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英雙語語碼切換代價實證研究

2014-04-03 08:01:24馬恒芬王春梅耿峰
當代外語研究 2014年5期
關鍵詞:英雙語語碼代價

馬恒芬 王春梅 耿峰

(1中國民航大學,天津,300300;2天津師范大學,天津,300074)

1.引言

語言作為人類所特有的高級認知活動,在人際溝通與交流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也是認知心理學以及心理語言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當今世界多元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很多人因為工作、學習需要或興趣愛好,掌握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一般稱他們?yōu)殡p語者(bilinguals)。與單語者相比,雙語者的頭腦中存在兩套甚至兩套以上的語言系統(tǒng),他們常常需要在不同語言之間轉換,以保證迅速、準確地提取當前任務所需使用的語言,這種行為被稱為語碼切換(language switching)。而語碼切換代價(language switching cost)則是指雙語者從一種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時,反應時更長、錯誤率更高的現(xiàn)象(Proverbio et al.2004;Verhoef et al.2009)。對語碼切換及其代價的研究,為探究雙語者的語言表征提供了新的視角,對第二語言的學習和教學也有重要啟示(胡笑羽、白學軍2008;呂勇等2008;張闊、王敬欣2005)。

近年來語碼切換研究較為一致的結論是,無論從第一語言(L1)轉換到第二語言(L2),還是從第二語言(L2)轉換到第一語言(L1),都存在切換代價。任務語言的熟練程度不同,切換代價也不同,即存在語碼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有研究認為,切換至熟練語言的代價大于切換至非熟練語言(祈志強等2009;崔占玲等2009)。比如,崔占玲等(2009)研究了藏-漢-英三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發(fā)現(xiàn)被試在使用藏語-英語、漢語-英語命名圖片時出現(xiàn)了語碼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且切換至熟練語言的代價大于切換至不熟練語言;祁志強等(2009)則發(fā)現(xiàn)雙語者用英語命名時不存在切換代價,但用漢語命名時存在切換代價,說明熟練語言的切換代價顯著大于非熟練語言;張積家、王悅(2012)研究了熟練漢-英雙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也發(fā)現(xiàn)了語碼切換的不對稱性。

為什么會出現(xiàn)語碼切換代價和語碼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呢?非特定語言選擇假說和特定語言選擇假說都對語碼切換的特點及其機制做出了解釋。

Green(1998)提出的抑制控制模型(Inhibition Control Model),是非特定語言選擇假說的代表。該模型認為,在雙語言語加工中,非任務語言的詞匯表征參與目標詞的選擇競爭。目標詞選擇是通過抑制非任務語言的詞匯表征實現(xiàn)的,而在抑制非任務語言的過程中導致了語碼切換代價的產生。同時該模型還提出,由熟練語言轉換到非熟練語言時,雙語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抑制熟練語言,激活非熟練語言,從而產生了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而Costa等(1999)提出的特定語言選擇假說對此提出了質疑。該假說認為,詞匯選擇機制只與任務語言中相關詞匯的激活水平有關,非任務語言并不參與目標詞匯的選擇和通達,因此無需對非任務語言的信息進行抑制。該假說能夠解釋熟練雙語者為何完成熟練程度相當或不相當?shù)膬扇蝿照Z言切換時,不存在切換代價不對稱性的現(xiàn)象。

近幾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fā)現(xiàn)雙語者兩種語言的熟練程度不同,非目標語言的加工機制也會有所不同。非目標語言的熟練程度是影響語言加工的重要因素,這就使得兩種長期存在爭議的理論逐漸走向融合。Costa等(2004)提出了“特定語言提取閾限假說”,該理論認為語言產生中的語碼切換機制受到雙語者語言熟練程度的影響,非熟練雙語者在語碼切換時,兩種語言都會激活,需要通過非特定語言提取機制抑制非目標語言的干擾從而實現(xiàn)目標語言的提取,而熟練雙語者達到了特定語言提取閾限,他們是通過特定語言提取機制實現(xiàn)目標語言的提取。

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針對英語和其他拼音文字的語言,有關中英文切換的機制與不同拼音文字之間的轉換是否有差異研究尚少。此外,先前研究大多只探討了熟練語言-非熟練語言之間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但是不同雙語者因為L2的熟練程度不同,其語義系統(tǒng)和詞匯系統(tǒng)的表征強度也不同。對于不熟練雙語者而言,L2的激活強度較低,不足以同熟練語言(L1)競爭;而熟練雙語者L2的激活程度比較高,會與L1產生競爭。他們在語碼切換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說明在言語產生的過程中,熟練程度不同的雙語者的加工機制可能不同。但是,很少有研究同時考察熟練程度不同的雙語者在言語產生中的語碼切換代價問題。

綜上,本研究采用圖片命名范式,考察不同熟練程度的漢-英雙語者在言語產生中的語碼切換代價情況。擬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漢-英雙語者在進行漢-英文切換時,是否存在語碼切換代價?(2)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英語)如何影響語碼切換代價的大小和方向?

2.方法

2.1 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2(被試類型:熟練雙語者、不熟練雙語者)×2(開始語言:漢語、英語)×2(任務類型:有切換、無切換)的混合實驗設計,其中被試類型為被試間變量,開始語言和任務類型為被試內變量。記錄被試命名圖片的反應時和正確率。

2.2 被試

在某高校招募大學生漢-英雙語者共40名,以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yōu)闃藴剩壋煽冊?30分(良好水平)及以上的雙語者為高熟練程度被試。四級成績在400分(不合格)及以下的雙語者為低熟練程度被試。熟練雙語者20人(男9人,女11人),平均年齡23.2歲;不熟練雙語者20人(男9人,女11人)平均年齡19.6歲。

所有被試均無神經系統(tǒng)或精神疾病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均為右利手。所有被試之前并未參加過類似實驗,實驗結束后獲得一定的報酬。

2.3 材料

首先選取常用物體、動物概念及器官的黑白圖片共123張,圖片所呈現(xiàn)的物體概念均屬于基本類別水平。再由60名漢-英雙語者(不參加正式實驗)對圖片進行命名一致性、熟悉性和表象一致性的測評。其中,命名一致性包括名稱一致性和概念一致性,以百分比計算其得分;熟悉性和表象一致性采用5點計分法。最后篩選出60張圖片作為正式實驗材料,其名稱一致性百分數(shù)高于80%,概念一致性百分數(shù)高于95%,熟悉度高于4,表象一致性高于3。

2.4 程序

采用E-Prime編程并記錄反應數(shù)據(jù),用Lenovo ThinkPad14寸筆記本電腦呈現(xiàn)實驗材料,顯示器分辨率為1024×768像素,被試與電腦屏幕之間的距離為60cm,圖片呈現(xiàn)在黑色背景的正中央,視角為10°。

實驗采用圖片命名范式,實驗流程如圖1所示,每個試次開始首先呈現(xiàn)2000ms的空屏,接著呈現(xiàn)命名線索“+/-”200ms(“+”代表用漢語命名,“-”代表用英語命名),線索消失后再呈現(xiàn)500ms的空屏,之后呈現(xiàn)圖片4000ms,此時要求被試根據(jù)提示線索對圖片進行命名,并出聲報告結果。每三個試次組成一組,可以構成四種實驗條件(漢語開始-有切換,漢語開始-無切換,英語開始-有切換,英語開始-無切換),例如,漢語開始且有切換條件下,前兩個試次中的圖片用漢語命名,第三個試次中的圖片則用英語命名。正式實驗共80組,240個試次。

圖1 實驗流程圖

整個實驗包括練習和正式實驗兩部分,練習中先讓被試熟悉實驗程序,對20張圖片隨機進行漢/英文命名的練習,對線索判斷及圖片命名正確率達到95%才能進入正式實驗。正式實驗分為兩個組塊,被試在兩個組塊間進行適當休息。整個實驗大約持續(xù)40分鐘。

3.結果

剔除反應時小于200ms和大于2000ms的極端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對被試與項目(圖片)的反應時分別進行2(被試類型:熟練雙語者、不熟練雙語者)×2(開始語言:漢語、英語)×2(任務類型:有切換、無切換)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類型主效應顯著(F1(1,39)=4.34,p<0.05,?2=0.10,F(xiàn)2(1,118)=34.78,p<0.01,?2=0.23),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961.84±282.24ms)顯著小于不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1093.30±289.22ms)。開始語言類型主效應顯著(F1(1,39)=27.53,p<0.01,?2=0.41,F(xiàn)2(1,118)=22.58,p<0.01,?2=0.16),以漢語開始的反應時(990.02±216.90ms)顯著小于以英語開始的反應時(1065.3±196.99ms)。任務類型主效應邊緣顯著(F1(1,39)=3.15,p=0.08,?2=0.08,F(xiàn)2(1,118)=4.45,p<0.05,?2=0.04),有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1040.3±215.94ms)大于無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1015.3±198.21ms)。被試、開始語言、任務類型三者的交互作用顯著(F1(1,39)=8.5,p<0.01,?2=0.18,F(xiàn)2(1,118)=7.89,p<0.01,?2=0.06)。

為進一步探討被試、開始語言、任務類型如何相互作用影響被試的反應時,對三者的交互作用做進一步的分析。對熟練雙語者做2(開始語言)×2(任務類型)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開始語言主效應顯著(F1(1,20)=6.63,p<0.05,?2=0.25,F(xiàn)2(1,59)=12.91,p<0.01,?2=0.18),以漢語開始的反應時(933.01±234.30ms)顯著小于以英語開始的反應時(990.67±163.46ms)。任務類型主效應邊緣顯著(F1(1,20)=3.10,p=0.09,?2=0.13,F(xiàn)2(1,59)=1.59,p=0.22,?2=0.03),有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973.44±196.61ms)大于無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950.24±190.40ms)。開始語言與任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1,20)=1.85,p=0.19,?2=0.09,F(xiàn)2(1,59)=1.66,p=0.20,?2=0.03);對不熟練雙語者做2(開始語言)×2(任務類型)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開始語言主效應顯著(F1(1,19)=27.75,p<0.01,?2=0.59,F(xiàn)2(1,59)=10.71,p<0.01,?2=0.15),以漢語開始的反應時(1047.3±370.50ms)顯著小于以英語開始的反應時(1140.3±365.50ms)。任務類型主效應不顯著(F1(1,19)=1.14,p=0.30,?2=0.06,F(xiàn)2(1,59)=2.89,p=0.10,?2=0.05)。開始語言與任務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F1(1,19)=6.45,p<0.05,?2=0.25,F(xiàn)2(1,59)=6.27,p<0.05,?2=0.10)。進一步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以漢語開始時,兩種任務類型差異顯著,F(xiàn)1(1,19)=12.14,p<0.01,有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1106.23±287.4ms)大于無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987.85±251.01ms),以英語開始時兩種任務類型差異不顯著,F(xiàn)(1,19)=1.43,p=0.25。

4.討論

本研究采用圖片命名范式,探討了漢-英雙語者漢、英兩種語言之間的語碼切換及雙語熟練程度對語碼切換代價對稱性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漢-英雙語者都存在語碼切換代價。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影響了語碼切換代價的對稱性,具體表現(xiàn)為熟練雙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是對稱的,而不熟練雙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是不對稱的。

4.1 雙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

Grainger和Beauvillain(1987)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雙語者在兩種語言間轉換時存在語碼切換代價。他們要求英-法雙語者完成真假詞判斷任務。實驗材料包括兩種,即單一系列(只有英文詞或法文詞)和混合系列(英文詞與法文詞混在一起),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完成混合系列時的反應時顯著長于單一系列。此后,研究者圍繞語碼切換代價問題展開了大量研究,如Orfandou和Petroc(2005)用希臘語-英語雙語者完成相同的語言轉換任務,發(fā)現(xiàn)希臘語-英語雙語者也存在語碼切換代價。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任務類型主效應顯著,有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大于無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該結果說明,無論雙語者的熟練程度如何,都存在語碼切換代價,這同以往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4.2 語言熟練程度對語碼切換代價對稱性的影響

本研究中,熟練的漢-英雙語者在圖片命名時存在切換代價,但開始語言與任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提示切換代價是對稱的。不熟練的漢-英雙語者在圖片命名時也存在切換代價,且開始語言與任務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以漢語開始時有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大于無切換條件下的反應時,以英語開始時兩種任務類型差異不顯著,提示切換代價是不對稱的。我們的研究中不熟練雙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結果與崔占玲等(2009)、祁志強等(2009)、王敬欣等(in press)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與以上幾項國內同類研究不同的是,我們同時還考察了熟練雙語者的語碼切換問題,并發(fā)現(xiàn)了不同于不熟練雙語者的結果,這為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影響語碼切換代價及對稱性進一步提供了證據(jù)。

研究結果支持了特定語言提取閾限假說,說明言語產生中不同熟練程度的雙語者其詞匯選擇機制亦不同。對不熟練雙語者來說,不熟練語言(L2)沒有達到特定語言的提取閾限,激活L2的詞匯表征需要借助于熟練語言(L1),所以只能通過抑制控制機制選擇目標詞匯。為了正確選擇目標詞,需要抑制非當前任務語言的詞匯表征,一方面要抑制與當前任務無關但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詞匯表征,且語言激活的強度越大,抑制的強度就越大。另一方面,先前對任務無關語言的抑制將影響隨后對該語言的重新激活,且先前抑制的強度越大,隨后解除抑制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當切換至熟練語言時,因為熟練語言在先前命名任務中抑制強度大,解除對其抑制所需時間也長,所以熟練語言的切換代價比非熟練語言更大,出現(xiàn)切換代價的不對稱;對熟練雙語者來說,詞匯提取機制與不熟練雙語者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詞匯表征都能夠被整合到一個心理詞典中,都達到了特定語言提取閾限,因而通過特定語言選擇機制來選擇目標詞。非任務語言不參與目標詞的選擇競爭,不管切換至熟練語言還是切換至相對熟練的語言,目標詞匯的選擇過程都類似于單語者,直接對任務語言的目標詞匯進行提取而不受非任務語言的干擾。所以熟練雙語者不存在語碼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

本研究也支持了Costa等(2004)提出的特定語言提取閾限假說。但值得注意的是,Costa等人的研究中兩種語言都屬于拼音文字,特定語言提取閾限假說也是基于對拼音文字的研究而提出的。拼音文字符合形音對應規(guī)則,漢字語義信息通達則不一定通過語音通達。本研究與拼音文字的研究結果一致,并沒有發(fā)現(xiàn)語碼切換中語言特異性的現(xiàn)象。這提示不同的語言之間切換機制可能是相同的,語音不發(fā)揮關鍵作用。未來研究可以對漢語進一步區(qū)分形音一致與形音不一致的情況,再考察不同條件下漢-英語碼切換代價及對稱性問題,有助于揭示語碼切換的本質。

此外,本研究中熟練雙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是對稱的,這與張積家、王悅(2012)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他們發(fā)現(xiàn)熟練漢-英雙語者也存在語碼切換的不對稱性。這可能與兩項研究中語言加工的水平有關,張積家等的語碼切換研究是基于短語(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匯組合而成的語法單位)水平上的,而本研究是基于詞匯水平。

5.小結與建議

漢-英雙語者在圖片命名任務中表現(xiàn)出了語碼切換代價。語言熟練程度影響了切換代價的大小和方向,不熟練雙語者存在語碼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而熟練雙語者則不存在這一現(xiàn)象。實驗結果支持并豐富了特定語言提取閾限假說。

限于條件和時間等因素,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采用英語等級考試成績區(qū)分出熟練雙語者和不熟練雙語者,這種分類方法可能不夠精確。另外,本研究采用的是行為實驗,僅通過反應時數(shù)據(jù)不能夠對語碼切換現(xiàn)象進行更為深入的說明,可以在此基礎上,采用時間分辨率高的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s)和空間分辨率高的功能性磁共振腦成像技術(fMRI)研究語碼切換的神經機制。此外,研究所采用的圖片命名任務是基于詞匯水平的言語產生,這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雙語者的日常語言交流行為,還需要深入的研究。為了解日常交流中語碼切換的實質,提高研究的生態(tài)效度,今后的研究可以采取語句、段落、語篇等材料,還可借助言語流暢性技術和頭腦風暴法等方法做進一步研究。

Costa,A.&M.Santesteban.2004.Lexical access in bilingual speech production:Evidence from language switching in highly proficient bilinguals and L2learner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50(4):491-511.

Costa,A.,M.Miozzo &A.Caramazza.1999.Lexical selection in bilingual:Do words in the bilingual’s two lexicons compete for selection[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41(3):365-97.

Grainger,J.&C.Beauvillain.1987.Language blocking and lexical access in bilinguals[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39(2):295-319.

Green,D.W.1998.Mental control of the bilingual lexicosemantic system[J].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 1(2):67-81.

Orfandou,E.&S.Petroc.2005.Language switching and the effects of orthographic specificity and response repetition[J].Memory and Cognition 33(2):355-69.

Proverbio,A.M.,G.Leoni &A.Zani.2004.Language switching mechanism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An ERP study[J].Neuropsychologia42(12):1636-56.

Verhoef,K.,A.Roelofs &D.J.Chwilla.2009.Role of inhibition in language switching: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in overt picture naming[J].Cognition110(1):84-99.

崔占玲、張積家、顧維忱.2009.藏-漢-英三語者言語產生中的詞匯選擇機制[J].現(xiàn)代外語32(1):51-58.

胡笑羽、白學軍.2008.雙語控制的神經基礎及其對第二語言教學的啟示[J].心理與行為研究6(1):70-74.

呂勇、許貴芳、沈德立.2008.漢英語言內及語言間重復啟動效應的ERP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6(2):81-88.

祈志強、彭聃齡、許翔杰、柳恒超.2009.漢英雙語者語言產生與理解過程中的切換研究[J].心理科學32(2):356-59.

張積家、王悅.2012.熟練漢-英雙語者的語碼切換機制——來自短語水平的證據(jù)[J].心理學報44(2):166-78.

張闊、王敬欣.2005.漢-英并列雙語者圖片命名的重復啟動效應[J].心理與行為研究3(1):30-34.

猜你喜歡
英雙語語碼代價
中英雙語閱讀 金銀島
學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42
中英雙語閱讀 柳林風聲
學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08
中英雙語閱讀 呼嘯山莊
學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8:52
中英雙語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學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30
愛的代價
海峽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22
代價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語碼轉換應用研究
成熟的代價
中學生(2015年12期)2015-03-01 03:43:53
報章語碼轉換與城市休閑文化——以杭州為例
動態(tài)順應視域中的語碼混用研究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1
玛纳斯县| 浮梁县| 洞头县| 仲巴县| 定州市| 饶阳县| 南投县| 惠州市| 新民市| 屏山县| 塘沽区| 即墨市| 尖扎县| 平山县| 巴彦县| 康定县| 瓮安县| 黑水县| 卢湾区| 白朗县| 石屏县| 余庆县| 奎屯市| 称多县| 台江县| 渭源县| 岐山县| 玛曲县| 迭部县| 南江县| 金门县| 承德县| 龙山县| 平定县| 赞皇县| 潜江市| 玉环县| 肇州县| 嫩江县| 荆门市|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