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年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68-02
《科學課程標準》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培養(yǎng)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做出一系列的規(guī)定,力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強調這門學科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價值,注重學生的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fā)展三個方面內容的整合。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科學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把科學的新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中。
一、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教師的角色是教學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材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的評判者。那么,當代教師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科學教師應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從這個觀點來看,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在他們的摸索過程中給予幫助和引導,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系統(tǒng)知識。教師充當?shù)慕巧珣菍W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將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位發(fā)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這種角色的特征是:⑴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⑵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適當?shù)姆绞?,給學生精神上的安慰與鼓舞。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同學友好相處,培養(yǎng)合作精神。⑷教師應全程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
二、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
科學課以學生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能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知識點為研究對象,強調以觀察入手,放眼看周圍世界,對大自然的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能夠做出某種解釋,得出有關的科學結論,這個就是知識點。通過認真學習《科學課標》之后,明確了科學課最終的落腳點不是在知識結論上,而是讓學生做某種結論,還要能解決將來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教孩子們科學地看問題,科學地處理問題??茖W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要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著渴望知識的愿望去學習。這樣,他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后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xiàn)、要達到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可采取的方式如:⑴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能夠大膽地提出問題,認真地思考問題,積極地回答問題,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⑵同學們開始實驗,在動手之前要先動腦,小組中先研究一下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共同制定一份實驗計劃,然后再進行實驗。⑶實驗后你能給大家講講你的想法嗎?⑷誰能就這個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的這些帶有鼓勵性、啟發(fā)性的語言,使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三、課堂教學要以科學探究為主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边@意味著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科學探究的核心就是強調“動手做”,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科學課標提出了體驗性目標,強調“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等活動,而且十分重視學生們直接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去鼓勵學生對科學問題的自我見解,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其獨到的見解。根據課標的學習,今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計劃。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我在教《鋼筆吸水的奧秘》這一課時,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圍繞“奧秘”這一問題,探究大氣壓力的存在這一概念,全面開展以學生為主題的探究式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氣氛活躍,討論、研究、實驗后發(fā)現(xiàn)了許多知識,歸納起來有:
1.大氣是有壓力的,依據是在封閉的袋中吸水、吸氣,袋往里癟,說明大氣有壓力。
2.大氣的壓力在上方,依據是把瓶口蓋上薄膜,薄膜往瓶口里吸。
3.大氣壓力來自下方,依據是把裝滿水的杯子蓋上硬紙片,倒過來不會掉。
4.大氣壓力來自四周,依據是用注射器吸封閉的橘汁,瓶壁向里癟。
最后啟發(fā)學生歸納出“奧秘”的所在,即大氣的壓力幫了忙。
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參與度高,思維活躍,研究的時間充分,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有效地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教學中,教師 成了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指導者,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我們教師本人,也要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不斷學習,成為新課程的實踐者、研究者和開發(f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