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上鏵
我們在慶幸民國老課本暢銷之時,更應看到現(xiàn)今語文教材的不足。語文教材的改革、重訂編寫標準已是刻不容緩,而民國老課本的“出版熱”現(xiàn)象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2005年初,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再版付刻了葉圣陶、豐子愷編繪的《開明國語課本》,莊俞、張元濟等編校的《商務國語教科書》,魏冰心、薛天漢等編校的《世界書局國語讀本》三部民國老教材,頓時引起了出版界對民國老課本的空前關注。雖然這三個版本對原書均有刪減,但是其揭開民國老課本的出版熱潮,多家出版社繼之而起,更有新星出版社以線裝書的形式修復再版了原汁原味的《共和國教科書》。一時間,民國老課本成了諸多報紙雜志中時常出現(xiàn)的關鍵詞。2009~2012年間,出版業(yè)出現(xiàn)了民國老課本的出版盛況,但民國老課本畢竟是幾十年前的教材,諸多內容已與當今社會格格不入,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對現(xiàn)今語文教材的重新編訂出版。如何借助民國老課本熱,推動當下語文教材的改革,并打造符合時代需要的新興語文教材呢?筆者根據(jù)多年策劃經驗,有三點思考:
歷史時代的倒退?
在一次偶然的讀者見面會上,聽《讀庫》的當家人談及正在開發(fā)的民國老課本選題時,會場反應強烈。尋著這一思路探索開來,發(fā)現(xiàn)民國老課本還真有現(xiàn)實土壤。這一方面源于我國中小學穩(wěn)健推進的教育改革,以及中小學教材的修訂;另一方面得益于素質教育的倡導,以及逐漸升溫的國學熱的拉動,讓民國老課本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同時,令人欣喜的是,民國老課本熱有一定的市場呼應。不出所料,民國老課本被推向市場后,不僅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喜愛,還得到家長們的認可。這無意中推動了民國老課本的熱銷。筆者認為熱銷的原因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民國老課本中的道德觀念,更傾向于人類普遍道德情感的傳遞,非為一己之私,并且在講述時非常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空洞、乏味,誘發(fā)逆反心態(tài)。比如《共和國教科書》中的《新修身》,其初小部分所涉及的“友愛”“公德”“寬容”“公益”“合群”“仁慈”等道德觀大多是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教育。自《新修身》第八冊始方才以純論述的方式講授道德觀念,因為有了前期諸多實例故事的開竅啟蒙,此時即便個別篇章偶有說教之氣,也不會讓人難以接受,況且其中多數(shù)篇章即便放諸今日,同樣有醍醐灌頂之效。
第二,語文教改呼聲到達頂峰。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什么樣的語文教材更適合現(xiàn)代小學生的學習?枯燥、乏味的教材事實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語文教材改革的推動者,不應該僅僅是教育部,作為出版社應該也要承擔起這個重要的作用,一套優(yōu)秀的語文教材是集多方面的知識。民國老課本通過趣味性的閱讀、理性而富有道德感的故事及相關講述,循序漸進地啟引孩子對道德與理性更為深刻的思考,從而展開更為廣泛的閱讀。語文教育必須肩負起人格建構的重任,而教材選文就必須在文學性的基礎上遵循理性且富有道德感的人格培養(yǎng)這一原則。
閱讀趣味重現(xiàn)語文教育本色
民國老課本為什么熱銷,與現(xiàn)今語文教材備受爭議,形成鮮明的對比。筆者認為,民國老課本雖然塵封了幾十年,但是其閱讀品質依然符合現(xiàn)代孩子的閱讀需求。這是因為老課本中的很多課文都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真實而有趣,能夠觸發(fā)兒童的思考與新的審美感受。比如《開明國語課本》上冊第10課:“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著花。”寥寥四句話,純粹地白描,沒有介入作者的任何情感,只是簡單地勾勒出了一幅畫面,而收尾的一句卻是神來之筆,賦予了詞句以“斷臂維納斯”般的美感。孩子們也許會隨之而思索,他為什么不吃草卻看著花呢?文中的“吃草”與“看花”是一對具有對比性的行為意象,能夠令閱讀者感受鮮明的審美落差,從而引發(fā)思考。這也許是對孩子進行的最早的審美教育,引領他們不流于眾地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再比如第29課:“雨點,雨點,你們的家在那里?你們到地上來做甚么?雨點沒有說甚么,只是下個不停?!边@就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所說的語言,他以擬人化的眼光去觀察一切,探尋自己未知的世界。并且這里面還蘊涵著人類對于“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終極問題的思索,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將之引申為對任何對象的源頭及歸宿的思考,有益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觀念及探索精神。此外,這些課文都選用了兒童的視角去觀察、敘述,沒有說教,語言文字也是使用兒童語言,避免了疏離感的產生。民國老課本課文的選擇面普遍都非常廣博,涉及天文、地理、生物,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不拘一格的文章,能極大地激發(fā)小孩子的求知欲,引領他們通過更為廣泛地閱讀尋求問題的答案。試問,如此生動有趣而富有知識性的課文讓孩子們怎能不愛它?由此可見,一部優(yōu)秀語文教材編訂的首要原則就是——廣博而富有趣味性的閱讀體驗,編輯在編訂新版語文教材時候應該用好這把鑰匙,將這把開鎖的鑰匙交給孩子們,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素養(yǎng),讓他們一輩子受用。
出版熱潮沖擊語文教改
民國老課本的出版熱潮,源于哪里呢?最終的根源還是現(xiàn)今語文教材改革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語文教材改革經過幾十年的修改,應試教育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如何借鑒民國老課本進行修訂,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出版人的思考。民國老課本在語文課程中,通過趣味性的閱讀為孩子提供自己思考的空間,教導他們如何去遵守、實施。這種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文學熏陶更符合孩子的天性,避免了灌輸、說教所帶來的不良反應,讓孩子在故事的趣味中、文學的審美中去養(yǎng)成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比如《商務國語課本》中一開始的數(shù)十篇課文都是有關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有《敬師》《愛同學》《早起》等篇章,簡單的語言加上直觀的插圖,方便孩子們學習行為規(guī)則,知道什么事情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此外,民國老課本中有許多規(guī)范孩子行為的篇章寫得又很富有文學美感,修身與審美共得,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到了行為教育。比如《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初小部分的第二冊第二十五課:“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滿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拂塵,取布拭幾?!倍潭潭藗€字,涉及了“早起”“勿惰”“知冷暖”“個人衛(wèi)生”等幾種良好行為的培養(yǎng),語言簡潔而富有美感,文中所描述的行為動作也具有易模仿的可實踐性。民國老課本距今有七八十年,而主要讀者對象又是今天的小朋友,因此,在編輯出版借助民國老課本修訂新版語文教材時,應該以“整理、傳承、適用”為基本原則,在對底本訛誤處??庇喺耐瑫r,特別對生僻字詞、民國用語及節(jié)日加上了注釋等;如雙十節(jié)、四月四日兒童節(jié)等。例如,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兒童國語讀本》《少年國語讀本》,選配了豐子愷先生的畫,不僅統(tǒng)一了圖書的風格,還增強兒童讀物的趣味性。正如朱熹所言:“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語文課程必須肩負起這樣的重擔,不僅要有文學的審美熏陶,還要有具體而富有實踐性的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教授孩子為人處世之道,語文教材的編訂必定要遵循這一原則。
我們在慶幸民國老課本暢銷之時,更應該看到現(xiàn)今語文教材的不足??梢娬Z文教材的改革、重訂編寫標準已是刻不容緩,而民國老課本的“出版熱”現(xiàn)象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指引,指明了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