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林 鄭紅華(湖南省耒陽市第一中學教師)
探究式教學設計“三注重”
熊小林 鄭紅華(湖南省耒陽市第一中學教師)
當前,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探究式教學也為廣大教師接受并使用,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仍存在一大弊端:部分教師提的問題繁瑣或沒有多少價值,學生回答常常不加思考,關鍵性問題議的也少。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現(xiàn)狀,認真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據(jù)學生和教材的實際精心設計能夠引領并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相關問題,從而確保探究式教學能夠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探究式教學設計要做到“三注重”。下面,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例予以說明。
探究不能脫離文本。文本是教學的憑借,也是作者思想和體驗的載體,挖掘其價值和內(nèi)涵,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文本解讀雖有主觀無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客觀有限性的一面,其中必定有規(guī)律、法則、方法的東西存在。教師要怎樣立足文本挖掘探究資源呢?首先,要善于在學者、學生觀點的爭論分歧處挖掘探究資源。中學語文教材的選文,大多是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眾所周知,越優(yōu)秀的作品內(nèi)涵就越豐富,就越耐人反復思量,這在客觀上就造成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理解上的分歧。如《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同的人對這一句話有不同的解讀,于是,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探究題:“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一句表現(xiàn)出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這個問題問在學生觀點分歧處,短暫思考后,學生們熱烈地討論起來,開始更深入的探究。其次,要善于在與課文相匹配的相關內(nèi)容比較處挖掘探究資源。教學一篇課文時,教師可尋找一些與之相關的閱讀內(nèi)容,可以是同一題材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后,開展探究。如在學習《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時,筆者就把它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進行比較。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高中語文必修課文中學生已經(jīng)學過,舊知與新知相聯(lián)系、對比,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魏晉時期和唐代的社會政治狀況、社會價值取向都有眾多不同,通過比較,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聯(lián)系特定社會歷史背景、聯(lián)系特定作家的性格經(jīng)歷、聯(lián)系時代的精神風貌來分析作品、評價作家。因此,筆者設計了一個小組探究題: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進行比較,說說魏晉人與唐人生命觀和精神氣質的異同。
在進行語文探究式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當、邏輯合理的問題,把指導和帶領學生理解掌握課文內(nèi)容作為教學應該達成的基礎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對教學中應該著力探究解決的重點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探究,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鑒賞的能力、認識水平和思想素質。比如,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針對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文言文閱讀量少、語文功底較差的實際,筆者先安排學生閱讀課文,解決文言字詞句方面的問題,讀懂課文;再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及作者的情感等進行深入探討。由于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就充分注意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能根據(jù)課文的難易程度來指導學生去學習探究,所以從教后的反應來看,教學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當然,探究式教學不但要關注學生的認識活動,還要注意學生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悟,使語文回歸生活實際,既立足于課堂又不拘泥于課堂,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凸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認知興趣選擇探究的問題。
探究式語文教學不同于一般性的課外閱讀,若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和適當?shù)膯栴}引領,學生可能會感到很茫然,一篇課文讀了就是讀了,至于到底應該怎么理解,應該掌握些什么,甚至課文到底表達了什么,他們都有可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此,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領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師的引領指導,除了講解之外,更為關鍵的是在備課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針對課文內(nèi)容精心設計有梯度的問題。
還是以《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一文為例,我們設計了以下在課堂教學中供學生研討探究的問題:
(1)夜宴之樂主要“樂”在什么地方?
(2)詩人為什么要在“春夜”“宴”請“從弟”于“桃花園”呢?
(3)“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一句表現(xiàn)出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4)本文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的都是文人雅集,將兩者進行比較,說說魏晉人與唐人生命觀和精神氣質的異同。
這四個問題從簡單到復雜,具有較強的梯度,循序漸進,逐層深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們也在深入的探究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探究式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做到“三注重”,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林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