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偉敏 衷明華
(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廣東 潮州 521041)
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讓學生輕松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到讓學生學到知識,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效果,筆者以沉淀溶解平衡的解題為例,進行教學策略研究。
現(xiàn)在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很多老師為了讓學生考個好分數(shù),不管學生的學習任務有多重一味地給學生布置作業(yè),上課又枯燥無味,單純地將知識點講給學生,讓他們?nèi)ビ涀∧敲炊嗟睦碚撝R,顯然,這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好處,這會讓他們對知識的厭倦,從而不想讀書。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注意學生的吸收能力,盡量讓他們從理解中去記憶,這樣不僅記得快,記憶效果也好。像“我們往水里加食鹽,食鹽會溶解到水里,當加了一定量時,食鹽不再溶解,而是以顆粒狀存在于水中;另外,沙子加到水里卻是不溶的;同樣是加到水里的東西,為什么食鹽溶解了,而沙子卻不會溶解呢?”透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開拓思維,去進行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把知識按照課本的順序,一成不變的教給學生。學生通過思考會得到什么樣的答案,是否正確,此時再給他們解答,告訴他們食鹽溶解了那是因為食鹽是NaCl,而NaCl是溶于水的;但是沙子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是不溶于水的,至于食鹽加到一定量時卻不溶解了,那便是溶度積的問題了,在這里也給學生引進溶度積的概念,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學習任務繁重,要想讓他們學的又好又輕松,并不是不可能。心理學中提到的記憶術(shù)中有一個是“歌訣記憶法”,這種記憶效果很好,不僅記得快,而且能記得牢。老師可以把溶解平衡的特征用“逆、等、定、動、變”五個字來概括,分別代表可逆反應;動態(tài)平衡;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達到平衡時溶液中離子濃度保持不變;當外界條件改變時,溶解平衡將發(fā)生移動,達到新的平衡。這樣子學生就不用等到課后的時候花太多的時間去記住這些特征,為學生減輕了壓力,而且還記得好,記得牢。
圖 t1時刻后Ag+和SO32-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
例題:(08廣東卷)已知Ag2SO4的KW為2.0×10-3,將適量Ag2SO4固體溶于100 mL水中至剛好飽和,該過程中Ag+和SO32-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右圖(飽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若t1時刻在上述體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t1時刻后Ag+和SO32-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
解析:Ag2SO4剛好為100ml的飽和溶液,因為c(Ag+)=0.034mol/L,所以c(SO42-)=0.017mol/L;當加入100ml 0.020mol/L Na2SO4溶液后,c(SO42-)=0.0185mol/L,c(Ag+)=0.017mol/L(此時Q (08山東卷)某溫度時,Ba 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 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 提示:BaSO4(s)=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數(shù)Kap=c(Ba2+)·c(SO42-),稱為溶度積常數(shù)。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B.通過蒸發(fā)可以使溶液由d點變到c點; C.d點無BaSO4沉淀生成; D.a(chǎn)點對應的Kap大于c點對應的Kap。 答案:C。 社會在不斷進步,科學技術(shù)不斷更新,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那么就不會有進步,不僅對自己無益,更是誤導學生,耽誤學生的前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不斷總結(jié),發(fā)現(xiàn)不足,根據(jù)我們的教育方針,和課標的改革,及時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 [1]李麗娜.淺談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策略[J].2013年第4期. [2]曲一線.5年高考3年模擬·高考化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93-94.3 歸納總結(jié),改革創(chuàng)新