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錦州的平民文化:遼西大秧歌

2014-03-20 19:49:25
文化學刊 2014年2期
關鍵詞:秧歌隊遼西錦州

(錦州市群眾藝術館,遼寧錦州 121000)

頭上插花胸系彩,一通鑼鼓扭起來,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風靡錦州的街頭秧歌越扭越紅火,已成為錦州城鄉(xiāng)群眾自娛自樂文化活動的一景。秧歌折射出的平民文化,正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現(xiàn)象”,自然也就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之一。

筆者作為群眾文化的普通工作人員,對錦州城鄉(xiāng)的秧歌活動有些了解,并多次參與組織策劃了錦州市城鄉(xiāng)秧歌大賽、展演、調演等活動。本文擬通過錦州地區(qū)多年來的群眾性秧歌活動,對“扭秧歌”這種平民文化做初步的分析,并主張秧歌這一平民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要有所創(chuàng)新。

一、遼西大秧歌的起源

秧歌產(chǎn)生于中原,隨著歷史上多次移民帶到東北,并成為遼寧的主要民間舞蹈形式,明清之際,秧歌已在遼寧廣泛流傳,特別是到了清代,一個以建州女真為主體的滿族,吸引了大批漢人、蒙古人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在大量吸收漢文化的同時,也繼承了勃海、遼、金等先世文化,傳統(tǒng)秧歌成為遼寧最廣泛、最普遍、也最為使各族群眾喜愛的民間舞蹈。秧歌又有三個分類,即高蹺秧歌、地秧歌、寸蹺秧歌,廣泛流傳于遼西地區(qū)的秧歌,分遼西高蹺秧歌、遼西地秧歌。遼西高蹺高達1.2米,由于遼西走廊的春節(jié)前后常常風雪交加,氣候惡劣,表演者迎著兇猛的狂風,踩在很高的蹺上,舞動雙臂,逐漸形成大煽大舞,熱烈、火爆的獨特風格,地秧歌傳入東北具有滿族特色,俗稱韃子秧歌,扮秧歌者,手持長鞭、折扇或手絹及各種傳統(tǒng)人物道具,行列環(huán)形,錯綜歌舞,鼓鈸和之,或加鼓吹嗩吶,鼓舞平升,隨著社會的變革,時代的前進,人們意識的變化,秧歌舞在傳統(tǒng)的民間舞蹈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成為群眾性的民間舞蹈,特別是在喜慶豐收、辭舊迎新的春節(jié)、元霄節(jié)期間,表演的高蹺、秧歌等許多民間舞蹈仍受城鄉(xiāng)人民歡迎。

二、遼西秧歌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在錦州的一些公園、廣場、街頭等參加鍛煉的中老年人,自發(fā)組織,無論寒暑,每到清晨黃昏,嗩吶與鑼鼓聲此起彼伏,方興未艾。日前,活躍在我市的秧歌隊約1251支,秧歌隊遍及錦州七個縣 (市)區(qū),每支隊伍人數(shù)多則百余人,少則二三十人,隊員來自各行各業(yè),大多是退休工人,上到九十高齡的老者,下達幾歲的小兒。錦州地區(qū)的秧歌隊,絕大多數(shù)為群眾自發(fā)組織,也有一些是鎮(zhèn)、街道等進行組織。一般服裝、道具自備,并推選出隊長或表演時的領頭人,活動地點多數(shù)在公園、居民駐地附近廣場、小區(qū)廣場等開闊地,除了每天、每周定時活動外,秧歌隊之間還互相交流、互學套路。他們還應邀為一些開業(yè)慶典等喜慶活動助興,參加市里組織的文化活動及組織的各種形式的秧歌大賽、展演、調演活動,多數(shù)秧歌隊還與企業(yè)、經(jīng)貿(mào)活動合作,進行廣告宣傳、促銷等活動的文化展示,我們也可以形象地說“秧歌經(jīng)濟”,也可以叫“娛樂經(jīng)濟”。

近幾年,錦州市文化部門不斷地在探索群眾文化的活動形式,其中根據(jù)群眾對文化的需求,針對“扭秧歌”活動,認為這是一種很有時代氣息的文化現(xiàn)象,群眾在追求健康的自娛生活、在尋求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也是在繼承扎根民間的文化傳統(tǒng)。在管理、指導、引導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同時,注重政府的導向作用。當錦州街頭的秧歌活動已成為一道矚目的景觀,成為一種平民文化現(xiàn)象之后,錦州市文化局首先成立了錦州市秧歌健身舞協(xié)會,發(fā)揮協(xié)會的組織與培訓功能,從服飾美觀、動作規(guī)范、畫面整齊、隊形編排、情緒渲染上加以指導。與此同時,錦州文化部門每年都策劃、設計幾次全市性的秧歌大賽、展演等使群眾性秧歌活動得到普及的同時,也不斷地提高了秧歌的表演水平。尤其是太和區(qū)還被省命名為“群眾秧歌基地”,太和區(qū)的高蹺秧歌隊多年來在國內外比賽中多次為錦州爭光,特別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結束后,在香港最大的跑馬場舉行了大型的慶?;顒?,錦州太和區(qū)高蹺秧歌隊和陜西威風鑼鼓隊作為僅有的兩支業(yè)余演出隊,以民間歌舞的氣勢磅礴、淋漓盡致地向全世界展示了遼西秧歌的魅力。

三、遼西秧歌的優(yōu)美

秧歌之所以受到普通市民的厚愛,首先在于它的自娛自樂和群體美,表演程式即興、自由,突出一個“扭”字,以腰胯為主體部位,舞步如走路,兩臂自然擺。舞者或手持彩扇,持小鞭子或扮成各種幽默可親的人物,如《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白蛇傳》中的許仙、白蛇、青蛇、法海,《八仙過海》中的諸仙,還有劉海、金蟾、灶王、漁翁、濟公、麻姑、壽星等。民國時期出現(xiàn)的“小老媽”“闊大爺”“傻柱子”等人物。以“扭十字”“二進二退”“三進一退”等秧歌步,以慢、穩(wěn)、逗、浪、哏、俏等藝術手法,構成遼西秧歌的獨有風格。其表演形式有大場、小場及結尾之分。大場和結尾是隊形變換的群舞。大場表演有跑龍?zhí)住垟[尾、跑大場、四百斗、八面風、剪子股、二龍出水及卷菜心等。在街頭行進表演時,嗩吶吹《柳青娘》或《句句雙》,大鼓打起“小翻車”,秧歌隊形分二路縱隊行進,各曰“踩街頭”。在進表演場地時,耍公子的往往表演“燕子翻身”的大動作,以顯示秧歌隊的蹺功。小場是“打場”后,場中由二人或多人表演節(jié)目,如:老漢推車、走旱船、耍獅子、跑驢、撲蝴蝶和漁翁等。在廣場表演,開始時常常有“拉象”表演,即由八個人踩蹺,將一個或兩個表演者扛在肩上,讓其口銜紅彩帶,由“包頭”拉著,眾人舞步和諧一致,舞姿強勁健美,色彩繽紛絢麗,再加上鑼鼓嗩吶的伴奏,尤顯出節(jié)奏鮮明、動律感強的特征來,使秧歌扭得更加迷人。

群眾自娛自樂的形式隨著社會的變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曾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前些年的老年迪斯科曾在街頭紅一陣,但沒有多久就“過時”,晨練、晚練在公園廣場,還有健身舞、氣功、太極拳、球操、戲迷演唱、交際舞,雖說也挺“熱”,但都沒有扭秧歌普及。相比而言,其它形式也適合中老年人,但仍不如民間的舞蹈秧歌,人多人少都行,場地大小都行,自由、隨意。

四、遼西秧歌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秧歌、扮秧歌者都停留在古代戲劇小丑、傻柱子、仙媽、小姐、丫環(huán)等人物方面,伴奏音樂單調、舞步動作欠美、道具陳舊、服裝顏色多為大紅大綠、化妝過于舞臺化等,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曾有人提出秧歌作為民族民間獨特的舞蹈,一種文化,隨著社會的變革,人們的審美觀念、欣賞水平的提高,秧歌舞中所表現(xiàn)的“傻柱子”還要不要?秧歌也應該創(chuàng)新。

我們要遵循群眾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秧歌扭出的是一種文化,群眾在自娛中也應有創(chuàng)新,從服飾美觀、動作規(guī)范、發(fā)展道具、化妝等方面要加以提高。要聘請舞蹈專家教授,進行輔導,從秧歌的服飾、化妝、舞姿、伴奏方式等諸方面加以指導。通過舉辦新秧歌大賽,重新編排、創(chuàng)作更加大眾化、具有遼西特色的新秧歌,融入更多中年人、年輕人比較喜愛的健康活潑的舞蹈形式,在音樂上改編老曲,重新配器,在服裝和道具上也突出“新”字,創(chuàng)新后的遼西秧歌,既適用廣場,也適用于舞臺,富有時代風格。

遼西大秧歌更應有他與眾不同的風格,在錦州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又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的遼西大秧歌這朵民族民間藝術奇葩,一定會開得更加鮮艷。

猜你喜歡
秧歌隊遼西錦州
《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撰稿要求
《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撰稿要求
活寶姥姥
遼西地區(qū)葡萄園作業(yè)歷
秧歌來啦
秧歌來啦
黑果枸杞在遼西地區(qū)的栽培技術
長白松在遼西地區(qū)引種試驗
THE DANCING DAMA
漢語世界(2014年4期)2014-02-27 01:19:24
攻占錦州東大梁
軍事歷史(2004年5期)2004-08-21 06:29:22
林甸县| 湘阴县| 依安县| 宁陕县| 广水市| 南康市| 平陆县| 吉木萨尔县| 密云县| 左贡县| 锦州市| 都江堰市| 潞城市| 上犹县| 鄱阳县| 隆昌县| 连南| 河东区| 安图县| 龙泉市| 新密市| 英山县| 舞钢市| 无锡市| 调兵山市| 漳浦县| 招远市| 灌南县| 隆化县| 泸定县| 白城市| 丽江市| 桐乡市| 申扎县| 朔州市| 叙永县| 历史| 通化县| 巴林右旗| 铜山县|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