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網絡流行語現象的語言文化分析

2014-03-22 21:50周曉鳳
關鍵詞:流行語詞語語言

周曉鳳,劉 鴿

(1.吉林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2.吉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語言是交際的手段,通過語言人們不但可以交流思想,還可以傳遞文化。網絡流行語是語言中的新現象,是網民在網絡上交流時使用的一種時尚手段,它的出現也必然有其特定的社會意義及文化價值。研究分析網絡流行語可以讓我們在更深入理解語言現象、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的同時,從另一個側面透視語言背后的文化結構,以及預測語言的發(fā)展趨勢。

一、網絡流行語的焦點問題

網絡流行語的概念是學者們不斷討論的一個議題。就目前研究來看,網絡流行語現象不但引起了語言學領域的研究興趣,同時也喚起了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熱情。盡管研究者們在如何定義這一術語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但在核心內容上已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網絡流行語是被網民創(chuàng)造的,在網絡上使用的,一段時間內被更多網民接受并迅速傳播的語言形式。

網絡流行語的特點是學者們感興趣的另一個議題。由于研究者所處的領域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對網絡流行語特點的結論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語言學領域的研究普遍認為網絡流行語具有新奇性、流行性、簡潔性、不規(guī)范性等特點。傳播學領域的研究認為網絡流行語具有語料來源的廣泛性、使用群體的層次性、使用目的的多樣性、傳播范圍的無界性等特點。而社會學與心理學領域則認為流行語具有反傳統(tǒng)、求新求奇、減壓宣泄、彰顯個性等社會心理特征。

網絡流行語的規(guī)范性以及使用壽命又是一個備受廣大學者關注和討論的議題。正因為網絡流行語是一種特殊的、新鮮的語言現象,一時間傳播速度驚人,被復制率極高,所以規(guī)范性較差。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研究網絡流行語的行列中來,試圖從語言的規(guī)范性上探討這些新的語言形式。有人認為流行語就像流行服裝一樣,風靡一時、稍縱即逝。因為任何詞語都要遵循語言中的“自然法則”,只有適者才能生存。因此,不必在意它是否使用規(guī)范,只要能夠適應彼時彼地的交際語境就可以了。然而有些專家卻十分重視流行語的規(guī)范性。原因如下:其一,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壽命。詞和服裝畢竟不一樣,服裝樣式流行一時可能很快就過時了,但詞的用法總得保留一定較長的時期,有的可能在語言中長期保留下來。或許有些詞匯曇花一現,時過境遷就不再使用了,而有一些詞就有一定的生命力。其二,網絡流行語的傳播范圍。當下的時代是網絡信息時代,流行語不僅僅在虛擬的互聯網上使用,還會在日常生活中普及開來,尤其是在青少年群體中。網絡語言由于沒有使用限制,有著多種表現手法,能夠彰顯使用主體的個性,帶來了語言的創(chuàng)新和多樣性,但是,也正由于其表達的多樣性甚至隨意性,使得網絡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公信度大打折扣[1]。為了維護語言的純正性及縮小負面影響力,專家呼吁要有計劃地限制流行網絡語言的使用,規(guī)范其使用形式。

以上便是網絡流行語的焦點問題,盡管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研究的數量不斷增長,研究程度不斷加深,但目前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因為語言是不斷變化著的,語言中的詞匯永遠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而流行語又處于變化的最前端。所以,對流行語的研究不可能存在終極成果。然而,每一種嘗試都能推進研究的深化,每一個角度都會拓寬研究的范圍。

二、網絡流行語的語言價值

語言包括兩個最主要的構成成分:詞匯和語法。兩者當中,詞匯又相對更重要一些,因為沒有語法則不能很好地表達內容,而沒有詞匯則根本無法表達內容。所以,詞匯對于語言本身的存在以及語言的發(fā)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有詞匯學家這樣評價詞匯研究:對詞匯的任何研究都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可見詞匯對語言的作用非常之大。詞匯最能讓我們接近語言現實,使我們直接面對整個社會,面對每天都影響我們的各種發(fā)展與變化。網絡流行語屬于詞匯的一個組成部分,除了具有語言的所有功能之外,它作為語言發(fā)展最前沿的具體表現更能體現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新詞新義會不斷涌現,舊詞舊義會不斷消亡。

從語言來源上分析,網絡流行語主要來自三個途徑:1)用構詞法構成網絡新詞。2)舊詞在網絡流行中獲得新義。3)從其他語言借用新詞成為網絡流行語。受西方語言影響現代漢語的構詞法已不再只是古代漢語時的“指示、象形、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大構詞法了。而目前網絡流行語所使用的構詞法主要有諧音、合成、象形、縮略等。比如:“圍脖”(微博)、“hold住”、“囧”、“脫光”(脫離+光棍)等,就是分別使用了以上主要構詞法構成的網絡新詞。舊詞獲得新義的網絡詞語也很多,如:“恐龍”(很丑的女生)、“潛水”(在QQ或聊天系統(tǒng)隱身不說話者)、“青蛙”(長得不好看的男生)、“打醬油”(指不談政治、不談敏感話題,自己什么事也不知情,相當于“路過”)等等。網絡上的外借詞主要來自經濟發(fā)達的英語國家,如:“酷”(cool)、“VIP”(重要人物)、“奧特曼”(outman落伍之人)等;再有就是來自某一領域在世界范圍內引領新潮流的一些國家,如日本動漫一直深受國際動漫愛好者的喜愛,里面出現的一些詞語和現象往往也備受玩家的推崇,繼而在網絡上傳播成為廣被接受的流行語,如:“萌”、“宅”等。

從語言本質上分析,詞是語音和意義的統(tǒng)一體,流行語也不例外。語音是詞的物質外殼,意義是詞的物質內容[2]。對語音和意義關系問題的回答正是人們思維和認知的重要體現。回顧歷史,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存在自然論和規(guī)約論之爭,自然派相信語詞與其所代表的意義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必然的”聯系;而規(guī)約派則認為二者之間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聯系,語詞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的關系是“主觀的”、“任意的”。1916年索緒爾在其《普通語言學教程》中進一步闡釋了語言符號任意性原則,對幾乎整個20世紀的語言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20世紀60年代以來,很多語言學家開始質疑語言符號任意性的觀點,認為語言符號的能指和所指之間存在一種自然的關系,是有理據的,語言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經驗結構或概念結構,這就是語言學上的語言象似性。事實上,歷時和共時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任意性與象似性并非水火不容,針鋒相對。兩種特性都是語言符號生成的重要原則,它們之間的關系既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這種共識是人類認知的進步,是進步所帶來的思維模式的改變。網絡流行語的產生過程進一步說明了語言的本質性問題:象似性是人類基本思維的體現,它誘發(fā)新思想、新觀念的萌生;而任意性則促成語言創(chuàng)新、變化的實現[3]270。

網絡流行語中的象似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它的有理據性。從理據上看,擬聲理據、語義理據、邏輯理據等都是網絡流行語的主要理據。擬聲理據主要指音和義的象似而引起的音與義之間的聯想,簡單的解釋就是從詞的讀音便可獲知其意義。各種語言中都有象聲詞的存在,如漢語中的“叮咚”、“轟隆”,英語中的“mew”(喵咪)、“buzz”(嗡嗡)等。人們遵循音與義的聯想而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網絡新詞或給語言中的舊詞增加了新義。如:網絡流行語中的“88”或“886”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詞來源于英文單詞“Bye Bye”(意為:再見),由于英文的發(fā)音與漢語的數字“8”象似,所以,網民們就給數字“88”賦予了一個新的詞義——再見。類似的還有:美眉(妹妹)、大蝦(大俠)、杯具(悲劇)、神馬(什么)、鴨梨(壓力)等等。其實,這類流行語的產生過程完全顯示了人類最基本的認知模式,兩種事物間的象似性誘發(fā)了新的聯想。盡管人們造詞之初運用了象似性原則,而促成這些網絡流行語最終得以產生的關鍵還在于任意性原則的作用。首先人們通過語音的象似將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或詞語聯系到一起,然后又主觀地把名稱和意義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詞來表達一種事物或將一個新的意義強加在原有的舊詞語上[4]。

語義理據又被稱為一種心理聯想,指詞義的引申和隱喻。通過這種方式構成的詞語有許多類型,如隱喻、借代、類比等。隱喻是人類通過生理器官去感知外部世界,然后把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與貯存在大腦中的已知經驗聯系起來,通過“意象圖式”結構進行記憶和推理,在不同層次、不同抽象程度上對事物、事件進行認知完形。這一過程反映在語言的創(chuàng)造和運用中,它是語言中新詞產生、詞義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豐富了語言的詞匯,填補了許多詞項空缺,擴大了詞語的語義范圍[5]。通過這種心理聯想構成的流行語為數眾多,如最近我們經??吹交蚵牭接伞皶瘛苯M成的字群,象“曬恩愛”、“曬工資”、“曬幸?!钡鹊?。這種造詞法就是使用了語言學上“隱喻”的認知方式?!皶瘛北緛碇浮傲罆瘛保藗儭傲罆瘛睎|西的時候總是要將東西擺在那里,走過路過的人都會看到;而人們發(fā)布到網絡上的東西也會被瀏覽者一覽無余,這種現象與人們貯存在大腦里的“晾曬”行為有象似之處,于是人們就將網絡上的這種行為隱喻成“晾曬”,這樣就有了流行語中“曬”的含義:“炫耀、顯擺”。再如:“山寨”,在粵語里“山寨”一詞含有“不正規(guī)”或“不正統(tǒng)”的意思,所以在香港小規(guī)模經營的工廠或家庭小作坊被稱為“山寨廠”,其出產的產品也被港人譏之為“山寨貨”,后引申為“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此詞的搭配率頗高:山寨服裝、山寨手機、山寨電影、山寨明星等等。類比也是新詞產生的重要理據。類比構詞的特點是仿照原有的同類詞語創(chuàng)造出其對應詞語或近似詞語,如今年的網絡流行語“人際泡沫”,指認識交往的人很多,表面上一大堆朋友,但真正的知心朋友寥寥無幾。這個詞就是在“金融泡沫”、“房產泡沫”的基礎上類比出來的新詞。再如:“經濟適用男/女”(指那些平凡但保證穩(wěn)定的男/女),是通過“經濟適用房”類比出的網絡流行語。此外,提喻也是常用的一種造詞手段,它利用了兩種事物之間的緊密關系,從而用一種事物的名稱來指代另一種事物。如網絡流行語“范跑跑”,這里用“范跑跑”來指代“把在汶川地震中丟下學生就跑的老師范美忠的行為與做法”,后又將“某跑跑”引申為一種“不負責任、一走了之”的所有行為和做法。再如:“70碼”(或欺實馬),人們用這個詞語指代“在杭州發(fā)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以及“大眾對處理結果的質疑”。

邏輯理據是通過邏輯學里的種差加屬差的方式,把要表達的對象與之相似的其他對象區(qū)別開來。如最近的網落流行詞“女漢子”,指“像男人一樣剛強、勤奮、豪爽的女子”,就是采用了邏輯理據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種差“漢子”的前面加上屬差“女”構成“女漢子”,用以區(qū)別傳統(tǒng)中的“漢子”(指男子)。

透過流行語的理據,我們還清楚地看到了語言象似性原則與語言任意性原則在網絡流行語形成中的共同作用。無論是網絡流行語的來源還是網絡流行語的理據都再次印證了網絡流行語的語言價值。

三、網絡流行語的文化意義

語言是文化的符號和載體,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獨自存在。文化發(fā)展的軌跡不可避免地會在語言中留下痕跡,語言也時時刻刻忠實地折射著文化內涵[6]。詞的理據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多數網絡流行語都包括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醫(yī)學與人類的健康聯系在一起,也是人類珍惜、熱愛生命的產物。象“AIDS”,“SARS”,“H7N9”等這樣的網絡流行語都是某些流行疾病的名稱,它們在網絡上傳播,一方面反映了人類醫(yī)學研究的進步和人們醫(yī)學知識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自身健康也越來越重視。我們知道,善于思考、尊重生命、崇尚自然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早在殷商時期,我國便有了長壽的觀念,并開始了對養(yǎng)生之術的研究。千百年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生命的探索與思考。通過這類詞語的傳播,人們從中更多了解了某些疾病的致病機理,以及如何掌握預防和戰(zhàn)勝疾病的科學方法,從而更加強化了傳統(tǒng)養(yǎng)生意識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普及。

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質基礎,改造自然、主宰自然一直是人類奮斗的目標。然而,隨著人類征服自然的步伐接踵而至的則是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與改變,“溫室效應”、“臭氧層消失”、“空氣污染”等等已是家喻戶曉的名詞。近年來有關環(huán)境方面的網絡流行語也逐漸引起社會的關注。如:“沙塵暴”、“海嘯”、“霧霾、“PM2.5”等等,這些詞語反映出現代人對環(huán)境問題的深刻認識,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的擔心與恐懼。人類已經意識到只有人與環(huán)境和諧共處,人們的生活才會舒適、幸福。人類不是要改造自然,而是要改善和保護自然,這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有關環(huán)境惡化的網絡流行語再次警示人們一定要熱愛地球,善待環(huán)境,這樣我們才會有和諧的生活,才能避免那些人為的“天災”。于是便又出現了“低碳”、“零碳”、“節(jié)能減排”等倡導保護環(huán)境的網絡流行語。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信仰:“天人合一”、“天地人和”。

文學、藝術是文化的提煉形式,它們來自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并有著很強的感染力,里面的形象與詞語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和傳播,從而成為語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就像魯迅作品《阿Q正傳》里的“阿Q”,它本來是作品里的人物,但在漢語中已成為具有明確意義,且廣為接受的詞語,意為“精神勝利者”。網絡流行詞語中有些便與文學作品、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給力”,它本來是北方的土話,意思為“帶勁兒”,是一個褒義詞,用來表示對人或事物的夸獎與贊揚,而它成為名噪一時的網絡熱詞卻源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不給力”用來形容和自己預想的目標相差甚遠。自此,“給力”不僅在漢語中成為流行語,也在英語中占得了一席之地,“gelivable(給力)”、“ungelivable(不給力)”也成為了英語中所收的新詞之一。再如:“不差錢”,這是東北話中極為普通的一個詞語,意為:能付得起費用。而它成為網絡流行語的原因是由于2009年趙本山在中央電視臺春晚節(jié)目上的一個小品《不差錢》,里面喜劇演員們幽默的表演為“不差錢”的含義增添了許多豐富的內涵,所以,“不差錢”一詞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人們生活中應用非?;钴S的詞語。它的使用范圍已大大超出了買賣領域,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許多場合。由于使用的泛化它原有的意思已有所減弱,而詼諧、幽默的社交成分逐漸增強。

娛樂與文化緊密相連,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文化最通俗易懂的展現形式。娛樂圈總是處在流行的前沿,很容易引起大眾的關注。來自娛樂圈的網絡流行語,如“艷照門”、“超女”、“K 歌”、“粉絲”等等,以其獨到的形式和意義在人們生活中迅速傳播,并在被使用中意義更加泛化,功能更加靈活。這些流行語也能從某個側面反映出廣大民眾的道德準則、生活態(tài)度、興趣品味等等。

同樣,社會事件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它們也為網絡流行語提供了豐富的源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絡的普及,社會事件的透明度和傳播速度大大提高,人們的參與意識、道德觀念、民主思想等也大大增強。網絡流行語也能從某個側面反映出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例如:“我爸是李剛”,以及它的變體“恨爹不成剛”,從一起交通事故產生出的這個流行語,反映了某些“官二代”、“富二代”的法律意識淡薄和目空一切的囂張。一時間爆紅網絡的這個詞語也體現出大眾對此社會現象的深惡痛絕,以及人們對社會公平和社會道德的渴望與無奈。類似的網絡流行語還有“70碼/欺實馬”、“房姐”等等,這些詞匯讓種種社會弊端更多暴露于天下,人們不禁慨嘆:如果規(guī)則成為權力者或財富占有者明目張膽的“護身符”,穩(wěn)定與和諧不是猶如輕云一樣的虛無縹緲嗎?[3]271輿論最終會喚起正義的力量,大眾的心理訴求終會獲得滿足,政府終會給人民一個公正態(tài)度,所以網絡流行語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促進民主、公平的發(fā)展。

漢語言上的外來詞現象也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心胸博大、思想開放、視野開闊。自古以來,漢民族就不僅與國內各兄弟民族親密相處,而且與周邊鄰國頻繁往來,不斷地從國內、外一些民族的語言中吸收非本族詞語來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與文化。網絡流行語中豐富的外來詞也如實地體現了這一不爭的文化事實,即在處理民族關系、國際關系時,漢民族一直信奉和平、尊重和友善的邦交原則,不斷促進與各民族間的友好往來。網絡流行外來詞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直接借入詞,如:“PK”、“AIDS”、“BBS”、“VIP”、“Hold”、“out”、“high”等等;音譯詞,如:“酷”(cool)、“丁克”(DINK)、“伊妹兒”(e-mail)等;意譯詞,如:“拼車”(carpool)、“—門”(-gate)等;也有從日語中吸收的借形詞,如:“宅”、“萌”、“達人”等。

四、網絡流行語的發(fā)展前景

若想預測網絡流行語的發(fā)展前景,首先就得了解其流行原因及社會功能。網絡流行語畢竟是語言的一種形式,它的流行必然有其語言上的原因。首先,語言具有可傳播性。當一個詞語被創(chuàng)造出來就是用來表達某種意義的,而意義只有在交際中才能得到實現,使用者通過詞語的意義來表達恰當的思想與情感。詞語在被使用過程中可以被不斷地模仿與復制,從而在一定交際社區(qū)中得以傳播,然后被更多人所接受,成為一時間流行的詞語。僅以前文提到過的網絡流行語“給力”為例,從動畫配音里的一個詞,到它被模仿復制后使用到其他場合,再到它被廣泛接受并傳播到更廣的交際領域,這一過程就充分顯示了語言的可傳播性。其次,語言還具有類比性。當一個詞語被廣為流傳后,它往往被類比產生出更多類似的詞語來實現各種交際目的。如網絡流行詞語“某某控”,“控”表達的是對某事、某物的超級喜愛、迷戀,好像受其控制一樣,實際上是不由自主地、心甘情愿地讓其控制。一經流行后,在類比原則的作用下產生出了一系列類似的網絡流行語群:“格子控”、“對稱控”、“收藏控”、“高個控”、“芭蕾控”、“微信控”等等。再如:“某某族”,“族”是網友們對具有“同一類特征”的人稱呼,隨后便有了:“月光族”、“啃老族”、“北漂族”、“裸婚族”等等。無論是語言的可傳播性還是語言的可類比性都對網絡流行語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語言最終是用來完成社交任務的,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李宇明曾根據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和語言規(guī)劃經驗將語言功能主要分為八個層次:國語功能,即語言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語言。官方工作語言功能、教育功能、大眾傳媒功能、公共服務功能、公眾交際功能、文化功能和日常交際功能[7]。由于語言的功能所限,我們使用網絡流行語時就應注意一些問題。首先,要注意網絡流行語的規(guī)范性。網絡流行語是網民們在網絡上交際所使用的不規(guī)范的一種語言變體,處于本族核心詞匯的外圍部分。憑借網絡的虛擬性和自由度,語言“任意性”原則被過度應用于網絡語言中,有時會出現詞義的含糊,甚至錯用情況。這樣不但不利于語言功能的發(fā)揮,而且會干擾正常交際。因為網絡流行語不僅被網民們在網絡上使用,也會被傳播到現實生活中去,所以,使用者在滿足個人喜好與從眾心理的同時,還要提高語言鑒別能力,及時指出其用法的不當之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網絡流行語有效發(fā)揮其各種語言功能,維護其所承載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其次,要注意網絡流行語的社會心理性。特別是對于那些來自于社會危機、非正式渠道消息或受限民眾意見的網絡流行詞語,我們在交際中更應持審慎的態(tài)度。無論它們的含義是否符合我們自己的心理,無論處境如何緊急,無論意見是否能及時得到處理,我們都不要借那些詞語的傳播來發(fā)泄自己內心的不滿,求得一時間的心理平衡,也不要受互相間情緒的感染,做盲動的傳播者。當然,這樣的流行語也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政府管理的改善、信息渠道的暢通,它們也會很快退出交際空間。盡管如此,我們也要慎重審度,將這樣的詞語盡快趕出流行語行列。

鑒于網絡流行語流行的原因及其社會功能,我們可以預測它將來的發(fā)展趨勢。首先,新的網絡流行語會不斷涌現,數量會不斷增加。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變化。以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幾乎都可以轉移到虛擬的網絡世界里來,工作、購物、娛樂、交友等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由于網絡的發(fā)展,時間、空間的概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世界變得越來越小,網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每時每刻知道世界各地的信息,而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情況都會給網絡流行語提供豐富的源泉??梢灶A測,網絡流行語的數量還會與日俱增。流行語的發(fā)展也會給現有語言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不斷更新變化,老的詞語不斷消亡,新的詞語不斷補進,不遠的將來就會出現一種與目前語言大不相同的語言也未可知。其次,網絡流行語的來源更會多種多樣。由于網絡帶來的時、空變化,全世界人們的交往更加密切,文化接觸更加頻繁,所以可以預測,網絡流行語中會有更多反映多種文化的詞語出現。此外,網絡流行語的形式會更加趨向簡潔?,F代社會的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本來就很快,網絡的發(fā)展更是提高了速度,人們總是尋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信息量。所以,可以預測,網絡流行語的形式會更趨于簡潔。諧音、縮略、截短、拼綴、符號等應為其主要構詞方式。

綜上,網絡流行語是語言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產生的一種變體,它與語言中的新詞一樣都是語言發(fā)展變化的表現形式,都具有語言的功能,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思想,溝通情感,完成交際目的,還可以傳遞豐富的文化內容。它的出現有語言的因素,也有社會的因素。它的發(fā)展一方面要遵循語言上的“自然法則”,符合語言規(guī)則的詞語會不斷進入語言中的核心詞匯,不符合語言規(guī)則的將會被不斷淘汰,退出歷史舞臺。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對其注意引導,盡量使其接近規(guī)范化語言,弘揚文化傳統(tǒng),促進其合理發(fā)展。

[1]方毅華,羅鵬.“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編碼規(guī)律解析[J].現代傳媒,2011(12):77-85.

[2]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1.

[3]周曉鳳,李海平.形義關系的推估與類比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4]王清杰.網絡流行語的文化生態(tài)與社會心理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43-45.

[5]丁薇.心理動詞中的通感隱喻探微[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1):158-160.

[6]王一濤.從方言詞語的文化意蘊看語言與文化的關系[J].社會科學家,2012(7):153-156.

[7]李宇明.語言功能規(guī)劃芻議[J].語言文字應用,2008(1):2-8.

猜你喜歡
流行語詞語語言
容易混淆的詞語
流行語大盤點
找詞語
看古人如何玩轉流行語
語言是刀
大學流行語考察
巧借 流行語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