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印外求印
——篆刻對古代金石碑版文字的取法

2014-05-02 09:20:10陳慧清
關(guān)鍵詞:趙之謙金石篆刻

陳慧清

印外求印
——篆刻對古代金石碑版文字的取法

陳慧清

隨著清代中期金石碑版的大量發(fā)現(xiàn),文人紛紛參與發(fā)掘及考據(jù)活動,一時間器物上大量以前未知的文字資料橫空出世,此資料不光是文字意義上的,而且還有藝術(shù)審美上的,對書法及篆刻藝術(shù)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本文試以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齊白石等篆刻大家分別從師“形”、師“意”、師“性”三方面來闡述金石碑版文字對于他們的啟示作用。

金石碑版文字 篆刻

金石碑版文字,一般指古代銅制器物及石刻上的文字。篆刻藝術(shù)形成之初,確立了“印宗秦漢”的標(biāo)準(zhǔn),就猶如習(xí)書法必法“二王”。到了清中期,隨著古器物的不斷出土,碑版的不斷發(fā)現(xiàn),極大地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印宗秦漢”似乎不能完全滿足篆刻藝術(shù)的發(fā)展,浙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丁敬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古人篆刻思離群,舒卷渾同嶺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一種對秦漢印以外古代金石碑版文字取法的渴望油然而生。王光烈在《印學(xué)今義》中所云:“趙吳生于金石大昌以后,所見較古人為多。趙(趙之謙)長于鑄鑿,吳(吳昌碩)精于《石鼓》、秦篆,所造自能突過前人,而為近世之宗匠。”[1]本文試從師“形”、師“意”、師“性”三方面來闡述金石碑版文字對于篆刻家的啟示。

一、師“形”

“形”,即為視覺審美,古代金石碑版文字形式多樣,對于晚清印人來說,剛出土的文字猶如新的視覺源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集中體現(xiàn)了幾千年人類積累的關(guān)于字型的視覺魅力,如晚清篆刻家胡澍在《趙?叔印譜》序中寫道:“竊嘗論之,刻印之文,導(dǎo)源篆籀,子姬彝鼎、贏、劉權(quán)洗,多或數(shù)百言,少則一二字,繁簡疏密,結(jié)構(gòu)天成,以之入印,實為雅制。它如漢、魏碑版,六朝題記,以及泉貨瓦磚,措畫布白,自然入妙。茍能會通,道均一貫?!盵2]胡澍更是從文字的“形”處闡明了金石碑版文字入印的可能性和美學(xué)價值。

1、面:晚清篆刻家趙之謙(1829-1884)所制“沈樹鏞同治紀(jì)元后所得”印章(圖1)取法漢碑《祀三公山碑》(圖2),明顯在布局上已突破漢印空間分布均勻的章法。其主要特點為“沈”、“樹”、“紀(jì)”、“元”、“后”等字最后一筆之拉長“懸針”筆法,使得印面上有幾處大面積留空之處,相互呼應(yīng),妙趣橫生,并在邊款上刊文:“篆分合法本《祀三公山碑》,癸亥十一月悲庵。”[3]以明確示人此特征的來歷。趙之謙借碑文書法脫其漢印形制,形成印章布白的塊面對比,做得漂亮。

2、 線:晚清篆刻家黃士陵(1849-1908)所制“左君寶”?。▓D3)取法大篆寫法,“左”字上半部分向上傾斜,見《石鼓文》中的“左”字寫法(圖4),故意不用漢印四平八穩(wěn)、平行線的排法(圖5),在整個印橫平豎直的布局大基調(diào)中有幾根斜線突顯,一下子使印面生動起來,目光集中在“左”字上,使看慣漢印而有審美疲勞的人們突然覺得有了新意,可謂點睛得之于先秦金石,表之于“線之突顯”。

3、字形:黃士陵另一方印“書遠(yuǎn)每題年”(圖6),這方印可以說是黃士陵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方印邊款中說:“仿《漢蕩蔭令張君表頌》額字。”《漢蕩蔭令張君表頌》又名《張遷碑》,其講明是受漢《張遷碑》碑額篆法(圖7)的影響而創(chuàng)作的。全印印文縱向排疊緊密,橫勢參差變化,與漢人簡牘章法相合,縱向的茂密與橫勢的舒展形成收與放的對比映襯關(guān)系,使全印既有團象感,又有開放感,而且還多一些書寫的感覺。

4、圖案化:黃士陵又一代表作“器父”(圖8),已直接將字化為組成印面圖案的零件,其直接淵源為商周時期青銅器銘文,此印與青銅器《父辛卣》之銘文(圖9)對比,即一目了然其圖案化的傾向。正如陳振濂在《品味經(jīng)典——陳振濂談中國書法史》中所說:“《父辛卣》之銘文即是這類作品中的典型之作。它是典型的圖像,外形考究,精工如畫,但卻又是文字符號。那三角形、對稱、彎曲、夾圓相間等等,無不表現(xiàn)出一種平衡,整飭的美?!盵4]使用此話來分析“器父”一印,最恰當(dāng)不過了。

二、師“意”

“意”:即為非視覺的審美,形而上,須悟。正如趙之謙在《苦兼室話印》中曰:“刻印以漢為大宗,胸有數(shù)百顆漢印則動手自遠(yuǎn)凡俗。然后隨功力所至,觸類旁通,上追鐘鼎法物,下及碑額、造像,迄于山川花鳥,一時一事覺無非印中旨趣,乃為妙悟。”[5]對金石碑版文字的師法,除視覺的“形”外,還有“非視覺”的“意”在,所謂“乃為妙悟”。

1、“大刀闊斧”:趙之謙刻“靈壽花館”白文?。▓D10),邊款曰“法《鄐君開褒斜道碑》為均初刻,悲庵記。”《鄐君開褒斜道碑》(圖11)是隸書,而趙氏此印為篆書,顯然不是從“視覺”的“形”上師法,那他師法的是什么呢?我們從它的制造背景來看,其為著名摩崖刻石,東漢明常永平九年(66)立,在陜西漢中市褒城鎮(zhèn)北古石門以南崖壁上??坦た虝r身處險境,不會像文人端坐書房安然雕琢,故用刀不拘小節(jié),爽利、粗獷、氣勢逼人,且石面不平,因勢而就。清翁方綱評:“至其字畫古勁,因石之勢縱橫長斜,純以天機行之,此實未加波法之漢隸也?!盵6]這些都突出體現(xiàn)了其文字制作時“大刀闊斧”的狀態(tài)??蹿w氏此印,印面巨大,刀法必有異于小印,恰有古人制大字之狀態(tài)借鑒,故用刀橫沖直撞,線條兩邊緣任其斑駁,大氣磅礴,正適宜刻巨印,重氛圍。

2、“一任自然”:近代篆刻巨匠齊白石(1864-1957)在敘述自己的篆刻過程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刻印,最早走丁龍泓、黃小松一路,繼得《二金蝶堂印譜》,乃專攻趙?叔筆意。后見《天發(fā)神讖碑》,刀法一變;又見《三公山碑》,篆法也為之一變。最后喜秦權(quán),縱橫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變?!盵7]而齊白石的代表成就,即為最后一大變:喜秦權(quán)(圖12)。師法秦權(quán),是齊白石篆刻的重要取向。何為秦權(quán)?即為了表達(dá)皇帝在統(tǒng)一度量衡的功績,也為了度量制有一個共同的標(biāo)準(zhǔn),特由皇帝詔命頒布權(quán)衡與量衡。既然是用以此物衡天下之物,皇帝的詔書自然要鐫刻其上,一則可昭示于天下,二則是令使用者不忘我主隆恩。于是,就有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秦權(quán)及其銘文。但我們看到的秦權(quán)銘文與秦《泰山刻石》等相比,少了許多莊嚴(yán)恭敬的氣氛,縱橫隨意,自如。陳振濂在論述其成因時寫道:“倘若我們假設(shè)這兩者皆是李斯手筆,那么以其差別如此之大,似乎不可思議,但只要想到諸刻石等皆是記功頌德,是樹起直接為皇帝及萬民觀看的,則以皇權(quán)的威嚴(yán)、百姓的惶恐,刻石之書也不敢稍有肆意——它必須討取皇帝的歡心。而詔版權(quán)(秦權(quán)銘文)雖也是宣揚德化,但它基本上是出于使用目的,銘文刻鐫只是一種服從使用的附屬?;实劾蟽嚎梢耘盆庱{專門上泰山拜祭祖先,卻不會拿著笨重的權(quán)量之器愛不釋手,因此書寫時自然放松多了,這便是實用條件的催化?!盵8]齊白石即是領(lǐng)悟到了此意,而非視覺上的模仿。正如李剛田在《篆刻篆法百講》中論白石老人篆刻時說:“最后,他在秦詔版權(quán)量文字中受到啟發(fā),篆刻中的篆法有了斜正錯落的變化,從而求得自然天趣。但他對‘秦權(quán)’文字并沒有刻意模仿,而是對其中的天趣心領(lǐng)神會,循其規(guī)律,按照自己的方式對篆法進行變化,所以從他的篆法中直接看不到多少秦詔版權(quán)量文字的形象,但能體味出此類文字的意趣。”[9](圖13 齊白石篆刻)

三、師“性”

“性”即指古代金石碑版文字裁體的材質(zhì)屬性,例如銅器上的文字與石頭上的文字線條質(zhì)感會不一樣。有些印人因當(dāng)時出土文物的盛行而喜歡上某一材質(zhì)載體上文字的質(zhì)感。如黃士陵就偏愛“吉金文字”,關(guān)心“金味”。他在其印“翊文”的印款上說:“漢器鑿款,勁挺中有一種秀潤之筆,此未得其萬一。丙申十一月,牧甫作。”又在其印作“伯翏”邊款中說:“仿秦詔版之秀勁者,乞伯翏張?zhí)卣!秉S士陵所說的“秀潤”、“勁挺”、“秀勁”等光潔之美,主要來源于古代金文中。而吳昌碩(1844-1927)則更在乎取法“封泥瓦當(dāng)”線條的“泥性”,偏好蒼渾之美。如其印作“山如”印款曰:“辛巳端陽仿陶拓,刻此得古意否?蒼石問?!庇∽鳌暗涝谕哧丁庇】钤唬骸芭f藏漢,晉甚多,性所好也。爰取莊子語摹印。丙子二月,倉碩記。”吳昌碩在追求“泥性”的同時還探索了為表現(xiàn)“泥性”的刀法,如“聾缶”印款(圖14)中曰:“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學(xué)封泥者宜守此二語??噼F?!庇袝r甚至在刀法外還發(fā)明了一些另類的方法,如黃惇在其《中國古代印論史》中提到:“傳說近代吳昌碩,每作印,即以糙紙或軟皮擦其印面,去其火氣,卻不與人曉?!盵10]想盡辦法追求“泥性”的渾厚不露鋒芒。如此偏愛此材質(zhì)感,可見一斑。

隨著金石碑版盛行于文人圈。印人以其“印外求印”的態(tài)度去發(fā)掘各種審美因素入印,使得晚清篆刻在中國篆刻史上形成第二個高峰。

[1]黃惇.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265.

[2]同上,273.

[3]同上,271.

[4]陳振濂.品味經(jīng)典——陳振濂談中國書法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2.

[5]黃惇.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269.

[6]見書法空間網(wǎng) http://www.9610.com/qinhan/kaitong.htm

[7][9]李剛田.篆刻篆法百講.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6:157,158.

[8]陳振濂.品味經(jīng)典——陳振濂談中國書法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54. [10]黃惇.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78.

部分圖片出自:

錢君匋藏印譜——趙之謙.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98

錢君匋藏印譜——黃士陵.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98

(陳慧清,蘇州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講師)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孟淵 南官帽椅 52×41×92cm

猜你喜歡
趙之謙金石篆刻
趙之謙咸豐時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中華書畫家(2023年1期)2023-03-08 09:43:26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舟泊石門憶事有作·其一
至愛(2022年8期)2022-08-26 15:04:32
新增編委介紹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冷熱
篆刻
對聯(lián)(2018年7期)2018-08-02 06:26:14
瑩波篆刻
趙之謙:用篆刻記錄刻骨銘心的愛
老年教育(2017年1期)2017-02-10 12:30:20
趙之謙書法篆刻專題
中國書畫(2016年8期)2016-09-12 02:17:14
蒙自县| 临武县| 嵊州市| 寿光市| 芒康县| 新安县| 麦盖提县| 宜昌市| 阜宁县| 博罗县| 静乐县| 鹿泉市| 金昌市| 泾阳县| 陇南市| 昌江| 甘孜| 温宿县| 碌曲县| 罗平县| 忻城县| 万安县| 蚌埠市| 耿马| 墨脱县| 瑞安市| 卓尼县| 周宁县| 萝北县| 岑巩县| 镶黄旗| 剑阁县| 开原市| 安徽省| 祁阳县| 拜城县| 钟祥市| 铅山县| 依安县| 竹北市|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