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藝術研究所,遼寧 大連 116013)
1904至1905年日本和俄國之間為爭奪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爆發(fā)戰(zhàn)爭,結果俄國戰(zhàn)敗,退出旅大地區(qū),日本帝國主義旋即開始了對大連的殖民統(tǒng)治,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間,大連人民倍受屈辱和戰(zhàn)爭之痛。為了消除大連人的民族意識,達到長期霸占大連的目的,日本殖民當局在大連地區(qū)極力培育殖民文化,大搞民族歧視,推行奴化教育,處心積慮地推出了一整套滲透日本文化、摧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殖民文化政策。為此,日本殖民統(tǒng)治當局十分重視宗教在支配人民的精神生活、鞏固殖民統(tǒng)治上的重要作用。日本對不同的宗教實行了不同的方針對策,使宗教成為對外侵略擴張的有利武器,神道教就是其中的代表。
神道教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神社也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期間起到重大的作用。為了了解神道教的作用和影響,我們有必要先了解神道教的起源和發(fā)展,以及神道與日本國、日本皇室如何一步步結合和融為一體的。
神道教在日本的信徒很多,大多數日本國民都信奉神道教。神道教是發(fā)源于日本民族的原始信仰,是日本民族的固有宗教,是日本民族精神支柱賴以存在的一種宗教,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日本的神道教起源于氏族社會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巫術。神道教崇拜多神,號稱“天地神祗八百萬”,而以象征太陽的“天照大神”為中心。遠古社會的日本人認為他們的國家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因而他們以太陽象征其國家。到公元四世紀時,以大和朝廷為中心的、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后,才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宗教體系。按照神道教的規(guī)定,日本天皇家族的道德就是整個日本民族,乃至日本國的道德,日本國民的道德核心是“忠孝一致”和“忠君愛國”。日本人認為自己就是“天孫民族”,就是從天上降臨到人世間的民族。日本的最高領導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神道教舉行儀式的地方稱神社或神宮,神職人員稱為祀官、祀掌等。
日本在奈良時期,佛教越來越受到皇室和普通民眾的信奉,神道教也受佛教影響,更加興盛起來,逐漸形成“神佛合一”的局面。到了鐮倉時期,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神道教更加得到統(tǒng)治者的青睞。此時興起的伊勢神道,就是以神道為主,佛教為次的神佛結合 (稱“神本佛從”)。進入江戶時期,儒學取代佛教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神道教也受儒學的影響,出現了神儒結合的理論神道派別。至明治時期,中央集權思想成為主流政治思想,皇權至高無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特別是“明治維新”以后,政府將神社的管理直接納入國家機構序列,施行神社由政府統(tǒng)一管理的政策。因此,神道教直接隸屬于國家,隸屬于天皇,神道教成為日本“神國”思想和“神皇”思想的結合體,并被日本軍國主義所利用,成為對內鉗制思想,對外武力擴張的工具。在日本殖民者對外侵略和日本僑民向海外移居的過程中,一直伴隨著神道教對外的傳播和擴展。正如歷史教材記述的那樣,日本人每到一地必先建神社;正如有的日本人所表白的那樣:“大東亞共榮圈建設道義上的目標,在于把我最高道德普及、滲透。這樣,道義上的目標就被表現于神社及神祗之內?!保?]日俄戰(zhàn)爭以后,隨著日本僑民旅居中國的規(guī)模日益增加,神社也在各地接連不斷地興建起來。王金林曾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如果把對外侵略的日本比喻為一輛戰(zhàn)車,那么軍隊和神道,就是這輛戰(zhàn)車的雙輪?!保?]
早在1905年日俄戰(zhàn)爭時期,日本政府就批準了神道教等宗教團體前往中國東北地區(qū)宣傳教義,滲透文化,許多神道教的神職人員也隨軍進行各種祭祀活動。殖民統(tǒng)治時期,在對華宗教侵略中,神道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本侵略者通過在大連舉辦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等活動,對大連人民進行文化思想灌輸,妄想泯滅和同化大連人民的民族意識,以達到長期占領大連,為其不斷擴大的侵略戰(zhàn)爭服務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利用神道對大連的宗教侵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為戰(zhàn)歿者建碑或塔。隨著對外擴張與向外移民,日本侵略者每占領一個地區(qū)必先建立神社,這正是神道教侵略性的具體表現。日本侵略者占據大連以后,為所謂的犧牲將士修建了大量的“神社”及碑、塔等祭祀場所,用以悼念“亡魂”,宣傳所謂“皇道”精神及“武士道”精神,鼓吹日軍“戰(zhàn)功”,為其“征服世界”的侵略野心服務。在東北其它地區(qū),日本軍國主義者也建立了大量神社傳播神道教。
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統(tǒng)治者在東北地區(qū)的日本人居住地或者日本軍隊駐扎的地方都建起了神社。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05年日俄戰(zhàn)爭至1945年日本戰(zhàn)敗約四十年間,日本統(tǒng)治者在東北地區(qū)建造了大約三百多座神社。我們根據劉兆偉編《日本殖民教育侵略史研究——紀念“9·18”七十周年》[3],于植元、董志正主編《簡明大連辭典》[4],大連市沙河口區(qū)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大連市沙河口區(qū)文史資料》[5]等資料,把相關神道教神社匯編如下 (按時間順序):
1908年日本神道出云大社關東分院建立,地點在南山麓,稱為出云大社教大連布教所。據說大社教滿洲宣教的過程和影響誘因了大連神社的誕生。大連神社建立后,關東分院的一部分在神社境內開始被祭祀,一部分人仍然去本院參拜。1933年在大連市內中央公園 (今勞動公園)的一角,建起了新社殿,分院也從大連神社轉移到這里。
1909年11月旅順白玉山納骨祠 (也稱白玉神社)建立,在納骨祠的地下室內存放著日軍在旅順爭奪戰(zhàn)中戰(zhàn)死的22723人的骨灰。
1909年11月28日旅順“表忠塔”竣工。
1911年10月大連神社建立,祭神天照大神、大國主神、立青國神。例祭日是5月10日、10月1日。此神社1908年9月舉行了奠基儀式 (地址在大連外國語大學老校區(qū)),1909年10月正殿落成,由海軍元帥東鄉(xiāng)平八郎親自題寫匾牌。
1912年 (明治45年)5月黑住教大連教會設立。
1912年6月日本神道神理教大連教會于沙河口巴町建立。
1913年4月天理教大連傳教所設立。
1914年10月,在今沙河口區(qū)興工街附近建立沙河口神社,祭祀天照大神、大國主神,例祭日5月10日、10月1日。沙河口神社被稱為“西部大連的守護神”,它與大連神社一起被認定為大連的兩大神社。。
1924年沙河口地區(qū)正式編入大連市,居民戶數已達到三千多戶。早年建起的社殿日顯簡陋狹隘,為顯示信仰和國威,關東局、滿鐵會社、大連市政府和民政署內有志人士開始商討社殿改建一事,于是新社殿在1934年開工,1935年9月竣工,9月28日晚舉行了遷移儀式。
1915年10月,大連惠比須神社建立,祭神事代主命,例祭日是10月20日。
1915年11月,大連神社舉行慶祝天皇即位的祭祀。
1918年,修建了“金刀比羅神社”,設有神殿、拜殿、手水舍、神輿庫、社務所等。主要供奉三國主命、崇德天荒和事代主命等諸神。地點在大連市春日町74番地 (今大連市中山區(qū)解放路鐵山巷至武昌街一帶)。
1919年 (大正8年),大連稻荷神社成立,祭神宇賀魂命,在大連灣王家屯267番地。例祭日是5月15日。
1923年小野田神社建成。地點在大連市泡崖屯1081番地。1908年6月小野田水泥工廠在臭水子 (后來的周水子)施工,一年后竣工。
1923年6月,大連周水神社建立,祭神天照大神、大國主命、明智天皇。例祭日是6月10日。
1925年2月 (大正14年),神道本局神道金照會成立。
1926年貔子窩神社建立,地點在貔子窩財神街158番地。
1928年普蘭店神社建立,地點在普蘭店南山街。
1935年金州神社建立,地點在金州216—21。
1935年金刀比羅神社建立,地點在旅順市白玉山町一丁目。
1936年11月,在滿洲國及中華民國神社規(guī)則 (外務省令)的制定。
1944年在旅順修建了關東神宮。
總之,在殖民統(tǒng)治期間,日本侵略者在大連建立了大連神社、沙河口神社、金刀比羅神社、惠比須神社、關水神社等十多座神社,從精神上愚弄和欺騙大連人民。據1945年《滿洲年鑒》統(tǒng)計,殖民統(tǒng)治時期,日本在大連設立神社11所,神道30處,分別在大連、旅順、金州等地區(qū),截至1942年,這些忠靈塔碑一共祭祀的日本戰(zhàn)士的骨頭數高達11.3萬。日本侵略者和一些中國漢奸利用這些神社、忠靈塔、紀念碑為日本侵略者招魂,祭奠在戰(zhàn)爭中陣亡的人的亡靈,祈求日本侵略戰(zhàn)爭的不斷勝利。
(二)很多祭祀活動都在神社舉行。如1909年旅順的“納骨祠”“表忠塔”建成之后,日本殖民當局舉辦了隆重的落成儀式,同時,在“納骨祠”前舉行了招魂祭奠活動。此后,每年的春秋季都要舉行這種典禮。[6]旅大地區(qū)神社的祭祀活動與日本的“官國幣社”附屬神社的祭禮相同,神社設一人以上的神職人員。特別是日本皇室成員曾多次親臨大連神社致祭,優(yōu)禮有加。如在“1928年11月舉行‘大嘗祭’時,日本關東軍、關東州長官和偽大連市長均以‘幣帛進貢使’的名義前往參拜;同時,每年都有‘祈年’、例祭等祭典活動,大連市政府包括市長等各級政府官員均正式參加。滿鐵株式會社等民間團體每年都提供大量的經費,用以支持神社的各種祭祀活動?!保?]由此可見殖民當局對神道教的重視和政教結合的特點。
(三)強迫大連人民對神社進行參拜。日本侵略者規(guī)定大連、旅順、金州的學生,每月 8日分別到大連中央公園(現勞動公園)的“忠靈塔”、旅順白玉山的“表忠塔”、金州的南山神社舉行儀式,進行參拜。日本侵略者十分重視參拜儀式,要求大連人民對神社要保持絕對的恭敬,稍有不敬即處以嚴刑。如規(guī)定大連市民通過神社時,必須停止嬉笑談話,對神社敬禮,即使坐在馬車和電車里的人也不得例外。大連各社會團體和組織也要經常率領市民學生等到各個神社參拜。
(四)加強神道教宣傳,推行神道教育。1920年日本侵略者設立了滿洲神職會,這個神會的目的是組織會員進行研究,而且和日本統(tǒng)治者國內的神職人員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希望讓神道得以長期快速發(fā)展,同時還舉辦其他一些宗教活動。在學校殖民教育中,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通過宣傳日本神道,認為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而天照大神就是地球的最高統(tǒng)治者,日本統(tǒng)治統(tǒng)治亞洲、統(tǒng)治中國是上天授予的權限,以此來愚弄和殘害大連青少年學生。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宣傳神道的目的就是想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淡化大連人民的民族意識或使大連人民泯滅國家觀念。
日據大連時期,日本帝國主義采取各種手段,利用宗教進行文化侵略,企圖改變大連人民對民族文化的向往和追求,進而施行“同化”教育,其中一項重要策略就是四處傳播神道教,逼迫大連民眾接受神道教。從這個角度總結來看,其主要活動有以下幾方面:
(一)向大連各階層人們灌輸侵占合理論。日俄戰(zhàn)爭后,旅順大連等地區(qū)實際上處于日本侵略者的統(tǒng)治下,為了讓大連人民接受財產被掠奪、國土被占領的事實,為了讓大連人民順應日本的統(tǒng)治,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大肆宣揚這是順應上天的旨意,從此后就可以享受沐浴日本天皇的皇恩了,其最終目的是妄圖讓大連地區(qū)的上到地方官員,下到呱呱學語的孩子都接受日本殖民統(tǒng)治。
(二)對大連地區(qū)學生實施奴化教育。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在大連辦教育有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灌輸忠日思想,奴化學生。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日本節(jié)日的紀念儀式,如“紀元節(jié)”“天長節(jié)”“明治節(jié)”等。[8]另外還組織學生參拜日本神社等宗教活動,宣傳日本宗教,排查激進抗日思想和運動,銷毀宣傳進步思想的書籍等,總之,不讓大連學生接受積極地抗日宣傳,讓學生麻木不仁,甘于被日本殖民統(tǒng)治。大連地區(qū)的中小學教育也全部是日語,妄想讓大連人民忘卻自己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只知道自己是日本天皇的臣子。
(三)對大連地區(qū)人民實行法西斯式的高壓統(tǒng)治。殖民統(tǒng)治時期,日本神道教與關東軍、憲兵等暴力機關狼狽為奸,把大連人民囚禁在黑暗的地獄里。在高壓的法西斯統(tǒng)治下,大連人民不敢也不能發(fā)表進步思想,稍有不慎,就會被當做“嫌疑犯”等抓走。盡管神道教隨著日本的戰(zhàn)敗而消失于大連,但是神道教在腐蝕大連人民民族意識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給大連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