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全 勝
(東南大學 人文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89)
《金瓶梅》的悲憫情懷和超然氣質(zhì),使它具有警世價值。它通過描寫西門慶的欲望放縱,展示了社會的腐朽、人性的黑暗、道德的淪喪。獲得物質(zhì)財富后,應(yīng)當復(fù)歸靈魂。學會德性的生活,正是《金瓶梅》道德價值觀的出場起點和歸宿?!疤摕o的情愛”、“冷酷的世態(tài)”、“德性的生活”構(gòu)成了《金瓶梅》“一體兩翼”的道德價值觀形態(tài)。《金瓶梅》秉持道德哲學的立場,探討了情愛與人生、情愛與世態(tài)、情愛與德性等關(guān)系。因此,《金瓶梅》探討人生的道德存在,并非是為了從道德哲學角度上展開其情愛審思,而是為了從對世態(tài)人情的批判中,尋求德性的生活狀態(tài)。
《金瓶梅》道德價值觀是通過對情愛的虛無本質(zhì)的敘述呈現(xiàn)出來的。蘭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批判了功利的情愛,他不相信現(xiàn)實中有著完美的愛情和婚姻,因此他不斷展示西門慶的丑陋表演,不斷呈現(xiàn)潘金蓮的荒淫無度,不斷描寫男女之間的勾心斗角,使《金瓶梅》的文本呈現(xiàn)出了強烈的流動性。蘭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站在男性視角對婚姻及愛情的虛無本質(zhì)作了揭示。他在一開頭就點名了全書的主旨,“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盵1]1婚姻及愛情作為“日常生活”斷裂處的呈現(xiàn),給生活帶來了希望。平日就是麻木庸常的日子,婚姻及愛情把平日的時間撕裂,導(dǎo)致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個希望的呈現(xiàn)。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可一旦心動,就無法控制走向燃燒。愛要表現(xiàn)出來,對方才會知道。愛情上的事妙就妙在一切盡在不言中。說清楚了,挑明了,反而不美。偶然的相遇讓他們在一起,一起快樂,快樂令他們得意忘形。這是一個春心萌動的季節(jié),空氣里都是曖昧的味道。愛情的吸引力需要神秘感、幽默、不可預(yù)測性。愛情充滿測試和勾心斗角。“他若鬧將起來,我自來搭救。此事便休了,再也難成。若是他不做聲時,此事十分光了?!盵1]25
就在勾心斗爭的膠著拉鋸戰(zhàn)中,西門慶和潘金蓮最后茍合在一起。一開始,西門慶和潘金蓮的相識就是個偶然的過程,潘金蓮用竹竿打中了正巧路過的西門慶。整個過程,西門慶都不曾真正愛過潘金蓮,他關(guān)注潘金蓮,希望得到對方的好感,同時試探對方對自己的好感,他不停地苦思冥想,想占有潘金蓮。只是因為覺得金蓮這塊“肥肉”落在了“狗口”里。他一連幾天在王婆的茶店前踱來踱去,內(nèi)心的欲望促使他不斷意淫。偷情是“談”出來的,愛與恨都是寂寞的空氣,哭與笑表達同樣的意義。他們從陌生人到肌膚相親,是漫長的過程,這是西門慶不斷實現(xiàn)欲望的過程,也是他不斷放縱自己、強顏歡笑的過程。他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成熟男人氣質(zhì)吸引著潘金蓮,他的出場在潘金蓮的生活圈里是絕對有價值的。女性只會喜歡她感覺有吸引力、有魅力的男人;而這個男人到底是否很喜歡她,倒是無關(guān)緊要的問題。潘金蓮把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西門慶身上,為此,不惜毒殺丈夫?;囊秃荻臼菍\生兄弟,受欺負的弱者往往欺負更弱的弱者,在毒殺武大中,潘金蓮的狠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武大再要說時,這婦人怕他掙扎,便跳上床來,騎在武大身上,把手緊緊地按住被角,那里肯放些松寬!”[1]42這是一種殘忍,為了自己的“愛情”,不擇手段,泯滅良心。潘金蓮的決絕行為,沒有改變西門慶的風流習性,他轉(zhuǎn)眼就到處沾花惹草,繼續(xù)風流快活。
偷情中的他們看到的全是對方的優(yōu)點,對所有與偷情有關(guān)的事物都有種美好的向往。他們的情愛終于在王婆茶坊的偷情快感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他們通過肢體語言,如擁抱、接吻等表達對肉欲滿足的渴求。想盡快占有的西門慶終于向潘金蓮請求更親密的接觸了,他說著誓言承諾,立在了潘金蓮面前。人一旦被卷入一定情境,就失去冷靜判斷的能力。人一生只能愛一次,女性要把愛留給孩童,所以她們在男人那里渴望寵愛,慌張的潘金蓮,在與西門慶的交合里,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西門慶口無遮攔,不乏天真和幽默;而潘金蓮嫵媚動人,不乏主動和花癡。武松是粗人,既不懂世道,也不懂女人心,潘金蓮在他那里遇到的是羞辱和威脅。而西門慶卻不同,他不但樣貌堂堂,而且充滿激情。當一個貪婪的導(dǎo)演,遇到兩個好演員的時候,情愛的好戲就上演了。一個慣于“紅杏出墻”,主張“我的生命我做主”,工于心計的女人,一個慣于拈花惹草,主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性福奮斗的男人,真是天生一對。在王婆的指揮下,他們演出了一場偷情的好戲。潘金蓮不虧是個好演員,擅長做戲,更擅長假哭。騙丈夫吃毒藥,她哭;在武大的靈前,她哭;在驗尸官前,她還哭。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情愛充滿太多功利色彩。潘金蓮始終打著小算盤,她沉淪于激情的性愛,始終甘愿沉湎于欲望的泥潭?!鞍盐浯箪`牌丟在一邊,用一張白紙蒙著,羹飯也不揪采。每日只是濃妝艷抹,穿顏色衣服,打扮嬌樣?!盵1]47短短幾日,潘金蓮就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了西門慶的寵幸和存在,離開一陣子都會覺得煩躁,她有了肉體上的依賴。他們的偷情,每次都是西門慶拼命地本能發(fā)泄,而潘金蓮積極地承受。
偷情中的他們沒有精神交流,只有肉體交合。潘金蓮以為,愛自己就是欣賞自己的肉體美,這讓她堅信自己做了最正確的選擇。肉欲如洪水猛獸,支配著她的選擇。她猶豫于西門慶擔當?shù)挠職?,于是要他發(fā)誓,“婦人道:‘你若負了心,怎的說?’西門慶道:‘我若負了心,就是武大一般!’”[1]42而不幸的是,男人的誓言和肉欲一樣都是沖動,西門慶的道德信念早就拋棄掉了。她之所以受到鼓惑,只是因為受著欲望沖動的支配。潘金蓮把希望寄托在嫁個優(yōu)秀男人,所以不想輸,她對未來充滿幻想。女人是感性的,喜歡一個人是不受控制的。但女人的自控能力比男人更強。一種新鮮的刺激,一次難得的放縱,一份用來回憶的故事,一場用世俗畫面組成的愛情劇,這正是潘金蓮心中渴望的那團火焰。這份渴望最后終于在與西門慶的偷情中,達到了高潮。偷情是婚姻祭壇上的祭品。西門慶和潘金蓮是好演員,所以這個情愛故事起初就充滿著血腥。愛情的想象很美,但一旦回歸現(xiàn)實就會千瘡百孔。因此,當西門慶多次品讀過潘金蓮的肉體后,他就暫時厭倦了與潘金蓮相關(guān)的一切,非但厭倦,他簡直懶得去看潘金蓮,他又忙于獵艷當中。顯然,西門慶和潘金蓮都希望滿足自己的欲望。他們與其說是相信對方、接納對方,還不如說是偏向懷疑對方、批判對方。就這樣,他們心中充滿仇恨,在泄欲中比拼著耐受力。《金瓶梅》告訴人們:情愛讓人們成熟,卻讓人們的靈魂墮落。愛情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卻讓人們對人生更絕望。真正的愛情只在想象中,而世間的戀愛不過是痛苦、無聊、沖動的丑陋表演。愛就愛了,可一旦決裂,就是魚死網(wǎng)破。
《金瓶梅》道德價值觀還通過批判失德的人情世態(tài)呈現(xiàn)出來。情愛使人暫時忘記了生存困境,生存困境卻是用任何方法都無法消除的?,F(xiàn)實情況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人人都在相互利用。《金瓶梅》的行文超乎常規(guī),文字的涵義超乎想象。它揭露了表面重倫常道德的等級社會的黑暗腐朽,“此書單重財色”[2]。在“金瓶梅”的時代,生存法則是比道德法則還要高的道德法則。一切的善良和寬容,不過是可笑的佐料。西門慶作為一個趨炎附勢的勢利商人,完全不顧廉恥,“完全蕩盡了倫理道德上的廉恥觀念和人類應(yīng)有的羞恥意識”[3]。潘金蓮堅持下去不是因為很堅強,而是因為利益熏心。雖然愛情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但貧賤夫妻百事哀,只有在物質(zhì)條件充足時,才有資格奢談愛情。因此,她要丟棄丑陋而窮困的武大,依附上既富又有權(quán)的西門慶。在弱肉強食的法則面前,良知會一錢不值。強者欺負弱者,弱者又欺負更弱者,都懷著仇視的心理,爬和撞。可社會上往上“爬”的機會很少,于是上層給民眾提供很多“撞”的機會。愛情是自我價值在他人身上的投射。在那個“人情大于王法”,“私欲重于王法”,“權(quán)力就是王法”[4]的時代,情欲成了女性獲利的工具?!督鹌棵贰沸麚P因果報應(yīng),可西門慶這樣的惡人,活著的時候沒有受到制裁,死后也沒有報應(yīng),來世還投胎繼續(xù)做富人,“‘不幸溺血而死,今蒙師薦拔,今往東京城內(nèi),托生富戶沈通為次子沈越去也?!盵1]1008可見,對于是否真有因果報應(yīng),蘭陵笑笑生是存疑的。
愛情既無法能沖破生存困境的阻撓,也無法掙脫本能欲望的牢籠,而使婚姻成為肉體的交戰(zhàn)、利益的盤算,“這婦人一娶過門來,西門慶就在婦人房中宿歇,如魚似水,美愛無加?!盵1]68偷情時,西門慶懂得無事獻殷勤,有事沒事都聯(lián)絡(luò)感情,圍在潘金蓮身邊團團轉(zhuǎn)。那時,潘金蓮沉浸在西門慶營造的幸福光暈中。上位之后,潘金蓮本以為幸福會升級??伤齾s面臨西門慶其他妻妾的爭寵暗斗。這讓她絞盡腦汁獲得和西門慶交配的機會。交配只是手段,能夠生下男孩才是目的。墳?zāi)故且磺械臍w宿,也是他們愛情的歸宿。他們?nèi)杖绽p綿,但彼此都恨著對方。進入婚姻之后,潘金蓮更加放縱自己,有過殺人經(jīng)歷的她,做起事來更加心狠手辣。她更加荒淫無度,在家勾引下人,她沉迷在肉體的快感中,自欺欺人地享受著欲望放縱?,F(xiàn)實涂抹上想象的成分才是美好的。但再美好的夢境也要回到殘酷的現(xiàn)實。在一個“人人瞪著烏雞眼”的社會,沒有一個人是干凈的。道德本來是自律的法則,卻被武器化、政治化、世俗化,成為壓制別人的手段。記憶不是據(jù)實建立的,而是后來重新加工的。潘金蓮離開貧苦的武大家,進入西門慶的紛繁浮躁的住宅,在憧憬的故鄉(xiāng)中,找到了她所禮贊的財富與奢華。“話說潘金蓮在家恃寵生驕,顛寒作熱,鎮(zhèn)日夜不得個寧靜。”[1]80結(jié)婚后,兩人相處的形式和關(guān)系都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從一周見幾次面的情人,變成了天天朝夕相處的“夫妻”,而且心態(tài)也在發(fā)生變化。他們終于能光明正大睡在一張床上了,可仍活在個人的欲望世界里。就算她們當初愛得死去活來,可如今,西門慶和潘金蓮只顧個人的享樂。而此時的其他女人,都在挖盡心思地討好西門慶。 于是,“愛”在彼此的仇恨中淪落。人心險惡,勾心斗爭讓整個社會烏煙瘴氣。這揭示出愛恨情仇皆是無聊。
愛情看似始于美好的精神交流,卻始終潛藏著物欲橫流的暗河?!耙苍S愛情是一部憂傷的童話,惟其遙遠才真實?!盵5]男生在輾轉(zhuǎn)反側(cè),女生卻在權(quán)衡利弊。西門慶完全是財色的欲望體,華麗俊巧的外表下包裹的是骯臟的靈魂。可悲的是,西門慶式的荒淫無度,沒有受到世人的唾棄,而受到世人的追捧。因為生殖雖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卻承擔著繁殖后代的重任。在世人看來,西門慶即使再荒淫,也沒有強奸民女,西門慶對朋友還算大方義氣。潘金蓮的荒淫,也有原因,自小失去父親的她,被母親賣到王招宣府里,要生存必須靠自己。努力表現(xiàn)的她,終于被主人“受用”,卻又被轉(zhuǎn)送給又窮又丑的武大,她怎么能甘心?尤其是她還具有女人最大的資本——美貌。處處皆是蕩婦,社會上哪有貞女的立足之地?既然男人個個是禽獸,還是男人手中的財富權(quán)力更實在。既然女人本質(zhì)上沒有太大差別,還是美貌更真實?!督鹌棵贰分胁紳M了掮客、奸商、淫婦。在肉欲的放縱下,他們一個個冷漠心狠。西門慶根本就不會愛女人,他有的只是占有,但女人們還是一個個投懷送抱,這就是世態(tài)。女人們個個沒有廉恥,淫欲無度。個個是“色中餓鬼”、“花中魔王”。潘金蓮是以“我”為思考中心的逐利者,情緒善變,活在當下;西門慶是以“性”為思考基準的癮者,貪圖片刻歡愉,注重面子。面臨一次次被賣的現(xiàn)實,潘金蓮不肯向命運屈服,但西門慶卻對獵艷坦然面對,不管香的、臭的都供其泄欲。帶著仇視的心情,西門慶鄙視潘金蓮了。發(fā)怒后的西門慶當眾責罰了潘金蓮,他遷怒于潘金蓮。他早已將先前誓言拋在腦后,也不記得潘金蓮當初為他毒殺了丈夫。愛情成了男女攻擊他人的武器,人人都要面厚心黑,巧言令色。西門慶的目的沒有實現(xiàn),責罰了潘金蓮,他們的情愛還是不能回到當初。沒有單純的內(nèi)心,即使潘金蓮再“體貼”西門慶,甚至喝西門慶的尿液,也宿命已定。沒有了真正的愛,即使西門慶把琴童打死,潘金蓮也要決絕地偷情。人類要超越本能,必然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因為只要人類還要用男女結(jié)合的方式延續(xù)后代,本能就無法擺脫。
婚姻本是社會性的產(chǎn)物,年齡從來不是問題,“問題”只在于財富、權(quán)勢、地位,愛情只是婚姻的借口,在“王婆們”看來,婚姻只不過是“拉皮條”的生意。在那個充滿貪官污吏、笑貧不笑娼、有奶便是娘的時代,每個人都無恥地生存著。西門慶自小便放縱,“一自父母亡后,專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風,學得些好拳棒”[1]2。每個人都鄙視別人而不屑面對自己的錯誤與丑陋,不屑坦誠地剖析自我。什么道德、律法,在欲望面前都成了毫無用處的垃圾。西門慶為了本能欲望的滿足,就完全不顧禮教。什么妓女、寡婦、有夫之婦,只要是美女、有姿色,都娶進門??稍倜赖呐艘菜ú蛔∥鏖T慶的心,家里有再多的嬌妻美妾,他還要到外面嫖。這比動物還動物,因為動物的發(fā)情期固定,而西門慶幾乎每天都受情愛支配。西門慶專愛美女,而潘金蓮只愛性滿足。沒有了敬畏之心,人人都像無頭蒼蠅一樣追逐利益。王婆為了賄賂,而說風情;眾人冷漠地看社會;武松在正義的名義下殘忍屠殺。在《金瓶梅》中,沒有一個人保有純凈的心靈。在“奸夫”、“淫婦”當?shù)赖臅r代,人人都是無情感的動物??杀氖?,性的放縱只是進化規(guī)律的體現(xiàn)。西門慶專門在大庭廣眾下調(diào)情,當著眾人的面發(fā)泄獸欲。當他向王婆請教如何把美女泡到手時,王婆總結(jié)了五個條件,“第一要潘安的貌;第二要驢大行貨;第三要鄧通般有錢;第四要青春少小,就要綿里針一般軟款忍耐;第五要閑工夫。此五件,喚做‘潘驢鄧小閑’?!盵1]23用現(xiàn)在的話說,要戀愛必須具備五個條件:長得帥、性能力強、有錢有權(quán)、軟磨硬泡、有閑工夫。而西門慶完全具備這五個條件。在權(quán)勢的刺激下,難怪西門慶自信滿滿,難怪女人們個個都急不可耐地投懷送抱?;橐鲋皇沁_成欲望的手段,愛情如同賣淫。他娶李瓶兒,達到了財色雙收的目的。他娶潘金蓮,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西門慶之所以撒謊,只是因為這樣做的成本非常低;而潘金蓮之所以撒謊,是因為她認為這么做獲利很高。愛情永遠都暴露著人性的自私。潘金蓮和西門慶都追求享樂,最終,西門慶順從了自己的欲望,死在放縱當中,而沒有拯救的希望。本能欲望的放縱生活讓他燈盡油枯,本能一直是靈魂的牢籠,他選擇了走向地獄。到臨死,西門慶也沒有明白,本能雖然支配生活,但不能讓它成為人生的全部,倘若讓本能失去道德的轄制,就會成為動物式存在。
《金瓶梅》道德價值觀的追求目標是實現(xiàn)德性的生活。蘭陵笑笑生手持利刃,暴露了人性的冰山一角。他通過描寫西門慶的本能放縱展示了人性的丑陋。西門慶極力放縱自己,不肯面向靈魂。他明知放縱會傷害身體,但仍無法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如無底深洞,是無法滿足的,即使用再多的春藥也不行。西門慶在女人肉體上,透支了身體,透支了靈魂。西門慶心里從來就不會難過,也不覺得自己的放縱行為違背道德倫理。這也說明,一些男人永遠都貪得無厭,永遠都想一層一層往上爬。人所處的層次不同,貪的層次也自然有高低之分,但無外乎權(quán)、錢、女人,當然這三者的關(guān)系很明顯,有了權(quán)就有了錢有了女人?!督鹌棵贰穯⑹臼廊?,傷害我們最深的往往就是我們自己。人始終是情境性的動物,人的本質(zhì)不是社會關(guān)系,而是自己本能的人質(zhì)。西門慶的欲望放縱無疑表征了人性之丑惡,而作者的批判也契合了人性的真善美方面。蘭陵笑笑生執(zhí)著地追求有道德的生活,而不愿沉淪于罪惡泥潭。完美主義的人格讓他在抨擊西門慶的本能放縱時帶有悲憫之情。
西門慶到底沒有一路飆升下去。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西門慶的放縱帶來的是短暫快樂,最終走向的是死亡之路。臨死前,潘金蓮還折騰了整整一晚,她乘著西門慶醉酒,喂他吃了三丸春藥,然后騎在西門慶身上,盡情發(fā)泄,導(dǎo)致西門慶嚴重虛脫,“初時還是精液,往后盡是血水出來,再無個收救。”[1]818最終,西門慶死在了女人的床上??旄兄皇且粫r的,快樂之后是無盡的痛苦和空虛。當初的放縱沒有一點回報,換來的卻是病痛折磨。西門慶是極度的不甘心,臨死前,他充滿恐懼。在他看來,既然以前已經(jīng)做下惡業(yè),現(xiàn)在必死無疑。為了本能的肉體,他努力著。男性需要面子,女性更需要關(guān)心和體貼。在最后的時刻,西門慶太好面子,不肯請醫(yī)生去看,得了這種病,畢竟是不體面的事。而當伯爵問起來時,他竟然還顧及面子,推說是因為睡眠不足。在彌留之際,西門慶已經(jīng)顧不得妻妾的情緒,他現(xiàn)在想的只是不要被人笑話。當戀愛的時候,西門慶盡其所能投其所好,百般地呵護女性,處處滿足女性的感受。那時,他和女性的關(guān)系如蜜甜。盡管,那時他的關(guān)心,只是一種策略,一種假裝。但此時,西門慶已經(jīng)累了,他早已疲倦地不想去想,只想盡快結(jié)束這一切。最終,西門慶之死達成了佛家因果循環(huán)的“天理”。
愛情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戰(zhàn)役,對于很多人而言,只有在事后才能體驗其起伏跌宕、閃展騰挪的精彩,沒有足夠的定力、沒有足夠的審時度勢的判斷,別說取勝,就連進場的資格都沒有?!皭矍榈你U摼褪窃跁r刻變動的世界企圖尋求不可能的穩(wěn)定。”[6]西門慶既藐視道德,又色膽包天,魁梧的相貌、充裕的金錢讓他無比自信,“咱只消盡這家私廣為善事,就使強奸了嫦娥,和奸了織女,拐了許飛瓊,盜了西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潑天的富貴?!盵1]521最終,在這場戰(zhàn)役中,男女都失敗了。西門慶為了欲望喪失了生命,而潘金蓮為了貪欲受到了報應(yīng)?!皩θ藖碚f最大的需求就是克服他的孤獨感和擺脫孤獨的監(jiān)禁?!盵7]毀滅也是一種解脫,到這個份上,西門慶仍不能淡然。愛情有類宗教功能,它試圖為人類存在的價值提供一種終極意義的圖騰。當現(xiàn)實證明了愛情的勢利本質(zhì)之后,它就會被覺悟者拋棄。當死亡成為必然時,西門慶心中莫名地充滿了失落和茫然,感覺再也不能享受愛了。他沒有去超脫,而是仍然眷戀塵世的財富。而被丟下的妻妾們只能獨自去忍受眾人的閑言碎語。西門慶和妻妾們不是因為背叛而分開,而是因為恐懼死亡而傷害。西門慶死時極為痛苦,“聲若牛吼一般,喘息了半夜?!盵1]827西門慶之死,成就了作者“女色殺人”的主旨。潘金蓮的無限淫欲直接導(dǎo)致了西門慶的“精盡人亡”??蓢@的是,西門慶死后,他的女人們立馬翻臉,一個個都背叛了他。
潘金蓮始終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朝秦暮楚是她的策略。潘金蓮始終是潘金蓮,她從不會從一而終,她要的就是放蕩。潘金蓮除了美貌、有才,簡直一無是處。她荒淫、嫉妒、刻薄、勢利、愛攀比、無品味。她眼睛會勾人,男人見了心發(fā)酥。她作為市井女人,作為很早就失去父親的孤兒,在殘酷的生活面前,懂得:要得到幸福,就必須成為惡狼。她最忍受不了寂寞。她不相信命運,也沒有畏懼之心。她從沒麻木,而始終機關(guān)算盡。潘金蓮想做的不是人,而是奴隸。她苦于想做奴隸而不得,在成為奴隸后,她加倍欺負弱者。李瓶兒生了兒子,她嫉妒得發(fā)狂,設(shè)毒計謀殺孩子。為了性欲望,她什么都不顧。勾引男人,假哭胡鬧,是她的拿手好戲??擅\從來違人愿。她不愿聽從命運的安排,她爭寵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不惜任何代價的她痛悔的是自己的不濟,先是父親死去,繼而主人死去,現(xiàn)在是丈夫又死去。她選擇和陳經(jīng)濟偷情,繼續(xù)放縱自己。潘金蓮始終沒有懺悔。在孤寂中,她更加放縱。但再多的放縱也有結(jié)束的一天,最終,命運的巨輪回轉(zhuǎn)開來,她為當初的罪孽付出了應(yīng)有的代價。她的奸情先是被發(fā)現(xiàn),繼而,被武松挖心祭兄。武松以要娶她把潘金蓮騙出來。滿心歡喜的潘金蓮,以為武松終于開竅,終于尋得真愛,“我這段姻緣還落在他手里。”[1]888為性愛而生的潘金蓮,被愛沖昏了頭腦,而完全信任武松,不顧前面的危險,倒是旁人看得清楚,月娘就把武松看做殺人不眨眼的莽漢。于是,潘金蓮終于死在了心愛的人的手中。愛情使他們學會了放縱,卻沒有學會反思。“閥閱遺書思惘然,誰知天道有循環(huán)?!盵1]1011西門慶和潘金蓮自始至終沒有交出自己的內(nèi)心,寧愿死也放不下本能欲望。忽視道德,就會墮入欲望的泥潭,不與世同濁就無法存活,可以節(jié)制和清明,可以不相信愛情,但不能不相信希望。道德從來是自律的事情,對于不相信的人,完全不起作用。因為不敢正視現(xiàn)實,所以慣于自欺欺人,慣于瞞和騙,做任何事都要編出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作為工具的倫理便由此產(chǎn)生。個人不免死亡,而世界不停流動,于是整個社會就在弱肉強食的法則下茍延殘喘。蘭陵笑笑生描寫的是炎涼的世態(tài)人情,是異化環(huán)境下的人的動物式存在,是人與人之間的失德狀態(tài)?!皢⒚删褪侨祟惷撾x自我招致的不成熟。”[8]當蘭陵笑笑生面對筆案凝神深思的時候,出現(xiàn)在他筆下的并不是仇怨和憤怒,而是對真善美的憧憬。
總之,《金瓶梅》體現(xiàn)著特定的道德價值觀。它是靈動的世俗圖畫,是立體的復(fù)調(diào)樂曲,是曲折的社會批判詩,是道德之花的萌芽,是超脫之果的凝聚,是喧嘩的塵世風景和冷靜絕然的情感在空間的定格,它引發(fā)無限遐想。我們面對的并不是冷冰冰的道德說教,而是浸透了淚水和微笑的真摯探討。蘭陵笑笑生通過描述虛無的情愛和冷酷的世態(tài),表明道德應(yīng)該成為人生指南。當我們把道德當作自律,看作責任,不再給道德添加太多功利意義之時,心態(tài)便會平和下來。因此,我們需要用道德約束欲望,用良知抵制迷途幻夢,才能在人生旅途中獲得坦然與剛強。
參考文獻:
[1]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
[2]蘭陵笑笑生.金瓶梅[M].濟南:齊魯書社,1991:1.
[3]王啟忠.《金瓶梅》價值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77.
[4]田秉鍔.《金瓶梅》人性論[M].北京:學林出版社,1996:95.
[5]孫全勝.論《傷逝》悲劇美學品格的“一體兩翼”[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31-36.
[6]荀泉.論《傷逝》悲劇的三重意境[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56-58.
[7][美]艾·弗洛姆.愛的藝術(shù) [M].李建鳴,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8.
[8][美]詹姆斯·施密特編.啟蒙運動與現(xiàn)代性——18世紀與20世紀的對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