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峰
摘 要:在平時考試和高考的作文寫作中,學生用得最多的素材就是名人類素材。對于這樣的素材,常常需要用很多的時間去積累,費時又費力,而且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收不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做起來就更困難了。如果能立足于現(xiàn)有的課本,從課本中汲取很多這樣的名人素材,那么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這里所說的課本名人素材,既是指傳記中的人物、名家,也包括作品中涉及的文學形象。如果能靈活運用這些素材,相信學生一定能寫好考場作文。
關鍵詞:裁剪法;百變法;歸納法;評價法
課改以后,無論是必修課本還是選修課本,都可以看作是一座作文素材的寶庫,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課本蘊含了各種體裁的名著精華,汲取了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思想精髓。學會對課本素材進行分析、開掘、加工,是運用好課本素材的關鍵。只要我們從這里入手,必能開啟考場作文寫作的新天地!
下面我從課本素材的綜合性運用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簡單闡述一下我的見解。
一、引用課本中的人物素材要把握的原則
1.要熟悉歷史人物,對所引用的人物生平、時代背景、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等要有透徹的了解。
2.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與所引用的人物相關的契合點和關聯(lián)點。我們的作文是為了反映現(xiàn)實生活,這就要求引用的人物能夠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暗合。
二、“記”是為了“運用”
從我們積累素材、備辦素材本的第一天起,就要在腦海中牢牢樹立起一個理念:把讀得會心的素材“記”下來不是目的,我的最終目的是要在作文時“運用”它。“看”是為了“生成”。
作文中第一需要的是素材。人物素材在課文中占的比重很大,尤其像李白、蘇軾這樣一些人生經(jīng)歷豐富而奇特的文化名人,簡直是任何一個高考作文題都可以用到的。從巫山的神女,到楚國的屈原;從垂釣中的姜子牙,到幽州臺上的陳子昂……只要我們想用,都可以把他們用到高考寫作中去。但從原始素材到寫作內(nèi)容必須經(jīng)過作者的篩選和提煉,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
三、篩選和提煉材料的方法
1.裁剪法
人物素材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運用角度多維,適用于多個文題,但在具體運用時,往往只取一點,不及其余。要大膽取舍,不能什么都寫,要根據(jù)需要對人物素材進行裁剪,選取主干,去其枝葉。此外,對所選內(nèi)容要深入挖掘,定向敘述。
2.百變法
“百變”就是發(fā)掘同一個人物素材的多方面意義,將同一個人物素材有效地運用到主旨不同的作文中,使之成為百變素材、萬能素材?!安牟辉诙啵瑫脛t靈”,每一則人物素材都是立體的,具有多元的屬性、豐富的意蘊。同一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正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3.歸納法
面對一個作文題,若使用單個人物素材不能有效論證中心,這時就需要將同類人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同類互補,形成集團效應。這些素材選自不同課文,這些課文呈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和文體,其中既有詩詞名句、名人名言,又有諺語、術語、事例、觀點,等等。這樣的素材是無法直接引用的,需要歸納、整理、集中概括之后才能運用。首先要找到課本素材與寫作主題之間的共同點,通過語言文字上的加工整合,把不同類型的素材綜合壓縮成一個統(tǒng)一的材料。這個統(tǒng)一的材料要突出不同素材的關鍵內(nèi)容,句式盡量要和諧一致,彼此照應。
4.比較法
素材中的人物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面對一個作文題,我們總能找到正、反兩方面的人物素材,并將有關聯(lián)的正反人物對比著寫,在對比映襯中表明自己的觀點。被比較的雙方互為映襯,容易形成鮮明的對照,在對比中,優(yōu)與劣、好與壞、美與丑會更加鮮明和突出,有利于表明主旨。運用這種方法要認真選材,不能強作對照,所選人物要有可比性,要確立對照點。相對于正面人物素材而言,反面人物素材具有警醒、教育意義。在大部分考生選擇正面人物素材入文的情況下,選用反面人物素材入文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選用反面人物素材入文也是從反面切入主題,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主題,最終目的則是正面引導。
5.評價法
解讀、評點人物是使用素材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技法。
(1)要準確解讀人物就得準確把握人物。把握人物,首先得搜集素材,充分了解人物;其次要抓重點,要抓住人物突出的事跡或言行。
(2)評說人物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jù)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進行評價;評說人物還得堅持一分為二的原則,不能絕對化。如果是熱點人物,評說時要學會冷處理,盡量有自己的觀點,不要被輿論和當時的主流觀點所左右。
篩選和提煉材料之后,還是不能把它們直接搬到作文中,還需要對素材進行加工和改造。
四、加工改造素材的方法
1.模仿形式,移植內(nèi)涵法
這種方法是指把課本素材中的內(nèi)容(比如事物、故事、傳說、名言等)移借到自己作品中的方法??梢詫⒃夭牡慕Y(jié)構(gòu)形式、表達方式、修辭方法等移植入具體的寫作中。
2.組合創(chuàng)造法
這種方法是從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素材中抽取出來合適的要素重新組合,構(gòu)成新作品的創(chuàng)造法。運用素材組合策略時,要注意并提煉素材間的相關點,遵循服務主旨的原則,按一定規(guī)則加以排列組合;組合中還要注意素材間的連貫銜接。
3.想象與概括結(jié)合法
在敘述類文章和議論類文章中需要敘述的地方,我們可以運用增添要素法,借助想象力,使材料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等要素完整化,添枝加葉,增加其敘述色彩,從而讓抽象、概括的材料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和感人。有時候,我們找到的材料往往是一個比較完整、比較詳盡的事件,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比較完整,這種素材的優(yōu)勢是長于“點”的敘述和描繪,具體、形象、生動、感染力強。但如果寫議論類文章,這樣的材料就需要加工改造,突出材料的主干,刪去枝葉,讓它們變得抽象和概括。
素材是構(gòu)成作文大廈的基本建筑材料,儲備大量、新穎的素材無疑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但能否寫出內(nèi)容充實、立意新穎的文章更取決于考生靈活駕馭素材的能力,激活思維,挖掘內(nèi)涵。運用素材的基礎是發(fā)掘素材的內(nèi)涵。根據(jù)不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取用同一事例,可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這是一種眼光和能力。若能以變化的眼光和發(fā)散思維的方式去分析種種現(xiàn)象,或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或追尋事件的原因,往往能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由于事物本身的豐富多彩,一則好的材料總是立體型的,且具有多元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對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異,因此,同一則材料往往可以從中挖掘出幾個不同的觀點。當然運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而應根據(jù)不同觀點的需要,把已知材料盡量往論題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敘述時要突出和強化與觀點相關的地方,其他無關內(nèi)容可一筆帶過。關鍵是要找準材料與論題的契合點,并通過合理想象來強化和突出這個契合點,并且要多用一些揭示性詞語給予明示,從而有力地證明論題,用精美的語言轉(zhuǎn)化扣題。在敘述材料的過程中,我們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取舍,不知詳略。結(jié)果敘述內(nèi)容龐雜,論述不夠集中。這就需要我們用材料來論證觀點時必須對其分析,對材料中不能證明觀點的內(nèi)容大膽舍去,而能證明觀點的材料,我們就要強化渲染,增強力度。然后將事情可能的結(jié)果(意義或作用等)合理地擴大、拔高,把事情放到歷史、文化、哲學、社會、人性等大背景下去探討。
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在《殘篇集》中說:“一個人如果知道的東西不多但都有用,那他就是聰明人?!蓖瑯樱茉谧约旱淖魑闹邪哑綍r積累的素材都用上、用足,能讓你所積累的素材充分燃燒,那你就是一個聰明人。素材本運用的真正功力不是直接去引用,而是活用,間接去運用,最好能機智地化用。
(作者單位 衡水市第五中學高中部)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