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亮
課堂互動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謂課堂互動,實質是相對獨立的生命個體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推動,是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傳遞信息并相互影響的過程。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就其存在形式而言,主要有兩種: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控制課堂、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師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給老師以啟發(fā),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生生互動指學生間擺脫了“各自為戰(zhàn)”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互相推動,從而共同提高學習效益。課堂互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貫徹互動理念呢?
一、恰當把握時機,增進互動
課堂教學中,并不是隨意互動就能夠提高課堂質量的,也不是單憑教師的意愿,想什么時候互動就什么時候互動,就能夠有效果的。真正的互動,應當是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fā),從師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把握課堂互動的最佳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課堂互動的優(yōu)勢?!皠印币‘?。一般說來,應把握這樣兩個時機:
1.“動”在學生的情感需要處
學生的智力活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脫離他自身的情緒意志背景。情緒意志的狀態(tài)既可以推動智力活動的積極開展,也可阻抑智力活動的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睅熒討皠印痹趯W生的情感需要處,教師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參與互動,與學生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動關系,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和鼓勵、更多的指導和幫助,有意識地與這些學生保持經常性地有效性地互動,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從而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使課堂從“一言堂”變成了“眾言堂”。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女兒的信》中,在指導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和同學聊在14歲時有沒有想過愛情,是否向父母問過以及他們怎么回答的,為什么有些同學不敢問,假設問了會怎樣等問題,從而形成一種閱讀期待,使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進一步思考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講愛情的,并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不懂的語句勾畫出來,在自讀后主動、熱烈地品味、交流、爭論有關想法。這樣,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融為一體,實現(xiàn)了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提高了課堂效益。
2.“動”在需要師生合作處
合作是課堂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的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fā)生在學生同伴群體關系的環(huán)境之中的。課堂上師生需要合作的關鍵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惑、困難的時候,是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需要的時刻。
在師生合作中,教師不必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生生互動的環(huán)境下,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讓他們自己在探索、思考、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師生之間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師生互動。
二、凸現(xiàn)學生主體,強化互動
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現(xiàn),既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在互動中對話,將使學生真正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边@一特質決定了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學生的感悟體驗,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事實上,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有自己個性的體驗,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學中,要凸現(xiàn)學生主體,強化互動,鼓勵學生主動地將自己的看法提出來。
如,筆者在教小說《清兵衛(wèi)與葫蘆》時,為了引導學生體驗清兵衛(wèi)對葫蘆的癡迷,先讓學生在小組品味這樣一個細節(jié)描寫:“清兵衛(wèi)把一個老頭兒的禿腦袋錯看做葫蘆了。心想“這個葫蘆真好!”有好一會兒沒有看清楚——再仔細一看,連自己也吃驚了。那老頭兒昂著光彩熠熠的腦袋,走進巷子里去了。清兵衛(wèi)覺得好笑,就大聲地笑了起來,一邊不住地笑著,一邊跑過了半條街,還是忍不住地笑。”然后再請兩個擅長表演的同學到臺上進行表演。兩個同學惟妙惟肖的動作、神情,讓其他同學忍俊不禁,有捧腹大笑的,有笑出眼淚的,有笑得前仰后合的……在體驗中,學生理解了主人公的那份癡迷。
三、營造和諧師生氛圍,激活互動
師生互動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師生互動教學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教學的“以生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指引點撥下,可以進行積極地思考,促進自身語文思維的有效發(fā)展。因此,營造這樣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更易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激活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筆者在講解《出師表》時,就通過傾聽《三國演義》的主題歌來渲染環(huán)境背景,并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三顧茅廬”的片段,讓學生思考:(1)諸葛亮忠心耿耿的原因是什么?(2)諸葛亮為何要給后主劉禪提出“親賢遠佞”等三條建議?(3)諸葛亮的忠心對你有何啟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學生能夠深切的感知“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不為之動容,就是對國家的不忠”的道理。這樣,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形成互動發(fā)展的情形,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這種以環(huán)境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方法,不僅可以激活互動,讓學生得到自我滿足,還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