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近,郝景東
(1.宿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2.圣卡洛斯大學 教育學院,宿務 6000)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中的標點符號在數(shù)量種類、使用頻率、命名依據(jù)和類別對照等幾個方面存在差異,而且英漢兩種語言自身結(jié)構(gòu)不同,標點符號的翻譯便是翻譯研究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然而,大多數(shù)學者在翻譯領域內(nèi)對標點符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比分析兩種語言中標點符號的標準用法差異,探討標點符號常規(guī)用法的具體翻譯策略,例如對等移植、必要變換,適當增減等[1-3]。
標點符號的非常規(guī)用法,可以在一定情景語境中發(fā)揮其特定功能,具有一定的文體效應,而忽略這些文體效應,勢必影響譯文質(zhì)量。本文根據(jù)功能文體學理論,分析標點符號突出特征的文體效應,并嘗試探索這些文體效應的翻譯原則和策略。
標點符號在語篇中具有一定的功能,這些功能對于原文的解構(gòu)以及譯文的重構(gòu),具有重要意義。韓禮德把語篇功能分為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謀篇功能[4]。作為語篇的組成部分,標點符號自身在語篇中體現(xiàn)一定的人際功能和謀篇功能。
首先,標點符號可以體現(xiàn)人際功能。標點符號可以表達語氣、情態(tài)和意態(tài),體現(xiàn)說話人的態(tài)度和情緒,從而體現(xiàn)人際意義。
例1 The people I have longest and most esteemed are degraded by her. She does not spare Mrs. Bretton; she does not spareg—Graham.
No, I dare say; and how does she mis these with her sentiment and her——love? She does mix them, I supposed? (Charlotte Brontё: Vilette)
上文對話是關于故事敘述者和鮑林娜講述金娜夫娃如何誣蔑格拉漢姆與其母親的事情,兩個破折號表達了說話者的氣憤,具有人際意義。
其次,標點符號在語篇中具有銜接作用,可以體現(xiàn)謀篇功能,例如:分號將前后兩并列的分句連接起來,體現(xiàn)了兩分句的并列或?qū)Ρ鹊倪壿嬯P系;冒號表示前后文提示性邏輯關系;括號標明符號內(nèi)外注釋性邏輯關系;而破折號則標明符號前后之間解釋說明、補充說明或語義突然轉(zhuǎn)變的邏輯關系[5]。
另外,標點符號還具有替代作用,它們不僅可以替代說話人的手勢、話語的停頓和語調(diào)的變化,還可以替代某些詞匯,特別是一些相關的介詞和連詞??梢?標點符號也是一種銜接手段,具有謀篇功能。
功能文體學認為,文體是前景化,它不僅是突出,而且是“有動因的突出”。也就是說,單獨的突出本身并不是文體特征,只有與語言的情景語境產(chǎn)生關系,在情景語境中起作用,才可成為文體特征,這組特征與說話者的交際意圖有關,在情景語境中有一定功能,由聽話人/讀者解碼出來,在其心目中要產(chǎn)生一定的效應[6]。所以,文體特征要在一定的情景語境中發(fā)揮一定的功能,其表現(xiàn)形式分為兩類:失協(xié)和失衡,前者是否定性的,是違反常規(guī)的,與其他語言或社會已接受的常規(guī)相違背;后者是肯定的,是建立常規(guī)、強化常規(guī)的,它是數(shù)量上的突出[7]。
標點符號的用法已成常規(guī),各種語言中各種標點符號的形式和功能已經(jīng)標準化,所以偏離這些常規(guī)以及某種標點符號的高頻率/低頻率出現(xiàn),都可以在一定的情景語境中取得特殊的文體效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偏離常規(guī)用法的標點符號都有一定的文體效應,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情景語境中發(fā)揮一定功能,那么其用法就是錯誤的,不合語法的,必須避免。例如:I like reading books, he likes watching TV. 此例中是兩個并列的簡單句,中間不能用逗號隔開,必須用句號或者其他連詞。而下例中的逗號則具有一定的文體效應:
例2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Julius Ceaser)
在規(guī)范英語中,三句話之間都要使用分號或者句號,而凱撒卻用這種手段來炫耀他不費力就可以征服對手的能力。這種形式使話語簡短有力,各句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密切;同時這一手段特別強調(diào)的是最后一個過程。而且用逗號連接三個動作,給予三者同樣的地位,說明“征服對手”需要的時間和“來、看”一樣短,從而強調(diào)了“征服”的迅速,生動地體現(xiàn)了凱撒的傲慢與自大[6]。
標點符號的非常規(guī)用法在文學中大量存在,讀者要根據(jù)語篇的情景語境來分析。例如:
例3 How,is, my, lit,tle, friend? How, is, my, li, tle, friend. (Dickens: Domby and Son)
逗號的常規(guī)用法是表示高于詞、低于并列句中的小句的單位,但是狄更斯卻用來表示音節(jié)。這樣,語篇中的每個音節(jié)都需重讀并且所需時間相同,仿佛音樂中的節(jié)拍。通過情景語境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其特殊的文體效應:模擬鬧鐘的滴答聲。
突出特征只有在情景語境中發(fā)揮功能才能體現(xiàn)文體效應,也就是說,文體效應離不開語篇的情景語境。標點符號文體效應的翻譯原則是,原文中具有突出特征的標點符號,在譯文中可以體現(xiàn)相同或盡可能相似的文體效應,傳遞作者的交際意圖。在此原則指導下,其翻譯策略大致有以下幾種。
由于英漢兩種文化存在相似性,一種語言中標點符號的突出特征在另一語言中往往同樣存在,這時原文標點符號的突出特征在譯文情景語境中可以準確傳遞,需要盡量保留,采取異化手段,保留原文的異域特色。
例4 school’s out
Girls scream,
Boys shout;
Dogs bark,
School’s out
Cats run,
Horses shy;
…
本詩第一節(jié)的最后一行是由孩子們的喊叫聲推斷出來的結(jié)論,顯然應以句號結(jié)尾,但作者卻沒有用任何標點符號,所以這節(jié)詩的末尾是“敞開的”,正如學校放學把大門敞開一樣。句號的省略表現(xiàn)了青春活力的不可阻擋,同時表明作者為了突出其主題,有意識地為青年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清除阻力,使其自由發(fā)展。所以標點符號的省略形式是一種突出特征,并且在此情景語境中符合作者意圖,發(fā)揮了一定功能,具有文體效應。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中標點符號之間的差異,在一種語言中具有一定文體效應的突出特征,在另一種語言中或許屬于常規(guī)用法,所以在譯文中,原文標點符號的文體效應會丟失,這時,可以嘗試利用譯文中的其他具有突出特征的標點符號來代替原文標點符號,從而最大化地保留原文標點符號的文體效應。
比如,上文例2可以翻譯如下:
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
譯文三個句子之間使用了兩個逗號,而逗號的這種用法在漢語里屬于常規(guī)用法,不具有文體效應,原文中的文體效應在譯文里丟失。所以譯文只是譯出了原文的概念意義,而具有文體效應的標點符號體現(xiàn)的人際意義和謀篇意義都已喪失。
類似的還有“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及其譯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逗號突出的是反襯格形式,這種形式強調(diào)了人類對上帝的無能為力。如果漢語譯文中同樣保留逗號,那么原文標點符號的這種文體效應則喪失殆盡。
標點符號的這種文體效應由于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而在譯文中丟失,所以譯文無法最大化地傳遞原文整體意義。如果用另外的標點符號作為突出形式,從而在譯文情景語境中發(fā)揮功能,可以發(fā)揮類似文體效應。例如例2譯文如果改變標點符號,用漢語的頓號替代逗號,則成為“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如果脫離例句中的情景語境,譯文中頓號的用法是錯誤的,不是具有文體效應的突出特征。但是在這種情景語境中,頓號卻可以體現(xiàn)原文逗號的文體效應——征服動作的迅速、凱撒的驕傲自大。
由于標點符號在原文與譯文兩種語言中用法與功能不盡相同,原文中標點符號的突出特征可能在譯文中并不存在。另外,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意識流作品中,作者為了取得特殊的藝術效果或傳遞特定的交際意圖,會臨時創(chuàng)造標點符號的突出形式。譯者為了準確地傳遞原作的風格及作者交際意圖,可以采取異化法,移植原文標點符號的突出特征,讓譯文讀者在情景語境中自己去猜測、判斷。
例5 Full voice of perfume of what perfume does your lilactrees. (Joyce: Ulysses)
圓潤嗓音芬芳什么香水你的丁香樹。(金隄,譯)
這是一段布魯姆的自由聯(lián)想,標點符號的非常規(guī)用法用來描寫他支離破碎的回憶,恍如隔世的朦朧感,具有文體效應。標點符號的這種突出形式在漢語中少見,譯文讀者會感到陌生,但是在譯文情景語境中,讀者可以去猜測、體會。譯文用異化手段保留了原文的突出形式,從而也保留了其文體效應。
有時譯者考慮到譯文現(xiàn)實語境中讀者的閱讀能力或閱讀負擔,會采取歸化法,改變原文標點符號的突出特征,而用譯文的常規(guī)用法譯出。例5的另一譯文為:
音域廣闊,香氣襲人。你的丁香樹,什么牌的香水。(蕭乾,文潔若,譯)
譯者考慮到譯文現(xiàn)實語境中的讀者接受程度,選擇減輕讀者閱讀難度,為讀者提供方便,所以增添了許多原文中沒有的標點符號,但是原文的文體效應也隨之消失。
對于原文中標點符號的突出特征,歸化或者異化何者合適,并沒有固定標準。翻譯目的、譯文讀者、語篇語類都是翻譯策略的制約因素。譯者要充分考慮情景語境中的各種因素,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盡可能完整地傳遞原文的文體效應。
文章分析了標點符號的突出特征及其文體效應,并依據(jù)語境理論提出該文體效應的翻譯策略——盡量使原文情景語境中具有文體效應的標點符號在譯文情景語境中發(fā)揮相同或相似的效應。當然,由于在翻譯階段,譯文現(xiàn)實語境發(fā)生變化,創(chuàng)造情景語境也隨之改變,譯者會改變原來的標點符號的文體效應,選擇保持譯文的可讀性。
參考文獻:
[1] 周邦友.淺談漢譯英中標點符號運用效果[J].中國翻譯,1995(2):23-25.
[2] 高鳳江.標點符號在英譯漢中的處理[J].中國翻譯,1996(1):25-27.
[3] 王振平.句子長度與譯文質(zhì)量的關系[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4):25-28.
[4]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2004.
[5] 蘇培成.標點符號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6] 張德祿.語言的功能與文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HALLIDAY M A 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