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琦 于紅俊
【摘要】大學生正處在性生理已經成熟,但性心理尚未成熟的時期,戀愛和性的問題是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會面臨和思考的問題。筆者從山西省在校大學生中抽取了300名被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的大學性教育在學校體系建立,性教育師資,學生獲取知識的內容和途徑等方面存在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嘗試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山西省 大學生性教育 現(xiàn)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09-01
一、山西省大學生性教育現(xiàn)狀調查
筆者就山西省在校大學生性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問卷調查,累計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6份,問卷有效率92%。其中男女被試比例:6.7:3.3。
有九成以上的學生認為在大學開展性教育是必要的,很多大學生認為,現(xiàn)在所處環(huán)境沒有給予他們任何形式的性教育。高校存在性教育缺失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學校性教育已遠遠落后于學生的身心需要和社會文化的開放程度。90.7%的大學生承認學校從未將性教育作為正式必修課程。
目前大學生最希望獲得的性知識是關于異性交往。高校心理咨詢中,大學生反映情感問題遇到的困惑最多,迫切需要正確的指導,男女沒有太大差異。其次,68%的大學生對包括性倫理道德、性生理、性心理、預防性病及艾滋病等方面的知識迫切渴求。
目前大學生所獲得的性知識主要來源還是通過書籍和媒體,而通過學校教師獲取的性知識僅占7.7%,很多大學生反映所在學校根本沒有專職的性心理、性健康教育的老師。
二、山西省性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歷史傳統(tǒng)束縛,重視不夠。性教育的尷尬境地就其深層原因,在于中國特殊的文化傳統(tǒng)。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縛,認為性是“君子不齒于言”,使得國民形成了對性的極保守的認識,也使得教育者忽視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延綿至今,當今的性教育教學和研究一直受到社會輿論相當大的阻力。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基本上是避而不談,更不用說設立專門的機構從事相關研究和理論推廣。
(二)高校性教育的體制、機制不健全。首先,高校中幾乎無專職教師進行教學和研究。性教育只是在部分高校作為選修出現(xiàn),遠不能滿足不同階段的學生對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性病、艾滋病知識和防御技能的需要。課程用書也多為授課教師自編自著,校內出版。其次,性教育斷層,問卷調查顯示有33.6%的大學生在升入大學之前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學校性教育。
(三)家庭教育對性教育的忽視。家庭作為孩子最早的學校,父母在所有性教育者中占有先天性的絕對優(yōu)勢。很多中國家長受制于保守的傳統(tǒng)觀念,本身就嚴重缺乏性知識,性道德,不重視、不關心子女的性教育。
對于已經升入大學的孩子,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明顯減少,不少家長也僅關心孩子的物質生活,而對孩子的心理變化不聞不問。嚴偉光教授指出,“在權威型的家庭中,一些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對戀愛期間的孩子橫加干涉,導致孩子的正當欲求無法發(fā)泄,產生了畸形的心理投射,走上性犯罪道路?!?/p>
(四)大學生自身的原因?,F(xiàn)在青少年的發(fā)育成熟期均較上世紀大大提前,生理的成熟必然伴隨著心理的成熟。大學生作為性教育的主體,其性心理帶有隨意性,開放性,對性道德和自我保護缺乏認識,在家庭回避、學校敏感、社會不良信息引誘三重作用下,往往會造成偏激性行為,終成惡果。
三、山西省高校性教育發(fā)展設想及問題解決策略
(一)學校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內容及教材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性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教材的編寫應具有科學性,指導性,不僅應有教學用書,也要有供查閱的學生用書。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設立性教育為公共必修課,在授課時,決不能應付了事;充分利用大學資源,開展講座、咨詢等活動。師資建設:應培訓專職的教育者來擔當,性教育老師應兼有生理學、醫(yī)學、人體保健、心理學、教育學等多方面的知識。
(二)社會方面——最復雜的因素。國家應適時加大對性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尤其是對性教育師資的建設。各教育管理機關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加強對高校性教育的監(jiān)管。各級政府有責任有義務保障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優(yōu)化大學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國家應對網絡、通信、出版等行業(yè)出臺專門法律法規(guī)予以規(guī)范。此外針對于網絡還可以建立與黃色網站相對的免費健康網絡平臺,并鼓勵全社會監(jiān)督舉報淫穢網站。
(三)家庭方面——最基本的因素。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明白大學期間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特殊階段,對于孩子的戀愛問題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宜輸不宜堵。家長應和輔導員保持一定聯(lián)系,及時掌握孩子身心發(fā)展狀況,不能讓孩子成為斷了線的風箏。大學生的性教育應該是社會、學校、家庭通力合作,建立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反饋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
(四)大學生自身——最核心的因素。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倫理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尊自愛,應認識到對性知識的了解是作為一個正常的成年所必需的功課。大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在學習優(yōu)秀新事物,結識優(yōu)異人才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和審美情趣,并讓審美化為性教育改革的基本路線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銳等著:《大學生性觀念調查與加強性教育對策淺析》,《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2]王雪松著:《20世紀上中葉中國的性教育思想及實踐》,社會文獻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3]胡珍巖著:《中國當代大學生性現(xiàn)狀及性教育研究》,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版。
[4]江漢聲、晏涵文著:《性教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5]高德偉著:《青春人格與性健康教育》,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