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宋文鑒》存北宋一代文獻的編纂意圖及其影響

2014-03-28 15:54:25李昇
關鍵詞:呂祖謙文海選本

李昇

(貴州財經(jīng)大學文化傳播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論《宋文鑒》存北宋一代文獻的編纂意圖及其影響

李昇

(貴州財經(jīng)大學文化傳播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宋文鑒》的編纂意圖有兩種傳統(tǒng)說法,第一種是周必大“有補治道”說,第二種是劉克莊“去取多朱意”說,但呂祖謙是以己意編《宋文鑒》,并未按宋孝宗“有補治道”的旨意去編纂,呂祖謙與朱熹學術思想不同,朱熹對《宋文鑒》的編纂也多有批評,所以傳統(tǒng)的兩種說法均不對。從呂祖謙編《宋文鑒》時的史官身份,《宋文鑒》大量增選《宋文?!愤z落文獻、基本不選《宋文?!芬堰x文獻,以及《宋文鑒》資料來源廣泛,有意搜求真實歷史文獻,可以看出《宋文鑒》的編纂意圖是存北宋一代文獻,形成了“包括全代,與史相輔”的特點,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現(xiàn)的以一己之力編選一代文獻的選本顯然是受到了《宋文鑒》存一代文獻編纂思想的影響。

《宋文鑒》;編纂意圖;存一代文獻;《宋文?!?/p>

呂祖謙編的《宋文鑒》(時名《皇朝文鑒》)是南宋一部非常著名的詩文選本,該選本不僅帶有御制選本的色彩,其編纂者又為南宋婺州(今浙江金華)著名理學家,與張栻、朱熹合稱為“東南三賢”,且隨著理學思想在南宋后期至元明清成為官方主流思想,《宋文鑒》也隨之受到宋元明清之人的日益重視,歷來私版、官版不斷。與此同時,對該選本的研究熱情,自古以來經(jīng)久不息。如果從南宋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十七至卷五十集中研究《宋文鑒》開始算起,至今《宋文鑒》研究已有七百多年歷史了(《習學記言序目》初刊于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其中對《宋文鑒》編纂意圖的研究是主要的方面。

一、傳統(tǒng)觀點

關于《宋文鑒》編纂意圖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兩種傳統(tǒng)觀點:

第一種是周必大提出的“有補治道”說。周必大在《<皇朝文鑒>序》中說:

皇帝陛下天縱將圣如夫子,煥乎文章如帝堯,萬幾余暇,猶玩意于眾作,謂篇帙繁伙,難于遍覽,思擇有補治道者表而出之,乃詔著作郎呂祖謙,發(fā)三館四庫之所藏,裒縉紳故家之所錄,斷自中興以前,匯次來上。[1]

據(jù)周必大的記載,當年宋孝宗命呂祖謙編《宋文鑒》的初衷是要“有補治道”,既然是御制選本,則選本的編纂意圖自然就是皇上的旨意,故“有補治道”遂成為后世闡釋《宋文鑒》編纂意圖的主要思想,只是后世在表述上各有不同。葉適在《習學記言序目》卷四七中說:“此書刊落浩穰者,百存一二,茍其義無所考,雖甚文不錄;或于事有所該,雖稍質(zhì)不廢;巨家鴻筆,以浮淺受黜;稀名短句,以幽遠見收。合而論之,大抵欲約一代治體歸之于道”[2],“約一代治體歸之于道”與“有補治道”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第二種說法是劉克莊提出的“去取多朱意”說。劉克莊在《<迂齋標注古文>序》中說:“本朝文治雖盛,諸老先生率崇性理,卑藝文。朱(熹)主程而抑蘇,呂氏《文鑒》(按指呂祖謙《宋文鑒》)去取多朱氏意?!保ā逗蟠逑壬笕肪砭帕┐擞^點在當時就有人贊同,宋末周密在《浩然齋雅談》卷上中就全文引述了劉克莊的這段話(文字有所出入),可見周密對劉克莊提出的呂祖謙《宋文鑒》去取多朱熹意的觀點是極為贊成的。但這一說法顯然毫無根據(jù),因為呂祖謙與朱熹二人學術思想不同,呂祖謙不可能依據(jù)朱熹的思想去編《宋文鑒》,而且《宋文鑒》編成后還受到了朱熹的諸多批評,所以此說在古代影響不大,更多人包括當代學者更偏向于第一種說法,如陳廣勝在《呂祖謙與<宋文鑒>》中說:“‘約一代治體歸之于道’,正是呂祖謙編類《宋文鑒》時所遵循的總原則和指導思想?!盵3]鞏本棟《論<宋文鑒>》中也說:“呂祖謙編纂《宋文鑒》的指導思想,就是要‘以道為治,而文出于其中’,或‘約一代治體,歸之于道’,即凡是符合儒家禮義道德、有益于治政的文章,便多在編選之列,而言不及義、無補治政的‘虛文’,即使具有文采,也棄之不取?!盵4]

那么《宋文鑒》的編纂意圖是否真的就是“約一代治體歸之于道”或者說是“有補治道”呢?呂祖謙的侄子呂喬年在《太史成公編<皇朝文鑒>始末》中說:“自太史以病歸里,深知前日紛紛之由,遂絕口不道《文鑒》事,門人亦不敢請,故其去取之意,世罕知者。周益公(周必大)既被旨作序,序成書來,以封示太史,太史一讀,命子弟藏之,蓋其編次之曲折,益公亦未必知也”[1],呂祖謙對周必大序中所言“有補治道”的說法不置可否,以致其侄呂喬年認為周必大序中所言未必就符合呂祖謙本意,也就是說《宋文鑒》的編纂意圖是“有補治道”的說法并非是正確的。

呂祖謙其實并未按照宋孝宗“有補治道”的初衷去編纂《宋文鑒》,他更多地是以己意編《宋文鑒》的,關于這一點,《建炎雜記》乙集卷五中有詳細記載:

今《孝宗實錄》書此事頗詳,未知何人當筆。其詞云:“初,祖謙得旨校正(《宋文?!罚w上意令校讎差誤而已。祖謙乃奏以為(《宋文海》)去取未當,欲乞一就增損。三省取旨,許之。甫數(shù)日,上仍命磻老與臨安教官二員同校正,則上意猶如初也。時祖謙已誦言皆當大去取,其實欲自為一書,非復如上命。議者不以為可。磻老及教官畏之,不敢與共事,固辭不肯預,而祖謙方自謂得計……故祖謙之書,上不復降出云”。[5]597

從此記載可知,當初宋孝宗只是命呂祖謙校正當時民間坊本《宋文?!范眩鴧巫嬷t認為該選本“去取未當”,想重新“增損”該選本,即打算重編一部新的選本。起初,宋孝宗同意了呂祖謙的做法,但過了不久,宋孝宗又重新命人校正《宋文?!?,但呂祖謙“欲自為一書,非復如上命”,以至于當時參與校正的文官畏懼抗命而不敢與呂祖謙共事,這說明呂祖謙是按己意編《宋文鑒》的,所以說《宋文鑒》“有補治道”的編纂意圖恐難符合呂祖謙本意,畢竟呂祖謙從未說過《宋文鑒》是“有補治道”或者“約一代治體歸之于道”這樣的話。

二、《宋文鑒》編纂的真實意圖

那么《宋文鑒》的編纂意圖究竟是什么呢?愚以為,呂祖謙是從一個史學家的角度進行編纂的,也就是說呂祖謙是打算將北宋一代文史資料匯編在一起,他在《進所編<文海>賜銀絹謝表》中說:“抱槧懷鉛,曷負右文之意?賜金增秩,徒慚稽古之榮”,則呂祖謙編《宋文鑒》有著“稽古”之意,他在《進編次<文海>札子》中進一步道出了這種意圖,其云:

淳熙四年十一月……令臨安府校正開雕《圣宋文?!?。十一月九日,三省同奉圣旨,委呂某專一精加校證,某竊見《文海》元系書坊一時刊行,名賢高文大冊尚多遺落,遂具札子,乞一就增損,仍斷自中興以前,銓次庶幾可以行遠。[6]從此札子可知,當初孝宗只是讓呂祖謙對《圣宋文?!贰皩R痪有WC”,但呂祖謙出于史學家的考慮,認為“名賢高文大冊尚多遺落”,故而將中興以前的資料予以“增損”,所以呂祖謙是以匯聚一代文獻的宗旨編《宋文鑒》的。

這一看法前人有所提及,章學誠《文史通義·書教中》中說:

東京以還,文勝篇富,史臣不能概見以紀傳,則匯次為《文苑》之篇……蕭統(tǒng)《文選》以還,為之者眾。今之尤表者,姚氏之《唐文粹》、呂氏之《宋文鑒》、蘇氏之《元文類》,并欲包括全代,與史相輔,此則轉有似乎言事分書,其實諸選乃是春華,正史其秋實耳。[7]

《唐文粹》在“包括全代,與史相輔”方面稍遜之,而《宋文鑒》與《元文類》則無愧于史之“春華”之美譽,如明人修《元史》就多有依據(jù)《元文類》的地方,加之《元文類》的編者蘇天爵“三居史職,預修武宗、文宗實錄”,“于當代掌故,最為嫻習”,“故是編去取精嚴,具有體要”[8],而呂祖謙編《宋文鑒》時也是史官,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因孝宗重修《徽宗實錄》,以李燾薦,(呂祖謙)除秘書省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9]193,淳熙四年(1177)“四月二十九日,以與修《實錄》有勞,減一年磨勘,轉承議郎,罷檢討,仍兼史職”[9]201,雖然八月遷著作郎后請祠歸,但十月時仍參與編撰《中興館閣書目》,不久,十一月就以著作郎的身份奉旨校正《圣宋文?!?,所以呂祖謙編《宋文鑒》之前一直保持著史官的身份,加之史學又是呂氏家族家學的重要內(nèi)容,呂祖謙秉承家學,以史學的涵養(yǎng)編纂《宋文鑒》,其編纂的宗旨自然與史學相關了。

為了進一步說明《宋文鑒》是從匯聚北宋一代文史資料的角度編纂的,下面將從《宋文海》與《宋文鑒》的比較及《宋文鑒》的資料來源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宋文海》與《宋文鑒》

眾所周知,《宋文鑒》的編纂緣起是因江鈿的《宋文?!?,二者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將二者進行一番比較,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宋文鑒》的編纂意圖。

《宋文?!吩幸话俣?,選文年限是宋初至中興之前,即選北宋詩文,今僅存卷四至卷九宋刻本殘卷,收入《宋集珍本叢刊》第91冊,線裝書局2004年版。為保證比較的準確性,我們將《宋文?!窔埦碇虚g部分卷七“記”體文與卷八“銘”文與《宋文鑒》進行比較,特點有二:

1.《宋文鑒》大量增加了《宋文海》遺落的名賢高文大冊

呂祖謙說《宋文?!愤z落名賢高文大冊尚多,這一點僅從數(shù)量上來看應該是不錯的?!端挝暮!穬H選錄了9位作家的12篇“記”體文,歸為一卷,而《宋文鑒》卻選錄了49位作家的90篇“記”體文,分作八卷(《宋文鑒》卷七十七至卷八十四);《宋文海》選錄了6位作家的7篇“銘”文,歸為一卷,《宋文鑒》雖也只選錄了一卷(卷七十三),但卻是22位作家的34篇文章,這從數(shù)量上就能說明《宋文?!吩谶x錄作品時應該遺落了很多作品。

我們再從二書所選內(nèi)容上來看,《宋文海》較之《宋文鑒》確實遺落了眾多名賢之作,如王禹偁的《待漏院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shù)拿颐鳎辽僭谒未彩沁x家常選之作,如現(xiàn)存最早的宋人選宋文選本《圣宋文選》卷七就選錄了王禹偁的《待漏院記》,江鈿《宋文?!分蟮乃稳诉x本,如樓昉的《崇古文訣》卷十六、王霆震的《古文集成》卷十亦選錄了此文,但《宋文?!肪砥咧袇s未選這三篇記體文章,而且連這三位名家的其他記體文也均不選錄。既然江鈿將書名定名為“文?!?,則所選文章范圍理應較廣泛才是,但我們看到的卻是選文范圍不但狹窄,且去取無法。

呂祖謙的《宋文鑒》不僅全部選錄了以上所舉之文,而且從所選作家上來看,基本囊括了后世公認的大家,尤其是明人特別推崇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在《宋文鑒》卷七十六至卷八十四“記”體文中都有選錄,如選錄歐陽修文8篇、王安石文3篇、蘇洵文2篇、曾鞏文8篇、蘇軾文9篇、蘇轍文4篇,其總數(shù)達到了《宋文鑒》所選記體文數(shù)量的三分之一,而《宋文?!肪砥哂涹w文中歐陽修、王安石、蘇洵、曾鞏文均未選,其遺落名賢高文大冊之實不言而喻。

那么《宋文鑒》又是以何種標準選錄《宋文?!愤z落的文章的呢?呂喬年在《太史成公編<皇朝文鑒>始末》中說:

今間得于傳聞,以為太史嘗云:“國初文人尚少,故所取稍寬;仁廟以后,文士輩出,故所取稍嚴,如歐陽公、司馬公、蘇內(nèi)翰、蘇黃門諸公之文,俱自成一家,以文傳世,今姑擇其尤者,以備篇帙;或其人有聞于時,而其文不為后進所誦習,如李公擇(常)、孫莘老(覺)、李泰伯(覯)之類,亦搜求其文,以存其姓氏,使不湮沒;或其嘗仕于朝,不為清議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觀,如呂惠卿之類,亦取其不悖于理者,而不以人廢言”,又嘗謂:“本朝文士……止是別無作者,不得已而取之。若斷自渡江以前,蓋其年之已遠,議論之已定,定而無去取之嫌也”,其大略若此。[1]

呂喬年所聽傳聞并非虛傳,《文獻通考》卷二四八記載:“《朱子語錄》:伯恭《文鑒》有止編其文理佳者;有其文且如此,而眾人以為佳者;有其文雖不甚佳,而其人賢名微,恐其泯沒,亦編其一二篇者;有文雖不佳,而理可取者,凡五例,已忘其一”,朱熹與呂祖謙二人交往甚密,二人也常就《宋文鑒》一事互通書信,則朱熹所言《宋文鑒》所編條例應是可信的,而呂喬年所聽傳聞又與之吻合,故完全可以從這個編纂條例來看呂祖謙的編纂意圖。

從上引條例來看,呂祖謙是廣泛地搜取各類人等之作,“不以人廢言”,更重要的是呂祖謙秉持著“存其姓氏,使不湮沒”的文獻整理心態(tài),他并不是僅從文學的角度選擇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自成一家者之文,他還注意選擇其文不聞于時者之文;呂祖謙也并不是像當時人批評《宋文鑒》那樣“有通經(jīng)而不能文詞者,亦表奏廁其間,以自矜黨同伐異之功”[5]597,他選擇了王安石、呂惠卿這類新黨之人的作品,而且所選之文都是“議論已定”之文,即選“眾人以為佳者”,并無去取之嫌;至于朱熹批評《宋文鑒》“文勝而義理乖僻者,恐不可取”,則僅是朱熹作為一位理學家的片面之詞,且呂祖謙選文還是很注重義理的,所謂“編其文理佳者”、“取其不悖于理者”是也??傊端挝蔫b》的編纂條例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選文范圍全面,所以即使前人說呂祖謙編《宋文鑒》“黨同伐異”,但仍然承認該選本將“前輩名人之文,搜羅殆盡”[5]597,如果呂祖謙不是從整理一代文獻的角度去編《宋文鑒》,恐怕很難做到“搜羅殆盡”的效果。

2.《宋文鑒》基本不選《宋文?!匪x文章

與《宋文?!匪x篇章相比,《宋文鑒》的選文有一特點,即基本不選《宋文?!芬堰x文章。愚以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呂祖謙是從匯集一代文獻的角度編纂《宋文鑒》的,如果選擇《宋文海》已選錄的文章,則會使得選擇的文獻史料過于重復,故而不選,畢竟《宋文鑒》是在《宋文?!返幕A上“增損”得來的,呂祖謙所“損”的內(nèi)容自然是《宋文海》中的內(nèi)容,而“損”的標準顯然是不愿與其重復。

這方面的例證是比較多的,例如《宋文?!愤x錄了蘇軾的《蓋公堂記》,而《宋文鑒》卻沒有選錄該文,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有補治道”說去解釋這一現(xiàn)象則顯然不對,因為呂祖謙編的《東萊標注三蘇文集》中就選錄了蘇軾的《蓋公堂記》,這說明呂祖謙本人是看重蘇軾的這篇文章的,而且呂祖謙評價此文的主旨思想就是“論治道”[10],既然《蓋公堂記》一文是有補治道的,為何《宋文鑒》又不選呢,顯然呂祖謙不選此文不是從是否“有補治道”的角度考慮的;又例如《宋文?!肪砥哌x錄了蘇軾的《喜雨亭記》,按照《宋文鑒》的編纂體例,蘇軾這類自成一家者的文章要“擇其尤者,以備篇帙”,《喜雨亭記》怎么說也屬于“尤者”的范圍吧,呂祖謙編的《東萊標注三蘇文集》中就選錄了蘇軾的《喜雨亭記》,這說明呂祖謙亦是欣賞該文的,但《宋文鑒》卻沒有選錄該文,難道這也要從“有補治道”的角度解釋嗎,說《宋文?!匪x的《喜雨亭記》一文沒有達到“有補治道”的標準,故《宋文鑒》予以刪除?或者是從文學的角度解釋,說《喜雨亭記》不夠文學價值故而不選?但誰都知道蘇軾的《喜雨亭記》是篇文學名作。而這一現(xiàn)象的唯一合理解釋就是《宋文鑒》是為避免文獻重復而不選《宋文海》所選文章的,呂祖謙并不是以是否“有補治道”或者是否為文學名作的標準進行編選的。

我們可以看到,《宋文海》殘存的六卷共選文56篇,而與《宋文鑒》所選文章相同的篇章只有5篇,由此可見,《宋文鑒》選文的一個體例是基本不選《宋文?!匪x文章,以此避免所選文獻重復,這說明呂祖謙是在以更廣泛的角度選文。

(二)《宋文鑒》選文資料的來源

呂祖謙《進編次<文海>札子》云:

(宋孝宗淳熙四年)十一月十五日,三省同奉圣旨,依某。尋將秘書省集庫所藏本朝諸家文集,及于士大夫家,宛轉假借,旁采傳記、他書,雖不知名氏,而其文可錄者,用《文選·古詩十九首》例,并行編類,凡六十一門,為百五十卷,目錄四卷。[6]

由此可知,呂祖謙編《宋文鑒》的資料來源是秘書省集庫所藏宋朝諸家文集,以及士大夫家的私人藏書,同時還“旁采傳記、他書”,可謂搜求很廣,從呂祖謙選文范圍來看,全面是其主要特點,這樣做的好處是使選文更加全面,不僅可以大量增補《宋文?!愤z落的名賢高文大冊,還可以搜求到“不知名氏,而其文可錄者”之作,而且還可以去偽存真,訪求到真實的歷史文獻,例如呂喬年在《太史成公編〈皇朝文鑒〉始末》中說到一件事:

有媢者密奏云:“《文鑒》所取之詩,多言田里疾苦之事,是乃借舊人作以刺今。又所載章疏皆指祖宗過舉,尤非宜”,于是上亦以為鄒浩《諫立劉后疏》語訐,別命他官有所修定,而鋟板之議遂寢。(原注:太史(呂祖謙)之取郢公諫疏,非他,昔鄒公抗疏之后即遭遠貶,其后還朝,徽宗勞苦之,且問諫草何在,鄒公失于繳奏,同輩曰禍在此矣。既而國論復變,蔡京令人偽撰鄒公諫草,言既鄙俚,加以狂奸,騰播中外,流聞禁中,徽宗果怒,降詔,有“奸人造言”之語,鄒公遂再貶。太史得其原疏,故特載之。)[1]

呂喬年所說鄒浩的《諫立劉后疏》,被呂祖謙編入《宋文鑒》卷六十一,題名《諫立后》,按呂喬年的解說,呂祖謙編選此文僅僅是因搜求到鄒浩的“原疏”,因此該文極具文獻價值,可見呂祖謙是當時最早關注徽宗之詔與鄒浩之疏一事的人,而這顯然又是出于呂祖謙的史學修養(yǎng),正因他能廣求“諸家文集”,才能搜求到極具價值的歷史文獻,而這樣做的初衷顯然是出于搜求到北宋一代的文獻,而不是說要搜求到“有補治道”的文章或文學價值高的文章,因為搜求這類文章,呂祖謙大可不必頗費周折地去“宛轉假借”,他既有江鈿的《宋文?!纷鳛閰⒖?,又有“秘書省集庫所藏”,只需選編一些“眾人以為佳者”之作即可,完全沒必要傾全力搜求文獻以編《宋文鑒》,甚至“因此成病”(呂喬年《太史成公編〈皇朝文鑒〉始末》),宋代很多人就沒有廣泛搜求文獻而編纂成了一部選本,最有名的一個例子當然是王安石編《唐百家詩選》,據(jù)說是依據(jù)宋敏求家藏書編纂而成,與《宋文鑒》相同類型的宋人選宋文如《圣宋文選》、《宋文?!?、《續(xù)文章正宗》等等,也都未聽說編者是廣求文獻而編成的,相比之下,《宋文鑒》匯集一代文獻的編纂色彩就顯得更鮮明。

總之,《宋文鑒》編纂的思想主要是從文獻的角度匯集北宋一代文史資料,“包括全代,與史相輔”(章學誠《文史通義》)。當然在選文過程中仍有一些選文條例,比如選擇大家公認的名作,還有筆者發(fā)現(xiàn)的一條即基本不選《宋文海》選過的文章,所以有人從“有補治道”的角度盛贊《宋文鑒》的價值,那只是《宋文鑒》存一代文獻思想下的特點之一,而這一盛贊也沒有得到呂祖謙本人的認可。

三、《宋文鑒》對南宋選本編選有宋一代文獻風氣形成的影響

宋人編纂一代文獻的思想從宋初就已產(chǎn)生,如《文苑英華》的編纂便是主要匯集有唐一代的文史文獻,但宋人有意匯集有宋一代的文史資料則是從呂祖謙編《宋文鑒》開始的?!端挝蔫b》之前選宋代詩文的選本有無名氏的《圣宋文選》、曾慥的《皇宋詩選》和江鈿的《圣宋文?!罚@三種選本雖然都號稱圣宋、皇宋,給人的感覺是該類選本編選的是有宋一代詩文,但從內(nèi)容上來看,都是所遺甚夥,徒有虛名,如《圣宋文選》只選錄了歐陽修、司馬光、范仲淹、王禹偁、孫復、王安石、余元度、曾子固、石介、李邦直、唐子西、張文潛、黃庭堅、陳瑩中十四家文,并未完全搜集到北宋諸家文章,而且編纂者的選文思想也頗不合當今的文學史觀念,該選本選了張文潛文七卷、李邦直文五卷,是選本中選文最多的兩人,這二人在今天看來顯然不是北宋散文大家,而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王安石二位每人只選了兩卷,故其遺落名賢高文大冊應比《宋文?!犯?,所以在南渡初期就產(chǎn)生了該選本的續(xù)編《圣宋文選后集》。在詩歌選本方面,較早搜集北宋一代詩歌作品的選本是曾慥的《皇宋詩選》,但該選本亦是去取無法,歐、王、蘇、黃之詩為宋人所傳者皆不入選,以致到了宋理宗時期還有人續(xù)編是集,《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五云:“《續(xù)百家詩選》二十卷,三衢鄭景龍伯允集,以續(xù)曾慥前《選》。凡慥所遺及在慥后者,皆取之”[11],可見曾慥的《皇宋詩選》并未搜全北宋各家之詩。

由上可見,《宋文鑒》的問世是南宋編選北宋一代文獻風氣的開始,且對當時及南宋后期的選本編纂思想產(chǎn)生了影響,劉克莊《〈中興五七言絕句〉序》對此有所反映,其云:

客問余曰:“呂氏《文鑒》,起建隆,訖宣、靖,何也?”曰:“炎、紹而后,大家數(shù)尤盛于汴都,其人非朝廷之公卿,即交游之父祖,并存則不勝記誦之繁,精揀則未免遺落之恨。去取之際,難哉!”客曰:“子選《本朝絕句》,亦此意乎?”曰:“固也?!笨驮唬骸拔羧擞醒?,唐文三變,詩亦然,故有盛唐、中唐、晚唐之體。晚唐且不可廢,奈何詳汴都而略江左也?!庇噗侨黄鹬x,曰:“君言有理?!蹦巳≈信d以后諸家五七言,各選百首內(nèi)。五言最難工,前《選》猶有未滿人意者,此編則一一精善矣。窮鄉(xiāng)無借書處,所見少,所(“少”、“所”據(jù)《四庫全書》本補)取狹,可恨,惟此一條爾。至于江湖諸人,約而在下,如姜夔、劉翰、趙番、師秀、徐照之流,自當別選??驮唬骸啊段蔫b》可并續(xù)乎?”余曰:“以俟君子?!盵12]

文中所稱的《本朝絕句》即劉克莊為教學而編的《本朝五七言絕句》,該選本所選時限是南渡前,即只選北宋五七言詩歌,但有人認為不應“詳汴都而略江左”,意欲繼《宋文鑒》后續(xù)編南宋詩文,這說明《宋文鑒》編選北宋一代文獻的價值在南宋后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故而才有人想接續(xù)此事。

筆者發(fā)現(xiàn),自從《宋文鑒》產(chǎn)生以后,南宋出現(xiàn)了很多編選北宋或南宋一代文獻的選本。比如詩歌選本,上文提到的劉克莊《中興五七言絕句》便是接續(xù)《宋文鑒》詩歌部分而編的,劉克莊提到的“自當別選”的南宋江湖諸人之詩則有南宋書商陳起編的《江湖集》系列選本,所選江湖詩人之作應很廣博了;文章選本則更多,如趙汝愚的《宋朝諸臣奏議》,該選本編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晚《宋文鑒》八年成書,但趙汝愚在《進〈宋名臣奏議〉序》中仍說:“臣仰惟陛下天資睿眀,圣學淵懿,顧非群臣所能仰望。而若稽古訓,虛受直言二紀于茲,積勤不倦,嘗命館閣儒臣編類國朝《文鑒》奏疏百五十六篇,猶病其太略”,則《宋朝諸臣奏議》的編纂緣起是因《宋文鑒》所選奏議太略,故而趙汝愚便按呂祖謙的編纂方式開始編纂北宋一代諸臣的奏議了,他在《進〈宋名臣奏議〉札子》中說:

備數(shù)三館,獲觀秘府四庫所藏,及累朝史氏所載忠臣良士便宜章奏,論議明切,無愧漢儒。臣私竊忻慕收拾編綴,歷時寖久,篋中所藏,殆千余卷……與數(shù)僚友因事為目,以類分次,而去其重復與不合者,猶余數(shù)百卷,厘為百余門,始自建隆,迄于靖康……臣欲更于其間擇其至精至要,尤切于治道者,每繕寫成十卷,即作一次投進。[13]

趙汝愚編是集如呂祖謙一樣也是廣搜秘府藏書,所編時限亦為北宋一代,同時還要從《宋諸臣奏議》中擇其“切于治道”者又重新謄寫成十卷,則該選本有“有補治道”的特色,所以說該選本受《宋文鑒》影響較大。

要之,自《宋文鑒》后,南宋出現(xiàn)的編選有宋一代尤其是某一時期的選本較多,如編選中興時期的詩文選本,除了上文提到的劉克莊《中興五七言絕句》,還有李壁的《中興諸臣奏議》四百五十卷,而《宋文鑒》對此類選本的大量產(chǎn)生無疑有開創(chuàng)之功。而且,愚以為,呂祖謙以整理一代文獻的思想編《宋文鑒》,對于明代之人以一己之力編前代及明代文獻的行為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明人程敏政就是以一己之力編選有明“一代之言”的,他在《〈明文衡〉序》中說:“漢唐宋之文皆有編纂,精粗相雜。我朝泛掃積弊,文軌大同,作者繼繼,有人而散出不紀,無以成一代之言,因取諸大家之梓行者,仍加博采,得若干卷,其間妄有所擇,悉以前說為準,以類相次,郁乎粲然,可以備史氏之收錄。”序文中所謂“漢唐宋之文皆有編纂”,其中肯定也包括《宋文鑒》,而程敏政編《明文衡》也是要“成一代之言”,“備史氏之收錄”,這與《宋文鑒》“包括全代,與史相輔”的特點是一樣的。至于梅鼎祚以一己之力編選《文紀》,上起古初,下迄于陳、隋以前之文,包括《皇霸文紀》、《西漢文紀》、《東漢文紀》、《西晉文紀》、《宋文紀》、《南齊文紀》、《梁文紀》等十一種斷代文章選本,應該算是《宋文鑒》存一代文獻編纂思想的延續(xù)。

[1]呂祖謙.皇朝文鑒[M].《四部叢刊》本.

[2]葉適.習學記言序目: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695.

[3]陳廣勝.呂祖謙與《宋文鑒》[J].史學史研究,1996 (4):57.

[4]鞏本棟.論《宋文鑒》[J].中國文化研究,2012(1):45.

[5]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M].徐規(gu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0.

[6]呂祖謙.東萊集[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0冊)[Z].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32.

[7]章學誠.文史通義校注[M].葉瑛,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4:40-41.

[8]永瑢.四庫全書總目: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1709.

[9]杜海軍.呂祖謙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0]呂祖謙.東萊標注三蘇文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416.

[11]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M].徐小蠻,顧美華,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52.

[12]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M].《四部叢刊》本.

[13]趙汝愚.宋名臣奏議[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31冊)[Z].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7.

責任編輯:黃賢忠

On the Intention of Compilation and Influence of‘The Northern Song Writings as a Mirror’

LI Sheng
(Colleg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xplanation on the intention of‘The Northern Song Writings as a Mirror’.Zhou Bida said it’s contributing to governance,and Liu Kezhuang said it’s according to Zhuxi’s intention,but Lv Zuqian was based on oneself intention to compile the book,not someone else,even emperor Xiaozong,so the traditional views were incorrect.The intention of‘The Northern Song Writings as a Mirror’is saving a generation of writings in earlier Song Dynasty(960-1127),because Lv Zuqian compiled the book as a historiographer,he added unselected writings largely and widely,besides he deliberately collected the true history of literature,so the book shows the features of embracing a generation of writings and replenishing the lack of historical data.The intention of the book ha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e Northern Song Writings as a Mirror’;intention;saving a generation of writings;“The Northem Song Writings as sea”

I207.62

A

1673-8004(2014)01-0046-07

2013-09-11

李昇(1982-),男,湖北孝感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宋代學術與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呂祖謙文海選本
封三·劉文海
道兼體用的整全之道:呂祖謙義理之學新論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30
選本編纂與“朦朧詩派”的建構
中國京劇選本之“選”與比較研究(1880—1949)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36
文海紅國畫展
藝術探索(2020年6期)2020-03-01 10:55:28
中國古代戲曲選本概念辨疑與類型區(qū)分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8
呂祖謙的治學與為官之道
人民周刊(2018年23期)2018-02-22 03:09:28
從鵝湖之會看呂祖謙的理學之功
文海江作品選
美術界(2014年7期)2014-04-29 00:44:03
論呂祖謙的經(jīng)世致用思想
团风县| 旌德县| 板桥市| 江都市| 密山市| 敦化市| 富裕县| 宜兰县| 北流市| 缙云县| 潜山县| 兴海县| 乌鲁木齐县| 武清区| 张掖市| 怀化市| 海原县| 芦溪县| 陆良县| 延寿县| 大安市| 孝义市| 东至县| 建昌县| 漠河县| 上高县| 深圳市| 四川省| 冕宁县| 屯门区| 新竹县| 三台县| 南陵县| 旅游| 诏安县| 定远县| 金塔县| 建平县| 桐城市| 霍山县| 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