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洲曲》四句一組,相對獨立地展示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它構思巧妙,將“變”與“不變”有機組合,寓“變”于“不變”之中。“變”主要包括時、空兩大變化,時間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季節(jié)的轉換和一日之時的推移上,空間的變化主要是隨著女主人公活動內容的不同而不斷地變換。此外,作品中的色彩也富有變化。在眾多的變化之中,貫穿著一個永遠的“不變”,那就是女主人公對心上人熱烈而執(zhí)著的情思。
關鍵詞:《西洲曲》 “變” “不變”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鳥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西洲曲》
《西洲曲》是我國南朝樂府民歌中篇幅較長、精美動人、成熟優(yōu)秀的一首五言情詩,“清如冰壺,艷如紅玉”,有“言情之絕唱”的美稱,甚至被看成是南朝民歌在藝術發(fā)展上的最高成就,是“唐人所心慕手追而究莫能逮者也”,但它又是歷代學者爭論頗多的一首詩,眾說紛紜、撲朔迷離,以至于有人稱之為“有點朦朧的詩”,有人稱之為南朝文學中的“歌德巴赫猜想”。
《西洲曲》是一首具有一定情節(jié)的抒情詩,清沈德潛認為它在章法結構上“似絕句數首,攢簇而成”,作品以四句為一組,每組都如同一首獨立的絕句,展示著一個相對完整的畫面,全詩總體就象是許多首五言絕句聚在一起。清張篤慶認為“然四句一換韻者,當以《西洲曲》為宗”,“四句一換韻”更充分地顯示出了作品的章法特點。
《西洲曲》構思之巧妙在我國古代文苑中可謂是首屈一指,這也成就了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獨特的地位與價值。它將“變”與“不變”的元素有機地組合起來,寓“變”于“不變”之中,鬼斧神工、渾然天成,勾畫了幾幅寓滿情思的動人畫面。
清陳祚明認為《西洲曲》“段段綰合,具有變態(tài)”,這大量不斷變化著的元素,令整個作品斷斷續(xù)續(xù)、目不暇接、難以把握,給人們留下廣闊的猜想空間,同時也讓作品富有了他作難及的動態(tài)美。歸納起來主要包括時間和空間的兩大變化,其中,時間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季節(jié)的轉換和一日之時的推移上。
對于季節(jié),作品中唯一點明的是“采蓮南塘秋”的“秋”,這在歷代文人的筆下總是易令人感傷的季節(jié);唯一缺失的季節(jié)是寒冷的“冬”,這應與長江流域天氣總體偏暖有關。除此之外,為了表明季節(jié)的轉換,作品分別描寫了不同季節(jié)常見的場景和景物,從而將女主人公的活動放在了季節(jié)轉換的大背景中。
一是早春剛至。“折梅寄江北”的季節(jié)是梅花盛開的早春時節(jié)。晉·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說明寄相思的一枝梅花可象征著春天。二是春末夏初。“單衫杏子紅”,女主人公穿著鮮亮的“單衫”,那應已是在溫暖的春末夏初之際,有《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瑯琊王歌辭》“陽春二三月,單衫繡裲襠”為佐證。三是仲夏初秋?!叭漳翰畡陲w,風吹鳥臼樹”,《詩經·豳風》“七月鳴鵙”的“鵙”就是指的伯勞鳥,它一般在仲夏(農歷五月)就開始鳴叫;“烏臼樹”在6-7月的夏季開花;蓮花花期6-9月,“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幾句說明已經初秋了。四是仲秋深秋。蓮子秋冬季果實成熟,“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要到仲秋(農歷八月)方可;《呂氏春秋》“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孟秋(農歷七月)即初秋,此時大雁開始往南飛,等到長江流域能“仰首望飛鴻”并看到“鴻飛滿西洲”的壯觀景象那應是深秋的時節(jié)了。五是春夏又至。“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南風”吹是在天氣轉暖的春夏時節(jié)。諺語有“南風吹暖北風寒,東風多濕西風干”,偏暖的南風,多出現在每年春季或梅雨季節(jié)。
與此同時,《西洲曲》中一日之時也在不斷推移。女主人公“憶梅下西洲”是在白天,“日暮伯勞飛”明確點出天色已晚,最后想著“吹夢到西洲”時天色應也不早了。
空間的變化主要是隨著女主人公活動內容的不同而不斷地變換。先是由“憶梅”而“下西洲”,為去西洲“兩槳橋頭渡”;再寫因對心上人的盼歸,悄悄地等待于日暮時分的樹下門前;接著寫盼歸成空而“出門采紅蓮”于“南塘”;最后為“望郎”而“上青樓”,可惜“樓高望不見”,因而終日徘徊于“欄桿頭”。
除了以上兩大主要的變化之外,《西洲曲》中的色彩也富有變化。如“杏子紅”的單衫、“鴉雛色”的雙鬢;門中露出的“翠鈿”、出門去采的“紅蓮”;“青如水”的蓮子、“徹底紅”的蓮心;望郎上的“青樓”、海水搖的“空綠”等。作品用“杏子紅”“鴉雛色”和“翠”幾種色彩展示出女主人公是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并借“翠”字生出后面的“紅”蓮,又寫“青”色的蓮子和閨樓以及“綠”色的江水。短短的篇幅之中,色彩豐富鮮明且對比強烈。
如此多“變”的元素絲毫沒有影響《西洲曲》的整體性,它像是一篇優(yōu)美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抒情散文,在豐富的變化之中,貫穿著一個永遠的“不變”,那就是女主人公對心上人濃濃的情思,這無盡的思念之情熱烈而執(zhí)著,從春到秋、從早到晚,不因時間變化而更改,周而復始,綿延不絕。
(翟明女 江蘇省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 2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