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滾金
(遼寧海事局 船員處,遼寧 大連 116001)
《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1978)是國際海事組織(IMO)50 多部公約中支柱性公約之一,截至2014年8月,已有158 個締約國,締約國商船合計總噸位占全球商船總噸位的98.8%,按締約國數量排名,位居第五,按商船噸位數排名,位居第四。該公約自1984年4月28日生效以來,歷經多次修訂,如1995年修正形成的STCW78/95 公約,2010年修正形成的STCW 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以下簡稱“馬尼拉修正案”)。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生效,在海員證書上,首次系統(tǒng)地提出了適任證書(Certificate Of Competency)、培訓合格證書(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和書面證明(Documentary Evidence)的概念并明確了申請證書的對象和條件。這種新的證書體系有效地消除了各締約國對STCW 78/95 公約中“適當的證書(appropriate certificate)”理解的偏差,對統(tǒng)一規(guī)范全球范圍內海員資格證書的簽發(fā)及使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盡管如此,筆者也發(fā)現,馬尼拉修正案有關證書的規(guī)定仍存在一些不協(xié)調、不適用的地方,如證書概念不夠準確、健康證書何時生效、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缺少統(tǒng)一格式等問題,給締約國全面、充分和有效履約帶來不同的理解和困惑,尚需要進一步澄清。
馬尼拉修正案正文(條款)第II 條“定義”中明確了“‘證書’系指由主管機關頒發(fā)或經主管機關授權頒發(fā)或為主管機關所認可的一種有效文件(不論其名稱如何),該文件委派其持有人擔任該文件中所指定的或國家規(guī)章所規(guī)定的職務”。可以看出,公約對證書定義的落腳點是“職務”,也就是說仍然界定在海員技能和技術資格能力上。而馬尼拉修正案除了定義適任證書、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三種證書外,還首次在附則第I/9 條“健康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健康證書(Medical Certificate)的概念。該條規(guī)定“各締約國應根據本條以及STCW規(guī)則第A-I/9 節(jié)的規(guī)定制定海員健康標準和健康證書簽發(fā)程序”,以及“持有按本公約規(guī)定簽發(fā)的證書并正在海上服務的每個海員,也應持有按本條和STCW 規(guī)則第A-I/9 節(jié)要求簽發(fā)的有效健康證書”。按照公約正文(條款)第X 條“監(jiān)督”及附則第I/4 條節(jié)“監(jiān)督程序”的規(guī)定,船舶在一締約國港口時,應受該締約國正式授權的官員的監(jiān)督,以核實船上凡公約要求具有證書的海員均持有證書或適當的特免證明。[1]因此,在公約框架下,海員的健康證書也必將和適任證書、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一樣,成為港口國監(jiān)督檢查必查的項目和內容之一。但是,從性質和功能上講,健康證書和適任證書、培訓合格證書以及書面證明存在差別,健康證書是證明海員健康狀況適合其將在海上履行職責的證書,嚴格地講,它不屬于航海技能和技術資格能力方面的證書。可以看出,海員健康證書在馬尼拉修正案中的出現,導致正文條款第II 條“定義”中關于“證書”概念的不再完全準確和貼切。
導致“證書”概念不完全準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馬尼拉修正案將證書的外延擴大了,在傳統(tǒng)證書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健康證書。馬尼拉修正案之前關于證書的定義僅限定于海員技能和技術資格上,沒有考慮海員健康方面的證書。STCW 78/95 公約在其附則第I/9 條“健康標準—證書的簽發(fā)和登記”第1 段規(guī)定“各締約國均應制定海員健康標準,特別是有關視力和聽力的標準”,其次,在第3 段還提到證書申請人應持有該締約國認可的完全合格的從業(yè)醫(yī)生簽發(fā)的證明其健康的有效文件。也即,STCW 78/95 公約只要求各締約國自行制定健康標準,并以滿足此標準作為簽發(fā)資格證書的條件之一,海員健康標準及證明其健康的有效文件是各締約國內部管理問題。而馬尼拉修正案則將海員持有健康證書作為海員健康狀況適合在船上履職的證據,并通過港口國監(jiān)督檢查方式來督促實施,健康證書已成為國際層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受STCW 公約既定的修訂原則的制約。2007年STW 38 次會議確定了對STCW 78/95 公約和規(guī)則全面審查的8 項原則,其中有一項“不修改公約條款”的原則。馬尼拉修正案增加了健康證書,改變了“證書”原有的內涵,而關于“證書”的定義恰好在公約正文(條款)第II 條“定義”中,受“不修改公約條款”原則的制約,仍不能對公約正文條款進行修改,導致證書概念的不完全準確。
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生效,過渡期為5年,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按照STCW 公約附則第I/15 條“過渡規(guī)定”中“在2017年1月1日之前,締約國可按照本公約2012年1月1日之前適用的規(guī)定,對在2013年7月1日之前開始了認可的海上服務資歷、認可的教育和培訓計劃或認可的培訓課程的海員,繼續(xù)簽發(fā)、承認和簽注其證書”,以及“在2017年1月1日之前,締約國可按照本公約2012年1月1日之前適用的規(guī)定,繼續(xù)更換新證書、使證書再有效和簽證”的規(guī)定。[2]從字面理解,過渡期的規(guī)定適用于適任證書、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而對過渡期的規(guī)定是否適用于健康證書存在不同的理解。按照《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2006,以下簡稱為“MLC 2006”)的“標準A 1.2—健康證書”第1 段的規(guī)定,“主管當局應要求,海員在上船工作之前持有有效的健康證書,證明其健康狀況適合其將在海上履行的職責”;第3 段還規(guī)定“本標準并不違背經修正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就規(guī)則1.2 而言,主管當局應接受根據STCW 公約的要求簽發(fā)的健康證書”。因此,自2013年8月20日MLC 2006 生效開始,海員上船工作應持有有效的健康證書。由于MLC 2006 第五條“實施和執(zhí)行責任”規(guī)定“各成員國應以確保懸掛未批準本公約之任何國家旗幟的船舶得不到比懸掛已批準本公約之任何國家旗幟的船舶更優(yōu)惠待遇的方式履行本公約賦予的責任”,也即MLC 2006 引入了“不更優(yōu)惠待遇原則”,已批準公約的成員國,對于懸掛未批準公約國家國旗的到港船舶,仍然要按照該公約條款、規(guī)則及守則A 部分的要求實施監(jiān)督檢查,沒有任何的優(yōu)惠,因而使得公約對非締約國的船舶也具有了約束力,非締約國也因此不能以未批準公約為借口而逃避港口國檢查或要求降低檢查標準。自2013年8月20日起,不論是否批準MLC 2006,該國海員在船上任職均需要持有健康證書。鑒于此,2011年5月24日,IMO 在“對港口國監(jiān)督官員關于2017年1月1日全面實施STCW 公約和規(guī)則馬尼拉修正案之前的過渡性安排的建議”通函(STCW.7/Circ.17)中指出,由于馬尼拉修正案對第I/9 條中的健康要求進行了重大改動,海上安全委員會(MSC)批準第I/15 條“過渡規(guī)定”同樣適用于根據第I/9 條簽發(fā)的健康證書。因此,根據STCW 78/95 公約簽發(fā)的健康證書的有效期不得超過2017年1月1日。相應地,主管當局可以在2017年1月1日前適當地根據STCW 78/95 公約繼續(xù)簽發(fā)健康證書,或根據馬尼拉修正案簽發(fā)新證書。這樣,IMO 澄清了健康證書同樣適用于第I/15 條的過渡規(guī)定,對健康證書的要求最遲不應晚于2017年1月1日。
為了保證在全球范圍內各締約國簽發(fā)證書格式的通用性、一致性,馬尼拉修正案在STCW 規(guī)則第A-I/2 節(jié)“證書和簽證”中規(guī)定了證書的格式。各國都遵循STCW 規(guī)則第A-I/2 節(jié)“證書和簽證”中證書格式的基本框架和要求簽發(fā)適任證書,盡管風格、形式不盡相同,但證書格式卻大同小異。應該說,在規(guī)范適任證書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保證證書通行性和一致性方面,STCW 規(guī)則起到了指導、規(guī)范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STCW 規(guī)則僅僅給出了三種證書的格式,分別是根據經修正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的規(guī)定簽發(fā)的證書、證明根據經修正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的規(guī)定簽發(fā)證書的簽證、證明根據經修正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的規(guī)定承認證書的簽證。從證書的格式及STCW 規(guī)則第B-I/2 節(jié)“關于證書和簽證的指導”中對證書格式空格處的具體填寫說明可以看出,這三種證書僅針對適任證書,而對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馬尼拉修正案除了在STCW 規(guī)則第B-I/2 節(jié)“關于證書和簽證的指導”中給出了簽發(fā)的培訓合格證書應包括的信息外,并沒有給出相應的證書格式或具體的指導,沒有指出培訓合格證書與書面證明格式上的差異。其實,不是馬尼拉修正案首次沒有給出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的格式,早在1997年2月1日生效的STCW 78/95 公約就沒有給出證書格式。在沒有統(tǒng)一的基本的證書格式的指導和規(guī)范下,各國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文化理念設計、簽發(fā)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這樣就導致各締約國各行其是的不同的做法,各港口國監(jiān)督官員也要面對各種不同格式的證書,不利于公約在全球范圍內統(tǒng)一實施。比如,馬尼拉修正案附則第V/2 條“對客船船長、高級船員、普通船員和其他人員的培訓和資格的強制性最低要求”第8 段明確規(guī)定“主管機關應確保向根據本條規(guī)則經查合格的每一人員簽發(fā)已完成培訓的書面證明。”在履約實踐中,我國對待客船船員培訓就像對待第VI 章的應急、職業(yè)安全、保安、醫(yī)護和救生職能的培訓以及第V 章中液貨船船員培訓一樣,簽發(fā)培訓合格證書,而不是簽發(fā)書面證明。當然,這種做法并沒有降低公約標準,在證書的簽發(fā)、登記、再有效要求方面甚至比公約的要求高。在格式上,我國海員培訓合格證書也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12年12月4日之前,采取每一個培訓項目對應一份獨立證書的方式;第二階段自2012年12月4日至今,我國海事主管機關根據馬尼拉修正案的新要求,在繼承以往證書的優(yōu)點,并借鑒國外海員證書格式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培訓合格證書,將馬尼拉修正案附則第V 章、第VI 章所要求的培訓集中在一張培訓合格證書中。韓國海員培訓合格證書的格式和我國現行的新版培訓合格證書的格式相似,也是用一張證書涵蓋所有培訓項目。我國和韓國對培訓合格證書都采取單獨發(fā)證的方式。而利比里亞對船長和高級海員則采取在其適任證書上簽證的非單獨發(fā)證的方式,將馬尼拉修正案第V 章、第VI 章所要求的培訓合格證書在適任證書中用簽證的方式予以體現。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就是馬尼拉修正案沒有規(guī)定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的基本格式,也沒有指出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證書格式的差異,缺少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指導。
針對馬尼拉修正案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上述問題,可以考慮通過以下的措施和建議予以解決:
(一)針對健康證書的出現,締約國可以重新研究給出證書新的定義,使之符合新的形勢要求,形成提案并提交給IMO 的HTW 分委會(Human Element,Training and Watchkeeping,人的因素、培訓和值班分委會)。如能經會議審議通過,則可以對STCW 公約正文(條款)第II 條“定義”中關于“證書”概念進行澄清,提高該定義的準確性。
(二)針對培訓合格證書和書面證明缺少證書格式和具體指導的問題,締約國可以采取現行的STCW 規(guī)則第A-I/2 節(jié)以及STCW 規(guī)則第B-I/2 節(jié)的做法,擬訂培訓合格證書和培訓證明的基本格式和填寫說明,形成提案并提交給IMO 的HTW 分委會。如能經會議審議通過,則可以修改STCW 規(guī)則第A-I/2 節(jié)“證書和簽證”和STCW 規(guī)則第B-I/2節(jié)“關于證書和簽證的指導”,增加培訓合格證書及書面證明的格式和填寫說明,保證證書格式和內容的基本一致。
[1]李文君.港口國監(jiān)督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9.
[2]劉正江,鮑君忠.STCW 78/10 修正案的特點及影響[J].中國海事,2010(7):31-34.
[3]Summary of status of Conventions[EB/OL].[2014-08-20].http://www.imo.org/About/Conven tions/StatusOf-Conventions/Documents/Summary% 20of% 20Status%20of%20Conventions.xls.
[4]IMO.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馬尼拉修正案[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jiān)督局.經1995年締約國大會通過修正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國際公約[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實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