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林
摘 要:海原縣十年九旱,生存不易,不少學生家長不得不外出務工或經(jīng)商,如此一來,就形成了“留守”學生這樣一個群體。針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學校牽頭、家庭鞏固、社會監(jiān)督三位一體的網(wǎng)絡式管理體系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關鍵詞:留守學生;學校牽頭;家庭鞏固;社會監(jiān)督
“留守”學生泛指父母外出務工或經(jīng)商,由年邁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撫養(yǎng)的在家鄉(xiāng)接受教育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海原縣十年九旱,生存不易,不少學生家長不得不外出務工或經(jīng)商,如此一來,就形成了“留守”學生這樣一個群體。
我校地處寧南山區(qū),是海原縣鄉(xiāng)鎮(zhèn)中的一所初級中學,在學校里,“留守”學生不少,他們已成為學校安全教育管理的一大難題,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一個“瓶頸”。這些年,我校把“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作為學校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為了研究和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政教處為這些留守學生建立檔案,進行摸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學生有兩個共性:(1)在思想上,他們普遍性格孤僻,對人冷漠,缺乏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自控制能力不強,紀律性差,缺乏責任意識,遇到事情處理方法簡單,容易滋生不良習氣。(2)學習成績平平,無目標,厭學,曠課逃學,離校出走;在花錢上大手大腳,盲目追求時尚新潮;經(jīng)濟上出現(xiàn)困難,就產(chǎn)生偷盜、搶劫的行為,吸煙,喝酒,鬧事等;哥們義氣強,缺乏道德行為,是非觀念淡薄,做事不計后果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更好地教育和服務學生。我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學校牽頭、家庭鞏固、社會監(jiān)督三位一體的網(wǎng)絡式管理體系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一、加強引導,以求理解
思想是行為轉變的原動力,學校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正確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務工是為生計所迫,家長也不愿拋下孩子在外過浮萍般的生活,他們外出務工的目的多半是為了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
使他們能正確認識父母外出務工,不是想拋棄他們,而是為了他們能有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另外,父母不在自己身邊,不完全是壞事情,這是自己得以鍛煉自身的絕佳機會,也是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好時機。
二、常懷愛心,愛如父母
“留守”學生普遍缺少父母日常的關愛。學校抓住“留守”學生這個特點,要求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做到:老師要有父母般的關心——了解他們的家境、喜好、習慣、態(tài)度、苦衷,對癥下藥。老師要有父母般的信任——相信他們一定能成功,并搭建平臺,讓他們展示自我,樹立信心。老師要有父母般的體貼——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
三、經(jīng)常溝通,教會方法
“留守”學生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比較少,缺少父母的關愛,這就導致他們在品德、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了一系列障礙和偏差。為此,我們學校要求教師在教會學生學習的同時,要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幫助他們矯正不良習氣,幫助他們學會正確對待過失,養(yǎng)成良好習慣;通過經(jīng)常性的談心、溝通等方式親近他們,了解他們,開導他們,給予幫助,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四、活動育人,快樂成長
學校在開展喜聞樂見的思想教育活動時,盡量關注“留守”學生,針對他們開展一些特別節(jié)目,有意識地讓“留守”學生參與,讓“留守”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的溫馨,快樂的成長。學校要求政教處、團委在每一位“留守”學生生日時,在學校的小喇叭節(jié)目中給他們特意送上一首生日祝福歌,使他們能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同時還要求年級組、班級在搞活動時應該注意,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留守”學生多參與,使其感受到在班級和其他同學一樣受到老師重視。個別班主任還對本班的“留守”學生開了生日聚會。這樣“留守”學生在學校也感受到了在家的溫暖。
五、開辦講座,解答咨詢
“留守”學生的心理一般呈封閉或半封閉狀態(tài),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一般不能了解到“留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真實的想法,學校又沒有專職的心理教師,所以教育起來難度比較大。學校為了更好地教育、服務學生,出錢聘請縣城高中部的專職心理教師,每周對我校的“留守”學生開設一次心理課或心理咨詢,了解到“留守”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心理狀態(tài)后,專職心理教師再對科任教師和班主任辦講座,以提升我校教師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學生進行教育,幫助“留守”學生健康的成長。
六、家校聯(lián)系,多方配合
父母要切實負起責任,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此,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請社會上有威望的人士和各村委會的書記、村長擔任家長委員會的委員,學校和家長委員會成員協(xié)商,要求家長委員會督促本村在外務工的父母在務工的過程中,應該和孩子保持每周兩次電話聯(lián)系或每周一封書信的聯(lián)系,加強與子女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有異常及時與學校政教處聯(lián)系。以做到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感覺到父母雖然不在身邊,但心卻在自己身上。在填補對孩子的愛時要善于控制情緒,把握好嚴寬度,更不能一味地用物質代替精神的需求,也不要輕易的許諾。同時與班主任要一周最少一次電話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以形成教育合力。平常如孩子生日、生病、受到傷害時家長應以不同的方式給予及時的安慰、教育、疏導,以確保學生在學校受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以鞏固。
七、營造環(huán)境,健康成長
“留守”學生作為寧南山區(qū)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看成只是農(nóng)民工自身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學生創(chuàng)造受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和空間。為此,學校聯(lián)系地方派出所對周邊的不安定因素進行了清理,特別對周邊距學校100米范圍內的網(wǎng)吧進行了清理,確保這些缺少家長監(jiān)督和管教的“留守”學生有一個相對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和家長委員會協(xié)商并達成一致——動員全社會的家長對學生在校外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并實行家長對違紀、上網(wǎng)學生的舉報制度。切實做到讓留守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校通過對“留守”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教育方式,不但改變了“留守”學生缺乏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而且他們不再厭學、逃學,學習成績也在不斷提升。同時還帶動了整個學校的校風、學風、班風等各方面發(fā)生了一個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趙冬梅.對農(nóng)村留守中學生教育的實踐嘗試[J].南方農(nóng)業(yè),2011(0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