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
摘 要:關于學校資源庫建設討論了教育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在使用教育技術教學時面臨資源缺乏的困惑,提出建設學校資源庫的重要性,并且系統(tǒng)地從幾方面闡述了建設學校資源庫的原則、步驟及相關的注意點。
關鍵詞:資源庫建設;教育技術;學生
隨著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校園網的建設和計算機網絡在學校的逐漸成熟,教學資源的使用成為新的焦點。在常規(guī)教育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海量的教育信息無從下手,或是資源建設匱乏,無資源可用。各種關于資源的問題困擾著學校、困擾著老師,并成為學校信息化發(fā)展的瓶頸。建設和完善科學、合理、特色、符合課程理念、適合本校教師使用的資源庫已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課題。
一、資源庫建設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
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發(fā)展逐漸發(fā)生著更大的改變,教育硬件設備的不斷建立和功能的完善,學校校園網能否提供更適合學校教育管理、教學發(fā)展、各類教學信息資源的整合,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資源庫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二、校園資源庫建設的種類與作用
1.教學課堂應用類
學校教育最基礎的陣地就是教學課堂,是資源庫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類課堂教學資源。上課的教師通過教室多媒體設備來調用學校資源庫中的諸多教學素材,制作出本課的多媒體課件。教育課堂應用主要的優(yōu)點在于教師很方便地利用校園網所提供的各種素材,集成各類資源,形成自主的教育課件。
2.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類
在教師為學生提供信息技術教學環(huán)境前提下,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室內組織教學,從而可實現本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在網絡環(huán)境中,可自主學習到由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各類資源,開展自主學習。
3.校本課程類
這是根據學校、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而開展的適合本地學生使用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具體課題設定與研究是利用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時間來完成,各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開放,使學生之間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在課題的研究、討論、合作中得以查詢資料,培養(yǎng)了學生間團結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4.校園電子圖書館類
學生可以利用閱讀時間,通過校園電子圖書館來閱讀廣闊的教育資源。隨著資源的不斷升級,圖書館電子圖書會逐漸增加,豐富學生的閱讀條件。
三、建立、健全校園資源庫建設規(guī)章制度
1.學校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資源庫建設領導小組。
2.建立各種資源庫建設的規(guī)章制度。
3.讓學校每一位教師深刻認識到,校園資源庫建設是需要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與維護的。
四、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信息技術素養(yǎng)是學校資源庫建設的有力保障
教師是資源的使用者,又是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有專業(yè)的教育技術能力以及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學校利用周三教研活動以及校內教研大會等形式,不斷加強教師的課程理論、教育技術能力、課程資源整合的培訓。利用國家、省、市各種教育培訓機會,走出去,請進來,讓教師感受新的教學理念,始終與嶄新的教育教學活動接軌。
積極參加由國家組織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活動,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利用校本課程,對教師進行計算機軟、硬件的培訓,教學課件制作平臺的培訓以及先進的信息化理念進校園培訓等等。
五、建設符合學校特色的校園資源庫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資源庫主要包括各教材配套的相關教育資源,教學用多媒體素材資源庫。
2.學校資源庫的相關教育資源內容主要包含高中所有學科的試題、課程、教育理論、教案、論文等。多媒體素材一般為積件、圖片、動畫、音效、視頻、文字等。
3.校園資源的建設主要有政府采購、網絡資源、自主研究開發(fā)三種方式。采購資源較方便,需要很高的經費,而且隨著教材的變化,資源與教材對接會出現不及時情況。利用網絡資源平時多注意收集優(yōu)秀兄弟學校的資源,教師使用比較方便,但是會浪費很多的時間。
利用校本課程自主研發(fā),根據學校教師的能力、學生的教學層次,開發(fā)適合學校教師使用、學生接受的資源。積極調動教師建設資源的積極性,采用獎勵等激勵方式,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每學期教師都會研發(fā)出適合本學年的配套課件或教育素材,長期堅持會逐步形成學校的資源特色。
六、學校堅持長期對資源庫的更新維護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不但需要教育理念發(fā)生變化,資源建設的設備也需要更新與發(fā)展,不斷淘汰的信息與新增加的教育信息會充斥著教育資源。教師應適合新教育理念,不斷地增加、修改、刪除資源,使教育資源永葆青春。
參考文獻:
吳學敏.高職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0(21).
(作者單位 遼寧省鞍山市礦山高級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