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凝瑤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四年……”保護蜜蜂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去年,《時代周刊》以“一個沒有蜜蜂的世界”為題做封面報道,美國甚至定8月17日為全國蜜蜂日。專家指出“與蝙蝠、鳥雀、蝴蝶一樣,蜜蜂為每年作為約200億美元食品來源的植物傳播花粉,功不可沒。然而由于疾病、農藥和棲息地消失,蜜蜂和其他一些野生傳粉昆蟲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本期就帶大家走近世界各地的養(yǎng)蜂業(yè)。
也門:
世界上最貴的蜂蜜
出產于也門共和國東部一個名為瓦地多門地方的蜂蜜,非常珍貴,在也門每千克賣到100美元,到迪拜每千克甚至賣到200美元。
每年10月,幾千名養(yǎng)蜂人用卡車拉著蜂箱到瓦地多門山谷各個地點。山谷中的簡易帳篷點綴了150多公里,樹底下堆著成千上萬的蜂箱。無數蜜蜂嚶嚶嗡嗡地忙碌著,養(yǎng)蜂人肩挎沖鋒槍在照看他們的蜂群。雖然養(yǎng)蜂人之間不會發(fā)動“蜂蜜戰(zhàn)爭”,但他們之間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養(yǎng)蜂人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有祖?zhèn)鞯酿B(yǎng)蜂技術。因為蜂蜜很貴,所以也門的養(yǎng)蜂人生活很富足?,F年44歲的養(yǎng)蜂人薩列姆·沙姆蘭說:“養(yǎng)蜂人就是淘金者,我們富裕又受人尊敬?!?/p>
也門蜂蜜的批發(fā)中心通常設在養(yǎng)蜂地附近的露天市場,很多商人長途跋涉專門來此收購蜂蜜。他們首先要仔細檢驗蜂蜜的成色,質量上乘者為金黃或琥珀色。還要辨別蜂蜜的濃度,把蜂蜜往下傾倒,看看它流動的樣子。除此之外,還要品嘗蜂蜜的口感,假如蜂蜜的醇香能在喉嚨里逗留許久,就是上品。如還能讓人周身感到溫暖無比,那則為精品。經這些商人之手,各種各樣的蜂蜜被運到各個城市去賣。
蜂蜜是每個也門家庭必備的食品,他們把蜂蜜涂在面包上,用蜂蜜和姜一起泡茶,嚼卡特葉子的時候也喜歡來點蜂蜜,甚至有的人吃香蕉都要蘸著蜂蜜。在家庭聚會或朋友相見的時候,當地人講究有蜂蜜才顯得隆重。也門人還把蜂蜜當作強身壯體的“良藥”,他們認為蜂蜜不僅能滋補身體,還能治病,就連遇到燙傷或者燒傷這樣的外傷,也會先涂點蜂蜜。在一些海灣國家,酋長們不僅自己食用蜂蜜,還給自己的寵物吃,賽馬之前都給他們的馬喂些蜂蜜,他們相信這種蜂蜜有生發(fā)力量的功能。
在也門的首都薩娜,蜂蜜專賣店多達200家。在這些專賣店里,人們可以品嘗各種蜂蜜,就如品嘗各種法國葡萄酒一樣。在大約12種不同的蜂蜜中,每一種都是在不同的地方生產的,最出名、最昂貴的是那些采自棗樹的蜂蜜;最便宜的是采自各種野花的蜂蜜。這些蜂蜜不僅味道好,而且很純正,用傳統方法制作,其中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德國:
世界人均蜂蜜消費最多的國家
在德國,現有85000名養(yǎng)蜂者,飼養(yǎng)100萬群蜂,年消費蜂蜜10萬噸(其中30%自產,70%從中國、阿根廷等國家進口),是公認世界上人均年消費蜂蜜量最多的國家,人均達1.25千克。
養(yǎng)蜂是德國人一項較普遍的愛好,一般家庭養(yǎng)蜂6~8群,放在庭院內。養(yǎng)蜂也是為了給果樹、蔬菜和花草授粉。副業(yè)養(yǎng)蜂者飼養(yǎng)20~120 群蜂,以增加額外收入。專業(yè)養(yǎng)蜂者飼養(yǎng)的蜂群在110~120群上下,多進行轉地養(yǎng)蜂。德國的許多大學都開設養(yǎng)蜂學課程,有的還附設養(yǎng)蜂研究所。
位于距離哈雷市100多公里處的特立恩村莊,有一家已有35年歷史蜂業(yè)公司,是德國當地蜂業(yè)的代表,現在已是第三代在經營。
公司設有蜜蜂文化展廳,那里陳列和擺放著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標本、模型、實物,讓參觀者猶如身臨其境體驗養(yǎng)蜂;蜜蜂科普知識廳,大廳四周墻壁上簡單明了地向參觀者描畫著神奇蜜蜂王國的故事,在其顯要位置高高矗立著公司的“鎮(zhèn)宅之寶”,他們自己制作的號稱世界第一的超級大蠟燭,高210公分、直徑36公分、重達200公斤。
在公司產品展示區(qū),這里有與蜜蜂有關的各種用品,它們或實用,或有趣,或有意義,包括各種蜂產品及日化產品、蜜蜂旅游紀念品及蜜蜂文化產品、蜂機具等,更有適合孩童娛樂的與蜜蜂有關的撲克、圖書、畫冊、卡通玩具等,很吸引人,一到這里,不用促銷,就會勾起來訪者的購買欲。
德國蜂業(yè)是歐洲蜂業(yè)的代表,在歐洲,蜜蜂對人類生存尤其是在授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在越來越明顯地被各界人士所關注,蜂群減少、蜜蜂生存環(huán)境惡化等話題已成為歐洲大眾媒體的頭條。
2011~2013年間每年有3200萬歐元用于歐洲蜂業(yè)發(fā)展,各國也都在紛紛加大對蜂業(yè)的資金支持。過去,蜜蜂常被用作研究生物學基本功能與作用的模型,如今,科學家們更加關注蜜蜂在維持生態(tài)系統和提供授粉服務方面的生態(tài)角色。
10年前在意大利烏迪內成立歐洲養(yǎng)蜂學會,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是歐洲為世界各國從事與蜜蜂生物學研究有關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提供的一個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放式平臺,匯集了歐洲蜜蜂學的頂尖研究成果。會議形式包括全體會議講座、專題討論、海報等。內容涉及蜜蜂的神經生物學、化學生態(tài)學、生理學、行為學和種群功能、病理學、群體遺傳學、仿生學、基因組學以及歐洲如何減少和阻止蜂群衰竭的問題,還涉及蜜蜂管理和蜜蜂產品等多方面的內容。
澳大利亞:
得天獨厚的原生態(tài)養(yǎng)蜂環(huán)境
澳大利亞國土遼闊,是蜂蜜主要出口國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無蜂螨危害國家,每年約生產蜂蜜3.1萬噸,產值約2500萬澳元,加上所生產的蜂蠟、蜂花粉、蜂膠等產品,蜂業(yè)年產值每年約3420萬澳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是其成就龐大的蜂業(yè)以及高品質蜂產品輸出國地位的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一個蜜源植物十分充裕的國度,擁有品質豐富且泌蜜量大的蜂源植物資源,例如主要蜜源植物桉樹就多達600個品種,一個采蜜群可在一個花期采收200公斤桉樹蜜,單產量高。
澳大利亞蜂業(yè)組織發(fā)展歷史悠久,早在1940年即成立了第一個蜂業(yè)協會,發(fā)展至今組織機構已相當成熟。這些協會均為非營利性機構,不負責買賣蜂產品,主要職能是作為蜂產品貿易的中間人,協調貿易及與政府部門溝通,保證蜂農利益最大化。
澳大利亞的養(yǎng)蜂產業(yè),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澳大利亞政府成立了專門的蜂蜜管理局,并在各蜂蜜主產州設分處,對蜂蜜質量進行監(jiān)管。在澳大利亞,專職的工作人員把所有蜂場、蜂群及工作人員情況全部錄入計算機,對蜂場位置、蜂王特性、生產規(guī)模等都了如指掌,管理形成了體系化、網絡化。澳大利亞還制定嚴格法規(guī),嚴禁對農作物及果樹亂施農藥,以保證蜂產品的品質。這種嚴格的管理模式成為澳大利亞蜂產品蜚聲全球的重要保障。
在澳大利亞除塔斯馬尼亞州以外各州均依法實行蜂農注冊制度,據統計目前澳大利亞約有1萬名注冊蜂農,養(yǎng)殖57.6萬群蜂,主要為意蜂和喀蜂,養(yǎng)殖專業(yè)化程度高,養(yǎng)殖方式以專業(yè)養(yǎng)蜂為主,全國大轉地放蜂。專業(yè)蜂農養(yǎng)殖規(guī)模較大,70%的蜂農養(yǎng)蜂群數超過200群,大部分蜂場規(guī)模在300~600群,也有一些大型蜂場規(guī)模超過3000群。澳大利亞蜂農普遍生產成熟蜜,且實行規(guī)模化生產,機械化操作,生產效益高,至今保持著世界最高單產記錄。
蜜蜂授粉是澳大利亞農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約65%的農作物需要依靠蜜蜂授粉。據估計,如果沒有蜜蜂授粉,將對澳大利亞農業(yè)造成20億澳元的損失,并有1.1萬人失去工作。目前在澳大利亞主要農作物中,杏樹、牛油果、藍莓、花菜、芹菜、洋蔥、胡蘿卜和西蘭花100%依靠蜜蜂授粉,另外有超過15種作物80%以上需要蜜蜂授粉,每年約有22萬群蜂提供付費的商業(yè)授粉服務,占澳大利亞蜂群總量的40%,另有8萬~10萬的蜂群以生產蜂產品為交換條件提供授粉服務。
育王業(yè)在澳大利亞是一個獨立部門,只有專業(yè)性的育王場才有權出售商品蜂王。大部分育王場都集中在蜜源、氣候條件較好的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有少數育王場已采用人工授精技術生產商品蜂王。每年約出口數千只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