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摘 要: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從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動靜結合直觀地展示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為聽障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直觀、多彩、生動、形象的思維情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詞:信息技術 創(chuàng)設情境 聾校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053-01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得力助手。聽障學生由于聽力缺陷和手語的不足,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有大量的信息丟失和失真,大大地降低了教學效果,尤其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由于大量的識字、閱讀、敘述、作文等訓練內容,使得聽障學生的求知欲望受到了影響。聾校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僅打破了原來課堂上老師說教的陳舊模式,而且還為聽障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了直觀、多彩、生動、形象的思維情境,耳目一新的多媒體教學給聽障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1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樂趣中學習才能使學生愛上學習,不再視學習為負擔。多媒體教學手段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影像等多種信息于一身。改變了總憑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老師的一張嘴的教學模式,運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把老師和學生從這種單調乏味的教與學的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
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聲情并茂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在情境中自發(fā)的感受和理解課文,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增。例如,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課文描寫的是西沙群島的風土人情,這對于北方孩子尤其是沒有出過門的聾啞孩子來說,從未見過、去過那里,很難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這里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通過多場景多角度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和作者一同到“西沙群島”欣賞美麗的風光。把學生帶到了那美麗的地方,使他們看到了從沒看到過的景象。聽障學生自然沉浸在課文中,學習課文變得輕松,興趣盎然,也活躍了整個課堂氣氛。
2 運用信息技術,擴大學生認知范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下,教材已經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內容。但長期以來,聽障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制約,面窄、量少、形式單一、方法不當。如今學生不僅可以借助課外書籍,還可以借助網上豐富翔實、取之不竭的信息資源,把課本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揚長避短,拓寬學習語文的空間。
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學生上網采集大量有關地球被污染毀壞的圖片資料及文字資料,以手語故事的形式,配上精美的圖片及生動的錄像制成PowerPoint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呼吁大家來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制作的PowerPoint,內容豐富翔實,畫面色彩艷麗新穎。
3 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地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在教學《荷花》一課,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將拍攝的荷花視頻播放給學生欣賞,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再配上優(yōu)美的字幕解說,讓學生邊看字幕邊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神奇的荷花。利用PPT,展現(xiàn)不同品種花的姿態(tài)圖片,讓學生當堂練習。這樣在學練結合,舉一反三中,既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的實效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能力及信息積累。
4 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啟發(fā)學生進行交互學習,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學習,獲得新知識。讓學生實踐操作,通過自由的集體協(xié)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新學內容,讓學生進行趣味作業(yè),動手、動腦,很有興趣地輕輕松松地完成作業(yè),鞏固知識,提高能力。還可以留時間讓學生圍繞課上學習的內容,自由地再搜集其他相關資料,拓展課堂所學知識。
在教學《果園里的機器人》這一課時,在課文拓展練習時,播放機器人的課件,向同學們介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科學家們已經研制出的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他們當個小小發(fā)明家,設計想象中的機器人。學生分組合作設計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機器人,小組中有的同學動手設計圖案,有的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還手舞足蹈地進行演示。學生自由介紹自己要發(fā)明的機器人,重點闡述機器人的樣子和本領。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并評選出組內“最佳創(chuàng)意獎”。請各組的優(yōu)勝者上臺介紹自己想發(fā)明的機器人,老師和其他同學當評委,就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進行提問和點評。全班學生進行評議。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反應非常激烈,連平時不愛聽講、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且振振有詞,有理有據,超出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下的聾校語文教學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效益得到了提高,突破了傳統(tǒng)的“手口相授”的呆板模式,促進了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給學生提供了“自主發(fā)展、自主探索、自主創(chuàng)新”的廣闊空間。為此,聾校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找準著力點,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聾校語文課堂教學。
(阜新市盲聾職業(yè)學校,遼寧 阜新 12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