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香
(鹽城高等師范學校教務處,江蘇鹽城 224002)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闭Z文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感和發(fā)展思維,從而使學生具備適應實際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
“課堂傾聽與表達訓練”是語文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能否適應社會要求的起碼條件。雖然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注重某一專業(y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然而,作為一個“社會細胞”的人,他在實際工作中除了對某項技能的掌握外,還必須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活動和交往能力,而實際活動和交往的主要工具就是以“傾聽”和“表述”為紐帶。因此“課堂傾聽與表達訓練”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還要進一步強化。
一
“課堂傾聽與表達”既有聽說能力訓練的要求,也有表達及寫作訓練的要求,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說得清楚;只有說得清楚,才能寫得清楚。在通常的情況下,一個人說話能力的強弱,取決于一個人的思維敏捷與否。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排斥思維敏捷的人但口語表達不佳的特例。就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成長期,不管他們屬于哪一類型,加強“傾聽與表達訓練”,使他們早期就在這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非常有益,尤其是在校的學生就更顯得迫切和重要。因為學生畢業(yè)以后絕大部分很快進入社會,他們將直接參與或從事各類不同性質的實際工作,接觸許多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社會實際。在廣泛的社會活動中,他們將與各種人打交道,與各種事打交道,這些“交道”很可能因為在“聽說”上的缺陷而造成不必要的精神損失或物質損失。所以,在學校語文教學中“傾聽與表達”相關內容的訓練尤為緊迫與必要。如何在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強化這一訓練內容,教師可根據(jù)自身教學風格、授課內容及學生學情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傾聽與表達訓練”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各個執(zhí)教老師也有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法,但一般來講都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1.教師簡明扼要地講清訓練的要求和注意點;
2.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擬出發(fā)言提綱;
3.各人在組內輪流演說或由各組選派代表上講臺演說;
4.學生集體討論,評價;
5.教師根據(jù)訓練的要求作講評,歸納小結。
另外,還可以將聽說訓練滲透到讀寫訓練教學中去。如何在閱讀課上安排學生聽寫訓練?可以采取聽寫課文精彩片段,復述課文以及結合理解課文設計說話題目;講課多采用討論式,盡量給學生多提供聽說的機會;在寫作課上可安排學生在動筆前陳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作文完成后參與作文評講活動,讓他們讀習作、談構思、講得失、說體會,聽取別人的評價意見;也可以劃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按序號輪流上臺演說,從備稿說到即興說,其內容可以是一則新聞,也可以是一個故事或一句格言。通過反復、經常的訓練使學生達到聽得準、分得清、說得明、辯得白之目的。為促使學生積極自覺地進行聽說訓練,還可以舉辦聽說比賽,獎勵表揚優(yōu)勝者,增設聽說能力的考查,將考查的結果納入學生平時的語文成績。
實踐證明,上述這些訓練方法,不失為成功的教學經驗,但這些方式方法也有其偏頗。因為它僅僅局限于指定教材的課堂教學上,容易脫離社會實際。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就要讓學生學會吸納與寬容、欣賞與質疑,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浮躁心態(tài),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美德,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語文活動過程中所有表現(xiàn)出來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聽”是位列第一的,是說、讀和寫的基礎[1]。它既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獲取信息,又能夠體現(xiàn)個人修養(yǎng)和對他人的尊重,是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實現(xiàn)良好溝通交流的基礎。若不能切實地解決傾聽中存在的問題,說、讀和寫的發(fā)展也會受到制約。語文教學尤其要避免死記硬背,流于形式,避免一個題目一個議題多人聽說,互相抄襲、互相搬用的課堂模式。
二
那么,如何科學地訓練學生認真傾聽和精煉表述呢?語文“傾聽與表達”的訓練一定要拓展教材內容,轉變教學方式,尤其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精煉表述的好習慣。要尊重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特點,按系統(tǒng)論的整體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制訂科學的訓練體系,對以往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循序漸進地進行以下訓練:
1.在“傾聽”訓練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把握“傾聽材料”的具體內涵及老師的要求,能在把握傾聽文本資料的基礎上,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參與思考、理解,仔細體會重音、語調、語氣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效果,思考語句背后的深刻含義。例如“美術師范班可以在下個月去周莊寫生”這句話,讓學生談談本句有幾種表達與理解?重音不同句子意思有何不同?老師示范不同讀法,讓學生思考并表達各自的理解。教師通過示范讓學生聽出來:重音在“美術師范班”,強調的是活動的主體;重音在“可以”,表示允許、肯定;重音在“下個月”,強調時間;重音在“周莊”,強調地點;重音在“寫生”,強調活動;感嘆語氣表示驚喜;疑問語氣表示懷疑等,讓學生多做類似訓練練習,從中悟出話語含義。又如體會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范文誦讀,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充滿生機,重音在“綠”上是為了突出“綠”字,一個“綠”字寫活了初春江南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景色。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中“可愛深紅愛淺紅”疑問形式結尾,語調上揚,把詩人對桃花的喜愛之情推至高峰。類似訓練,使學生理解語速、重音和語氣的變化帶來不同的表達效果。
2.教會學生擅于記憶材料中有關地點、數(shù)字、事件以及人名和時間等關鍵詞,訓練學生能迅速集中聽覺注意力,加深對“傾聽材料”的理解把握,進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進行這方面訓練可列舉學生熟悉的宋代邵康節(jié)《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再欣賞類似詩句,譬如明代吳承恩《西游記》中的佳句:“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xiàn)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兩座樓頭鐘鼓響,一輪明月慢乾坤?!毕冉o學生播放一遍傾聽材料,要求學生注意聆聽關鍵詞,學生若集中精力便能憑直覺聽出材料的數(shù)字特點。在第二次播放材料時要求學生復述內容并說出自身理解與感悟,學生潛意識里掌握了詩中數(shù)字的依次遞減、數(shù)字連名詞的規(guī)律,能快速復述出:“十里長亭——九重天上——八河船只——七千州縣——六宮五府——四海三江——兩座樓頭——一輪明月”。由于興趣高昂,思維集中,掌握注意傾聽的方法,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為人們傾聽的態(tài)度、習慣,對有聲材料的記憶、分析、處理,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些都必須通過有效的訓練才能得到改善、提高。
3.注意拓展閱讀文本,訓練學生在傾聽中感悟閱讀體驗與審美感受。如以楊文豐的《蝴蝶為什么這么美》為例,要求學生結合文本聆聽這篇獨具個性的生態(tài)散文,啟發(fā)學生走進作者,傾聽心聲,細細品味文中優(yōu)美語句:“蝴蝶和許多動物,實在具有并不遜色于人類的神性?!薄昂堑厍虼宓纳鐔T,每一只蝴蝶都是‘向陽花’?!薄昂麎虻蒙鲜抢ハx界美麗的馬拉松選手,盡管飛速較慢?!薄暗簳缃^嗎?這種可能無疑存在,在這人的世界!”“美麗的東西都是脆弱的。脆弱的蝴蝶頭上同樣沒有上帝,唯有靠蝴蝶自己。要拯救蝴蝶?!保?]
教師要創(chuàng)設美文情境,營造抒情氛圍,使學生在傾聽閱讀文本資料的過程中獲得審美享受,再讓學生談談自己閱讀的體驗、傾聽的感悟,共同討論一下:“文中的蝴蝶傾注了作家對這一弱小而美麗的生命怎樣的情感?”“作品蘊含怎樣的哲理美和文學美?”教師引導學生體驗作者的仁愛、悲憫、憂慮,以及不乏對美麗生命的信心,進而理解著名文藝理論家張檸先生在楊文豐新近出版的《蝴蝶為什么這么美》一書封底上的總結:“楊文豐的散文,說明或解釋科學知識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以科學知識為平臺,更多的是為了表現(xiàn)科學美、文學美和哲理美,以達到人文批判的效果?!保?]可讓學生課后收集自己喜歡的美文,在課堂上與同學共享,鼓勵學生多進行這樣的拓展練習,感受文學的價值及人文精神。
4.指導學生對所傾聽的內容進行欣賞評價并用評述性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這里所指的“傾聽”又比前面的“聽”要更深一個層次:它不但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容進行欣賞、理解、批判等處理。
教學這方面內容需要調整補充現(xiàn)有教材,拓寬視野,加大信息量,收集社會熱點問題、媒體關注問題,作為傾聽表述的訓練教材,組織學生收聽例如《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音頻資料,嘗試讓學生對所聽到的內容做出相應感悟陳述??梢髮W生通過深入思考,設定正確的評價標準,在聽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評價,并用評述性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分組評出傾聽后最令人感動的一位與同學共享。也可以在收聽音頻資料后采取辯論的辦法,組織一些諸如“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網絡使人們更近還是使人們更疏遠”、“信息高速路對發(fā)展中國家有利還是不利”等主題辯論會,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傾聽能力,鍛煉能迅速聽懂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并作出反應??煞终椒捶竭M行小范圍公開式的辯論,在這種場合里最容易調動參加者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情緒。其次,把社會引進課堂,可以采取讓教師和學生模仿社會上各種不同身份、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和學生進行對話,形成一個事先周密策劃好的“課堂小社會”。在訓練實施評價環(huán)節(jié)時,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意,及時捕捉學生闡述中的閃光點并及時對其進行中肯的表揚,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感受,讓他們在課堂上體驗到思想和心靈的高度自由,將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相結合,針對學生學習的具體狀況全方位地做出評價,及時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xiàn)作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平時鼓勵學生多做自我反思,進行自我比較,找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之處。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情緒、情感的影響很大,而情緒、情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用激情滿懷的話語激勵學生,即用贊揚、簡短、恰當?shù)恼Z言給予評價,這樣學生在傾聽中既能夠接觸了解社會上部分人員的思想感情,和各種不同的人交流思想,又能增強自信。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
如何少走彎路,少走險路,這就需要從他人那里獲取信息,并予以分析、綜合、改進,使之為我所用。傾聽與表述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與人為善的人生態(tài)度。它不僅需要用耳,更需要用腦、用心。語文教學要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中明白,傾聽是憑借聽覺器官接受語言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4]。它既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獲取信息,又能夠體現(xiàn)個人修養(yǎng)和對他人的尊重,是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實現(xiàn)良好溝通交流的基礎。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上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思考的情形。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綜上所述,在專項訓練的基礎上,圍繞傾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將傾聽的能力與說、讀和寫的能力廣泛結合。這一階段可以將聽和說結合起來,聽故事后復述,聽新聞后談觀點;將聽和讀結合起來,聽記后進行宣讀;將聽和寫結合起來,做會議記錄、報告摘要、寫聽后感。此外,還可以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在模擬的職業(yè)場景中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這些都可以作為語文教學中聽說訓練的補充和輔助活動。只有經過一定的語言聽說訓練積累并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有益于學生盡快奠定扎實的語文基礎,從而提高專業(yè)技能。因為在學校中,語文學習和專業(yè)提高是密不可分的,從宏觀的角度分析,語文知識決定專業(yè)的提高與發(fā)展,決定藝術創(chuàng)造能否達到完美的境界;從微觀上看,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必須要有堅實的文化基礎。比如藝術教育中的美術教學,就面臨很多國畫學生對中國畫認識不足而祟拜西畫的問題,這就是由于語文知識貧乏,對中國文化了解太少,才造成民族虛無主義,產生負面影響。中國畫是一種文化和人格道德修養(yǎng)等密切相關的繪畫,要求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至大、至剛、至中、至和之氣,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因為國畫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文化修養(yǎng)來提高,需要一定的語文功底作鋪墊。因為沒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就沒有正確的理解,所以說提倡語文教學聽說訓練,也是強調藝術教育中的語文學習。筆者從事藝術教育語文教學多年,發(fā)現(xiàn)在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傾向:忽視語文素質的提高,忽略文化基礎的夯實。在藝術學校從事語文教學更要加強語文聽說訓練,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語文,積累藝術修養(yǎng),養(yǎng)成從文化視野中理解藝術真諦的好習慣。
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方面,學生素質的高低決定一個學校質量的優(yōu)劣,而學生“傾聽與表述能力”的強弱正是語文教學水平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是學生能不能適應杜會的必要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聽說訓練是十分必要的,這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楊吉元:《談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辯證關系》,《青海教育》,1995年第3期。
[2]楊文豐:《蝴蝶為什么這么美》,《科學散文散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06頁。
[3]張檸:《根植科學的另類散文(代序)》,《自然筆記——科學倫理與文化沉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頁。
[4]曾毓平:《領悟學生生命存在 積極傾聽學生心聲》,《地理教育》,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