的重要因素。根據(jù)原發(fā)部位不同,喉癌可分為聲門型、聲門下型、聲門上型,本研究中三種類型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分別為78.7%、14.3%、65.1%。聲門型患者喉癌原發(fā)部位淋巴組織稀少,使腫瘤不容易向淋巴結轉移[10],且患者在早期大多出現(xiàn)較大的聲音變化,利于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而其他原發(fā)部位的患者通常無明顯的早期癥狀,往往在確診時已是晚期,所以預后較差。喉癌的TNM分期是以腫瘤大小、浸潤深度、范圍及是否累及鄰近器官、有無淋巴結轉移為依據(jù)的[11],TNM分期越高患者預后越差,本次研究中Ⅰ+Ⅱ的5年生存率為96.1%,Ⅲ+Ⅳ為32.8%,兩組間生存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原發(fā)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吸煙史是影響喉癌預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聲門下型的原發(fā)部位,TNMⅢ、Ⅳ期,已發(fā)生的淋巴結轉移以及長期的吸煙史是最為危險的因素。
[1]伊海金,張寶泉.喉癌治療后復發(fā)的臨床因素分析及治療[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1,12(4):202-204.
[2]黃志剛.喉癌基礎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0,17(2):57-59.
[3]Peretti G,Piazza C,Cocco D,et al.Transoral CO2laser treatment for Tis-T3 glottic cancer:the University of Brescia experience on 595 patients[J].Head Neck,2010,32(8):977-983.
[4]徐碧生,何本超,馮 芳.環(huán)狀軟骨上喉部分切除治療喉癌21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2,23(5):54-54.
[5]付發(fā)祥,宋 蕾,黎萬榮.喉部分切除術的治療現(xiàn)狀及展望[J].西南軍醫(yī),2010,12(3):523-525.
[6]陳 瑜,劉翠萍.手術治療老年喉癌的臨床療效及其相關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20(9):796-799.
[7]劉 鈞.影響喉癌手術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22(10):872-875.
[8]王少波.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術預后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9):123-124.
[9]王 超,李秋影.黑龍江省喉癌發(fā)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25(24):1117-1119.
[10]安 杰.聲門型喉癌64例綜合治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4):53.
[11]張玉玲,谷京城.喉癌術后生存率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4):189-192.
R739.65
B
1003—6350(2014)10—151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0.0582
2013-10-14)
成美好。E-mail:1259206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