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簡春
讓每一粒種子都能享受春天
——一個后進生轉(zhuǎn)化教育的案例
■周簡春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苯逃倪@種反差告訴大家,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濃濃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后進生的教育問題在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應(yīng)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技巧做好轉(zhuǎn)化工作呢?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筆者所在班級有個比較特殊的學生叫小琪,她口齒不清,卻喜歡搬弄是非,她不能判斷誰對誰錯,卻喜歡先下手為強,以為有什么事只要告訴了老師,她就是對的。事實卻恰恰相反,很多時候并不是別人的錯,或者有時這個錯都是她制造出來的。她的家長都來學校與筆者見了面,想讓老師對她特別關(guān)照。其實筆者能明白家長的心理:孩子先天條件不足,心里很難受,怕別人欺負她的孩子。所以,她的媽媽有時候來到學校無視教師的存在,常在教室里不分場合地大聲地指責對小琪不友好的同學。就是因為有家長的撐腰,小琪更加地顛倒是非黑白。
這樣的情景,讓筆者對小琪的臟與懶,存在著排斥,對她媽媽經(jīng)常到學校來大呼小叫,也是非常反感的,這種種原因,先入為主的感覺讓筆者對小琪冷漠起來。筆者覺得對于她,能少說話就不說話。同學們敏銳地感覺到筆者的態(tài)度,也很少與她玩,甚至當她走到身邊的時候,有些同學捂著鼻子躲閃離開。這樣,就更導致她沒有說話的對象,更是以撩撥同學為生活的重心,以向筆者告狀作為與教師接近的方式。誠然,筆者忽略了她也是個活生生的人,需要與人交往,渴望得到關(guān)懷。每次見到她下課時也像其他同學一樣來到講臺前,裝作不在意地望著同學與筆者親密地交談,望著那些同學親熱地站在筆者身邊捶背、捏手時露出羨慕的眼光,筆者猛然感到自己對她是否過分了點。既然她是屬于班級的一份子,就應(yīng)該享有同樣的權(quán)利與同學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度過快樂的童年?,F(xiàn)在,就因為筆者一些不甚在意的動作,使她與同學隔離了,這時筆者是否應(yīng)該因勢利導,讓同學對她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
經(jīng)過思考,筆者抓住她渴望接近老師的心態(tài),對她進行教育。每一次她走到講臺前,筆者就會告訴她:“小琪,你上課不發(fā)出響聲,你就有進步?!被蛘哒f:“小琪,你能把你的座位搞清潔,老師就表揚你。”就這樣,筆者每說一件事,她漸漸地能做好,在課堂上筆者對她的表揚多了,與她的交談也多了。吃完午飯后有一次她站在筆者旁邊,怯怯地伸出手來,筆者看了她一眼沒有出聲,之后她也大膽起來幫筆者捶背、捏手。當她在筆者身邊時,別的同學依舊聚集在講臺周圍沒有走開,筆者知道,同學們對她的厭惡之情也淡了。
在一次水果拼盤大賽中,筆者所在班級的同學分成幾個自由組合活動的小組,她沒有加入任何一組。筆者對同學們說讓她自由地選一組加入,組員們要歡迎她。她選了第二小組,盡管那組的成員不是那么歡迎,但筆者表示活動之后會評選出“愛心獎”“團結(jié)互助獎”,看哪個小組表現(xiàn)得最好,第二小組終于接納了她。在活動中,同學們都很照顧她,一起討論拼盤的方法,一起拿水果拼盤,還與她一起分享水果?;顒咏Y(jié)束時,筆者問她玩得怎樣,她高興地說很開心,還補充說明是最開心的一次。望著她燦爛的笑臉,筆者也能感受到她內(nèi)心的喜悅。回到教室,筆者特別表揚了第二小組,并頒獎了“愛心獎”和“團結(jié)互助獎”。此后,同學們對她更好了,小琪也與同學友善了,比正常的狀況接近了許多,好的行為習慣也逐漸地養(yǎng)成。她的家人從此也信任了老師,有什么事就主動打電話與老師聯(lián)系,不再到學校來斥責同學,老師的“麻煩事”也少了。
從這個事例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無論是怎樣的學生,哪怕他們可能存在著一些缺陷,都應(yīng)該同正常人一樣享受同等的權(quán)利。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yīng)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去關(guān)愛他們、尊重他們,除了他們更需要這些之外,還因為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教師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對孩子產(chǎn)生的指導是潛移默化的,也是直接的。每一位學生就是一粒深藏在土壤中等待發(fā)芽的種子,無論這粒種子是圓潤飽滿還是有些小癟,有了春天的溫暖與滋潤就會生根發(fā)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從而成為參天大樹、棟梁之材。作為教師、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雖然不是太陽,不能發(fā)出光和熱,但最起碼要能夠為學生打開一扇門,讓陽光灑進來,讓他們感受一片明媚的春光,讓每一粒種子都能享受春天。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qū)斗門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