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療法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09年3月~ 2012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50例,均在給以牙周基礎治療后采用正畸方法治療前牙移位,觀察并記錄上述患者治療前后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高度、前牙覆蓋、覆牙合等觀察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除牙槽骨高度外,患者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深度、前牙覆蓋、前牙覆牙合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相關指標,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前牙移位;牙周?。徽委?;牙周袋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79-02
牙周病是牙齒支持組織包括牙齦、牙骨質、牙周韌帶和牙槽骨因炎癥所致的一種疾病,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牙齦炎癥、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齒松動、移位。前牙移位嚴重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口腔美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采用傳統(tǒng)的牙周病治療方式治療前牙移位效果不佳。目前在臨床上已經(jīng)有使用口腔正畸方法來治療牙周病導致的前牙移位,為了對其應用的效果進行探究分析,本研究選取了我院2009年3月~ 2012年3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50例,在牙周基礎治療后采用正畸方法治療前牙移位,評價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為2009年3月~2012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50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范圍27~ 61歲,平均年齡(44.2±9.1)歲。所有患者均患者無糖尿病、高血壓等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患者均符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前牙伸長并移位、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牙齒間隙明顯增寬等。
1.2 治療方法
1.2.1 牙周基礎治療
牙周基礎治療的具體操作如下:(1)通過衛(wèi)生教育宣傳教育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護齒意識,養(yǎng)成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的好習慣;(2)完成牙周潔治及根面平整治療,同時進行齲齒治療,對患者牙周、牙髓的病變組織及不良修復體進行處理,從而將牙周局部全部致病因子徹底清除;(3)進行藥物配合治療,控制牙周炎的反復發(fā)生,如果有需要還可以進行牙周手術處理。整個基礎治療大約持續(xù)3 ~ 4個月時間,直至患者牙周癥狀得到顯著改善,達到了正畸治療需要的程度。
1.2.2 正畸治療
對全部患者均使用方絲弓矯正技術加以治療,不用給患者戴帶環(huán),而是對其磨牙后粘結頰面管,托槽的粘結位置為前牙稍靠近齦方,使用鈦-鎳圓絲進行初步排齊后,使用多曲唇弓或澳絲將患者上下前牙壓低,連續(xù)向后結扎尖牙,并增強支抗,內(nèi)收前牙。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的正畸反應及其牙周支持組織的剩余情況對正畸力度的大小進行調整。整個正畸治療大約持續(xù)進行7 ~10 個月左右,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最好每隔3個月拍一次口腔全景片,了解整個牙槽骨重建的情況,并要求患者每隔3個月接受一次牙周清理治療。在結束主動矯后,選用改良式Hawley 進行保持器固定,并按時進行復查以了解恢復進度及治療情況。
1.3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高度、前牙覆蓋、覆牙合五項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
療效標準:治療成功標準為患者牙齒功能位恢復正常,沒有出現(xiàn)繼發(fā)性咬合創(chuàng)傷,牙周炎徹底消失,牙槽骨吸引控制良好,牙齒松動情況顯著緩解,并在2年多之內(nèi)沒有松動或脫落情況出現(xiàn),甚至恢復到未患病前的牙齒功能及美觀程度。治療失敗的判斷標準如下: 在治療的過程中,牙周炎癥及牙槽骨吸收情況沒有得到控制,牙齒發(fā)生松動甚至脫落,出現(xiàn)繼發(fā)性咬合創(chuàng)傷。經(jīng)過2年多年的修復治療 ,患者仍然出現(xiàn)前牙移位甚至脫落或者結扎絲斷裂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c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比較計量數(shù)據(jù)組間,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移位的牙齒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咬合關系得到明顯的改善,松動度降低,牙周及美觀情況明顯好轉。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治療后患者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深度、前牙覆蓋、前牙覆牙合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治療后牙槽骨高度為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牙周病的直接致病原因是細菌感染,患者出現(xiàn)牙齦出血、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嚴重時則出現(xiàn)牙齒移位,臨床多表現(xiàn)為前牙唇向散開,嚴重影響患者咀嚼功能和美觀。牙周病的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這些治療僅僅能改善患者的牙周炎癥情況,要恢復移位牙的咬合關系還需進行正畸治療,但有研究表明在患者牙周炎未得到良好的控制時進行正畸治療會加速牙周組織的破壞,加重牙周組織的附著喪失。因此,在正畸治療前必需進行牙周炎的基礎治療,待炎癥基本消除后才能采取正畸手段治療。
采用口腔正畸治療手段治療后,可以將患者散開的前牙內(nèi)收并壓入,使得患者前牙咬合關系得到顯著的改善。同時,在治療后期選用舌側固定器保持固定1年左右的時間即可使得患者的患牙恢復到正常位置。在正畸治療過程中要慎重調整牽引力的大小,避免加力過大過頻,引起牙周膜和牙槽骨壞死,導致牙齒松動和脫落。本次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口腔正畸這一治療方式可顯著改善患者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深度、前牙覆蓋、覆牙合等相關觀察指標,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綜合本文的分析可知:采用口腔正畸的治療手段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牙周炎,并恢復牙周病所導致的前牙移位,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可推廣其使用的范圍。
參考文獻:
[1] 張秉艷.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13):70-71.
[2] 楊瑾.口腔正畸治療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