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寧夏回族服飾擁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其主要標(biāo)志與其他地區(qū)回族服飾一樣,在頭部——男子多帶小白圓帽。一般為兩種,一種平頂,一種六棱形。婦女常戴蓋頭或也戴圓帽。蓋頭也是很有講究的,老年婦女戴白色,中年婦女戴黑色,未婚女子戴綠色。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藍色或黑色的無沿的圓帽。在服裝方面,寧夏回族老漢愛穿襯衫,外套坎肩(老鄉(xiāng)稱“馬夾”)。男子也喜歡穿黑、灰襯衫,黑、灰高筒布襪,黑、灰布大襠寬松褲等等。黑色或褐色頭巾是寧夏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最喜歡戴的,戴紅、綠色或藍色的頭巾是寧夏回族青年婦女冬季最喜歡戴的,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現(xiàn)在的寧夏婦女中戴頭巾的大多數(shù)是老年婦女,年輕婦女戴頭巾的不是很多。寧夏回族老人也有扎綁褲腿的習(xí)慣。
關(guān)鍵詞:回族 服飾圖案 回回帽
[獲2014年度寧夏師范學(xué)院科研一般項目資助,項目編號:YB201426,項目名稱:寧夏回族服飾圖案造型的藝術(shù)研究;獲2014年度自治區(qū)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青年課題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4NXYCFB36, 項目名稱:寧夏回族服飾圖案與色彩造型的藝術(shù)研究。]
隨著民族的大融和,在世界各地回族居住的地方,他們的服飾依然保持著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那就是男子多帶小白圓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交往的頻繁,民主與民族之間交往、影響更大。在寧夏這里回族集中居住的地方,相對國內(nèi)其他地方,他們對回族傳統(tǒng)的服飾打扮最為明顯。
寧夏與其他地方回族服飾一樣,寧夏回族婦女常戴蓋頭或也戴圓帽。蓋頭也是很有講究的,未婚女子戴綠色,顯得清新秀麗;中年婦女戴黑色,顯得莊重高雅;老年婦女戴白色,顯得潔白大方。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有戴白色、藍色或黑色的無沿的圓帽的習(xí)慣。男子多帶小白圓帽。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平頂,一種是六棱形。有一些比較有講究的人,還會在小圓帽上面刺上一些比較精美的圖案。那么小圓帽的質(zhì)地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用白布制成的,另外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有時還會織成帶有一些幾何圖案或其他遺像圖案的圓帽。服裝方面,寧夏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最愛戴黑色或褐色頭巾。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寧夏回族老漢中襯衫是他們最喜愛穿的,喜歡在衣服外面穿上坎肩(老鄉(xiāng)稱“馬夾”)。
一、寧夏回族男子服飾款式及圖案特點
(一)男子服飾——戴斯他勒
寧夏回族除了戴小白圓帽外,也有些用白布、或布料纏頭,俗有“纏頭回回”之稱,也叫戴斯他勒。在波斯語音譯中,意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長頭上纏的布。據(jù)相傳戴斯他勒是在穆罕默德早期傳播伊斯蘭教的過程中就戴的,頭纏戴斯他勒參加禮拜。在禮拜時頭纏戴斯他勒也是有比較多的講究,例如戴斯他勒長度一般為兩種,9尺或12尺。還有頭纏戴斯他勒時前面只能纏到前額發(fā)際處,不能把前額纏到里面,這樣纏戴斯他勒在禮拜時利于叩頭禮拜,那么戴斯他勒的一端要留出一部分吊在背心后,則另一端要纏在后壓至后腦勺纏巾層里面。在現(xiàn)今的社會中為了方便起見,多數(shù)寧夏回族穆斯林頭纏戴斯他勒的習(xí)慣已經(jīng)沒有,他們平時大多數(shù)有戴圓帽的習(xí)慣,隨著時間的變遷,民主與民族之間的影響,在寧夏的回族生活中他們吸收了不少漢族文化,例如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戴小圓帽的習(xí)俗不是很多,戴小圓帽的習(xí)俗是大多數(shù)的老年人,小清真寺里的阿訇、滿拉和常去寺里的鄉(xiāng)佬們戴小白圓帽的也比較多。
(二)男子服飾——回回帽
頭戴小圓帽是回族服飾中最鮮明的特點,也是回族傳統(tǒng)服飾中保存最完好的服飾的一部分,他們在禮拜磕頭時,頭戴無沿小圓帽行動更為方便、更自如,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這一習(xí)俗,也可以稱為“禮拜帽”。所以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圓帽,在寧夏回族傳統(tǒng)男帽中也是一樣的,經(jīng)常戴無沿小圓帽。那么無沿小圓帽從顏色上看,通??梢苑职住⒒?、黑這三種顏色,現(xiàn)在有時也有是純色的,或許在小圓帽的上面刺一些花邊或一些富裕寓意的圖案、文字,例如與宗教信仰有關(guān)的圖案——星月圖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清真言”等等,代表吉祥、平安等寓意。他們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和場合的不同選擇戴不同款式的小圓帽。一般在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里他們戴白色小帽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冬季戴灰色或黑色的小圓帽時間比較長一些。我們經(jīng)常看到的還是戴白色的小圓帽比較多一些,但是在他們結(jié)婚時為了以示喜慶,新郎一般多戴紅色帽子。小圓帽的質(zhì)地一般分為的確良或棉布等布料制作,有時也有用白棉線鉤制的。也有用毛線鉤織的小圓帽。
(三)男子服飾——坎肩
坎肩是回族男子服飾中重要的一種服飾款式,通過它可以反映回族人民性格簡樸、大方的民族特點。坎肩的款式也是比較豐富的,有單坎肩、夾坎肩、棉坎肩或皮坎肩。他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變化,穿不同款式的坎肩??布缫话愣即┰谕膺叄?dāng)外套,很美觀,有時也穿在里面保暖。寧夏回族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比較喜歡穿上一件自己喜愛的坎肩,特別是在節(jié)日里,他們都會穿上一件自己比較喜歡的適體的對襟坎肩,也有時在自己的坎肩上刺一些精美的幾何圖案、花草圖案或者一些伊斯蘭圖案,尤其婦女們穿上帶有美麗的圖案坎肩時,更顯得美麗、干練。特別是在回族人民愛清潔,講衛(wèi)生習(xí)慣中,穿坎肩便于洗臉、洗手、干活,這樣的穿著既方便,又保暖。寧夏回族男子的坎肩,在襟邊、袋口處用針扎出有明線,使衣服各邊沿平挺工整,突出服裝造型的線條美。皮坎肩選料頗講究,要用胎皮和二毛羊皮制作坎肩,制成的坎肩具有輕、柔、平等特點。在冬天穿上這種皮坎肩,既舒服,又保暖。再加上一件外套,更顯得輕便保溫,又感覺不到臃腫。所以他們經(jīng)常喜歡穿自己縫制的搭面子二毛皮大衣、老羊皮大衣。
(四)男子服飾——準(zhǔn)白
準(zhǔn)白是寧夏回族滿拉、阿訇和回族老人最喜愛的一種服裝。其在阿拉伯語音譯中,意為“袍子”或“長大衣”。其款式近似與我們現(xiàn)代的大衣,但是領(lǐng)子一般都是制服領(lǐng)口的款式。寧夏回族男子也比較喜歡穿黑、灰襯衫、黑、灰高筒布襪、黑、灰布大襠寬松褲等等。
二、寧夏回族女子的服飾款式及圖案特點
(一)女子服飾——大襟
大襟是回族婦女服飾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回族少女和媳婦中是比較受歡迎的。她們更喜歡在衣服上嵌線和滾邊等,有時還在衣服的前胸、前襟處繡一些幾何或花草圖案,更顯得色彩鮮艷,起到點睛的作用。回族婦女的傳統(tǒng)衣服一般大都是以大襟為主,裝飾內(nèi)容也很豐富?,F(xiàn)在在寧夏回族婦女中像這樣的傳統(tǒng)衣服一般都是老年婦女的衣服。
(二)女子服飾——蓋頭
一般回族婦女多數(shù)頭戴蓋頭(也叫搭蓋頭),它們是回族婦女的衣著打扮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回族婦女衣著打扮的最主要的特點。除了戴蓋頭以外,回族婦女也有戴圓帽的。回族婦女的蓋頭,一般是為用來蓋住頭發(fā)、耳朵和脖頸部位。在穆斯林的觀念中婦女的頭發(fā)、耳朵和脖頸等部位為她們的羞體,所以要用蓋頭遮住。那么在寧夏穆斯林的意識中是一樣的,婦女們大都戴頭巾或戴圓帽,久而久之慢慢地變成了一種習(xí)俗?,F(xiàn)在在寧夏回族婦女中用面罩的婦女很少,她們主要以戴頭巾或戴圓帽為主,一般都把自己的頭發(fā)、耳朵、脖子都遮掩在里面。但是為了方便,也有戴圓帽的?,F(xiàn)在的寧夏回族婦女,她們對“蓋頭”的講究不如以前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有些回族青年女性就不再戴蓋頭、頭巾或圓帽了,和漢族的青年女性一樣,光著頭。但是在老年人中戴蓋頭仍是比較多的,也是比較有講究的,尤其在款式、圖案和色彩上,都還富于本民族特點的。
(三)女子服飾——戒指
戒指在當(dāng)今的社會里,深受每一個民族中人們的喜愛,有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戒指就被人們所喜愛,在那時人們稱它為指環(huán),這一傳統(tǒng)一直相傳至今。那么戴戒指也是有講究的:把戒指戴在中指上代表沒有對象,現(xiàn)在還是單身,希望得到追求;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代表已經(jīng)有了對象,但沒有結(jié)婚;要是把戒指戴在中指上代表已經(jīng)結(jié)婚。這一講究在漢族和我們其他民族中也是這樣的。那么回族婦女戴戒指的講究與漢族和我們其他民族對戒指的講究是一樣的,也不例外。另外,回族婦女們也是比較喜歡戴手鐲的。在回族中手鐲被寓意著代表孝順老人,這也回族婦女喜愛戴手鐲的一個原因。據(jù)相傳,有一個關(guān)于回族婦女戴手鐲的故事,很久以前有這么一家人,婆媳兩人相依為命,家里很貧困,沒有什么經(jīng)濟來源,媳婦為了養(yǎng)活婆婆,就去了一家比較富裕的家里打工,因為這媳婦干凈、勤快,這家女主人就讓她去給她們家做飯。這個媳婦每次做完飯,都舍不得洗手,她把手上沾的面留下,回去了,用它給在家的婆婆做面糊糊吃。慢慢的,時間長了,被這家女主人發(fā)現(xiàn)了,也被她的孝心打動了,就拿了一些錢給她,但是她沒有要。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這位女主人就送了她一對質(zhì)地不好的石頭手鐲,媳婦在百般無奈下收下,并且?guī)г诹耸滞笊稀K龥]有想到的是,在每一次和面時,她手上沾的面相比以前要多一些。這樣婆婆的生活會好一點。這個故事一直相傳到今天,由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慢慢的手鐲就變成了金手鐲、銀手鐲和玉手鐲等等。另一個原因是手鐲也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
在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回族是一個普通而又特殊的成員。普通,是因為她也是在我們中華大地上成長壯大起來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特殊,是因為她既不是由中國古代的某個或幾個氏族、部落發(fā)展而形成的,也不是外來的,而是由來自域外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國內(nèi)多種民族的成分,逐漸融合而成的。在這一形成過程中,伊斯蘭教起到了極為重要的紐帶和凝聚作用。也正是由于這一特殊的歷史原因,決定了伊斯蘭教與回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回族文化精神及制度文化的各個層面,伊斯蘭教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回族的服飾文化也不例外。而且,伊斯蘭教對回族服飾文化影響的深度和持久性,在其他宗教和民族中是非常罕見的,也是非常鮮明和典型的。
參考文獻:
[1] 馬堅譯.古蘭經(jīng)[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1
[2] 李興華,秦惠彬,馮今源.中國伊斯蘭教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07
[3] 馬堅.古蘭經(jīng)[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6
[4] 鐵國璽.淺論中國伊斯蘭教教育[J].回族研究,2002
[5] 穆裙森.四川回族習(xí)俗文化[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9
[6] 古蘭經(jīng)[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6
[7] 劉智.天方典禮[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郭永鋒,寧夏師范學(xué)院,學(xué)歷:(學(xué)士),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