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茹
總有一群執(zhí)著的人們,不斷地追尋著人生理想的高度,思索著觀察世界的最佳角度,以期飽覽心中那所謂的“最美的風景”。杜甫曾折服于“凌絕頂”“覽眾山”的俯瞰之美,尼采曾偏愛于從“半高處”擷取片段的平視之美;幾米曾欣賞那以“低姿態(tài)”凝眸生命的仰視之美……
而在我看來,我們無須太過糾結于觀察世界的視角!
猶記得奧修在書中寫道:“看到的境界和達到的境界,常常是兩回事。一個能看到很好境界的人,未必能達到這個境界?!逼鋵?,一個人的眼睛只是一面反射鏡,從特定的角度,將實體投影入目;而一個人的心卻是一面折射鏡——只要它澄明而又富有靈性,一個光點就可以發(fā)散出無限動人的光芒。
聯(lián)想起趙麗宏筆下的《晨昏諾日朗》,你可以從遠處遙望掛在絕壁上那一縷縷雪白的水簾,也可以走到近邊,真切領略那浩浩蕩蕩、洋洋灑灑的氣勢磅礴;雖然瀑布氣勢、情態(tài)等在作者的眼里有別,但是他內心折射出“沉靜孕育激情”的感悟卻是統(tǒng)一的。聯(lián)想到梭羅筆下的瓦爾登,你可以從過去流連到今朝,同時頌贊它一如既往的容顏,但你卻會通過一番深思折射出它那對純潔的堅忍守護……
你的世界,除了所目睹的,還有更豐富、深刻的層面。你的心靈,正在折射出更多的美好風采。而如何達到此種境界,我想,應該取決于我們自己。
鄭淵潔曾說:“其實所有的人都是井底之蛙,區(qū)別在于井口的直徑不同?!笔澜鐭o限大,未知無限多,總有我們看不到的,而這時,我們能做的便是在有限的空間里盡可能地去感受一切表象背后的深意——請給你身邊或大或小的光點一個空間,一個來到心靈面前發(fā)散的機會。我們縱然不能隨時捕捉心靈的微光,準確表達“見微知著”的洞見,但朝夕里,你案畔的書卷,你來去的交匯,你身邊的人們,總能讓你慢慢滲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感知力、感觸力、感悟力,將有限的風景散發(fā)出無盡的美好,折射出屬于你的多元豐富的世界。
當然,所謂“折射”,并非是“風牛馬不相及”的雜糅,亦非是想入非非而忘乎本真。一個善于折射的人會以寬廣坦蕩的心接納這個世界的點滴,卻仍葆有著明晰的取向來構造出自己的獨特境界。
正如費爾南多所發(fā)的感慨:“無論我們爬得多高,也無論我們跌得多深,我們都無法逃出自己的感覺?!贝苏^感時生情,境由心生。想看到更好的世界,重要的不是你身體所處的高度與位置,而是我們的心靈,究竟能產生怎樣的折射。我們所追求的,不只是實體的單一反射留下的圖景,更是由之衍生出的深層境界。而這一切,交給你,去折射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