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徐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問題與創(chuàng)新
——基于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視角

2014-04-17 09:24:15徐州市政協(xié)課題調研組
關鍵詞:徐州市農村土地土地

徐州市政協(xié)課題調研組

(徐州市政協(xié)社會法制委員會,江蘇徐州 221000)

徐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問題與創(chuàng)新
——基于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視角

徐州市政協(xié)課題調研組

(徐州市政協(xié)社會法制委員會,江蘇徐州 221000)

農村土地流轉;流轉網絡;流轉機制

“農村土地流轉”是新形勢下農村土地改革之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村土地規(guī)?;?、集約化、現代化經營的必由之路。徐州市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流轉網絡進一步完善,農業(yè)新型主體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相關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增強。但是,由于存在部分農戶惜地、確權頒證推進難度超出預期、流轉行為不夠規(guī)范、流轉市場化運行機制不健全、流轉中政府職能缺位、流轉未與土地整治有效結合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地流轉的速度和質量。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必須加強機制建設,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權屬保障機制,優(yōu)化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機制,創(chuàng)新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運行機制,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長效扶持機制,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防范機制。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下稱農村土地流轉)是新形勢下農村土地改革之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村土地規(guī)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經營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農業(yè)產出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之重要途徑。其流轉質量如何,直接牽涉農民的經濟收入,直接影響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直接關系農民合法權益的保障。徐州市農村土地流轉質量和效益整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需要盡快解決。

一、徐州市農村土地流轉的基本概況

徐州市是江蘇省的農業(yè)大市和農業(yè)人口最多的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確保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wěn)定的前提下,把促進農村土地流轉作為發(fā)展高效規(guī)模農業(yè)的重要舉措,積極宣傳政策法規(guī),不斷規(guī)范流轉程序,做強做大優(yōu)勢產業(y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全市流轉土地面積已達329.77萬畝,占家庭承包總面積的44%。其中,出租、轉包、入股分別達145.8萬畝、119.79萬畝和30.13萬畝,轉讓等其他方式流轉34.05萬畝,有效促進了農業(yè)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和現代化發(fā)展。

(一)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2003年市委、市政府兩辦專門下發(fā)《關于規(guī)范土地流轉工作的意見》,2009年兩辦再次下發(fā)《關于大力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工作措施,明確了具體工作目標和時間節(jié)點。全市所有鎮(zhèn)和1800個村建立并規(guī)范了農村土地流轉臺賬及檔案,統(tǒng)一制定流轉程序,探索建立流轉價格確定和增長機制,扶持多種形式適度規(guī)模經營大戶,激發(fā)了農業(yè)經營體制內在活力。

(二)農村土地流轉網絡進一步完善。徐州市共有114個鎮(zhèn)依托鎮(zhèn)農經中心建立土地流轉交易服務中心,工作職責、工作制度、政策規(guī)定等全部統(tǒng)一制訂并張貼上墻,配備滾動電子屏幕、查詢觸摸屏等媒介發(fā)布流轉供求信息。新沂市王莊鎮(zhèn)、邵店鎮(zhèn)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組織各村開展土地預流轉、委托流轉服務,把有流轉意向的農戶土地集中連片向外發(fā)布。豐縣、沛縣在部分村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聘請土地流轉信息員。今年以來,徐州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又新增22.22萬畝,土地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三)農業(yè)新型主體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大力組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加快推廣農地入股合作和托田經營服務,鼓勵發(fā)展家庭農場。目前,全市工商登記合作社已達10590個,其中合作聯(lián)社176個,獲評國家級示范社3個、省級“五好”社109個、市級示范社及“五好”社300個。2013年178個合作社獲得省、市五好合作社財政專項扶持資金2600余萬元。全市已組建家庭農場2141個,經營土地總面積43.6萬畝。累計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402家。托管服務已覆蓋110個鎮(zhèn)、1226個村,托管總面積147萬畝,2013年托管收獲小麥、水稻比其他種植田平均增產近20%。

(四)相關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近年來,徐州市采取了一系列鼓勵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市財政對規(guī)模流轉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予以獎補。豐縣對規(guī)模流轉土地雙方進行專項補貼,沛縣、賈汪區(qū)對連片發(fā)展大棚制定獎補政策,沛縣每棚補助2000元,沛縣沛城鎮(zhèn)每棚又追加補助2000元,賈汪區(qū)每棚補9000元。賈汪區(qū)江莊鎮(zhèn)政府實行土地流轉擔保制度,流入方確實無力兌付流轉費的由政府承擔支付責任。新沂市新安鎮(zhèn)新北村每年支付3萬元對過去低價流轉土地的農戶進行地價補貼,增加了流出土地農戶收入。

(五)土地流轉糾紛仲裁作用進一步發(fā)揮。目前五縣(市)和銅山區(qū)、賈汪區(qū)全部建立仲裁委員會,聘請仲裁員55人,豐縣、新沂市、銅山區(qū)已設庭受理案件。工作中,他們堅持“調解為主、仲裁為輔”原則,堅持法、理、情相結合原則,堅持公開、公正、高效、便捷原則,確保糾紛處理的權威性、專業(yè)性和終局性。今年以來全市仲裁機構共受理農村土地流轉糾紛600起,化解466起,其中調解435起,仲裁31起,均實現一次性成功息訪。

二、徐州市農村土地流轉中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徐州市農地流轉順應了新時期農業(yè)、農村轉型發(fā)展的需要,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推動了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農地流轉的速度和質量。

其一,部分農戶惜地不愿流轉。主要表現為:一是自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不但免除了農業(yè)稅、農業(yè)特產稅,取消了村提留、鄉(xiāng)統(tǒng)籌,廢止了各種集資、攤派,國家還拿出了大量資金給予農民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大大激發(fā)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使得廣大農民倍加珍惜農村土地。二是由于農村的養(yǎng)老、醫(y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健全,農民主要還是依靠土地收入解決看病、上學、養(yǎng)老等問題,普遍把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來看待[1],特別是部分年紀較大的農民寧肯粗放經營,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

其二,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推進難度超出預期。確權頒證是農村土地流轉順利進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徐州市試點情況看,該項工作量大、系統(tǒng)性強、要求高,全面推進難度很大。

1.資金缺口較大。以邳州市燕子埠鎮(zhèn)確權頒證試點測算,每畝土地需要經費33元,全鎮(zhèn)確權頒證需經費206萬元,其中省財政補助30萬元,徐州市財政補助10萬元,剩下的全部由邳州市和燕子埠鎮(zhèn)承擔。邳州市確權頒證共需經費5132萬元,由于財政壓力太大,造成確權頒證工作很難推進。

2.土地承包遺留問題對確權頒證造成障礙。如人地不均現象日益突出;非農人口仍保留承包地;承包證面積和實際面積不符;部分農民二輪延包時分到承包地,之后外出打工土地撂荒,由于惠農政策力度加大,現在又回村要地,但地已被集體處理等等,這些遺留問題是阻礙產權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3.流轉后部分土地四界難以明確。一方面,流入方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土地效能,往往對土地進行歸并整理,勢必要打破原有地塊界限,給確權登記帶來困難。另一方面,部分流入方對溝渠塘堰進行改造并重新作為種植地使用,這些原屬集體所有地塊在流轉結束后如何重新劃分尚無標準。

其三,農村土地流轉行為不夠規(guī)范。主要表現為:

1.流轉協(xié)議訂立混亂。雙方口頭約定,沒有協(xié)議的自發(fā)流轉不在少數。如銅山區(qū)近兩年農戶自發(fā)流轉3萬余畝,占近兩年流轉面積的18%。即使是簽訂書面流轉合同的,也存在諸多不規(guī)范之處,有的業(yè)主流轉合同繞開農戶與村集體簽訂,有的是由流轉雙方自行簽訂;有的流轉合同標的不明,沒有流轉期限,違約補償辦法含糊,權利義務界定不明。一旦發(fā)生糾紛,調處缺乏依據[2]。

2.村委會角色定位有偏差。調研中發(fā)現,多數村委會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如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承包方應當與受讓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一式四份,流轉雙方各執(zhí)一份,發(fā)包方和鄉(xiāng)(鎮(zhèn))政府農村土地管理部門各備案一份。實際上絕大多數流入方都繞開農戶直接與村委會簽定合同,而村委會與農民無任何委托書或協(xié)議。又如在流轉收益方面,流入方均將租金統(tǒng)一交付村委會,再由村委會向農民發(fā)放,這種發(fā)放模式易造成權力尋租。

3.農業(yè)補貼發(fā)放不合理。調研中發(fā)現,農村土地流轉后,絕大多數農業(yè)補貼依然支付給不再從事農業(yè)生產的農戶,甚至部分農民已在城市安家卻依然可以獲得國家農業(yè)補貼,而耕種土地的流入方反而得不到補貼。這一狀況造成了兩個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方面使得國家發(fā)放農業(yè)補貼的真正目的不能達到,另一方面使直接從事糧食生產的流入方收益更加微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地流轉的積極性[3]。

其四,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運行機制不健全。土地流轉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為,徐州市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具體表現為:

1.流轉模式過于單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變股權、農戶當股東、收益靠分紅”的土地流轉新機制已經成為發(fā)展趨勢,但徐州市農村土地股份合作試點工作推進緩慢,以入股形式流轉的土地僅占全部流轉面積的9.13%,多數流轉雙方對入股這一流轉模式持排斥態(tài)度。

2.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相鄰鎮(zhèn)區(qū)之間,同一個鎮(zhèn)的村與村之間流轉價格不平衡,區(qū)域之間差價懸殊,穩(wěn)定的流轉價格增長機制尚未建立。以出租為例,有的流轉雙方約定每年租金增長100元,有的約定每三年租金增長10%,有的約定承包期前8年每年900元,后6年每年1000元,有得甚至沒有約定價格增長方式。

3.流轉過程中融資困難。調研發(fā)現,90%以上的流入方靠自籌解決資金問題,所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壓力。由于手中承包的土地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目前無法申請土地抵押貸款。事實上,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今年3月,江蘇省常州市等地已經率先施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但徐州市金融機構為農業(yè)融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加之擔保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使得新型農業(yè)主體被拒之于擔保融資的大門之外。

其五,農村土地流轉中政府職能存在缺位。個別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履行其應盡職責,未能做到按需為農村土地流轉運行提供公共服務。

1.流轉服務平臺建設需進一步加強。調研中發(fā)現,徐州市縣一級的服務體系基本健全,能發(fā)揮一定作用,但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農業(yè)服務組織實力不強,能為土地流轉提供的服務非常有限。特別是鎮(zhèn)農經機構改革后,農經管理職能弱化[4],一些鎮(zhèn)根本沒有專人負責土地流轉工作,對土地流轉放任自流,對流轉行為缺少監(jiān)管,對矛盾糾紛無力化解。

2.地方政府對農村土地流轉缺少必要的支持。一方面,農業(yè)扶持資金扶強不扶弱、扶大不扶小的傳統(tǒng)做法,使一些真正需要資金支持具有潛力的種植大戶很難進一步發(fā)展。另一方面,國家對設施農業(yè)大力扶持,但在徐州市部分縣(市)區(qū)政府,存在設施農業(yè)就是“大棚”的嚴重誤區(qū),對于能夠大大提高種植效益,又不會破壞現有耕地的糧食規(guī)?;洜I一律不認定為設施農業(yè),這就造成了大多數流入方不愿意種植糧食作物的現狀,客觀上也影響到了我國糧食安全。

3.風險防范機制亟待建立。部分地區(qū)未實施“先交租金,后種地”的風險防控措施,造成個別承包大戶經營虧損“跑路”后,農民拿不到租金而到政府上訪。對于興建農業(yè)設施占用農地的,未向流入方收取復耕保證金,僅口頭承諾復耕到位。對于因經營不善或自然災害、市場風險導致流入方生產經營無法繼續(xù)進行的,目前也無成熟的退出機制。

其六,農村土地流轉未與土地整治有效結合。土地流轉并非單純流轉,而應與土地整治及新農村建設等項目交叉進行,目前徐州市此項工作開展相對滯后。

1.老舊的農田基礎設施嚴重抑制流轉進程。自家庭聯(lián)產承包經營以后,農村諸多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再加上一些人為因素導致的地貌變遷,原有水利設施逐年喪失功能,土地流入方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原本利潤微薄的糧食種植收益更低。相當一部分村集體,雖然土地連片,但因無水利設施,造成流轉工作停滯不前。

2.“星羅棋布”的分散墓地影響土地流轉規(guī)模。調研中發(fā)現,已經連片進行規(guī)模化糧食生產的土地中,墳頭、墓碑較多,占用大量寶貴的耕地資源。隨著農業(yè)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墳墓多的地塊也很難進行大規(guī)模機械化生產,制約了流轉規(guī)模。墳墓占耕地除了傳統(tǒng)思想原因外,農村公益性墓地的嚴重匱乏亦為重要原因之一。

3.農村閑散土地利用率低。部分村莊存在土地破碎化現象,村莊內部有較多閑置土地,“空心村”現象嚴重。已經流轉的土地周邊分布著較多的閑散地塊,個別耕作區(qū)域內存在閑散土地,耕作土地不連續(xù)。同時,由于管理無序,存在土地荒廢和農民亂占亂建問題,不僅不能增加集體收入,還由于土地分配不均造成矛盾,影響農村社會穩(wěn)定。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機制建設

實踐證明,農村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yè)生產規(guī)?;洜I,有利于實現農業(yè)高效化、標準化和產業(yè)化,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但是,土地流轉過程中,因流轉機制尚不健全,農民切身利益受損時有發(fā)生,有時直接影響農村社會穩(wěn)定,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已成為當前農業(yè)發(fā)展的迫切要求。

(一)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權屬的保障機制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頒證是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的物權基礎。在確權頒證工作中,一要堅持由小到大、逐步試點。建議在當前已經開展試點的基礎上,用1年左右的時間(2014年—2015年),在各縣(市)區(qū)再選擇一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試點工作。最后用2—3年的時間(2015年—2018年),全面完成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推進試點工作時應選擇適宜發(fā)展現代農業(yè)、人地矛盾較少的地方先行。二要強化經費保障,確保確權頒證順利進行。所需經費按照“財權和事權相統(tǒng)一”原則,由市縣兩級分級承擔,市級經費主要用于協(xié)調、培訓、檢查、市級數據庫建設等。對縣(市)區(qū)確權頒證工作,縣(市)區(qū)財政要將確權頒證經費納入預算,堅持專款專用。三要妥善處理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存在權屬爭議的土地,待矛盾化解、爭議解決后再進行確權頒證;對于已調整承包土地,尚未完善承包手續(xù)的,要指導督促村組與農戶補辦承包手續(xù);“四至”不清的,要據實復核予以明確;對農戶開墾有權屬爭議的土地,不予確權頒證。

(二)優(yōu)化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服務機制

按照“流轉形式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實施程序合法化、流轉合同規(guī)范化”的要求,加強服務機制建設。一要規(guī)范農村土地流轉程序。建議市政府研究制定統(tǒng)一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式合同,對雙方權利義務、轉入用途、收益發(fā)放方式、農業(yè)補貼主體、違約補償辦法等進行明確界定。合同簽訂后報鎮(zhèn)土地流轉管理部門登記備案,實行統(tǒng)一檔案管理。二要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網絡建設。全市五縣(市)和銅山區(qū)、賈汪區(qū)以及各鎮(zhèn)都要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交易服務中心,加強村級土地流轉信息員配備和服務站建設,力爭年內村一級都要配備兼職土地流轉信息員,明年所有村都要建立村級服務站。三要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深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宣傳活動,指導基層加快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庭建設步伐,形成縣級有仲裁庭、鎮(zhèn)級有調解委員會、村級有調解員的網絡體系,力爭調解無法解決的農村土地流轉糾紛全部通過仲裁解決。

(三)創(chuàng)新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化運行機制

健全流轉市場,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是保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一要進一步推廣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市范圍內繼續(xù)開展“七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創(chuàng)建活動,即:有一定的規(guī)模、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有民主管理機制、有規(guī)范的章程、有股權證書、有合理的分配制度、有保底分紅,確保每個縣(市)區(qū)都有3—5個規(guī)范化土地股份合作社。二要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價格評估機制。根據土地常年收益等情況合理確定流轉指導價;綜合考慮稻谷實物折價等因素,采用協(xié)商、競標等方式確定流轉價格;建立流轉價格動態(tài)增減機制,指導流轉雙方按綜合物價指數確定流轉價格增減幅度;對于形成規(guī)模的農村土地流轉實行公開招標等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收益。三要大力培育和發(fā)展中介組織。嘗試建立相應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信息、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逐步發(fā)展土地流轉的經營機構、評估機構和保險機構。對于已經在農村自發(fā)形成的中介組織,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其發(fā)展壯大。凡經工商部門登記的中介組織,運作規(guī)范,作用明顯,每年度新增土地流轉超過一定面積的應予以獎勵。

(四)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的長效扶持機制

繼續(xù)出臺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村土地有序規(guī)范流轉。一要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大力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托田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引進實力企業(yè)開展土地信托服務,注重引導發(fā)展高效農業(yè)、生態(tài)農業(yè)和休閑農業(yè),增加農業(yè)投入產出率。健全農業(yè)補貼政策,加大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優(yōu)化補貼方式,重點向家庭農場、專業(yè)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國家發(fā)放的有些農業(yè)補貼資金要及時發(fā)給土地流入方。二要加強金融支持力度。大力發(fā)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培養(yǎng)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為融資提供擔保服務。政府相關部門要制定產權抵押融資辦法,規(guī)范土地承包經營權融資行為。三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作。對村莊內長期閑置的宅基地、廢房屋等,進行村內局部調整,對騰出來的土地進行復墾開發(fā),實現整治后的田塊與周邊田塊連成一片,為土地流轉及機械化耕作奠定基礎。政府應加大農村公益性墓地建設的扶持力度,依法減免有關費用。民政部門要盡快制定完善農田墳墓遷移優(yōu)惠政策,鼓勵向公益性墓地集中。繼續(xù)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對流入方水利設施改造優(yōu)化的給予一定補助。

(五)建立農村土地流轉的風險防范機制

農村土地流轉風險的防范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需采取多種積極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一要加快發(fā)展政策性農業(yè)保險。不斷擴大政策性農業(yè)保險試點范圍,加大農業(yè)保險的財政扶持,給予保險機構相應補貼,逐步增加保險品種,擴大農業(yè)經營主體投保率。要探索建立農業(yè)再保險體系和財政支持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在農村發(fā)展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yè)保險業(yè)務,確保農民在大災之年也能得到應有的流轉收益[5]。二要建立土地流轉保證金制度。農村土地流轉前按照流轉規(guī)模和產業(yè)類型由流入方繳納一定數額風險保證金,當流入方無法支付土地租金時,土地承包管理部門使用風險保證金兌現農民租金。對于進行設施農業(yè)開發(fā)等項目的流入方,實行土地復耕保證金制度,合同到期后,不履行復墾義務或復墾達不到驗收標準的,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可以使用部分或全部土地復墾保證金組織復墾。三要探索特殊情況下流轉土地的退出機制,對流入方出現公然“圈地”造成浪費、嚴重破壞土地復耕、故意長時間拖欠流轉費用等情況的,有關部門應強令其退出并給予處罰,確保農民在流入方不能履行流轉合同約定的情況下能夠收回土地。

[1]張富杰:《欠發(fā)達地區(qū)農地流轉:新特點、問題與對策——以貴州省平壩縣為例》,《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2]《石嘴山市農村土地流轉情況調查和建議》,http://szsn m.szsnews.com/info/nylt/2008032511464282360.htm.

[3]陳小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調查與思考——基于安徽省實地調研的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年第7期。

[4]金永斌:《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機制 充分用好農地資源》,《農村財政與財務》,2009年第4期。

[5]蘇靈:《進一步推進政策性農業(yè)保險發(fā)展》,《經濟日報》,2009年7月16日。

The Turning of Rural Land Contracting Operating Right in Xuzhou: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Innovat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afeguarding farmers'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Subject Research Group of PPCC of Xuzhou
(Committee of Social Legality,PPCCof Xuzhou,Xuzhou 221000,China)

rural land circu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circulation mechanism

"Rural land transfer"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of rural land re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nd is the inevitable course of realizing rural land management’s intensification,scale and modernization.Xuzhou gets further standardized system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nd more improved land circulation network.Meanwhile,i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agricultural new body and relevant policy support dynamics.But problems are emerging.Some farmers treasure lands;confirming land rights certified is difficult than expected;the behavior of land circulation is not normative enough;the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land circulation is not sound;the absenc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exist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circulation and land circulation is not combined effectively with Land consolidation.These problems have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farmland circulation.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sm,improve the safeguarding mechanism of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innovate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improve long-term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nd establish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F061.6

A

2095-5170(2014)05-0116-05

[責任編輯:石淑華]

2014-05-20

本文是徐州市政協(xié)調課題研組的重要調研成果之一,執(zhí)筆人是張清秀和賈超。

猜你喜歡
徐州市農村土地土地
徐州市深入開展“拆牌、破網、清通道”專項行動
莘縣農村土地托管的實踐與探索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節(jié)安全防范
我愛這土地
農村土地流轉如何增加農民收入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健全機制推動農村土地確權
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
徐州市工程咨詢中心
徐州市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9
临颍县| 九龙县| 墨竹工卡县| 富民县| 宾阳县| 诸暨市| 麟游县| 黎川县| 呈贡县| 新建县| 平昌县| 兴城市| 武陟县| 琼结县| 清徐县| 闸北区| 蒙城县| 莒南县| 胶州市| 大庆市| 依兰县| 曲阳县| 道真| 东城区| 玉树县| 赤水市| 宿迁市| 石嘴山市| 文昌市| 拜泉县| 达州市| 顺义区| 郸城县| 镇沅| 凤阳县| 南部县| 交口县| 台山市| 武功县| 丹巴县|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