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
摘 要: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強化,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得出正確的答案。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 審題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許多同學本來會做的題目因粗心馬虎做錯,這種粗心馬虎的背后的原因正是審題能力的欠缺。審題不慎,考慮不周,是很多考生解題時出現(xiàn)的通病。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過程,它需要有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在積累后反思、在反思中鞏固、在鞏固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強化,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生物習題的類型有兩類,一類是選擇題,另一類是非選擇題,下面就兩種題型談談如何培養(yǎng)審題能力。
一、選擇題的審題
1.審題干
很多同學在做選擇題時,用眼睛把題干掃一遍就草率答題了,這對我們正確答題是很不利的,審題能力也是一種閱讀能力,實質是一種理解能力,那么在閱讀過程中如何理解,那就是要熟讀、善思,找到題目的題眼,也就是關鍵詞,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這樣才能明確試題所要表達的意圖、要求及考查的考點。
案例1:肝臟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 )
A.水 B.蛋白質 C.肝糖原 D.纖維素
分析:這是一題雖然簡單,但仍有出題者設計的陷阱,一些同學容易錯選出A或C,原因就是沒有把握好關鍵詞,在第一遍讀題時應明確試題所要考查的考點是細胞中的成分,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復讀第二遍時就應該找準題目的關鍵詞,這個題目的關鍵詞是什么呢?是肝臟還是有機物?要弄清問題的關鍵就必須了解題目的意圖及考查的考點。就本試題來講,它的考點是細胞中的成分,與細胞的種類沒有關系,從而獲知關鍵詞是“有機物”,從而排除A和C選出B。
審題的技巧還有很多,如果僅憑關鍵詞有時就很難找到正確答案,這時我們需要再運用一個方法,挖掘出題干中的隱藏的信息,找到關鍵詞與選項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找到答案。
案例2:用藥物抑制細胞呼吸,對下列過程影響最大的是( )
A.O進入肺泡細胞 B.氨基酸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C.水進入紅細胞 D.CO進入葉肉細胞
分析:通過閱讀題干我們不難找到題目的關鍵詞是“細胞呼吸”,可是直接從因果關系看細胞呼吸和選項沒有多大關系,所以我們就要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細胞呼吸在這里的作用是什么呢?細胞呼吸的實質就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意義就在于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到此為止,題目的意思就非常明了了,題目的直接意思就是下列哪個過程需要消耗能量,從而發(fā)現(xiàn)答案B為主動運輸過程需要消耗能量。
類似的題目許多,在遇到這樣的題目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審題,找到關鍵詞,再挖掘關鍵詞與選項的內在聯(lián)系,找到突破口,此時必會恍然大悟,化難為易。
2.審選項
有些選擇題在題干中沒有透露出題目要考查的內容,因此我們不僅要認真審題干,對選項也不能馬虎,二者相輔相成,高度結合,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案例3:如圖是研究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示意圖,實驗結果不能說明的是:( )
A.根具有向重力性,莖具有負向重力性
B.生長素對植物的作用具有二重性
C.根和莖的向性運動都是一種適應
D.產(chǎn)生生長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莖尖
分析:這道題解題信息并不在題中明確給出,我們只有對選項和圖形認真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隱含題設條件中圖形、圖表、數(shù)據(jù)等的分析能力。
做選擇題有很多技巧,其中有一種技巧在單項選擇題中我們經(jīng)常要用到,那就是通過認真審題后用排除法找到選項。
二、非選擇題的審題
在這一類型的題目中最常出現(xiàn)的錯誤就是不讀主題干就直接開始答題,這樣我們就把握不準這題的關鍵問題,也就無法正確回答。因此,我們要在平時的復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對于非選擇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閱讀主題干,學會尋找題眼和關鍵詞,提取有用的信息,明確試題所屬的知識板塊,建立試題與課本的有機聯(lián)系,從課本出發(fā),為正確答題做好鋪墊。
其次在作答前我們還要把題目上下聯(lián)系,理解整個題系的考查范圍及前后關系,即先分析后綜合,有時還需要養(yǎng)成逆向推導順向作答的思維模式。
對答案的要求是科學、合理、規(guī)范、簡潔,力求答題用語專業(yè)化,注意語言表述的科學性,邏輯性、完整性,條理性。
案例4:下圖為人體組織細胞及其相關生理活動,請據(jù)圖回答:
(1)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甲、乙兩種不同細胞的形成是?搖?搖?搖?搖
?搖 ?搖的結果。
(2)兩種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搖?搖?搖?搖?搖?搖。
(3)若甲為甲狀腺細胞,則其分泌物被輸送到靶細胞(乙)時,首先與靶細胞膜上的?搖 ?搖?搖?搖(成分)結合,引起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則甲→①→乙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搖?搖?搖?搖 ?搖?搖的功能。
分析:通過閱讀主題干,我們找到關鍵詞“人體組織細胞”為后面的答題做好鋪墊,在(1)中通過閱讀找到關鍵詞是“發(fā)育”“兩種細胞”再和課本細胞的生命歷程相聯(lián)系,只有細胞分化是形成增加細胞的種類,是生物體發(fā)育的基礎,從而得出答案;(2)問兩種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我們首先應該和課本有機聯(lián)系,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也就是內環(huán)境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主要取決于細胞的種類,而在主題干中有信息“人體組織細胞”,從而確定答案為組織液,如果沒能審清題干,我們就可以審圖,從圖形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兩種細胞是獨立于“管道”之外,只有組織細胞是在淋巴管和血管之外的,這樣也可以得出答案,但如果我們都沒有注意到這兩點就無從入手,(3)通過細胞膜的成分提示可以縮小答案范圍是磷脂或蛋白質,其中蛋白質是主要的功能物質,從而確定答案是蛋白質。同樣,細胞膜的功能有兩個,在分析甲→①→乙的過程可以確定與物質的運輸有關,只能是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即流動性。
在解題過程中,每一道填空都有相關關鍵詞及隱含條件,我們把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解題過程慢慢體會與總結。同時要夯實學生雙基,否則提高審題能力就是句空話。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學生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具備了良好的審題能力,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得出正確的答案,為學習生活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董奇.論元認知.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9(1).
[2]提高解題能力從學會審題開始.生物學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