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陶灶是兩漢時期墓葬中最常見的明器之一,全國各地的漢墓中均有大量的陶灶出土,本文就漢代墓葬陶灶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思想信仰進行梳理,分析了漢代陶灶明器在當時流行的原因及陶灶明器在造型、裝飾圖案在漢代發(fā)展演變情況。
關鍵詞 漢代 隨葬陶灶 起源 發(fā)展
兩漢時期是我國喪葬文明的繁榮期,因此其墓葬出土的隨葬品異常豐富,其中比較引人矚目的就是各式各樣的陶質(zhì)明器,即古代專門為隨葬而制作的器物。
明器起源于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已日益普遍,戰(zhàn)國時期,明器的使用進一步發(fā)展,至漢代,明器到了一個盛行的高潮時期。因為在漢代早期,厚葬之風甚盛,許多王公貴族死后往往將大批他們生前所用的奴仆、器物一同下葬。此時所用的明器嚴格來講沒有專門的特指,一般均是主人生前所用器具的實物。到了漢代后期,厚葬之風漸衰,模型明器興起。所謂模型明器,是指漢代墓葬中常見的、一整套特點鮮明的隨葬器物?;谶@樣的認識,人們不僅用生時所喜好的器物陪葬,還出現(xiàn)了許多仿制的象征性隨葬品,也就是采用替代品陪葬,從已發(fā)現(xiàn)的漢墓隨葬品來看,陶灶是這時期非常典型的隨葬明器之一。
一、漢代墓葬陶灶流行的原因
漢代,人們對灶極為重視?!稘h書·五行志》稱:“灶者,生養(yǎng)之本” 。在漢代人的觀念中,以為人死了等于去另一個世界繼續(xù)生活,生者要"事死如生",因此要為死者配置一套日常生活所需的器具。由此在墓中陪葬陶灶的習俗開始盛行起來,與陶灶相配的案、盤、杯、勺之類物品也一應俱全。
此外,漢代人們普遍在墓葬中使用陶灶則是受到了道家或道家祭祀思想的影響。漢武帝時期,天子開始祭灶,祭灶也成為求仙的手段,于是上仿下效,祭灶活動在全國盛行開來,灶在漢代人心中也有了新的含義,從而促進了陶灶的流行。
因此,陶灶不僅僅作為隨葬品出現(xiàn)在各地的漢墓中,它所包含的信息還有很多,它是對當時是現(xiàn)實生活的摹寫和映照,是以生活灶臺為原型,融合了漢代人的祭灶思想、成仙思想而形成的,我們通過形制、裝飾各異的陶灶可以了解漢代人們的生存背景、生活和飲食習俗、思想信仰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
二、漢代墓葬陶灶的發(fā)展及主要造型、裝飾圖案
陶灶在漢墓葬明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型式也比較復雜。西漢早期的陶灶多為長方形,灶面中間有一個大灶眼,灶眼上有釜等灶具。灶身前壁有門,后有煙囪。到了西漢晚期,灶面面積增大,大灶眼后還增設多一個灶眼,灶面上模印出各種食物及灶具。至東漢時陶灶明器的設計更為精巧,除了灶眼增加到三至五個,灶的形狀已不再只是長方形。此時陶灶的裝飾亦更加復雜,較以前純粹在灶面上雕刻花紋講究得多。在今天可以看到的諸多形態(tài)各異漢代陶灶中,無不反映了當時的工匠智慧、生活情調(diào)以及高超的制陶工藝和豐富的想象力。
從已發(fā)現(xiàn)的漢代隨葬陶灶來看,按灶面形狀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圓形灶、半橢圓形灶、橢圓形灶、船頭形灶、長方形灶、梯形灶、心形灶、抹角方形灶、多邊形灶等;從胎質(zhì)和釉色上分,有無釉灰陶灶、無釉紅陶灶、綠釉紅陶灶、黃釉紅陶灶等;從灶孔上分,有單眼、雙眼、三眼以至多眼等。灶門多為方孔、拱形孔。
漢代陶灶模型裝飾圖像也繁縟精美,裝飾風格統(tǒng)一多樣,充分反映了漢代藝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制作工藝的高超,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和飲食習俗、文化內(nèi)涵。
西漢早期的灶面裝飾較少,以素面為主,有的僅僅在灶前壁火門周圍飾簡單的裝飾圖案。這種素面灶形成主要由當時的社會因素造成的,連年的戰(zhàn)爭造成經(jīng)濟蕭條,人們沒有精力用裝飾陶灶。西漢中期以后,作為明器的灶變化很大,裝飾不僅局限于火門周圍,在灶面和灶的四壁都出現(xiàn)了精美的裝飾,煙囪的裝飾也變得精細,由早期的圓孔形或簡單的凸起狀變?yōu)閷氻敔畹炔煌螤?。這時灶面通常模印有雞、鴨、魚、肉等各類食物和碗、盤、刀、鉤、鏟等炊具,造型寫實,生活氣息濃郁。側(cè)面有的印有有龍虎怪獸、庖廚等內(nèi)容及幾何紋飾。灶門兩側(cè)多有造型各異為生火做飯之婦人。圖案的制作工藝主要為模印,顯現(xiàn)出淺浮雕、刻畫的不同效果,使裝飾圖案栩栩如生。此外,在漢代出土的許多陶灶上還發(fā)現(xiàn)有祈求富貴、子孫興旺的吉祥文字,這些所有的表現(xiàn)無不反映出人們存有厚待死者、希望死者在陰間生活得更好的意識,而隨葬品陶灶正是這種意識的產(chǎn)物,是當時生者對死者在陰間生活的周到考慮,以及當時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期盼。
總之,漢代墓葬隨葬陶灶不僅揭示了漢代人們的喪葬習俗,還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們后人了解漢代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對于我們漢代墓葬的研究工作深入開展及漢文化的深入研究都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梁云.論秦漢時代的陶灶[J].考古與文物,1989.
[3]賈文忠.漢代陶灶[J].古今農(nóng)業(yè),1996.
[4]魏堅.內(nèi)蒙古中南部漢代墓葬[R].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李芹(1983-),女,漢族,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人,本科,巴彥淖爾市考古所,文博助理館員,主要從事圖書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