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非++程磊
【摘 要】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人才質量的重要指標。其重要性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眾多人關注的焦點,從社會關注焦點出發(fā),通過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培育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關鍵詞】高職學生 心理問題 分析 對策
1前言
在學生生源日漸萎縮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教育的生存現(xiàn)狀令人擔憂,高職教育對高考考生乃至家長的吸引力逐漸降低,進入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存在自卑、自律性差、學習興趣較低、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問題,加之部分學生認為相較于本科教育,高職院校存在就業(yè)難、擇業(yè)范圍窄、薪酬低等情況,致使高職學生生源流失嚴重,而此時了解高職學生心理現(xiàn)狀,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及對策指導,保證高職學生在校期間保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成為高職院校刻不容緩的問題。本文基于此目的,旨在通過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意見。
2某大學心理現(xiàn)狀分析
通過網上測評系統(tǒng)對河南省某大學2013級新生2079人進行SCL-90(癥狀自評量表)、UPI(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表)的心理測驗,由此得出該大學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參照國內多數(shù)院校的評分標準,在此次測評中將SCL-90得分≥200且UPI得分≥25或第25題作肯定選擇的列為Ⅰ類心理問題人群;160≤SCL-90得分<200且20≤UPI得分<25為Ⅱ類心理問題人群;其他為Ⅲ類即心理正常人群。據(jù)測評結果顯示,某大學被測人群中Ⅰ類心理問題人群40人,Ⅱ類心理問題人群29人,這遠低于其他研究者大學生心理異常者比例高達18.58%的比例。
通過SCL-90因子分析得知,受測者軀體化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2.501%;強迫癥狀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18.807%,人際關系敏感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15.921%,抑郁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9.572%;焦慮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7.263%;敵對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8.418%;恐怖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7.744%;偏執(zhí)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8.418%;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占總人數(shù)的5.580%;其他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占總人數(shù)的7.792%。受測人群SCL-90因子得分占有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zhí)、敵對、恐怖、其他、焦慮、精神病性、軀體化。
從因子得分占有率排序來看,位列前5名的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zhí)、敵對,這與我國同類其他高校調查結果也基本一致。
3討論
3.1高職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首先,高職學生生源較為復雜,普通高中畢業(yè)生、對口職高或具有同等學力以上的學生通過參加高考就可以進入高職院校就讀,這點跟本科院系單一的招生有很大區(qū)別;其次,高職學生在高中時學習基礎均較差,基本處在班級落后階段;再次,高職學生自我約束能力明顯較差且大部分學習興趣不高,認為學習完全沒有必要,大部分抱著混到畢業(yè)的心理;最后,高職學生在高中屬于被區(qū)別對待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有被開除或留校察看等處分的經歷,部分學生甚至存在半休學狀態(tài),其本身在高中階段就存在較多心理問題,且高中時候不被重視,心理問題日益加劇。
3.2高職學生心理問題關系分析
如今激烈競爭的社會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心理素質的優(yōu)劣則成為當今評判人群的重要標準。研究表明,在個體素質結構中,各種素質的形成都要以個體的心理素質為中介和基礎。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抑郁、偏執(zhí)、敵對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聯(lián)系。復雜的人際關系、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升學、就業(yè)等的壓力,致使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產生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偏執(zhí)及敵對的心理問題。由于認知、情緒、人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fā)生誤解和矛盾,有可能產生自我否定心理,苦悶、焦慮情緒產生,由此誘發(fā)強迫和偏執(zhí)心理,進而產生敵對心理,進而引發(fā)人際關系不合。而和諧的人際關系又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一個不善于與人相處,人際關系遭受挫折的人,則非常容易自卑、焦慮、抑郁,從而導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機。
4建議
4.1加強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詢相關知識的宣傳
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詢相關知識存在諸多誤區(qū),認為只有那些精神病、心理變態(tài)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才需要進行心理咨詢,在自身出現(xiàn)諸如學業(yè)、就業(yè)等問題后均不愿通過心理咨詢解決問題。甚至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嚴重,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時,對心理咨詢仍舊存在很大抵觸心理,對于那些曾經接受過心理幫助的人群存在歧視心理,認為此類學生存在精神問題等等,以至于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咨詢敬而遠之。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心理相關知識的宣傳,可通過學校廣播開設特色心理專題節(jié)目,定期播出關于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選拔班級心理委員,以此為依托定期上報班級近期生活發(fā)生重大改變的學生,以此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及時提供心理援助;開展心理知識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水平的關注;重視心理社團的建設,通過心理社團在學生中的影響力,達到普及心理知識的作用;組織學生參觀心理咨詢中心,臨摹心理咨詢場景,消除學生對心理咨詢的錯誤認知及恐懼,通過諸如此類措施提高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詢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4.2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相關心理課程進行課程改革
教育部規(guī)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大學生必修課程,這對普及心理知識、宣傳心理相關知識、提高學生關注自我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大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課程并不重視,且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形式過于傳統(tǒng)、單一,基本都為單一的說教,學生對枯燥、干澀的內容不感興趣,課程開設形同虛設。因此提高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課程的認識、改變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形式迫在眉睫。增加心理健康課時量,在課程中加入心理測驗、心理游戲及相關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心理短劇、視頻等方式增加課堂活躍度,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這樣才能起到心理健康課程該有的效果。
4.3重視學校心理相關機構的建設
首先,心理咨詢場所不完善,據(jù)調查,全國1000多所大專院校,只有30%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詢機構。在我國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大部分高職院校就算開設心理咨詢機構,也一般存在內容和形式都不完善的情況,設施配備根本滿足不了日常咨詢需求,而領導對此并不重視,基本都是為了應對相關部門的檢查。這樣咨詢機構在承擔學生心理咨詢任務,幫助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方面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部分學生根本不清楚學校還有心理咨詢機構。其次,人員配備不專業(yè),部分院校雖然設立心理咨詢機構,但缺乏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yè)人員從事心理咨詢,這就造成學生在需要心理幫助的時候,不能為其提供較為專業(yè)的心理援助,從而造成一部分學生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因此高校應注重心理相關機構的建設,以便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能得到及時、專業(yè)的幫助。
4.4建立完善學院三級防御體系
首先,在學院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與預防中心為核心,學院、專業(yè)和班級為主體的三級心理防御體系,定期對輔導員和心理委員進行專業(yè)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有效發(fā)揮心理防御體系的作用;其次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開設特色主題班會,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再次,對拒絕來訪,且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Ⅰ、Ⅱ類人群由心理健康教育與預防中心開展團體咨詢或朋輩咨詢;最后,指導各專業(yè)對Ⅰ、Ⅱ類心理問題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長期關注,實施動態(tài)管理。
【參考文獻】
[1]寇有存,鈕俊生,李曉.提高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社會科學版,2011(11):30-34.
[2]張大均主編,學校心理素質教育概論.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5-66.
[3]王寧.大學生人際交往挫折應對于心理健康[J].法制與社會,2008(1):256.
[4]龔國副,魏自濤,王櫻濤.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42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