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彩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對初中生的閱讀要求中明確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如今,很多教師認識到對文本語言的品味揣摩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特別是散文,其語言樸素、自然、流暢,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所以,散文教學更需要有效品讀語言的途徑。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方法引導,或者放羊式地任由學生自由品味,或者引導方法簡單、程式化,只限于抓形容詞、動詞,抓修辭、朗讀。這樣粗略的品味往往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學生很難真正觸摸到作者語言的精魂。
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強調(diào)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我們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理論機制,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寬思維、多途徑地采用一系列品味語言的有效策略,推動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并在理解散文核心思想的同時,獲得精神的充實和能力的鍛煉。下面,筆者以《春酒》和《云南的歌會》兩篇名家散文為例,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和觀摩實例,談幾條散文教學中語言品味的策略,以求拋磚引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語言的妙趣
散文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形象化展現(xiàn)。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境,有助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界限,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情感,增強學習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真正領略散文語言的魅力。
如《云南的歌會》,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痹诮虒W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創(chuàng)設情境,對“報春花的顏色是粉藍色的”這一意象進行賞析,教學過程如下:
師 報春花是粉藍色的,天空的顏色也是藍色的,這是一種怎樣的意象美?試想,如果你此時正在云南的小山坡上,那是一片怎么樣的美景?
生1 花的藍色和天空的藍色交織,天空是那么湛藍,空氣很清新,很干凈,空氣中有著特殊的因子,吸進去后,身體有種奇妙的感覺。
生2 天空一碧如洗,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錯落有致地點綴著,在微風里不住點頭,和天空的藍色交相輝映,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生3 天那么藍,無與倫比的藍;花那么美,不可約束的美。
師 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你能經(jīng)??吹竭@樣湛藍高遠的天空嗎?
生4 很少,灰蒙蒙的,空氣被污染了。
師 讓我們再次感受這是一種怎樣的美。
生5 沒有任何污染的原生態(tài)的美。
師 齊讀這一段文字,感受那沒有任何污染的原生態(tài)的美。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想象美景,在想象的過程中,學生實際上很好地完成了對這段文字的品讀,較之初讀時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他們在不自不覺中領悟了散文語言的美并感受了語言的魔力。
二、評讀結合,觸摸語言的馨香
品味語言不能機械地孤立進行,而要與讀有機結合起來,正如特級教師余映潮所說:“朗讀對孩子們進行著審美熏陶,進行著情感陶冶,進行著氣質(zhì)培養(yǎng)。是讓孩子們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意境、發(fā)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語文實踐活動?!睂⒃u和讀相結合,可以發(fā)揮朗讀的最大功效。
如《云南的歌會》,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于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束,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發(fā),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走過江米酒擔子邊解口渴去了?!睂@段文字的賞析,有學生說:“我從這段文字中看到了一個輕松快樂的中年婦女?!睂W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不錯,但是略顯籠統(tǒng)。于是,筆者進行了追問引導,教學過程如下:
師 同學們在聽剛才同學朗讀這段文字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哪些地方應該讀得慢一些?
生1 輕輕、理理、拍拍。
師 這位同學的語感非常準,正是“輕輕、理理、拍拍、笑笑”,大家發(fā)現(xiàn)這些詞都是什么詞?
生(齊答) 疊詞。
師 同學們,讓我們齊讀這段文字,注意“輕輕、理理、拍拍、笑笑”這些疊詞要讀得慢。
(生齊讀)
師 感受到了什么?
生2 輕松快樂,還有淳樸。
師 好,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出輕松快樂的感覺。
學生讀得很入情,其他的同學聽得很陶醉,似乎感受到了幾分沈老語言的特色?!拔恼虏皇菬o情物”,學生從朗讀中, 領會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將讀、評、品相結合,朗讀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可以提升品讀的效率,增加課堂的張弛感。
三、穿字累詞,領悟語言的內(nèi)涵
《標準》在“閱讀”部分關于學習語文知識表述如下:“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迸c原課標相比,《標準》新增了“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這一內(nèi)容,明確指出了學習基本詞匯、語法知識的方式和途徑。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對于習慣了品讀語言之前先朗讀掌握詞匯再進行基礎知識積累的初中生來說,是一種變化。教師可以利用求異、求變思維,增加學生的新鮮感,從而既較深刻地理解詞匯的語境意義,又理解課文語言,領悟作者表達的理趣。
如《云南的歌會》,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聽各種山鳥呼朋喚侶,和身邊前后三三五五趕馬女孩子唱著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睂Υ?,有學生這樣賞析:“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報春花以人的情感,表現(xiàn)了花的美麗,表達了對報春花的喜愛之情?!睂W生的賞析符合考試賞析句子的要求,然而跳過了成語“呼朋喚侶”,少了對后一分句的品味,賞析比較模式化,不能深入作者意韻。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進行了如下教學:
師 同學們看到成語“呼朋喚侶”了嗎?知道它的含義嗎?
(學生有的拿出字典查閱,有的自行思考)
生1 應該就是呼喚朋友和召喚情侶吧。
師 比較準確。(用PPT出示:呼朋喚侶——呼喚朋友和情侶)“呼朋喚侶”讓我們馬上聯(lián)想到朱自清的《春》“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中的哪個詞語?
生2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生3 呼朋引伴。
師 這兩個詞是近義詞,有什么區(qū)別呢?
生4 “呼朋引伴”顧名思義是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師 山鳥在山路上呼喚朋友和情侶,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5 鳥鳴悠悠,婉轉(zhuǎn)動聽。
生6 鳥兒們的無拘無束。
生7 鳥也唱,人也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生8 自然、原生態(tài)的美。
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筆者隨文引導學生關注成語“呼朋喚侶”,聯(lián)系舊知比較它的近義詞“呼朋引伴”,從而來掌握這個成語。從課堂效果來看,它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瓶頸,使學生深入體會到作者筆下那個自然、原生態(tài)的美,成功地促使學生的思維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
四、質(zhì)疑修辭,品味語言的傳神
品讀運用修辭的句子時,師生總是會從運用了什么修辭、表達了怎樣的效果這樣程式化的角度來賞析。品讀的程式化直接導致學生的品讀不夠細致、不夠貼切,無法真切感受到修辭的魅力,無法學以致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品讀能力也無法上一個臺階。質(zhì)疑修辭的貼切性,從全新的角度來品讀運用修辭的語言,能幫助學生提升品讀能力。對此,特級教師趙群筠老師為我們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在執(zhí)教《春酒》時,趙老師引導學生品讀:“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壁w老師通過追問質(zhì)疑比喻的貼切性,教學過程如下:
師 這個琦君是不是有點問題,把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比喻成蜜蜂似的。蜜蜂好看嗎?為什么不寫像只小蝴蝶而說像小蜜蜂?
生1 蜜蜂肚子是鼓鼓的。
師 從形狀上像,還有其他原因嗎?
生2 因為蜜蜂吃的是蜜很甜的,“我”吃的是春酒,“我”很愛春酒,春酒就像蜜蜂吃的甜蜜。
師 很好,形狀上像,味道上像,還有什么地方像?
生3 蜜蜂很勤勞,經(jīng)常采很多的蜜回來,和我喝春酒類似,吃了很多家的春酒還要捧一大包回家。
師 她這種行為能理解為勤勞嗎?
生4 貪吃。
師 講得多好,這么貪吃的小姑娘像小蜜蜂一樣的,還有“家家戶戶輪流著喝”,這像不像小蜜蜂?不僅形狀像、味道像,行為也像,這個比喻太好了。大家一起讀一遍。
在教師質(zhì)疑比喻的貼切性想要替換喻體的引導之下,在剝筍式的層層追問之下,看似很一般的比喻句,讓學生不禁感嘆原來這個比喻不僅形似而且神似,看似信手拈來的比喻句其實也是作者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這樣的教學能對學生的寫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聯(lián)想舊知,拓展語言的寬度
巴甫洛夫認為:“一切教學都是各種聯(lián)想的形式?!闭Z文教學中經(jīng)常用“以舊知引入新知”來作為新課的導入,做到“溫故而知新”。這里,舊知識無形中起了橋梁鋪墊作用。在品味散文語言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由新知聯(lián)想到舊知,舊知識亦可起橋梁鋪墊作用。知識點的碰撞,能加深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提升學生的品味能力,品出作者筆法的精妙。這種方法對調(diào)動學生知識積淀、促進品讀能力亦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如《云南的歌會》,有這樣一段話:“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脴O快速度下墜到草叢中,和其他同伴會合,于是另外幾只云雀又接著起飛。”對此,有學生這樣賞析:“這段文字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將云雀比作小流星,形象地寫出了云雀的敏捷矯健?!憋@然,學生能從修辭角度來進行賞析,思路是可以的,但不夠深入。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進行了如下教學:
師 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其中一個動詞用得特妙?
生1 “鉆”。
師 有眼光!“鉆”,妙在何處?
生2 “鉆”字寫出了云雀這種鳥兒活潑靈動的形象,充滿了活力。
生3 “鉆”字寫出了云雀飛時的沖勁和猛勁,也寫出了它輕快敏捷的特征。
師 “鉆”不免讓我們想到朱自清的《春》中寫春草的一句話。
生4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師 這句中也用了一個“鉆”字。同樣是“鉆”,怎樣看待這兩者之別呢?
生5 本文中的“鉆”體現(xiàn)了云雀飛行的速度之快;而朱自清筆下的“鉆”則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表現(xiàn)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生6 兩文中的“鉆”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了事物迸發(fā)時的動態(tài)?!洞骸分械摹般@”側重于突出小草萌發(fā)時那種不可抵擋的生機,本課中的“鉆”則側重于突出云雀飛行的速度和力量。
師 同學們的輻射思維非常不錯,賞析也很細致,讓我們感受到同是這個“鉆”字在不同的語境和不同的作家筆下的不同情味。
通過本課 “鉆” 字的品味,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朱自清《春》里面的“鉆”字,促使學生努力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積淀,牽動學生的思維,思考朱自清《春》里面的“鉆”表達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沉下心來思考課文中“鉆”的意韻。變換品味語言的方法,利用求異思維增加學生的新鮮感,可以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力。
六、刪減替換,挖掘語言的深度
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語文教學不應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的規(guī)則,閱讀方法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句都不輕輕放過,務必發(fā)現(xiàn)它的特性?!眲h減替換詞語法是行之有效的品味語言的方法。它可以形象地被形容為“老師為學生品味語言放了一塊墊腳石”,將較難理解的平淡有味的語言略微降低點難度,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
如有教師在教學《春酒》時,當品讀到“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這一句時,先用PPT呈現(xiàn)了“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地點燃了”這樣一個句子(即刪除了兩個“呼”),并讓學生齊讀。然后,再呈現(xiàn)一句只有兩個“呼”的句子“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地點燃了”,讓學生再齊讀一遍。最后,呈現(xiàn)原句,讓學生通過朗讀三個句子來體會細致的區(qū)別,感受哪個更形象。學生通過三遍朗讀,憑著語感就明白了有三個“呼”的原句更加形象,給人很活潑的感覺,與大廳中興高采烈的氣氛相吻合,進而進一步感受到阿標叔點燃的不僅僅是煤氣燈,還有濃濃的鄉(xiāng)情。
又如同樣在《春酒》的教學中,當學生品讀到“我呢,就在每個人的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這一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換詞法,將“靠一下”替換為“靠靠”,將“點一下”替換為“點點”,將“舔一舔”替換為“舔舔”,再進行對比朗讀,學生就較容易感受到原句更能體現(xiàn)琦君小時候的調(diào)皮、天真、可愛。
這樣對原文進行適當?shù)膭h減替換,與原文對比著讀,直觀有效,為學生品味散文平淡而有韻味的語言,添了一架云梯,學生就能豁然開朗,“撥開云霧見青天”,品出字詞的精妙,品出文章的內(nèi)涵。
綜上所述,在品讀散文語言時,教師針對不同特質(zhì)的散文語言采用不同的品讀策略,能夠讓學生同享“悅讀”,體悟散文獨特的語言魅力,從而深刻領悟散文語言的精髓,準確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日常的散文教學中重視自身的引導作用,不斷提高自身的分析、感悟能力,努力使我們的散文教學靈動而大氣,使學生真實感悟語言的魅力,“享受汩汩而來,欲罷不能的詩意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