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魏晉時代,正如宗白華先生所說,是中華民族最富于藝術精神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的夾縫中生存著這樣一群人,獨然于世外,狂歌于當道,竭力地展示著自我,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嵇康。本文將從嵇康的人生追求及美學追求論述其自由人格追求的本質。
關鍵詞:嵇康;自由;自由人格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0--02
對于嵇康,一切版本的中國文化史都會赫然彰顯他卓絕的才華和品性,可以說,他是中國文化史中風骨最硬的知識分子之一。
嵇康(公元224年—公元263年),字叔夜,“竹林七賢”之一,常與阮籍一起并稱,二人被認為是魏晉時期竹林玄學“主情派”的代表。據載,嵇康其人,穎慧過人,學不師授,博學多聞,工詩文,才名早播,思理精微,妙絕時人。他也是一位造詣很高的書法家,又善音律,是當時著名的音樂理論家和演奏家。他為了追求自身的自由,從容赴死,為中國文化史平添了一分凄艷之美。
一.嵇康自由的人生追求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嵇康一直“自由”地生活著?!八耆焕頃N種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徹底地厭惡仕途?!雹?他長期隱居在河南焦作的山陽,后來又到了洛陽城外開打鐵鋪,司馬氏集團派人來請他去做官,他不予理會。就連他的朋友山濤邀他做官,他也隨即寫了一封絕交書要與之絕交。他打鐵沒有什么目的,就是為了打鐵而已,他自己愿意而已,可見他的“任性”。
同時,嵇康一生也十分注重“養(yǎng)生”。他在這方面著有《養(yǎng)生論》一文,在他看來,“養(yǎng)生”二字是有雙重含義的。第一層含義是“養(yǎng)身”,也就是從生理意義上來說的生命存在;第二層含義則是從精神層面來說的生命存在。嵇康的“養(yǎng)生”觀念主要指的是涵養(yǎng)生命的自由精神,也就是所謂的“齊物養(yǎng)生,與道逍遙”?!褒R物”雖然是來自莊子的齊物論思想,但其實嵇康的“齊物”注重的是身與萬物一體,并在萬物一體的大生命中實現個體生命的自由。由此可見,齊物和養(yǎng)生,體現的都是嵇康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意義。此外,他認為養(yǎng)生極境就在“無為自得,體妙心玄”;養(yǎng)生的目的不僅在于求得長生,更在于求得達到最高的境界即精神的超脫,并與永恒的自然合一。正如宗白華先生說:“晉人以虛靈的胸襟,玄學的意味體會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美的意境!”② 嵇康正是如此,用自己的生命去實踐著對現實生命的超越,對自由境界的追求。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美學追求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美學思想的基礎,也是他所追求的美學理想?!懊獭奔慈寮业木V常問題;“自然”即人的自然本性和要求。湯一介在《論魏晉玄學中的內在性與超越性》一文中說:“所謂‘任自然就是任自然之性?!痹谖簳x六朝年代著名的“名教”與“自然”的論爭中,嵇康是矢志不渝地堅持“自然”道路的?!白匀弧倍制鋵嵤秋祻母旧献畛缟?,也是他最根本上的哲學追求和人生理想的追求。我們不難看出,他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堅決貫徹和實施以“自然”來挑戰(zhàn)所謂“功利”,他認為,“理中于內”才能夠消除審美意識中的“系于所欲”。認為天地之間一切根本全在“自然”。那么,嵇康所謂的“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看他的《論自然好學論》。他在此文中說到:“六經以抑引為主,人性以從欲為歡。抑引則違其愿,從欲則得自然。然則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經,氣性之豐,不須犯情之禮律,知仁義務于理偽,非養(yǎng)真之要術,謙讓生于爭奪,非自然之所出也?!睆倪@短短的幾句話其實我們就能看出,嵇康的自然之性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人原始的情欲之性的一種強力反撥,是人的本性的一種超體驗的原始狀態(tài),是我們人性的一種原始純粹之美的自由精神的高境界?!霸矫潭巫匀弧保词且环N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影響的狀態(tài),排斥一切外在的“知”,如儒家的政治功利,使我們的人性處于一種完全自然的狀態(tài)下,彰顯出原始人性的“本真”。
嵇康的“任自然”是以“老莊之道”為根本的。他在《聲無哀樂論》中指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體驗及其感情的多元化和復雜性導致了人們對相同一個音樂審美對象產生了不同的審美反應。這些互不相同的情感認知本身就存在于審美對象的內心深處,而音樂只是發(fā)揮了某種不是十分肯定的觸發(fā)和傳播導向的作用。因此,“至于愛與不愛,喜與不喜,人情之變,統物之理,唯止于此。然皆無豫于內,待物而成耳”,③ 即聲音等物質形式只是提供給“心性”得以抒發(fā)的條件,而“自然”得以舒展即是“神與物游”、“遷想妙得”的結果,正如劉勰的評論:“嵇康師心以譴論”,④ 即以主體的意去超越客體的象,從而實現意的完善,最終實現主體的對客體的超越,恢復純粹天真的“自然本性”。
三.嵇康“自由”追求的實質
無論是嵇康的“任性”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都體現的是一種自由而放縱曠達而真實的徹底的自由人格哲學。但是,這樣的自由人格追求卻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是血淋淋的悲劇??梢?,要真正“任自然”在當時是受限制的。
嵇康所倡導的“自然”其實是一種在精神世界和哲學層面上的自由,要具體實踐到社會現實中就只能是一種政治意義上的自由,也就是作為個體的人擺脫社會政治道德的束縛的自由。這其實是基本不可能實現的。嵇康其實也意識到了,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要想獲得個人的自由就必須要擺脫社會政治和社會道德的約束,要“任自然”,首先就要做到“越名教”;也只有“越名教”后,才能“任自然”。但我們都知道,在專制統治社會背景下,要完全“越名教”基本上是不具備可能性的事情。因此,嵇康的“任自然”到最終也只不過是一種個人心理上的“自然”,他所企盼的純粹自由也只能在個人的內心世界里才可以找尋到。雖然他自己一直堅持不懈地在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使勁兒擺脫外在的環(huán)境對他所向往的純粹自由精神的束縛,但他最終留給我們的痛苦吟訴和斑駁血跡卻向我們昭示了在封建集權和專制統治下追求個人自由血淋淋的慘痛代價。也正是因為這樣,“越名教而任自然”在嵇康的人生軌跡中只好換成了另外的表述,即“越名任心”。
在任何專制統治社會,任何形式的個人自由都會對專制統治秩序產生消極影響,反之,專制統治也必定會以維護中央統治和皇權為理由,竭盡所能地扼殺個人自由。對封建專制統治者來說,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比保持所謂的“秩序”更重要,為了良好的“秩序”,可以扼殺一切形式的自由。因此,面對著“名教”的層層嚴酷約束,面對著嚴密的封建禮教以及法網密布的殘酷現實(“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面對著類似鐘會之流聲稱的“清潔王道”的種種威脅,嵇康不得不把自己的自由轉向了“內心的自由”。這是在封建專制統治的高壓迫害下,追求自由的知識分子無奈但又必然的選擇?!皟刃牡淖杂伞辈豢梢种频乇憩F在嵇康的一言一行中,即“值心而行”和“觸情而行”,也表現在他廣袤的內心空間中,也就是他哲學的兩個層次。在審美的自由空間里,“嵇康師心以譴論”,在哲學意境中,嵇康“任自然以托身,并天地而不朽”,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暫時性地瞬間獲得一時的心理解脫和主體自由;通過玄遠的哲學思辨和精神徜徉,在意念的天地里尋覓永恒的超世絕群和舒意的自由。
四.結語
可見,嵇康的“自由”追求最終以他個人生命的終結為代價成為時代的悲劇
為我們的美學史留下凄涼而亮麗的一筆。彈著《廣陵散》的嵇康以優(yōu)美的音樂完成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以及對死亡的蔑視,其中人性的從容,對性靈的珍視,在曲散而失的斷頭臺上顯示出的驕傲,足以為萬世景仰。在這種生命的自由和權位的選擇中,先賢用行動教會我們,自由是美也是生活的一種追求和方式。
注釋:
①引自余秋雨:遙遠的絕響 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②引自宗白華:美學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③引自韓格平:竹林七賢詩文全集譯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④引自劉 勰:文心雕龍 中華書局,1998年版
參考文獻:
[1]湯一介:儒道釋與內在超越問題 [M]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M] 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4]李 軍:對魏晉玄學“自由”精神的一種政治學注釋[J] 人大復印資料,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