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具有物質性特點的語言
——論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理論

2014-04-16 21:56李永新
江蘇社會科學 2014年3期
關鍵詞:雷蒙德威廉斯唯物主義

李永新

具有物質性特點的語言
——論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理論

李永新

雷蒙德·威廉斯不但批判地接受了以利維斯學派為代表的英國文化批評傳統(tǒng),而且將其與歐洲大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提出了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拋棄了利維斯學派的精英主義立場,但接受了其理論分析路徑與文化批評方法,并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文化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從而既強調語言的物質性特點,又以此為切入點,將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個具有空間隱喻特點的完全不同的領域有機聯(lián)系起來,在深入分析文化內部結構層次的基礎上理清了文學與社會、權力與日常經驗之間的關系。

英國文化批評 馬克思主義 語言 文化唯物主義

如何有效地分析并闡釋文化與社會、權力與日常經驗之間的關系,是威廉斯一直努力思考并試圖解決的問題。威廉斯也正是在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最終于1978年提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理論——文化唯物主義。文化唯物主義理論自提出以來就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議。約翰·希金斯后來指出:“作為文化的唯物主義,威廉斯試圖為他的獨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命名,但是作為文化的唯物主義,這一概念又指明了他對仍在發(fā)揮作用的現(xiàn)有的英國文學研究體制的文學分析理論與實踐的一種回應?!盵1]John Higgins,Raymond Williams:Literature,Marxism and Cultural Materiali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9,p.125.威廉斯的確既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又在承續(xù)英國文化批評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對其有所反叛。但是,長期以來為人所忽視的問題是,威廉斯是如何將兩種復雜的理論傳統(tǒng)融為一體,并在此基礎上經過近30年的思考提出文化唯物主義理論的?此外,威廉斯盡管多次提到“文化唯物主義”并不斷對其進行界定,但并沒有明確指出這一理論的核心要素。這在增加這一問題的復雜程度的同時,也為結合威廉斯思想的發(fā)展深入分析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提供了良好契機。

威廉斯與英國文化批評傳統(tǒng),特別是利維斯學派的關系非常復雜。后殖民理論家艾哈邁德曾提出威廉斯是利維斯學派的反對者的觀點[1]Aijaz Ahmad,In Theory:Classes,Nations,Literatures,London and New York:Verso,1994,pp.46-49.,這一觀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威廉斯后來回憶的證明。1977年,威廉斯在接受《新左派評論》訪談時提到,20世紀40年代,他重新回到劍橋之后,“處于戰(zhàn)后的通常心境:失敗的必然,努力的荒誕,放棄的必要……”。這是因為他與利維斯學派秉持不同的文化觀念,并存在兩個重大分歧:第一,關于莎士比亞作品中“鄰里”的含義問題,威廉斯認為自己“非常了解在威爾士鄰里意味著什么”,然而利維斯學派成員則認為墮落的機器文明中根本不存在鄰里。第二,關于艾略特晚期詩歌,威廉斯反對利維斯學派對《四個四重奏》的解讀,并且“圍繞著那些詩歌和對詩歌的批評出現(xiàn)了階級斗爭”。因為在威廉斯看來,“如果你不僅進入利維斯的文學批評之中,而且進入到《四個四重奏》構成的更為寬廣的世界,那么你就完成了閱讀”。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威廉斯也指出,利維斯學派的文化激進主義、實用批評以及對教育的重視都對他有重要影響[2]參閱雷蒙德·威廉斯:《政治與文學》,樊柯、王衛(wèi)芬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48-51頁,第79頁。。事實上,威廉斯出身于威爾士鐵路工人家庭,根本無法接受利維斯學派的精英主義文化觀念,但他依然繼承了利維斯學派的理論分析路徑與文化批評方法,使其理論具有明顯的總體論與有機論特點。

首先,威廉斯在摒棄阿諾德文化精英主義立場的同時,接受了其文化應發(fā)揮社會批判作用的觀點,延續(xù)了文化與社會的理論分析傳統(tǒng)。面對19世紀英國有機和諧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崩潰以及由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大行其道而引發(fā)的道德危機等問題,阿諾德提出的平衡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唯一方案“是依賴個體的善,更進一步來說就是他的文化觀念;他的理想是讓人們超越自身,以至于能夠使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沖突能夠服從于更高的關系”[3]Lesley Johnson,The Cultural Critics:From Matthew Arnold to Raymond Williams,Boston:Routledge&Kegan Paul, 1979,p.27.。他認為,只有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接受來自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尋找穩(wěn)健可靠的權威,才能引導人們獲得內心的完美并實現(xiàn)自我的完善,也才能抵制因物質世界的各種誘惑而帶來的人格墮落,取得與社會的協(xié)調。阿諾德的文化觀盡管具有明顯的精英主義色彩,但卻凸顯出以文化批判改變社會的特點,為威廉斯進一步分析文化與社會的關系提供了重要啟示。

其次,威廉斯受到艾略特的文化觀念的影響,不但把日常生活領域作為文化分析的重要對象,而且充分發(fā)揮了文化“在對那種經驗及其伴生的所有思想的解釋中”的作用[4]參閱雷蒙德·威廉斯:《政治與文學》,樊柯、王衛(wèi)芬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48-51頁,第79頁。。艾略特在《關于文化的定義的札記》中指出,文化具有個人文化、團體文化或階級文化以及全社會文化等三種意義。這三者既是不可分的,又在社會中存在高低之分的層次性。艾略特通過比較文化和宗教指出,“我們仍然可以從某一方面把宗教看成是某一民族的整個生活方式”,高級的文化與宗教是統(tǒng)一的。但是,低級的文化卻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內容,“應該包括一個民族特有的所有活動和興趣愛好:大賽馬、亨利賽艇會、帆船比賽……十九世紀哥特式教堂以及埃爾加的音樂?!盵5]T.S.艾略特:《基督教與文化》,楊民生等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3、104頁,譯文略有改動。艾略特的這一說法是對阿諾德的精英主義文化觀念的一個修正,使文化的意義得到進一步延伸,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通俗文化現(xiàn)象。威廉斯在《文化與社會》中延續(xù)了這一理論分析路徑,提出了文化“包括了整個生活方式”[6]雷蒙·威廉斯:《文化與社會1780-1950》,高曉玲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版,第7頁。的觀點。

最后,威廉斯還將利維斯分析文學文本的方法運用于大眾文化研究,在反對以往的“趣味”批評的同時提出相對清晰的文化批評標準。利維斯和一群堅持少數(shù)人文化觀點的知識分子以《細繹》雜志為中心,對文學展開了社會文化批評。他們?yōu)橥癸@文學所具有的抵御社會物化力量的作用,拋棄了以文本解讀為基本路徑的傳統(tǒng)文學批評方式,更重視研究如何評價文學作品及其與社會的關系等問題。這一文學批評方式對威廉斯后來所發(fā)起的文化研究的影響主要為:(1)它以批判的立場考察社會和文化實踐之間的關系,為后來廣告、傳媒等進入文化奠定了基礎;(2)對文化、歷史、語言和傳統(tǒng)等糾纏在一起的復雜問題進行考察,使文化本身成為一個跨學科的理論領域;(3)《細繹》對于教育改革的強調,為后來文化進入政治斗爭,突破階級界限,尋求共同文化帶來理論上的啟示[1]Dennis Dworkin,Cultural Marxism in Postwar Britain:History,the New Left,and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Studies, Durnam&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7,p.82.。

威廉斯在批判利維斯學派的基礎上,也在多個方面受到了這一學派的啟迪,并將文化與社會這一文化批評傳統(tǒng)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接合,從當下社會變動不居的文化經驗的角度探索社會的總體性以及文學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熬屯狗謩e出版于1958年和1961年的《文化與社會》和《漫長的革命》等著作來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著作更像是文化主義與唯物主義、利維斯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有效結合。”[2]Andrew Milner,CulturalMaterialism,Culturalism and Post-Culturalism:The Legacy of Raymond Williams,in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Vol.11(1994).這種結合的最重要體現(xiàn)是威廉斯在這一時期提出的感覺結構概念。“我要使用的術語是感覺結構:它就像‘結構’一詞所指示的那樣是固定而又明確的,當然它也是我們的活動中非常微妙而又不可確知的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感覺結構就是一個時期的文化:它是普通組織的全部要素所發(fā)揮的具體而又鮮活的作用。”[3]Raymond Williams,The Long Revolution,New York:Harper&Row,1961,p.48.因此,感覺結構作為一種重要的理論工具,既可以揭示人們在特定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體驗,又可以分析并重構這一時代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復雜過程,還能揭示出文學發(fā)展與社會歷史變化之間的復雜關系。不過,湯普森也對威廉斯的感覺結構概念提出了嚴厲批評:“沖突問題變得模糊不清;戰(zhàn)勝與失敗遭到低估;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階級被打扮的花枝招展……在威廉斯的文化史中,沒有好人與壞人,只有處于統(tǒng)治地位與被統(tǒng)治地位的感覺結構?!盵4]Edward Thompson,The Long Revolution(Part I),in New Left Review(I/9),1961.

湯普森措辭嚴厲的批評的確指出了威廉斯這一時期所存在的問題。威廉斯對感覺結構的分析在反對利維斯學派精英文化觀念的同時,試圖從總體性的社會及人類生活方式的角度剖析人類思想意識的變遷,但其探索由于尚處于起步階段,更多的是從總體互動的角度理解社會關系,卻沒有更為深入地分析作為社會互動關系動力的各種沖突與矛盾。薩義德在《理論中的旅行》中認為,威廉斯是盧卡奇的社會總體性理論在英語世界的接受者[5]參閱薩義德:《理論中的旅行》,載《世界·文本·批評家》,李自修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第417-424頁。。這一觀點雖然遭到了威廉斯的明確反對[6]Raymond Williams,What ICame to Say,London:Hutchinson Radius,1983,p.273.,但卻也指出了一個明確事實——20世紀六七十年代,威廉斯研究并接受了戈德曼、葛蘭西等歐洲大陸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理論。不過,在理論觀念更新之前,威廉斯在《現(xiàn)代悲劇》(1966)、《從易卜生到布萊希特的戲劇》(1968)、《從狄更斯到勞倫斯的英國小說》(1970)等文學批評著作中已經開始對感覺結構的內部層次進行探索,并開始從物質基礎,特別是語言的角度進行分析。這為他后來在《馬克思主義與文學》中提出文化唯物主義理論并強調探索文化的物質性問題奠定了基礎。

從文化與文學批評實踐角度來看,威廉斯繼續(xù)站在激進文化主義的立場上,分析戲劇、小說等傳統(tǒng)文學體裁和電視等新興媒體與歷史語境之間的關系,并已注意到感覺結構內部的層次關系。為了闡明這一問題,威廉斯在《漫長的革命》中分別從教育、出版、閱讀、創(chuàng)作和文學慣例等角度分析了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在后來分析具體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威廉斯開始意識到教育與出版等具有物質性特點的因素主要通過介入人的認識過程并干預人的認識方式來對文學藝術發(fā)揮限制性作用?!皬母杏X結構的角度來看,藝術家首先要與結構——不是各種新出現(xiàn)的尚未成熟的反應、興趣與認識,而是由其轉化成的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自己與世界的組織過程——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這種組織過程是發(fā)生在藝術之外的同一時代的所有真實活動及其結果所追求的目標。但是,藝術家從一開始,就只能借助他的作品中的人物與這個過程建立聯(lián)系?!盵1]Raymond Williams,Drama From Ibsen to Brecht,London:The Hogarth Press,1987,p.19,pp.19-20.不過,威廉斯認為,除了以具體戲劇作品為例研究感覺結構之外,還應該深入探究處于感覺結構最底層的形式、意義與情感等問題。“從傳播方式的角度來看,研究所關照的對象遠比具體的文學作品廣泛,還可以是語言、方法、慣例?!盵2]Raymond Williams,Drama From Ibsen to Brecht,London:The Hogarth Press,1987,p.19,pp.19-20.

除了在批評實踐領域提出要從語言和意義角度探索感覺結構之外,威廉斯還擴展理論視野,借助戈德曼、葛蘭西等理論家的理論分析文化背后的物質基礎。威廉斯指出,感覺結構“主要是為了指明特定歷史語境中一個作家群體的共同特點,也可以表示另外的歷史語境中另外一個作家群體的特點。我后來經常反思這個概念的準確用法。不過非常有趣的是,我發(fā)現(xiàn)戈德曼從一開始就使用了自身包含社會與文學關系的結構這一概念”[3]Raymond Williams,Problems in Materialism and Culture:Selected Essays,London:Verso,1980,p.22,pp.24-5.。戈德曼將文學和世界都看作是處于不斷變化與組織過程中的精神結構,并指出這兩者并不是分離關系或反映關系,而是同源、同構和意指關系,也即文學作品的精神結構除與作家的精神結構存在同構關系之外,從更為宏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來看,更與社會集團的精神結構存在同構關系。威廉斯以這一觀點為基礎,將總體性的社會分為自然真實的社會關系以及與其相應的處于不斷組織過程中的信仰與慣例?!暗菍ξ叶?,偉大的文學作品就是同時對潛存的與處于形成過程中的結構的認識與回應。在我看來,這種認識與回應的確構成了具體的文學現(xiàn)象:在形成虛構與戲劇化情節(jié)的過程中,各種構成因素、真實的生活與信仰既同時被實現(xiàn)了,更為重要的是,也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體驗,因為在想象行為、想象方法以及具體而又完全新穎的想象性系統(tǒng)中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盵4]Raymond Williams,Problems in Materialism and Culture:Selected Essays,London:Verso,1980,p.22,pp.24-5.

為了深入分析總體性的社會內部的復雜關系,威廉斯進一步借助葛蘭西的霸權理論探索基礎與上層建筑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并認為其中存在意義與價值的選擇與協(xié)商?!翱傮w性這個詞已經變得眾所周知,比起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概念來,它確實在許多方面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但它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局限??傮w性的概念很容易使它的本質內容失去原來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盵5]威廉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的基礎與上層建筑》,載《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二輯),傅德根譯,劉綱紀編,〔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32頁,第335頁。為了更好地說明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威廉斯認為應該引入葛蘭西的霸權概念,因為這一概念既是現(xiàn)實社會中頻繁變化的真實因素,又是內部結構非常復雜、不斷處于更新、重構和修正過程的因素。霸權作為一種理論模式,指明特定社會的特定歷史時期總是存在著處于主導地位的意義和價值體系。這種意義和價值體系在建構人們對現(xiàn)實的感受與期待的同時,也處于不斷的變動和調整中,以防止其主導地位受到削弱?!斑x擇始終是關鍵所在;選擇是人們在過去和現(xiàn)在的全部可能領域內選擇某些意義和實踐并加以強調,否定和排除另外一些意義和實踐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人們總是重新闡釋并削弱這些意義和實踐的某些成分,或者把它們表達為支持或至少是與實際的主流文化內的其他因素不相矛盾的形式?!盵6]威廉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的基礎與上層建筑》,載《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二輯),傅德根譯,劉綱紀編,〔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32頁,第335頁。

“威廉斯思想的轉向首先體現(xiàn)在《文學與社會學——紀念呂西安·戈德曼》(1971)……在此,威廉斯明確地將自己與唯物主義文化分析的傳統(tǒng)聯(lián)系在一起,并認為這一傳統(tǒng)是由盧卡奇提出并且在他看來是受到戈德曼進一步發(fā)展的。”[7]Dennis Dworkin,Cultural Marxism in Postwar Britain:History,the New Left,and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Studies, Durnam&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7,p.150.威廉斯的這種思想轉向在《關鍵詞》中得到了明顯體現(xiàn)?!拔曳Q這些詞為關鍵詞,有兩種相關的意涵:一方面,在某些情境及詮釋里,它們是重要且相關的詞。另一方面,在某些思想領域里,它們是意味深長且具有指示性的詞。它們的某些用法與了解‘文化’、‘社會’(兩個最普遍的詞匯)的方法息息相關。對我而言,某些其他的用法,在同樣的一般領域里,引發(fā)了爭議與問題,而這些爭議與問題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去察覺的?!盵1]雷蒙·威廉斯:《關鍵詞》,劉建基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版,第7頁。威廉斯對關鍵詞內涵的界定充分顯示出他以語言作為分析重心,把詞義的變化看作人們的內在精神世界與外在社會生活不斷互動的結果。語言之所以具有這種功能,是因為其本身是一種與社會歷史無法割裂并處于構成過程中的實踐活動。語言意義的變遷不僅作為一種要素構成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部分,而且其還是社會歷史變革的承載者,對社會歷史變革發(fā)揮復雜的作用。威廉斯以此為基礎在《馬克思主義與文學》中指出:“在本書各個部分中進行的這種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關鍵要素及其變化的分析和討論中,我還嘗試著建立一種觀點?!梢园堰@種觀點稱作文化唯物論,它是一種在歷史唯物主義語境中強調文化與文學的物質生產之特殊性的理論。其細節(jié)從屬于總的觀點,但我要說,這正說明它是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盵2]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頁,第6頁,第58頁。

威廉斯盡管在《馬克思主義與文學》中明確地提出了文化唯物主義理論,但并沒有更為詳細地說明這一概念的內涵,而是指出這一概念是在闡發(fā)和解釋各種文學藝術的具體實例的基礎上得來的,并且此前的一些著作已經對“符號”、“標寫”、“感覺結構”等概念做了深入分析?!安贿^,這里之所以重新提及這些例證,目的無非是提醒讀者,本書不是一本孤立的理論著作,而是基于從以往研究中所獲得的一切所作出的理論闡述,這種闡述進而同馬克思主義建立一種新的自覺聯(lián)系?!盵3]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頁,第6頁,第58頁。這也說明,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既是對以往文學批評工作的理論提升,也是自覺地在文學批評工作與馬克思主義之間建立起新的聯(lián)系。因此,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是在文化與社會這一英國文化批評傳統(tǒng)的理論框架之內,充分吸收歐洲大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具有物質性特點的語言作為切入點,將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個具有空間隱喻特點的完全不同的領域聯(lián)系起來,既充分承認上層建筑作為人類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建構起來的領域,具有相對的獨立和自由,又指明基礎作為人類活動的載體,在接受人類建構的同時也限制乃至決定著人類。

威廉斯后來進一步解釋了文化唯物主義的內涵。他指出,文化唯物主義是“一種關于作為社會與物質生產過程的文化的理論,一種關于物質生產方式的社會運用的具體實踐與‘藝術’的理論,這種物質生產方式涵蓋了從作為物質性的‘實踐意識’的語言到各種具體的寫作技術與寫作形式,乃至各種機械與電子通訊方式等”[4]Raymond Williams,Problems in Materialism and Culture:Selected Essays,London:Verso,1980,p.243,p.243.。威廉斯在論述這一概念內涵的同時還指出,他之所以能夠在廣為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是因為“在思想發(fā)展過程中強調的是處于具體社會構成中的意義與價值的生產(而不僅僅是再生產),語言和交流作為社會建構性力量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制度與形式以及社會關系與形式慣例之間的復雜互動關系”[5]Raymond Williams,Problems in Materialism and Culture:Selected Essays,London:Verso,1980,p.243,p.243.。簡單來說,這是關于語言和交流的唯物主義理論?!拔幕ㄎ镏髁x是在意義生產的實際方式和情形中對意義的各種形式,特別是作品進行分析?!盵6]Raymond Williams,Writing in Society,London and New York:Verso,1984,p.210.威廉斯甚至更為直接的指明,文化唯物主義就是歷史符號學,也就是說,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既強調語言的物質性特點,又以此為基礎站在作為“生產各種意義和觀念的一般過程”[7]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頁,第6頁,第58頁。的意識形態(tài)的立場上分析文化內部的結構層次,進而理清文學與社會、權力與日常經驗之間的關系。

威廉斯延續(xù)了巴赫金將語言問題置于馬克思主義總體性理論中進行分析的思路,并指出:“在馬克思主義有關語言的理論思想的發(fā)展中,人們應予以關注的重要之處有:其一,它強調語言是活動;其二,它強調語言有歷史?!盵1]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因為馬克思強調,語言不但與意識合而為一、同時共存,而且根本不是一種思維的工具或觀念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發(fā)揮著構成性作用的物質性活動。進入20世紀之后,巴赫金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了語言“符號”的二重性,認為語言的形式因素與其所負載的意義之間的約定俗成的關系是受社會發(fā)展的制約的,并且語言還以形式與意義的二重性取消了個人與社會、意識與現(xiàn)實、語言與物質存在的對立,并轉化為“能動的、變化著的經驗的接合表述,就是一種充滿能動的活力的、接合表述出來而顯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的社會在場”[2]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這種接合表述是運用形式符號進行意義創(chuàng)造的充滿物質性的實踐行為,既是特殊的實踐意識,又與所有的物質性社會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符號的表意行為“既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物質過程,即符號制作,又在其特有的核心性質上是一種實踐意識,因而從一開始它就牽涉進人類所有其他的社會活動和物質活動之中”[3]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

正是從這樣的語言觀念出發(fā),威廉斯提出文化“究竟是指與‘社會’相關的‘藝術和精神生活’的理論,還是指創(chuàng)造特定的或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社會過程的理論”[4]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他認為,根據語言的物質實踐性特點,文化可以被看作是具有構成性的“表意系統(tǒng),一種社會秩序必須藉此(盡管也存在其他方式)得以交流、復制、體驗和探究”。文化的兩種意涵藉此可以實現(xiàn)“有效的聚合”[5]Raymond Williams,The Sociology of Cultur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p.13.,因為所有社會活動在作為“整個生活方式的”文化中都能夠以表意系統(tǒng)的形式存在,其中文學藝術等精神活動作為一種表意實踐不僅屬于更為寬泛的文化表意系統(tǒng)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相對專業(yè)而又復雜的衍生領域。事實上,文學藝術之所以能夠具有超越文化表意系統(tǒng)的衍生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還擁有另外一個基礎——意識形態(tài)?!霸隈R克思主義的理解中,文學是屬于社會上層建筑的一種特殊意識形態(tài),是與社會歷史同步發(fā)展變遷的精神現(xiàn)象。”[6]舒開智:《審美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文學”概念演進》,《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在威廉斯看來,意識形態(tài)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統(tǒng)中既可以指專屬于某特定階級或集團的信仰體系,也可以指錯誤的觀念或意識,還可以指各種意義和觀念的一般生產過程。不過,意識形態(tài)無論是作為信仰體系還是錯誤意識,都因過于抽象而妨礙對社會過程的檢查。因此,意識形態(tài)應該“回到具體的、實踐維度中”,并且借助意指活動這一核心性的社會過程,使人們“自覺意識到他們的利益及其沖突的人”[7]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

基于此,威廉斯進一步指出,文學作為文化表意系統(tǒng)的一部分,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展示著現(xiàn)實社會的權力關系。因為,文學根本不是一個意義固定而抽象的概念,而是借助具有物質性特點的語言在表征各種利益關系的同時,通過復雜的沖突與碰撞建構而成的?!拔覀冞M而可以把‘文學’作為寫作的一種特定的社會—歷史發(fā)展形式,同那些抽象的既往概念(這類概念在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那里十分常見)區(qū)分開來?!盵8]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既把文學看作一種上層建筑,又強調文學自身具有意識形態(tài)功能。這自然既抹殺了文學的特殊性,也難以厘清文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文學只能“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范疇和歷史范疇”。“正是由于文學具有歷史性(這是一種涉及文化主要階段的關鍵概念),文學才成為強烈顯示著語言的社會性發(fā)展的特定形式,而又正是在這種前提范圍內,杰出的和具有永久重要地位的文學才能在特定的社會關系和文化關系中建成?!盵9]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文學借助語言建立起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與特定的階級、組織乃至印刷與傳播技術之間的緊密而又復雜的關系。文學的內涵也因此而不斷轉變:18世紀之前表示“讀寫能力”,后來則表示“趣味”和“感受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等[10]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第38-39頁,第40頁,第16頁,第75頁,第46-47頁,第56-57頁,第49-50。。

〔責任編輯:平嘯〕

李永新,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210097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文化唯物主義: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演進邏輯”(13CZW00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歷史唯物主義: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演進邏輯”(10YJC751050),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發(fā)展研究”(2010SJB750014)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雷蒙德威廉斯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與“再生”
雷蒙德·卡佛:《你們?yōu)槭裁床惶鴤€舞?》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觀發(fā)微
遲到的斷想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說
實踐唯物主義不是方法
媽媽的紅沙發(fā)
哲學唯物主義不必擁抱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
“新唯物主義”與馬克思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