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錚
魯宗道,宋代名臣,真宗天禧年間進士,宋仁宗時累升為參知政事。
真宗時,魯宗道在東宮擔(dān)任太子諭德,相當(dāng)于太子的德育老師,官級是秩正四品下。有一天,魯宗道與朋友正在酒店中飲酒,碰巧真宗有事要召他覲見。傳達命令的使者來到到魯宗道家等候很久,他才晃晃蕩蕩從酒店回來。使者很著急地對魯宗道說:“壞了,皇上要找你說話,我在這等你等了很久,還沒給皇上回話,看你一嘴酒氣,又遲延這么久,皇上如果責(zé)怪,可如何是好?” 魯宗道也很緊張,說:“我照實回答吧?!笔拐哒f:“如果照實回答,必定會受到皇上怪罪,你是不是再考慮一下?” 魯宗道回答說:“寧受怪罪,也不能欺君啊?!?/p>
魯宗道與使者加快腳步,面見真宗,真宗看見魯宗道的酒態(tài),非常生氣地問,“朕有事找你,你為什么讓朕等這么久才來?”,魯宗道稽首謝罪說:“臣有老友來訪,臣家杯盤不齊,就陪老友同往酒店宴飲,因而延誤,請陛下治臣延誤面圣之罪?!闭孀诼勓裕D(zhuǎn)怒為喜,驚異其廉,更加賞識他的誠實。認為其廉且誠,將來可至大用。后來皇后也知道了這件事。到了仁宗即位時,因仁宗年幼,皇太后臨朝聽政,魯宗道終于受到大用,升任參知政事,相當(dāng)于副宰相,從二品。
誠實是立身處世之根本,為古來圣賢所重視。古人觀察一個人說話是否誠實,便可窺知其品格。真宗有知人之明,由此對魯宗道日漸賞識并至仁宗時加以重用。魯宗道任要職后,果不辱使命,以“魚頭參政”傳為美談,因其姓魯(魚字頭),且秉性耿直,故被當(dāng)時朝野譽為“魚頭參政”。
編輯點評:
魯宗道是中國古代眾多包拯、魏征式的大臣之一。直和誠,是古代忠臣的主要道德標(biāo)準(zhǔn)。魯宗道能當(dāng)上太子的德育老師,其道德風(fēng)范和文化素養(yǎng)可見了得。他的工作業(yè)績,早在基層任職的時候,已非同凡響。秉公直言、直行,并不都能得到上級的理解。他的一路升遷,也往往是上峰痛定思痛的抉擇。
直與誠,往往以世俗眼中“低情商”的形式出現(xiàn),但它不同于低情商,更多在于一心為公、為他。當(dāng)職場人好心直言,得不到認可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往往會反省自己的“好心”,動搖原則,而去羨慕模仿那些“巧言令色”者的“飛黃騰達”。但有志之士,良知尚存,學(xué)不像那些“混世技巧”,最后不僅自己墮為庸才,實際也在為不良社會風(fēng)氣推波助瀾。考察歷史上那些靠“指鹿為馬”飛黃騰達的人,鮮有好的歸宿,惶惶不可終日。后人不應(yīng)臨摹“厚黑”的市儈哲學(xué),“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改變世界固應(yīng)先適應(yīng)世界,但無論何時都不應(yīng)放棄善良和真誠的底線。真誠直率的人,雖不一定都會像魯宗道一樣節(jié)節(jié)高升,但磊落的品格,會令人神采畢現(xiàn),靈魂得安,也會讓正氣在社會上不斷伸張,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